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528发布日期:2018-10-23 21:2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诸如复印机、打印装置和传真装置之类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的显影设备,其使用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来使静电潜像可见,所述显影设备包括用作承载并传送调色剂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以及用作向显影辊供给调色剂的显影剂供给构件的供给辊。在这样的显影设备中,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机械滑动接触和摩擦使得调色剂在经受摩擦带电的同时被供给到显影辊。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层厚度通过显影剂调节构件被调节到给定量的供给调色剂被传送到作为靠近用作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的邻近区域的显影区域,并因此用于使静电潜像可见化为调色剂图像。残留在显影辊上而未被用于显影区域中的显影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显影残余调色剂”)通过在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的抵靠部分处于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机械滑动接触和摩擦被从显影辊上刮除。同时,调色剂被从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另一方面,刮除的调色剂与存在于供给辊内部和其周边的调色剂混合。在这种传统的显影设备中,在其中例如以半色调浓度打印背景颜色的打印图案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如下的现象:半色调浓度在固体图像(solidimage)被输出的区域正后面的区域和没有固体图像被输出的区域之间不同(以下称为“显影重影”)。显影重影是由于要由显影辊显影的打印图案的差异引起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差异造成的,并且很可能在供给辊的刮除能力低的情况下发生。为了解决该问题,如果采取加强供给辊的机械刮除的措施,则虽然显影重影被减少,但是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的机械滑动接触和摩擦增加,使得调色剂劣化加快。如果调色剂劣化(换句话说,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释放或掩埋)加快,则造成内聚程度增加或带电性能降低,并且出现诸如调色剂熔化并附着到显影辊的表面的调色剂成膜之类的问题,使得妨碍显影设备的操作寿命延长。因此,需要除了加强机械滑动接触和摩擦之外的方法来防止或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因此,作为防止或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的方法,已经考虑了执行控制以改变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的偏压并使得显影辊上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由于静电力而剥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加使得显影残余调色剂剥落的偏压,则当打印诸如整个固体图像之类的具有高打印比的图像时,容易发生由于调色剂供给量的不足引起的图像缺失(以下称为“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执行如下的方法,该方法施加用于在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提供电势差的偏压,并且通过静电力将调色剂从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或将显影辊上的调色剂收集到供给辊。在连续打印期间采用的片材间距离被设置为等于或长于与显影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相对应的距离的配置中,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9-329958中讨论的方法以使得在相邻片材之间的图像非形成期间不允许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带电量增加的方式将供给辊设置为接地电势。然后,该方法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图像形成期间在显影辊上形成调色剂层的方式施加偏压。以这种方式,在其中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层面向相邻片材之间的空间的区域中,该方法在至少与显影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相对应的时段期间将要施加到供给辊的电压设置为接地电势。以这种方式,该方法使得已经在显影辊上传送多次并且随后调色剂带电量已经增加的调色剂由供给辊电刮除。此外,在图像形成期间,该方法以允许调色剂被从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上的方式执行偏压控制,由此旨在防止或减少“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是由于在打印诸如整个固体图像之类的具有高打印比的图像的情况下调色剂供给量不足导致的。技术实现要素:例如,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被配置成承载显影剂;显影偏压施加单元,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施加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偏压;供给辊,通过供给偏压施加单元向所述供给辊施加供给偏压以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和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对应于第一记录材料,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以小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周长的间隔定位并且对应于第二记录材料,所述第二记录材料跟随所述第一记录材料被传送。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供给辊之间的电势差,使得在从所述供给辊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图像形成区域的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缘朝向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延伸的部分中的显影剂。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供给辊之间的电势差,使得在从所述供给辊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方向上的作用于所述显影剂的力在从切换点延伸到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的部分中变小,所述切换点被定位在通过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缘向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返回等于或大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周长的距离而获得的位置处。从以下参考附图对许多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提供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概要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电压控制的时序图。图4A和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的电压控制的时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电压控制的时序图。图6是提供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近来,随着市场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吞吐量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防止或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噪声或装置的内部相对于进一步加速的温度上升,正考虑如下的配置,该配置旨在通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缩短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生产率同时将装置的处理加速保持为最小。然而,如果距离变得比与显影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相对应的距离短,则使得图像非形成区域处的调色剂在相邻记录材料之间剥落的供给偏压的效果不足,使得依赖于图像形成期间的打印图案,可能使显影重影更糟。因此,在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并且使得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短于与显影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相对应的距离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显影重影,可以设想将供给辊的施加偏压设置为在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向供给辊剥落的方向上造成电势差。以这种方式,考虑旨在通过向供给辊施加偏压来减少显影重影的配置,所述偏压用于执行控制以在开始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之前使调色剂剥落至少对应于显影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量。然而,在这种能够减少或防止显影重影的配置中,作为验证的结果,显示出在记录材料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区域中可能发生图像缺失。换句话说,如果使得施加偏压在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向供给辊推动(urged)的方向上变化,则由于最初用于图像形成所需的调色剂的不足而可能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处发生图像缺失。因此,在连续打印期间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短于显影辊的周长的配置中,详细描述用于满足减小显影重影并防止图像后缘部分处的图像缺失二者的机制。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但是,应当注意,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配置或其各种条件,可以适当地改变以下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换句话说,除非另外具体描述,否则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被解释为仅限于此。[示例图像形成装置]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配置。图1是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截面图。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采用在线方法和中间转印方法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纸、塑料片材或布)上形成全色图像。图像信息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读取设备或者以能够执行通信的方式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诸如个人计算机(PC)之类的主机设备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盒7被安装为多个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该多个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被配置成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行布置。每个处理盒7经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安装单元(诸如安装引导件)和定位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各种颜色的处理盒7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分别包含在相应颜色的处理盒7中。感光鼓1通过图6所示的鼓驱动单元(驱动源)驱动而旋转。扫描仪单元(曝光设备)30安装在感光鼓1的附近。如图2所示,扫描仪单元30是根据图像信息辐射激光11以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对于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垂直于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的方向)的每个扫描线,用多边形扫描仪中的位置信号(称为束检测(BD)信号)执行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另一方面,相对于副扫描方向(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从TOP信号起延迟预定时间来执行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该TOP信号源自记录材料12的传送路径中的开关(未示出)。通过这样,在四个处理站Y、M、C和K中,可以在感光鼓1上的相同位置恒定地执行激光曝光。用作用于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2的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1以面向四个感光鼓1的方式安装。被形成为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无端带形状的中间转印带31抵靠所有的感光鼓1,并且在图1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以循环的方式移动(旋转)。在中间转印带31的内周面侧,用作一次转印单元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2以面向相应的感光鼓1的方式并排成行布置。然后,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被从用作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一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一次转印辊32。通过这样,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例如,在形成全色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中依次执行上述处理,使得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彼此依次叠加并且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另外,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侧,安装有用作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33。然后,记录材料12与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同步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并且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被从用作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二次转印辊33。通过这样,协同经由记录材料12与中间转印带31抵靠的二次转印辊33的作用,中间转印带31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其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12被传送到用作定影单元的定影设备34。通过定影设备34向记录材料12施加热和压力,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12。[示例处理盒]现在在这里描述安装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7的整体示例配置。图2是沿着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观察到的本示例实施例中的处理盒7的截面(主要部分)视图。此外,除了包含在其中的显影剂的类型(颜色)之外,各个颜色的处理盒7的配置和操作基本相同。处理盒7包括感光单元13和显影单元3,感光单元13包括例如感光鼓1,显影单元3包括例如显影辊4。感光鼓1经由轴承(未示出)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到感光单元13。当从用作感光鼓驱动单元(驱动源“a”)的驱动马达接收到驱动力时,根据图像形成操作,感光鼓1被驱动以在图2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另外,带电辊2和清洁构件6以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的方式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3中。足以将可选电荷从用作带电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带电偏压电源(高压电源)置于感光鼓1上的偏压被施加到带电辊2。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设置如下的偏压,该偏压以使得感光鼓1上的电势(带电电势:Vd)变为-500V的方式施加。基于图像信息,从扫描仪单元30辐射激光11,以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另一方面,显影单元3包括显影室18a和显影剂容纳室18b,并且显影剂容纳室18b被定位在显影室18a的下方。其中容纳用作显影剂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分10被设置在显影剂容纳室18b的内部。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该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为负极性,并且在下文中,相对于使用带负电的调色剂的情况进行描述。然而,本示例实施例不限于使用带负电的调色剂。此外,用于将该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室18a的显影剂传送构件22被设置在显影剂容纳室18b中,并且被配置成在图2中所示的箭头G的方向上旋转以将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室18a。用作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4被设置在显影室18a中,该显影辊4与感光鼓1接触并且通过接收来自用作图6中所示的显影驱动单元(驱动源)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而在图2中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在本示例实施例中,显影辊4和感光鼓1两者以如下方式旋转,使得其相应表面在其相应的相对部分(接触部分)处在相同方向(平行方向)上移动(随动旋转)。另外,足以使作为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使其可见的偏压被从用作图6中所示的显影偏压施加单元的显影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显影辊4。此外,关于垂直于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的方向,可用于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宽度和可用于显影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4的宽度中的较窄的一个用作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另一方面,关于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每一个处设置预定间隔(图像非形成区域),并且在预定间隔之间的宽度用作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另外,将从显影剂容纳室18b传送的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4的供给辊5和用于相对于从供给辊5供给的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执行涂覆量调节和电荷施加的调节刮板(调节构件)8被安装在显影室18a内。接下来,详细描述显影辊4、供给辊5以及用作调节构件的调节刮板8的配置。显影辊4的直径为15mm,其是通过在直径为6mm的导电芯金属上形成硅橡胶的基底层并且在基底层上形成聚氨酯橡胶作为表面层而配置的辊。此外,显影辊4的体积电阻可以包括10E4(104)Ω至10E12(1012)Ω的电阻。供给辊5的直径为15mm,其是通过在直径为6mm的导电芯金属上形成泡沫层而配置的弹性海绵辊,并且以在相对于显影辊4的相对部分处在显影辊4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预定接触部分的方式布置。用作显影驱动单元(驱动源“b”)的驱动马达将驱动力传输到显影辊4和供给辊5中的每一个,并且响应于这种传输,供给辊5相对于显影辊4在图2中所示的箭头E的方向上旋转。在本示例实施例中,显影辊4和供给辊5被驱动以分别以每分钟100转(rpm)和200rpm的速度旋转,并且显影辊4和供给辊5被配置成以如下的方式旋转,使得显影辊4和供给辊5的相应表面在其相应的相对部分(接触部分)处在相同的方向上(在平行方向上)移动(随动旋转)。另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使用的供给辊5具有4×106Ω的电阻值和190克力(gf)的硬度值。本示例实施例中的供给辊5的硬度是通过测量已经使得纵向宽度为50mm的平板从供给辊5的表面侵入1mm的负载而获得的值。调节刮板8是由厚度为0.1mm的金属制成的不锈钢(SUS)板,并且被布置成以如下的方式与显影辊4接触,使得调节刮板8的自由端对应于显影辊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节刮板8是通过依照显影辊4的抵靠表面对SUS板的顶端执行切割处理而获得的构件。偏压被从用作图6中所示的供给偏压施加单元的供给辊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供给辊5。在通过从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负偏压的值减去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负偏压的值而获得的值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情况下,用于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供给辊5和显影辊4之间的抵靠部分处的调色剂。相反,在通过从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负偏压的值减去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负偏压的值而获得的值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情况下,用于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力作用在调色剂上。另外,使得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绝对值)逐渐变大,并且使得在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作用于调色剂的力逐渐变强的方向上变化。结果,关于供给辊5中的调色剂,虽然用于保持供给辊5处的调色剂的力减弱,但是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4的力增强。与此同时,在供给辊5的内部和表面上存在的调色剂中,从对电势差的响应性高的调色剂开始,调色剂被逐渐供给到显影辊4。由供给辊5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根据显影辊4在箭头D的方向上的旋转而进入调节刮板8和显影辊4彼此接触的抵靠部分,并且然后通过显影辊4的表面和调节刮板8之间的滑动接触和摩擦而经受摩擦带电,并且同时,调色剂的层厚度被调节。显影辊4上的调节后的调色剂根据显影辊4的旋转被传送到与感光鼓1相对的部分,并且然后用于使得作为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并使其可见。残留在显影辊4上而未在显影区域中用于显影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显影残余调色剂”)根据显影辊4在箭头D的方向上的旋转而进入与供给辊5的接触抵靠部分。显影残余调色剂的一部分根据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机械滑动接触和摩擦以及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由供给辊5收集,并且然后与显影室18a中的调色剂和由供给辊5携带的调色剂混合。另一方面,显影残余调色剂中残留在显影辊4上而未被供给辊5收集的调色剂通过与供给辊5的滑动接触和摩擦而给予电荷,并且同时,与从供给辊5供给的新调色剂混合。[示例框图]参考图6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例框图。用作控制单元的控制器601包括例如用于执行算术处理的中央元件的中央处理单元,用作存储单元的诸如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之类的存储器,以及执行与外围设备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RAM例如存储各种控制参数和计算结果,并且ROM存储控制程序。至少显影驱动单元602、鼓驱动单元603、显影偏压电源604和供给辊偏压电源605被电连接到控制器601。然后,控制器601执行相对于每个块元件的各种电信息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管理关于下面描述的时序图的处理。[示例显影重影发生机制]在下文中,描述显影重影的发生机制以及显影重影与通过供给辊5收集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之间的关系。然而,在这方面,本示例实施例中的显影重影是指在打印空白图像(完全不转印调色剂的图像)之后(以下称为“白色打印之后”)打印的半色调图像的浓度变得比在打印固体黑色图像之后(以下称为“黑色打印之后”)打印的半色调图像的浓度高的现象。显影重影是由以下事实造成的: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与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之间的差异导致用于显影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调色剂量的差异。在黑色打印之后的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每次都消耗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所以已经通过调节构件8的调色剂的带电量极大地归因于调节构件8的摩擦带电能力。另一方面,在白色打印之后的操作情况下,供给辊5和显影辊4之间的摩擦带电以及通过调节构件8的摩擦带电被施加到预先带电的显影残余调色剂。因此,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很可能变得比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高。因此,原因在于显影残余调色剂将会残留而不被供给辊5收集,并且如果可以增加要由供给辊5收集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则可以使得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更接近于在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这使得能够减小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与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显影重影。为了增加由供给辊5收集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有效的是在使得显影残余调色剂被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在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设置电势差,从而增加由供给辊5收集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然而,如果仅在使得显影残余调色剂在图像形成期间被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设置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则从供给辊5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的量可能变得不足。换句话说,当打印诸如固体图像之类的具有高打印比的图像时,供给的调色剂的量可能变得不足,使得可能造成不能形成具有均匀浓度的固体图像的缺陷(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因此,在图像非形成区域时,诸如预旋转时和片材间间隔时,为了增加供给辊5收集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作为针对显影重影所采取的措施,将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设置在使得调色剂被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然后,在图像形成区域时,为了增加要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的量作为针对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将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设置在使得调色剂被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通过执行上述偏压控制,防止了固体图像追随性缺陷的发生,并且同时,增加了由供给辊5收集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的量,使得可以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使用其中显影辊4和供给辊5的相应表面在其抵靠部分处在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方向上)移动的显影设备(以下称为“随动显影设备”)。在这样的随动显影设备中,由于显影辊4和供给辊5的相应表面在其抵靠部分处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所以由它们之间的滑动接触和摩擦造成的机械供给力也弱,使得可能发生明显的显影重影。但是,即使在随动显影设备中,执行上述偏压控制也能够更适当地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图像后缘处的示例图像缺失]接下来,描述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区域)处的图像缺失。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处的图像缺失是由于在诸如固体图像之类的具有高打印比的图像的形成期间在使得显影残余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快速改变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的设置造成的。换句话说,以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4移动到供给辊5的方式设置快速电势差导致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变得严重不足。结果,原本用于图像形成所需的调色剂变得不足以被供给到显影辊4,使得发生图像缺失。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防止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处的图像缺失并且同时减少显影重影的方法。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在连续打印期间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记录材料间距离小于显影辊4的周长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如下方式切换每单位时间的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电势差的变化量,使得在图像形成期间电势差逐渐变小。然后,至少直到图像形成结束,施加在使得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引起电势差的偏压。之后,控制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以如下的方式产生电势差,使得用于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力作用在调色剂上。结果,防止了供给调色剂的量的快速改变,并防止或减少了图像缺失的发生。在下文中,使用第一和第二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控制的各种细节及其有利效果。[示例供给辊偏压控制]参考图3描述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在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执行的偏压控制。图3是示出了当执行多片材连续打印时(在此,当执行其中在第一记录材料和第二记录材料上依次执行打印的双片材连续打印时)执行的偏压控制的时序图,同时将第一示例实施例与其他比较示例进行比较。从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到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的部分相当于与第一记录材料相对应的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另外,从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的部分相当于与第二记录材料相对应的第二图像形成区域。在每个图像形成区域中,通过曝光设备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光栅化的二维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上。然后,相对于沿着其布置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和第二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第一和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显影辊4的周长,或者被设置为小于其周长。这里,详细描述时序图中所示的每个定时。以下定时是在一个记录材料12上执行的打印处理中(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的每个定时。显影驱动开始是从用作显影驱动单元(驱动源“b”)的驱动马达接收到驱动力时显影辊4和供给辊5开始旋转的定时。图像形成开始是在副扫描方向上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定时。图像形成结束是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激光曝光结束的定时。显影驱动结束是当来自用作显影驱动单元(驱动源“b”)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停止供给时,显影辊4和供给辊5结束旋转的定时。然而,每个定时不限于上述定时。例如,图像形成开始可以被设置为副扫描方向上的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另外,图像形成结束也可以被设置为例如激光曝光结束定时之后的预定时间。可以根据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改变每个定时以变为最优。另外,实际上,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结束定时中的静电潜像到达显影位置的定时与在改变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时的供给辊5和显影辊4之间的接触点到达显影位置的定时之间可能发生未对准。换句话说,在改变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的位置与图像可形成区域的前缘位置/后缘位置之间可能发生未对准。以下描述基于未发生这种未对准的情况或者未对准的程度可忽略的情况来进行。然而,在未对准的程度可忽略的情况下,从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结束定时起等待时间“t2-t1”之后的时间可被设置为改变要施加到供给棍5的偏压的定时。此外,在t1大于t2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等待负的时间,使得改变的定时变得更早。这里,t1指代直到在改变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时的供给辊5和显影辊4之间的接触点到达显影位置为止所需的时间。另外,t2指代直到副扫描方向上的激光曝光的写入开始/结束定时中的静电潜像到达显影位置为止所需的时间。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是如下的偏压,其在从显影驱动开始到显影驱动结束的时段中保持恒定,并且在第一示例实施中被施加为-400V。在从显影驱动开始到图像形成开始的时段中(以下称为“预旋转”),以如下的方式将高于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的偏压施加到供给辊5,使得带负电极性的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这使得能够防止或减少不必要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4上,因此增加了由供给辊5收集的调色剂的量,使得可以防止或减少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在预旋转时增加。接下来,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切换点P的时段中,使得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具有倾斜度(slant),该切换点P与第一记录材料1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部分相比在传送方向上被定位成更靠近后缘侧(上游侧)的位置。通过这样,为了增大作用于调色剂上的力以将调色剂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逐渐变低以增大相对于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的电势差。然后,在从图像形成处理中的切换点P到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改变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以具有不同的倾斜度。通过这样,为了使作用于调色剂上的力更小同时维持作用于调色剂的力的施加以将调色剂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在不改变供给辊5和显影辊4之间的偏压的大小关系的情况下使得电势差更小。通过这样,从相对于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的响应性较高的调色剂开始,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逐渐供给到显影辊4,使得可以防止或减少多于所需量的调色剂在图像前缘侧(下游侧)被从供给辊5供给到显影辊4。结果,即使在图像形成处理中,也可以防止或减少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使得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与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之间的差更小。在图像的后半部分中,由于在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提供了足够的电势差,因此足够量的供给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4上。结果,即使在打印诸如整个固体图像之类的具有高打印比的图像的情况下,由于不发生供给调色剂的量不足引起的固体图像跟随性缺陷,使得可以提供高质量图像。另外,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中,从切换点P开始,执行设置以使得使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的电势差逐渐减小,并且在图像形成结束的时间点到达相同的电势。因此,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执行控制以逐渐减弱对显影辊4的调色剂供给力。以这种方式,直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间点,偏压被设置在使调色剂始终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上的范围内,使得可以防止发生由于供给到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不足而引起的图像缺失。此外,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在预旋转时,将-300V的偏压施加到供给辊5。另外,将在图像形成开始时要施加的偏压设置为-400V,并且将在切换点P处施加的偏压设置为-500V。此外,为了在图像形成已经结束的时间点处使偏压到达-400V,执行控制以改变偏压同时保持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的每单位时间的改变量(以下称为“供给辊偏压倾斜度”)。另外,切换点P被设置为如下的位置:在第一记录材料12的图像形成区域中,在传送方向上从切换点P到第二记录材料12的图像形成区域开始位置(前缘,换句话说,下游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显影辊4的周长(等于或大于与一个旋转周期相对应的长度)。更具体地,现在假定在布置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上,与第一记录材料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和与第二记录材料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缘之间的距离是5mm的情况。此时,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切换点P的位置在记录材料12的传送方向上距离图像形成区域的结束位置为16mm。此外,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执行的偏压控制不限于在保持恒定的供给辊偏压倾斜度的情况下执行的控制。供给辊偏压倾斜度不限于经受单次改变,而是可以被改变多次。图4A和图4B示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供给偏压控制的修改示例中的时序图。图4A示出了从切换点P开始以逐步的方式改变电势差的控制的示例。图4B示出了以使得供给辊偏压倾斜度描绘正弦曲线的方式连续改变电势差的控制的示例。这些仅仅是示例,并且控制模式不限于此。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只要供给辊偏压的变化量在80V/5mm内,就可以防止后缘图像缺失。此外,在从用于第一图像的记录材料12上的打印结束到用于第二图像的记录材料12上的打印开始的时段内,施加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该偏压比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高。通过这样,带负电极性的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由于可以防止或减少不必要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4,并且可以增加由供给辊5收集的调色剂的量,因此可以防止或减少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在预旋转时增加。然后,在从第二图像(换句话说,在连续打印的最后一个记录材料12上)的图像形成开始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使得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具有倾斜度,并因此被控制成逐渐低于要被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以这种方式,以使得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式起作用的力变大。因此,虽然在连续打印中的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或最后的记录材料12上的图像形成中,在图像形成处理中从图像形成开始到切换点P的时段中,执行控制以使得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与要施加到显影辊4的偏压相比逐渐降低,但是不需要相对于最后的记录材料12执行这种控制。[实验]这里,描述了为了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利效果而进行的实验。本实验在常温和常湿条件(23℃的温度和60%的湿度)的环境下执行用于评估的图像的打印,并且对显影重影和图像缺失进行评估。使用如下的评估图像进行显影重影的确定,其中5mm×5mm的固体黑色斑块以10mm的间隔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布置在片材前缘(下游端)处,并在固体黑色斑块之后打印半色调图像。在该图像中,使用由X-Rite制造的Spectordensitometer500测量在固体黑色斑块之后的部分处的半色调图像浓度和在其他部分处的半色调图像浓度,并且基于以下标准根据测量的浓度差执行分级。A:在半色调图像中,浓度差小于0.04。B:在半色调图像中,浓度差从0.04(包括0.04)到小于0.08。C:在半色调图像中,浓度差等于或大于0.08。通过输出固体黑色图像并使用由X-Rite制造的Spectordensitometer500基于固体黑色图像的输出前缘(下游端)和后缘之间的浓度差进行以下评估来执行图像缺失的评估。此外,打印测试和评估图像以单色方式输出。A:在整个固体图像中,片材前缘和片材后缘之间的浓度差小于0.2。B:在整个固体图像中,片材前缘和片材后缘之间的浓度差从0.2(包括0.2)到小于0.3。C:在整个固体图像中,片材前缘和片材后缘之间的浓度差等于或大于0.3。此外,关于用作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利效果进行比较的示例目标的图3中所示的比较示例1-1、比较示例1-2和比较示例1-3,执行类似的实验以评估显影重影和图像缺失。比较示例1-1对应于如下的情况:仅在连续打印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记录材料之间的时段中,在使得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执行控制。比较示例1-2对应于如下的情况:在切换点P的时间点处,供给辊偏压被从-500V改变到-300V,使得在使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执行控制。在比较示例1-3中,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以使得供给辊偏压变为-300V的方式改变供给辊偏压的倾斜度。以此方式,比较示例1-3对应于如下的情况:在图像形成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从使得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改变到使得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实验结果示于表1中。[表1]: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连续打印中的两个图像的图像等级显影重影图像缺失第一示例实施例AA比较示例1-1CA比较示例1-2AC比较示例1-3AB在执行比较示例1-1中的控制的情况下,仅在连续片材馈送中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记录材料之间的时段中,在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4被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上执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时段比显影辊4的周长短,因此要从显影辊4收集到供给辊5的调色剂的收集量不足。结果,由于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增加并且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和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之间的差变宽,因此发生显影重影。另外,在执行比较示例1-2中的控制的情况下,在切换点P的时间点处,执行控制以将供给辊偏压从-500V改变为-300V。在这种情况下,在切换供给偏压时,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结果,在图像形成处理中执行上述控制导致其中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的量减少的现象,使得发生图像缺失。此外,在执行比较示例1-3中的控制的情况下,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执行控制以使得供给辊偏压从-500V变为-300V的方式改变供给辊偏压的倾斜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从使得调色剂被从供给辊5推动到显影辊4的方向改变为使得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被推动到供给辊5的方向。换句话说,相对于显影辊4的供给辊偏压的极性从负反转为正。结果,虽然图像缺失的程度比比较示例1-2好,但在图像形成处理中执行上述控制造成其中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的量减少的现象,使得发生图像缺失。另一方面,在执行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情况下,获得了上述的有利效果,使得能够防止或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而不会造成图像缺失。此外,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在两个图像的连续打印时,在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执行这样的电势差控制以逐渐减弱显影辊4的调色剂保持力的情况。然而,第一示例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况,而是在执行两个或更多图像的连续打印的情况下,即使在图像形成时和在记录材料之间的时段中也可以执行类似的控制。然而,在这方面,在预旋转时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以及在片材之间的时段中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被设置为各自不同的值。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以及从记录材料之间的点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的时段中执行的控制中,显影辊4的调色剂保持力逐渐减弱。然后,此后,以如下的方式设置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使得力起作用以将调色剂从显影辊4推动到供给辊5,但是第一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从第一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到第二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的时段中,在对显影重影有效的范围内,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的电势差可以可选地设置。只要不发生连续片材馈送时的显影重影和打印高打印比图像时的后缘图像缺失二者,就可以执行各种配置的最优设置。如上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在连续打印时的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比显影辊4的周长短的配置中,可以满足减少显影重影和防止图像后缘部分处的图像缺失二者。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图像形成处理中在预定定时处多次执行改变供给辊偏压倾斜度的控制。此外,在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中,省去描述与上述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相似的部分。在很可能造成显影重影的图像被打印在记录材料的后半部分上的情况下明显地看到该控制的有利效果,并且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执行控制使得即使在打印这种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显影重影的发生。在下文中,参考图5的时序图描述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执行的控制。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的预定定时处,设置多个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供给辊偏压倾斜度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的时段和从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到切换点P的时段之间变化。更具体地,在从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到切换点P的时段中的供给辊偏压倾斜度被设置为小于从图像形成开始到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的时段中的供给辊偏压倾斜度。执行该控制使得能够减少图像的后半部分的调色剂供给量,使得即使在调色剂变得很可能被供给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显影重影的产生。此外,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开始之后0.6秒提供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此外,将在图像形成开始处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设置为-400V,并且将在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处要施加到供给辊5的偏压设置为-450V。另外,在从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到切换点P的时段中,以向供给辊5施加-450V的恒定偏压的方式执行控制。在从切换点P到图像形成结束的时段中的供给辊偏压倾斜度被设置为以如下方式逐渐改变,使得在图像形成结束时-400V的偏压被施加到供给辊5。[实验]现在在这里描述为了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有利效果而进行的实验。本实验在常温和常湿条件(23℃的温度和60%的湿度)的环境下执行用于评估的图像的打印,并且对显影重影和图像缺失进行评估。使用第一图像的记录材料12的前半部分(下游侧)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和第一图像的记录材料12的后半部分(上游侧)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来执行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显影重影的评估。作为记录材料12的前半部分(下游侧)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使用如下的评估图像,其中5mm×5mm的固体黑色斑块以10mm的间隔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布置在片材前缘(下游端)处,并在固体黑色斑块之后形成半色调图像。另外,作为记录材料12的后半部分(上游侧)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使用如下的评估图像,其中固体黑色斑块被布置在距离记录材料12的前缘150mm的位置处,并在固体黑色斑块之后形成半色调图像。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记录材料12的前半部分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和记录材料12的后半部分中的显影重影确定图像,进行在记录材料12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中发生显影重影的评估。除此评估之外,检查每个评估图像的半色调图像的后缘侧(上游侧)并进行发生图像缺失的评估。该实验的结果示于表2中。[表2]: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时序图中的图像等级在执行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减少记录材料的前半部分中的显影重影的发生,但是在记录材料的后半部分中出现明显的显影重影。这是因为直到记录材料的后半部分,调色剂被多于必要地供给到显影辊4,并且发生由供给辊5的显影残余调色剂的收集不足,使得调色剂带电量增加,并且白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与黑色打印之后的调色剂带电量之间的差变宽。另一方面,在执行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情况下,防止或减少了直到记录材料的后半部分的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使得甚至在记录材料的后半部分中发生的显影重影也能够被更多地减少。此外,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在用于图像形成的时段中设置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并且执行在此定时处切换供给辊偏压倾斜度的控制。然而,第二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执行控制以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切换点P的时段中使供给辊偏压倾斜度连续变化。另外,可以设置多个电势差变化切换定时,并且供给辊偏压倾斜度可以变化多次。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公开,在连续打印时相邻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短于显影辊的周长的配置中,可以满足减少在图像形成区域中发生显影重影和防止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部分处发生图像缺失二者。虽然已经参考多个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