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1489发布日期:2018-09-18 18:1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将位于临近显示模组的显示正面一侧的偏光片经固化贴合胶与一盖板贴合粘接。

为防止显示装置的边缘漏光,发生显示变异,通常会在盖板临近偏光片的一侧的外围边缘区域印刷油墨。由于在油墨与偏光片的重叠区域,被油墨遮挡的固化贴合胶无法进行有效的紫外光照射,导致位于油墨与偏光片重叠区域的固化贴合胶的固化率较差,造成偏光片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贴合品经长时间放置逐渐出现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装置的贴合性能和显示性能,解决了在油墨与偏光片的重叠区域,被油墨遮挡的固化贴合胶无法进行有效的紫外光照射,导致位于油墨与偏光片重叠区域的固化贴合胶的固化率较差,造成偏光片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贴合品经长时间放置逐渐出现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贴合面板;

显示模组包括贴合层,位于显示模组的外侧,贴合层和贴合面板之间通过固化贴合胶贴合,固化贴合胶至少覆盖贴合层临近贴合面板一侧的表面;

贴合面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临近显示模组一侧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外围区域涂覆有第一遮光层,贴合层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包围区域的内部。

进一步地,贴合层为偏光片。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位于贴合层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偏光片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的外侧边缘位于第一遮光层包围区域的内部。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位于偏光片远离第一盖板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临近第一盖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二外围区域设置第二遮光层。

进一步地,第二遮光层的外侧边缘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的内侧边缘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二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的外侧边缘接触。

进一步地,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侧面设置第三遮光层。

进一步地,固化贴合胶为紫外光固化型固体光学透明胶。

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层为油墨印刷层。

进一步地,第二遮光层为油漆层和/或油墨层;第三遮光层为油漆层和/或油墨层。

进一步地,第二遮光层通过涂布和/或喷涂方式形成;第三遮光层通过涂布和/或喷涂方式形成。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第一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二透明基板位于第一透明基板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显示模组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贴合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三维显示的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盖板临近显示模组一侧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外围区域涂覆有第一遮光层,贴合层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包围区域的内部,贴合层和贴合面板之间通过固化贴合胶贴合,固化贴合胶至少覆盖贴合层临近贴合面板一侧的表面,解决了在油墨与贴合层的重叠区域,被油墨遮挡的固化贴合胶无法进行有效的紫外光照射,导致位于油墨与偏光片重叠区域的固化贴合胶的固化率较差,造成贴合层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贴合品经长时间放置逐渐出现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贴合性能和显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贴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2中BB'方向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2中BB'方向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贴合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2中BB'方向(也即垂直于第一盖板的第一表面的方向)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0和贴合面板(图中未示出)。

其中,显示模组100包括贴合层120,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外侧,贴合层120和贴合面板之间通过固化贴合胶300贴合,固化贴合胶300至少覆盖贴合层120临近贴合面板一侧的表面。贴合面板包括第一盖板200,第一盖板200临近显示模组100一侧的第一表面201的第一外围区域202涂覆有第一遮光层210,贴合层120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包围区域的内部。

其中,图1、图2和图3中示例性的画出贴合层120和第一盖板200直接通过固化贴合胶300贴合的情况。贴合层120临近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正面。贴合层120为显示模组100的最外层结构。固化贴合胶300可以为光固化贴合胶。固化贴合胶300可以为固态的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OCA光学胶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可选的,固化贴合胶300可以为固体光学透明胶(Sol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SCA)。固体光学透明胶是一种新型的固态的光学透明胶,一种固态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型的光学胶。SCA光学胶定位可调整,贴合后重工性在各种全贴合材料中最优,贴合气泡产生率低,固化后可靠性变异发生率较低,已成为用于大尺寸全贴合的首选材料。可选的,第一遮光层210可以为油墨印刷层。第一遮光层210可以为黑色。可选的,第一透明基板110可以为玻璃基板。可选的,贴合层120可以为偏光片。偏光片(也称偏振光片)能使按特定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而不能使其它振动方向的光线通过(或通过率极小)的一种镜片。第一盖板200可以是玻璃盖板。该显示模组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二维显示装置、三维显示装置或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贴合层120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包围区域的内部,以使贴合层120与第一遮光层210不存在重叠区域,从而使得贴合层120上的固化贴合胶均可受到紫外光照射,固化率相同,保证贴合层120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均匀,进而使显示模组100表面受力均匀,显示效果好,即可避免位于油墨与偏光片重叠区域的固化贴合胶的固化率较差,造成偏光片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贴合品经长时间放置逐渐出现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此外,当贴合层120和第一盖板200直接通过固化贴合胶300贴合时,贴合层120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包围区域的内部,有利于油墨台阶处的气体的排出,以提高贴合的排泡性能,避免油墨与贴合层的重叠设置,导致贴合层与油墨的挤压,不利于油墨台阶处的气泡排出,造成油墨台阶处产生气泡,同时,固化贴合胶的边缘受油墨台阶的挤压,导致固化贴合胶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的挤压应力不同,也会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可选的,偏光片120的边缘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接触,可防止漏光。可选的,固化贴合胶300的边缘位于第一遮光层210包围区域的内部,以进一步提高贴合的排泡性能。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盖板200临近显示模组100一侧的第一表面201的第一外围区域202涂覆有第一遮光层210,贴合层120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包围区域的内部,贴合层120和贴合面板之间通过固化贴合胶300贴合,固化贴合胶300至少覆盖贴合层120临近第一盖板200一侧的表面,解决了在油墨与贴合层的重叠区域,被油墨遮挡的固化贴合胶无法进行有效的紫外光照射,导致位于油墨与贴合层重叠区域的固化贴合胶的固化率较差,造成偏光片上的固化贴合胶的粘合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显示模组表面受力不均,造成贴合品经长时间放置逐渐出现四周发白的光晕现象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贴合性能和显示性能。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贴合层不为偏光片时,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位于贴合层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若第一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位于偏光片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的内部,或者,第一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的外侧边缘重合,则无漏光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1和图4所示,尤其当偏光片在第一盖板上的投影的外侧边缘位于第一遮光层包围区域的内部时(即偏光片与第一遮光层无重叠部分,偏光片未被第一遮光层覆盖),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位于偏光片121远离第一盖板200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110临近第一盖板200的第二表面111的第二外围区域设置第二遮光层130。

其中,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临近第一盖板200的第二表面111的第二外围区域设置第二遮光层130,可以防止光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10折射,到达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121的边缘的空隙处,避免从显示模组的像素显示单元发出的光,进入第一透明基板110后,会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内发生折射,若偏光片121的边缘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的第一距离D1较大时,一部分光会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10折射,到达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121的边缘的空隙处,导致漏光,进而发生显示变异。第二遮光层130的内侧边缘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在所述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的内部。可选的,第二遮光层130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121的外侧边缘接触。可选的,第二遮光层130可以为油漆层和/或油墨层。第二遮光层130可以为黑色。可选的,第二遮光层130可通过涂布和/或喷涂方式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2中BB'方向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二遮光层130的外侧边缘131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211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的外部。

其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二遮光层130的外侧边缘131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211在第一盖板200上的投影之间的第二距离D2大于或等于零,可以防止光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10折射,到达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121的边缘的空隙处,以防止漏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侧面设置第三遮光层140,可以防止光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10折射,到达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侧面,进而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侧面射出的光从第一遮光层210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121的边缘的空隙处射出,以防止漏光。可选的,第三遮光层140可以为油漆层和/或油墨层。第三遮光层140可以为黑色。可选的,第三遮光层140可通过涂布和/或喷涂方式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图1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模组还包括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50,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0和第二透明基板150之间的液晶层160,其中,第二透明基板150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0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

其中,封框胶170用于连接第一透明基板110和第二透明基板150,以密封液晶层160。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临近液晶层160的一侧设置色阻层(如包括红、绿、蓝等色阻)、黑矩阵、公共电极等,在第二透明基板150临近液晶层160的一侧设置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线路(如栅极扫描线和源极数据线等)和像素电极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极扫描线电连接。通过控制驱动芯片向栅极扫描线输出的电压,可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源极数据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通过控制源极数据线上的电压,以改变像素电极上的电压,从而改变液晶周围的电场分布,液晶偏转的角度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子像素显示单元的亮度的调节,以实现显示模组100的画面显示。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7,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400位于显示模组100远离贴合面板的一侧,为显示模组100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显示模组100能正常显示影像。通常金属框或者胶框加在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的外侧,起到固定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的作用,其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第二透明基板150被不透光的金属框或者胶框包围,故第二透明基板150不会产生漏光现象。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贴合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三维显示的元件。该显示装置可为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装置。其中,该三维显示的元件可以是液晶透镜或液晶光栅,通过控制设置于液晶透镜或液晶光栅内的电极的电压,以调节液晶的偏转角度,改变射入液晶透镜或液晶光栅的光线的射出方向,例如可以改变显示模组的射入液晶透镜或液晶光栅的光线的射出方向,以使显示模组显示的左眼图像射入用户的左眼,使显示模组显示的右眼图像射入用户的右眼,进而用户可在大脑中产生具有立体感的图像。通过控制三维显示的元件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的切换。当三维显示的元件不工作时,显示二维图像,当三维显示的元件工作时显示三维图像。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模组,触控模组可设置于第一盖板和贴合层之间(即外挂式触控模组,可位于贴合面板内,此时,贴合层通过固化贴合胶与外挂式触控模组贴合),或者,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临近偏光片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临近液晶层的一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