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3444发布日期:2018-10-09 20:5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的种类,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ecentdisplay,oled),其中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显示器,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以实现显示功能,所以液晶显示器在超薄超轻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oled显示器则为自发光显示器,所以无需设置背光模组,使得oled显示器在超薄超轻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

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一般可以分为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和外贴式触控显示器,对于内嵌式触控显示器,通常是将触控电极设置在显示器内部,即可以利用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且每个触控电极对应设置有触控信号线,这些触控信号线与扇出区域的扇出引线电连接,通过分时显示的方式,分别实现显示和触控的功能;然而,为了保证内部形状均一,以及触控电极的电阻分布均一,一般在显示区域内还设置有虚拟触控信号线,该虚拟触控信号线并不与扇出区域的扇出引线电连接;因此在扇出区域,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各扇出引线可能会处于不同层,也就是说,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各扇出引线不在同一层,导致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各扇出引线的电阻不一致,从而在显示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显示不均一的问题出现。

基于此,如何保证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各扇出引线的电阻一致,解决显示不均一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保证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各扇出引线的电阻一致,解决显示不均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与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扇出区域,所述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所述扇出引线包括多条第一扇出引线,每条所述第一扇出引线均与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多条第一扇出引线同层设置,且所述多条第一扇出引线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

通过将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扇出引线设置为同层,有效保证了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的均一性,避免了因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不一致,而引起显示过程中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

所述扇出引线还包括多条第二扇出引线,每条所述第二扇出引线均与一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所述扇出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

所述第一子区域内:

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扇出引线均不相互交叠;

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扇出引线之间,至少存在部分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

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扇出区域的占用面积,进而缩小非显示区域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此外,还可以有效增加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之间的距离,减少短路的问题出现,避免因短路而产生的互相干扰。

可选地,所述第一扇出引线包括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所述第一子区域内:

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所述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存在奇数对相邻的所述扇出引线同层设置。

从而,可以有利于实现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地,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所述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具有偶数个第二扇出引线组;

相邻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之间紧邻的两条所述第二扇出引线同层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均包括三个相邻交替异层设置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且各个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相互独立。

从而,在保证正常显示,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的虚拟触控信号线;

三条相邻的所述数据线构成一个数据线小组;

各所述数据线小组之间设置有所述触控信号线或所述虚拟触控信号线。

从而,有利于均衡触控电极的电阻的分布均一性。

可选地,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数据线小组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第一扇出引线和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之间的排列方式相同。

从而,有利于实现触控信号线与第一扇出引线的电连接与制作,以及数据线与第二扇出引线的电连接与制作,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简化阵列基板的结构的复杂度。

可选地,全部所述虚拟触控信号线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之间;或,

所述虚拟触控信号线分散于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之间。

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要对触控信号线以及虚拟触控信号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使得在结构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所述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分别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与不同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从而,通过触控电极实现对触控位置的检测。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晶体管;

各所述第一扇出引线均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或,

各所述第一扇出引线均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从而,可以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降低制作难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扇出引线设置为同层,有效保证了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的均一性,避免了因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不一致,而引起显示过程中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和图4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x1-x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x2-x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7为沿着图2中的x3-x3’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8至图12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y1-y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沿着图13中的x4-x4’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6为图2中的实线框s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如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其中图1仅示出了部分结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aa和扇出区域fanout;显示区域aa包括:数据线(稀疏的黑点填充区域)data、触控信号线(横线填充区域)tp和虚拟触控信号线(斜线填充区域)dtp;其中,数据线data、触控信号线tp和虚拟触控信号线dtp均与晶体管(未示出)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并且,三条相邻的数据线data为一个小组,触控信号线tp或虚拟触控信号线dtp位于各小组之间,且全部的虚拟触控信号dtp线位于相邻的两条触控信号线tp(即a和b)之间;扇出区域fanout包括: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扇出引线;其中,第一扇出引线与触控信号线tp对应电连接,数据线data与第二扇出引线对应电连接;并且,在扇出区域fanout内,任意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异层设置,以避免相邻的扇出引线距离因较近而发生短路,从而避免相邻的扇出引线之间相互干扰。

然而,虚拟触控信号线dtp只存在于显示区域aa内,在扇出区域fanout并没有设置与虚拟触控信号线dtp电连接的扇出引线。因此,在显示区域aa内相邻的两条触控信号线tp之间存在奇数条虚拟触控信号线dtp时,如图1中所示的5条,对应的在扇出区域fanout内,有可能会出现全部的第一扇出引线不在同一层。

例如,参见图1所示,对于标记为a和b的两条第一扇出引线,分别与a和b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之间存在5条虚拟触控信号线,所以在扇出区域fanout内,按照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异层设置的规则,那么,a和b必然不会位于同一层。

因此,造成a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和b在与对应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不一致,使得在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时,由于电阻不一致而导致向各公共电极输入的显示信号存在差异,从而引起显示不均一的问题出现。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用以解决因各第一扇出引线不在同一层而造成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如图2至图16所示,其中,图3和图4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x1-x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5和图6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x2-x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7为沿着图2中的x3-x3’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8至图12分别为沿着图2中的y1-y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14为沿着图13中的x4-x4’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16为图2中的实线框s的局部放大图。

该阵列基板可以包括:

显示区域a以及围绕显示区域a的非显示区域;

显示区域a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被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k;

显示区域a还可以包括与各所述触控电极k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0(参见图2、图13和图15中的显示区域a内加粗的实线),各触控信号线10同层设置(参见图3和图4所示);

非显示区域包括:扇出区域f,扇出区域f包括:多条扇出引线,扇出引线包括:多条第一扇出引线(参见图2、图13和图15中的扇出区域f内加粗的实线,如f1-a、f1-b、f1-c和f1-d),每条第一扇出引线均与一条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

多条第一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参见图5至图7、以及图14所示,且多条第一扇出引线与多条触控信号线10异层设置(参见图8至图10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与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的第一扇出引线(如f1-a、f1-b、f1-c和f1-d)设置为同层,有效保证了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后的电阻的均一性,避免了因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后的电阻不一致,而引起显示过程中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可选地,为了实现显示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图13和图15所示,显示区域a还可以包括:多条数据线20;并且,显示区域a还可以包括与数据线20交叉设置的栅线g,由数据线20和栅线g可以限定出多个用于显示的像素区域。

扇出引线还包括:多条第二扇出引线,如图2、图13和图15中的扇出区域f内除f1-a、f1-b、f1-c和f1-d之外的扇出引线均为第二扇出引线,每条第二扇出引线均与一条数据线20电连接,也就是说,一条第二扇出引线与一条数据线20一一对应设置且电连接,以使第二扇出引线将处理芯片(如ic)提供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各数据线20中;

扇出区域f包括:第一子区域f0,在第一子区域f0内:为了避免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之间因距离较近而产生短路现象,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均不相互交叠,且相邻的两条第一扇出引线之间,至少存在部分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

例如,如图5和图6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分别标记为f1-c和f1-d的两条第一扇出引线之间,除了虚线框1和2内的第二扇出引线,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又例如,如图7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分别标记为f1-b和f1-c的两条第一扇出引线之间,除了虚线框3至5内的第二扇出引线,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又例如,如图14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分别标记为f1-b和f1-c的两条第一扇出引线之间,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

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扇出区域的占用面积,进而缩小非显示区域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此外,还可以有效增加至少部分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之间的距离,减少短路的问题出现,避免因短路而产生的互相干扰。

当然,为了实现显示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区域a还可以包括:晶体管t(如图16所示);若阵列基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时,该晶体管t的栅极通常与栅线g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20电连接,漏极与设置于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p电连接,在栅线g输入栅极扫描信号时,晶体管t的源极与漏极导通,将数据线20上传输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p,从而实现显示功能;若阵列基板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时,该晶体管可以位于像素驱动电路中,未给出图示,通过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发光单元从而实现显示功能。

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基于上述晶体管t的设置,在设置第一扇出引线时,各第一扇出引线可以均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结合图4和图10所示,图4示出了触控信号线10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和栅极之间的膜层,图10示出了第一扇出引线f1-b位于紧邻触控信号线10所在膜层之上的膜层,所以,根据图4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此时第一扇出引线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且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f1-b通过过孔电连接。

可选的,各第一扇出引线可以均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结合图4和图12所示,图4示出了触控信号线10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和栅极之间的膜层,图12示出了第一扇出引线f1-b所在膜层与触控信号线10所在膜层之间间隔了一个膜层,所以根据图4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此时第一扇出引线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且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f1-b通过过孔电连接。

可选的,各第一扇出引线还可以均与触控电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参见图9和图11所示;此时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f1-b通过过孔电连接。

可选的,各第一扇出引线还可以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和栅极之间的膜层;结合图3和图8所示,图3示出了触控信号线10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图8示出了第一扇出引线f1-b位于紧邻触控信号线10所在的膜层之下的膜层,所以根据图3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此时第一扇出引线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和栅极之间的膜层。且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f1-b通过过孔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扇出引线与触控信号线10异层设置,所以在触控信号线10与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如图3所示)时,第一扇出引线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未给出图示),可以与触控电极k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9所示),还可以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与栅极之间的膜层(结合图3和图8所示)。

若触控信号线10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未给出图示)时,或触控信号线10位于触控电极所在膜层之上的膜层(如图15所示)时,第一扇出引线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未给出图示),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未给出图示),还可以位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与栅极之间的膜层(未给出图示)。

若触控信号线10位于晶体管的源/漏极与栅极之间的膜层(如图4所示)时,第一扇出引线同样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结合图4和图12所示),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结合图4和图10所示),还可以与触控电极k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11所示)。

当然,上述只是举例说明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异层设置,具体的位置设置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异层设置的结构,在此并不限定。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在制作晶体管或触控电极k时,可以同时制作出第一扇出引线,从而,可以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降低制作难度。

虽然在前述的内容中提及的第一扇出引线需要与触控信号线10异层设置,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制作工艺,同样可以将第一扇出引线与触控信号线10设置为同层,也就是说,第一扇出引线与触控信号线10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此,同样可以保证各第一扇出引线均位于同一层,进而使得各第一扇出引线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后的电阻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显示画面的均一,提高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使得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可以有如下设置方式。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引线包括: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在第一子区域f0内: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存在奇数对相邻的扇出引线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例,此处的“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可以理解为:包括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f1-b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f1-c;因此,对于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f1-b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f1-c之间存在奇数对相邻的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同层设置,或相邻的第二扇出引线与第一子扇出引线f1-b同层设置,或相邻的第二扇出引线与第二子扇出引线f1-c同层设置。

但不管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只要能够保证具有奇数对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如图5中的虚线框1和图6中的虚线框2,或图7中虚线框3至5),均可有利于实现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所以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图5至图7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并不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仅存在1对或3对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在具体实施时,同层设置的对数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因此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在第一子区域f0内,任意相邻的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扇出引线异层设置,以避免相邻的第一扇出引线与第二扇出引线由于距离较近,而造成的相互干扰;此时,在第一子区域f0内,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间,除了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之外,存在奇数对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在减少扇出区域的占用面积的同时,避免相邻的第一扇出引线与第二扇出引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显示区域a内,不仅包括数据线20和触控信号线10,还可以包括:与触控信号线10同层设置的虚拟触控信号线30,且触控信号线10、虚拟触控信号线30、以及数据线20可以为平行设置,如图2、图13和图15所示;并且,在由三个子像素单元组成一个像素单元时,每个子像素单元与一条数据线20电连接,因此,可以将三条相邻的数据线20构成一个数据线小组,以保证画面的正常显示;各数据线小组之间设置有触控信号线10或虚拟触控信号线30,从而有利于均衡与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的电阻的分布均一性。

然而,如图2所示,由于显示区域a内存在虚拟触控信号线30,且虚拟触控信号线30在扇出区域未设置对应连接的扇出引线,所以在扇出区域内,与虚拟触控信号线30对应的位置是空出来的,也就是说,与虚拟触控信号线30相邻的两条数据线20对应连接的第二扇出引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l1,且该空隙l1大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20对应的第二扇出引线之间的空隙l2,同样也会大于与相邻的数据线20和触控信号线10对应电连接的第二扇出引线和第一扇出引线之间的空隙l3。

因此,为了在有利于实现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的同时,避免相邻的扇出引线之间因短路而导致的相互干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5所示,在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f1-c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f1-d之间具有偶数个第二扇出引线组时,相邻的第二扇出引线组之间紧邻的两条第二扇出引线同层设置,如图5中的虚线框1所示、以及如图7中的虚线框3至5所示;其中,每个第二扇出引线组均包括三个相邻交替异层设置的第二扇出引线,且各个第二扇出引线组相互独立。如此,在保证正常显示,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各第一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

此外,参见图14所示的结构,在f1-b与f1-c之间具有5个第二扇出引线组时,且在尽量保证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异层设置的基础之上,各第一扇出引线同样也会处于同一膜层,所以,此时在f1-b与f1-c之间,无需设置奇数对相邻的扇出引线位于同一层,只要保证任意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异层设置即可。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图13和图15所示,触控信号线10和数据线小组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扇出引线组之间的排列方式相同。如此设置,有利于实现触控信号线10与第一扇出引线的电连接与制作,以及数据线20与第二扇出引线的电连接与制作,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简化阵列基板的结构的复杂度。

例如,参见如图2、图13和图15所示,在显示区域a内,三条相邻的数据线20组成一个数据线小组,触控信号线10分散在各数据线小组之间;而在扇出区域内,也是相邻的三条第二扇出引线为一个引线小组,第一扇出引线分散在各引线小组之间,且显示区域a内的数据线小组与触控信号线10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排布方式,与扇出区域内的引线小组与第一扇出引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排布方式均相同,以简化阵列基板的复杂度。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显示区域a内存在虚拟触控信号线30,因此,在设置虚拟触控信号线30与触控信号线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排布方式:

第一种排布方式,如图13所示,全部虚拟触控信号线30位于相邻的两条触控信号线10之间,也就是说,显示区域a内的所有虚拟触控信号线30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触控信号线10之间;例如,全部虚拟触控信号线30位于f1-b和f1-c之间。如此设置,可以简化阵列基板的结构,降低复杂度,从而降低制作难度。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3中仅示出了4条虚拟触控信号线30,但并不表示在阵列基板的实际结构仅包含4条虚拟触控信号线30,图13只是举例说明虚拟触控信号线30与触控信号线10之前的相对位置结构而已。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在虚拟触控信号线30的延伸方向上,一条虚拟触控信号线30是由间隔的多段导线组成的。

第二种排布方式,如图2和图15所示,虚拟触控信号线30分散于各触控信号线10之间,也就是说,此种排布方式并不像第一种排布方式那样将全部虚拟触控信号线30设置在一个区域内,而是要将虚拟触控信号线30分散开来;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分散设置虚拟触控信号线30时,对分散的程度和形式并不限定,可以是除了图2和图15所示的结构之外的其他任何形式,在此并不限定。如此设置,有利于与触控信号线1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的结构设置,以及触控信号线10的布线,使得触控电极的设置较均匀,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要对触控信号线10以及虚拟触控信号线3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使得在结构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实现触控检测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图13和图15所示,由于触控电极k是由公共电极分割而成的,所以各触控电极k呈阵列排布,且各触控电极k之间彼此绝缘;每个触控电极k均通过触控信号线10,以及对应的第一扇出引线与触控检测芯片(如ic)电连接,实现对触控电极k上的电容值进行检测;其中,相邻的第一子第一扇出引线和第二子第一扇出引线同样也分别通过触控信号线10与不同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从而通过触控电极实现对触控位置的检测。

具体地,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通常可以分为内嵌式和外贴式,其中,内嵌式的显示面板是将触控电极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内部,如将触控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之上,如此,既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薄型化的设计,还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就属于的内嵌式。

并且,在实现触控功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自电容的触控检测原理来实现触控检测;其中,自电容的触控检测原理为:在人体未触碰屏幕时,各触控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在人体触碰屏幕时,对应的触控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触控检测芯片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从而实现触控检测。

此外,为了避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实现在正常显示的同时实现触控检测,一般地,可以采用分时驱动的方式,也就是说,将一帧时间分为触控时间段和显示时间段,数据信号和栅线信号仅在显示时间段工作,触控信号仅在触控时间段工作。

具体地,可以将至少一行触控电极划分为一个触控扫描区域,如此便可以划分出多个触控扫描区域;然后,在部分触控扫描区域覆盖的栅线逐行被扫描时,该触控扫描区域内的触控电极用于加载显示信号;而其余触控扫描区域内的触控电极则用于加载触控检测信号,如此,便实现了触控和显示的分时进行,既避免了触控与显示的相互干扰,还可以保证显示面板同时具有触控与显示功能,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可以包括:显示面板m;显示面板m可以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显示面板、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在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还包括:与阵列基板相对而置的对向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在显示面板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还包括:与阵列基板相对而置的封装基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扇出引线设置为同层,有效保证了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的均一性,避免了因各第一扇出引线在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后的电阻不一致,而引起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提高了画面的显示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