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膜及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3370发布日期:2018-10-12 21:09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光膜及双面光伏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双面光伏电池是一种正面和反面都能接收光照而产生电流、电压的光伏电池组件。双面光伏电池组件通常通过焊带和汇流带将电池片串、并连接,再封装而成,电池串和电池片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照射到组件上的太阳光会有一部分从这些间隙中透过而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光膜及双面光伏电池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光伏电池组件输出功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光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上表面设有第一反光层,所述基材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反光层;所述第一反光层和所述第二反光层均呈凹凸状;所述第一反光层上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反光层下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或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还设有粘贴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光层上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一反光层凸起,所述第二反光层上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二反光层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层凸起和所述第二反光层凸起均呈锥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层凸起和所述第二反光层凸起的顶角角度均为110度至135度。

可选的,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反光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上表面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反光层为涂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上表面的反光薄膜;

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二反光层之间设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下表面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反光层为涂覆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下表面的反光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层的材质、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材质和所述基材的材质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呈锥形;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顶角角度均为110度至135度。

可选的,所述粘贴层的材质为压敏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光层和所述第二反光层的材质均为铝。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双面光伏电池组件中的光伏电池串间距上和/或光伏电池片间距上设有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光膜。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基材的上表面设置呈凹凸状的第一反光层,在基材的下表面设置呈凹凸状的第二反光层,使反光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反光的作用,在将该反光膜应用于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串间距上或片间距上时,能够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提高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反光膜包括:基材101,基材101上表面设有第一反光层102,基材10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反光层103,第一反光层101和第二反光层103均呈凹凸状。第一反光层101上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104,第二反光层103下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105。第一绝缘层104的上表面或第二绝缘层105的下表面还设有粘贴层(附图未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反光膜用于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片间距上或串间距上。基材101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其他材质。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为能反光的材质,优选的,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的材质为铝。将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均设置成凹凸状,起到反光的作用。第一绝缘层104均匀喷涂在第一反光层102上表面,第二绝缘层105均匀喷涂在第二反光层103的上表面,第一绝缘层104能够使电池片与第一反光层102绝缘,第二绝缘层105能够使电池片与第二反光层103绝缘,防止出现漏电。通过粘贴层将反光膜粘贴到光伏电池串间距上和/或光伏电池片间距上。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基材101的上表面设置呈凹凸状的第一反光层102,在基材101的下表面设置呈凹凸状的第二反光层103,使反光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反光的作用,在将该反光膜应用于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片间距上或串间距上时,能够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提高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第一反光层102上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所述第二反光层103上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二反光层凸起10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反光层102包括相隔预设间距的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和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的第一反光层连接部1022。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反光层102由依次相连的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构成。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反光层102包括第一反光层底层1023和第一反光层底层1023上表面的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依次相连。第二反光层103的形状与第一反光层102的形状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还可以采用其他呈凹凸状的形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一个反光膜中,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和所述第二反光层凸起1031均呈锥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反光层凸起1021和第二反光层凸起1031均采用锥形结构,顶角角度范围为110度至135度,与弧形结构相比,锥形结构能够实现更好的反光效果。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基材101与所述第一反光层102之间设有第一支撑层106,所述第一支撑层106上表面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一凸起1061,所述第一反光层102为涂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层106上表面的反光薄膜。所述基材101与所述第二反光层10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层107,所述第二支撑层107下表面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二凸起1071,所述第二反光层103为涂覆在所述第二支撑层105下表面的反光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反光层102为匀喷涂在第一支撑层106上表面的反光薄膜,第二反光层103为均匀喷涂在第二支撑层107上表面的反光薄膜,反光薄膜为铝箔,由于第一支撑层106和第二支撑层107均呈凹凸状,从而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也呈凹凸状。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减少铝的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106和第二支撑层107的形状与图2至图4所示的第一反光层102和第二反光层103的形状相同,具体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层106包括相隔预设间距的第一凸起和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凸起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层106由依次相连的第一凸起构成,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层106包括第一底层和第一底层上表面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依次相连。第二支撑层107的形状与第一支撑层106的形状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一支撑层106和第二支撑层107还可以采用其他呈凹凸状的形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一个反光膜中,第一支撑层106和第二支撑层107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层106的材质、所述第二支撑层107的材质和所述基材101的材质均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106、第二支撑层107和基材101采用相同的材质,例如,均为pet。第一支撑层106、第二支撑层107和基材101呈一体型,在制作双面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光膜时,只需在pet基材的上表面制作第一凸起,下表面制作第二凸起,从而简化制作工艺,降低成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1061和所述第二凸起1071均呈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1061和所述第二凸起1071的顶角角度均为110度至135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061和第二凸起1071均呈锥形,能够提高涂覆在第一支撑层106上表面的第一反光层102和涂覆在第二支撑层107上表面的第二反光层103的反光效果。

可选的,所述粘贴层的材质为压敏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压敏胶为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lyethylenevinylacetate,eva)压敏胶,与eva热熔胶相比,eva压敏胶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将反光膜准确粘贴到双面光伏电池组件中的光伏电池串之间和/或光伏电池片之间,不会发生偏移。

实施例二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双面光伏电池组件中的光伏电池串间距上和/或光伏电池片间距上设有如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反光膜,并具有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