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461发布日期:2018-12-18 21:0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用于投影机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光源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及投影镜头,其中照明系统用以提供照明光束,而数字微镜元件用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则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影于荧幕上,以于荧幕上形成影像画面。超高压汞灯是早期的照明系统常使用的光源,其可提供白光以作为照明光束。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发光二极管光源、激光光源等具有节能优点的光源也逐渐被采用。

然而,当照明系统的架构复杂时,则需要配置许多光学元件,如此衍生成本较高、体积庞大以及光学效率差等问题。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具有成本较低及体积较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以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机模块以及镜头。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组、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合光元件。激发光源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波长转换元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反射区与波长转换区用于轮流地切入第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合光元件配置于激发光源组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分色部、至少一第一反射部以及朝向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合光面,其中第一分色部对应于该第一合光面的第一象限,第一反射部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三象限。其中第一光束用于穿透第一分色部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其中反射区用于将第一光束反射至第一反射部,其中波长转换区用于将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并用于将受激发光束反射至合光元件,其中合光元件的第一分色部与第一反射部用于反射受激发光束,合光元件的第一反射部用于反射来自于反射区的第一光束,以使第一光束与受激发光束构成照明光束。光机模块包括光阀。光阀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镜头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影像光束通过镜头之后用于成为投影光束。

为达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组、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合光元件。激发光源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波长转换元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反射区与波长转换区用于轮流地切入第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合光元件配置于激发光源组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分色部、至少一第一反射部以及朝向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合光面,其中第一分色部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一象限,第一反射部对应于该第一合光面的第三象限,其中第一光束用于穿透第一分色部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其中反射区用于将第一光束反射至第一反射部,其中波长转换区用于将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并用于将受激发光束反射至合光元件,其中合光元件的第一分色部与第一反射部用于反射受激发光束,合光元件的第一反射部用于反射来自于反射区的第一光束,以使受激发光束与第一光束构成照明光束。

为达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机模块以及镜头。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组、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合光元件。激发光源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用于提供第一光束,波长转换元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反射区与波长转换区用于轮流地切入第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合光元件配置于激发光源组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分色部、至少一第一穿透部以及朝向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合光面,其中第一穿透部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一象限,第一分色部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三象限。第一光束用于被第一分色部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反射区用于将第一光束反射至第一穿透部。波长转换区用于将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并用于将受激发光束反射至合光元件。合光元件的第一分色部与第一穿透部用于让受激发光束穿透,第一穿透部用于让第一光束与受激发光束穿透,以使第一光束与受激发光束构成照明光束。光机模块包括光阀,光阀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镜头位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影像光束通过镜头之后用于成为投影光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其在激发光源组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配置合光元件,且合光元件的至少一第一分色部与至少一第一反射部分别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有效达成简化光路的功效,所以能大幅减少照明系统的光学元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且易于添加额外补充光源。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机因使用此照明系统,所以具有成本较低及体积较小的优点。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3是图2A与图2B所示的合光元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第一光束至第四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8C是图8A与图8B所示的合光元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D至图8G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合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投影机2包括照明系统20、光机模块22以及镜头24。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IL1。光机模块22位于照明光束IL1的传递路径上,光机模块22包括光阀220,且光阀220用于将照明光束IL1转换成影像光束IL2,在本实施例中,光阀220可以是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镜头24位于影像光束IL2的传递路径上,当影像光束IL2通过镜头24后用于成为(become)投影光束IL3。

以下再针对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的详细构造做更进一步的描述。

图2A是图1所示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为了简化说明,图2A与图2B中的光束绘示为线条。图3是图2A与图2B所示的合光元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与图2B所示的合光元件203为沿图3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结构,而图3中的G1、G2、G3、G4分别表示第一象限(quadrant I)、第二象限(quadrant II)、第三象限(quadrant III)、第四象限(quadrant IV)。如图2A、图2B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包括激发光源组201、波长转换元件202以及合光元件203。激发光源组201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E1(绘示一个为例),第一发光元件E1用于提供第一光束L1。波长转换元件202具有反射区R1以及波长转换区R2,且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与波长转换区R2用于轮流地切入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202例如是荧光粉轮,反射区R1例如是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性镀膜、反射镜或金属元件,且反射区R1朝向合光元件203的表面可以是光滑表面或是不光滑的表面,波长转换区R2例如是黄色荧光粉涂层或是绿色荧光粉涂层,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合光元件203配置于激发光源组201与波长转换元件202之间,且合光元件203具有至少一第一分色部D1、至少一第一反射部P1以及朝向第一发光元件E1的第一合光面SA,第一分色部D1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第一反射部P1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部D1位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第一象限G1,第一反射部P1位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第三象限G3,如图2所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元件203例如是玻璃元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为了便于说明图2A、图2B与图3所示的合光元件203的方向,可参考图2A、图2B与图3中的直角座标系,其中x-y平面例如是平行第一合光面SA。在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源组201例如是激光光源组或发光二极管光源组,但本创作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例如是二色性(dichroic)镀膜或二色镜,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例如是反射性镀膜、反射镜或金属元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切入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一光束L1用于穿透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用于将第一光束L1反射至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用于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一光束L1。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切入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一光束L1用于穿透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第一光束L1转换成受激发光束L0,且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受激发光束L0反射至合光元件203。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与第一反射部P1用于反射受激发光束L0。由上述说明与图2A-2B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与第一反射部P1反射受激发光束L0以及藉由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一光束L1,可使第一光束L1与受激发光束L0构成如图1所示的照明光束I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E1所发出的第一光束L1例如是蓝光光束,来自波长转换区R2的受激发光束L0例如是黄光光束或是绿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图2A与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还包括透镜组204。为了简化说明,本实施例的透镜组204绘示为一个透镜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透镜组204位于合光元件203与波长转换元件202之间,且透镜组204位于来自于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如此透镜组204可将第一光束L1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或波长转换区R2;再者,透镜组204也位于受激发光束L0的传递路径上以及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如此透镜组204可将受激发光束L0以及第一光束L1传递至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或第一反射部P1。

经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中,激发光源组201与波长转换元件202之间配置合光元件203,且合光元件203的至少一第一分色部D1与至少一第一反射部P1分别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第一象限G1与第三象限G3,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有效达成简化光路的功效,所以能大幅减少照明系统20的光学元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且易于添加额外补充光源。然而,第一分色部D1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以及第一反射部P1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观点。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分色部D1也可以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二象限G2,第一反射部P1也可以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四象限G4,而其他观点以此类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a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20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202a的反射区R1例如是包括玻璃元件以及反射膜层205,且玻璃元件具有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玻璃元件的第一表面S1朝向合光元件203,第二表面S2与第一表面S1相对,反射膜层205配置于第一表面S1。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层205用于反射来自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的第一光束L1,进而将第一光束L1反射至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此外,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定反射膜层205的配置位置,反射膜层205除了可以配置在玻璃元件的第一表面S1外,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反射膜层205也可配置在玻璃元件的第二表面S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b与图4所示的照明系统20a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b的波长转换元件202b的反射区R1还具有扩散结构206,玻璃元件具有朝向合光元件203的第一表面S1以及与第一表面S1相对的第二表面S2,扩散结构206配置于第一表面S1,反射膜层205配置于第二表面S2。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结构206用于散射来自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的第一光束L1,而后此第一光束L1被反射膜层205反射至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反射部P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c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20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c的波长转换元件202c的反射区R1具有反射面S3与多个波长转换物质207。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波长转换物质207例如是荧光粉,且这些荧光粉分布于反射面S3上而于反射面S3上形成荧光粉层。在本实施例中,分布于反射面S3上的这些波长转换物质207的功效在于调整来自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D1的第一光束L1的色光的呈色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第一光束L1的散斑(speckle)程度,进而提升投影机的影像品质。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d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20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d的合光元件203d还包括扩散结构208。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结构208配置于第一分色部D1,且位于第一分色部D1靠近激发光源组201的表面(也就是部分的第一合光面S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扩散结构208的配置位置。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扩散结构208例如是位于第一分色部D1远离激发光源组201的表面(也就是与第一合光面SA相对的第二合光面SB)。在又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扩散结构208例如是配置于第一反射部P1,且位于第一反射部P1远离激发光源组201的表面(也就是部分的第二合光面SB)。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第一光束L1至第四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图8C是图8A与图8B所示的合光元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图8A与图8B所示的合光元件203e为沿图8C所示的BB线段的剖面结构。如图8A至图8C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e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20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e的激发光源组201e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E2、第三发光元件E3以及第四发光元件E4,合光元件203e还包括第二分色部D2、第三分色部D3、第四分色部D4、第二反射部P2、第三反射部P3以及第四反射部P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E2用于发出第二光束L2,第三发光元件E3用于发出第三光束L3,第四发光元件E4用于发出第四光束L4,第二分色部D2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第三分色部D3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第四分色部D4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第二反射部P2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第三反射部P3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第四反射部P4位于(或对应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P1、第二分色部D2、第三反射部P3以及第四分色部D4排列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三象限G3,其中第二分色部D2以及第三反射部P3位于第一反射部P1以及第四分色部D4之间,第二分色部D2邻接于第一反射部P1与第三反射部P3之间,第三反射部P3邻接于第二分色部D2与第四分色部D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部D1、第二反射部P2、第三分色部D3以及第四反射部P4排列于第一合光面SA的第一象限G1,其中第三分色部D3以及第二反射部P2位于第四反射部P4以及第一分色部D1之间,第二反射部P2邻接于第一分色部D1与第三分色部D3之间,第三分色部D3邻接于第二反射部P2与第四反射部P4之间。

如图8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切入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用于分别穿透合光元件203e的第二分色部D2与第四分色部D4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用于将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分别反射至合光元件203e的第二反射部P2与第四反射部P4,合光元件203e的第二反射部P2用于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二光束L2,合光元件203e的第四反射部P4用于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四光束L4。如图8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切入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用于分别穿透合光元件203e的第二分色部D2与第四分色部D4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第二光束L2与第四光束L4转换成受激发光束L0,且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受激发光束L0反射至合光元件203e。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元件203e的第二分色部D2、与第二反射部P2、第四分色部D4与第四反射部P4用于反射受激发光束L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与图2A-图2B所揭示的第一光束L1相同,第三光束L3的传递路径则与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类似,故在本段说明中不另赘述。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合光元件203e可使第一光束L1、第二光束L2、第三光束L3、第四光束L4与受激发光束L0构成如图1所示的照明光束I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E1、第二发光元件E2、第三发光元件E3与第四发光元件E4所发出的第一光束L1、第二光束L2、第三光束L3与第四光束L4例如是蓝光光束,来自波长转换区R2的受激发光束L0例如是黄光光束或是绿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与图2A、图2B所揭示的第一光束L1相同,第三光束L3的传递路径则与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类似,故在本段说明中不另赘述。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定发光元件的数量,除了图2A、图2B所示的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图8A、图8B所示的四个发光元件外,发光元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是四个以上,而合光元件的分色部与反射部的数量则对应发光元件的数量而增加或减少。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定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第三反射部、第四反射部、第一分色部、第二分色部、第三分色部、第四分色部的排列方式,举例来说,第一反射部P1、第二反射部P2、第三反射部P3、第四反射部P4、第一分色部D1、第二分色部D2、第三分色部D3、第四分色部D4配置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样貌还可如图8C、图8D中所绘示的合光元件203e、203f,但实用新型仍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PA、第二反射部PB、第三反射部PC、第四反射部PD、第一分色部DA、第二分色部DB、第三分色部DC、第四分色部DD配置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样貌还可如图8E、图8F中所绘示的合光元件203g、203h,但实用新型仍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反射部PA、PB、PC、PD、PE、PF、PG、PH与多个分色部DA、DB、DC、DD、DE、EF、DG、DH配置于第一合光面SA上的样貌还可如图8G中所绘示的合光元件203i,但实用新型仍不以此为限。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第一光束转换成受激发光束的光路径示意图。如图9A与图9B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f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f的激发光源组201位于波长转换元件202与合光元件203j之间。如图9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切入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合光元件203j的第一分色部D5用于将第一光束L1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用于将第一光束L1反射至合光元件203j的第一穿透部T1,合光元件203j的第一穿透部T1用于让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一光束L1穿透。如图9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切入第一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合光元件203j的第一分色部D5用于将第一光束L1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波长转换元件202的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第一光束L1转换成受激发光束L0,且波长转换区R2用于将受激发光束L0反射至合光元件203j的第一分色部D5与第一穿透部T1,第一分色部D5与第一穿透部T1用于让受激发光束L0穿透。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于两个发光元件(例如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之间配置至少一辅助发光元件,以提供辅助光束来达到调整光束的色光的效果;另外,合光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三分色部以及至少一第三反射部,且至少一第三分色部以及至少一第三反射部对应地位于辅助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例如辅助光束穿透第三分色部,或例如第三反射部反射辅助光束),举例说明如下。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g与图8A、图8B所示的照明系统20e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将图8A、图8B所示的照明系统20e中的第一发光元件E1与第四发光元件E4分别置换为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与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g的激发光源组201g包括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第二发光元件E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E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元件E3配置于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以及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之间,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配置于第二发光元件E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E3之间,且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用于发出第一辅助光束La1,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用于发出第二辅助光束La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光束La1用于穿透合光元件203e的第一分色部D1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用于将第一辅助光束La1反射至合光元件203e的第一反射部P1,合光元件203e的第一反射部P1用于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一辅助光束La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光束La2用于穿透合光元件203的第四分色部D4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用于将第二辅助光束La2反射至合光元件203e的第四反射部P4,合光元件203e的第四反射部P4用于反射来自波长转换元件202的反射区R1的第二辅助光束La2。如此,本实施例的合光元件203e可使第一辅助光束La1、第二辅助光束La2、第二光束L2、第三光束L3与受激发光束L0构成如图1所示的照明光束IL1。在本实施例中,藉由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与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的设置,合光元件203e所提供的光束(第二光束L2、第三光束L3、第一辅助光束La1以及第二辅助光束La2,或者受激发光束L0、第一辅助光束La1以及第二辅助光束La2)的呈色效果可获得调整/改善,进而提升投影机的影像品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与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所提供的第一辅助光束La1与第二辅助光束La2例如是红光光束或是蓝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然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发光元件AE1、第二辅助发光元件AE2、第二发光元件E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E3排列的架构也可以应用于如图9A、图9B的照明系统20f架构中。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h与图2A、图2B所示的照明系统20类似,差异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h更包括辅助光源组209。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光源组209配置于激发光源组201的一侧,且辅助光源组209用于提供辅助光束La,辅助光源组209所提供的辅助光束La穿透合光元件203的第一分色部P1。在本实施例中,藉由辅助光源组209的设置,合光元件203所提供的光束(第一光束L1以及辅助光束La,或者受激发光束L0以及辅助光束La)的呈色效果可获得调整/改善,进而提升投影机的影像品质。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光源组209所提供的辅助光束La例如是红光光束或是蓝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其在激发光源组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配置合光元件,且合光元件的至少一第一分色部与至少一第一反射部分别对应于第一合光面的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有效达成简化光路的功效,所以能大幅减少照明系统的光学元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缩小体积,且易于添加额外补充光源。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机因使用此照明系统,所以具有成本较低及体积较小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2:投影机

20、20a、20b、20c、20d、20e、20f、20g、20h:照明系统

22:光机模块

24:镜头

201、201e、201g:激发光源组

202、202a、202b、202c:波长转换元件

203、203d、203e:合光元件

204:透镜组

205:反射膜层

206:扩散结构

207:波长转换物质

208:扩散结构

209:辅助光源

220:光阀

AA、BB:线段

AE1:第一辅助发光元件

AE2:第二辅助发光元件

D1:第一分色部

D2:第二分色部

D3:第三分色部

D4:第四分色部

E1:第一发光元件

E2:第二发光元件

E3:第三发光元件

E4:第四发光元件

G1:第一象限

G2:第二象限

G3:第三象限

G4:第四象限

IL1:照明光束

IL2:影像光束

IL3:投影光束

L1:第一光束

L2:第二光束

L3:第三光束

L4:第四光束

L0:受激发光束

La:辅助光束

La1:第一辅助光束

La2:第二辅助光束

SA:第一合光面

P1:第一反射部

P2:第二反射部

P3:第三反射部

P4:第四反射部

R1:反射区

R2:波长转换区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反射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