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455发布日期:2018-12-18 21:0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是一种常用的投影设备,例如单片LCD投影仪。其中,单片LCD投影仪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目前已被国内外用户广泛使用。但,通常的单片LCD投影仪所使用的液晶屏包括前后两个偏光片以及安装在两个偏光片之间的玻璃组件,该玻璃组件内部装有液晶材料。其中,液晶屏靠近光源一侧的偏光片(本实用新型称为后偏光片)贴在液晶屏上。光源发出的光会先照射到后偏光片上,由于后偏光片在光源长时间的照射下会发热,因此使得很多光能直接在液晶屏表面转化为热能,进而使得高温导致液晶屏内局部地方的液晶失效,使光穿透不过去,因此显示黑色,最终投影出来的画面,该高温部分为黑色,导致液晶黑圈烧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投影仪,用以降低液晶屏的局部黑圈烧屏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投影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

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安装在壳体的安装腔内;

后透镜,所述后透镜面向光源模块设置;

散热玻璃,所述散热玻璃设置在后透镜背离光源模块的一侧,用以隔热;

后偏光片,所述后偏光片位于散热玻璃背离后透镜的一侧;

液晶模块,所述液晶模块包括前偏光片和装有液晶材料的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面向后偏光片设置,所述前偏光片位于透光组件背离后偏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透光组件与后偏光片之间具有间隙;

以及前透镜,所述前透镜位于所述前偏光片背离透光组件的一侧,使光源模块发出的光能够依次经过后透镜、散热玻璃、后偏光片、液晶模块和前透镜,形成投影光路。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偏光片固定贴合在散热玻璃上。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偏光片与散热玻璃具有间隙。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组件与后偏光片之间的间隙a的取值范围为:3mm≤a≤40mm。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4mm≤a≤20mm。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4mm≤a≤15mm。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出风口对着透光组件与后偏光片之间的间隙设置。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散热口,所述透光组件与后偏光片之间的间隙与散热口相通,并且所述散热口以与风扇的出风口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间隙的另一侧。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偏光片和透光组件贴合固定,所述光源模块采用LED灯,所述前透镜与所述后透镜都为菲尼尔透镜。

作为所述投影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偏光片采用反射型偏光片,所述反射型偏光片的反射面朝向散热玻璃。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投影仪中,其后偏光片和液晶模块为两个分开的部件,并且液晶模块的透光组件与后偏光片之间具有间隙。该后偏光片表面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导到液晶模块上,因此可降低液晶模块内液晶材料因为高温而引起的失效,最终减少液晶黑圈烧屏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单片LCD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后偏光片与散热玻璃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后偏关片采用反射型偏光片后对光路的反射示意图;

图5为采用图1所示结构与现有结构的液晶模块的温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片LCD投影仪,其能够利用单个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实现图像投影。当然,本实施例所示结构也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投影仪上,例如应用到多个LCD的投影仪中。

请参考图1,该投影仪包括壳体110、光源模块120、后透镜130、散热玻璃140、后偏光片150、液晶模块160以及前透镜170。图1示意性画出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该壳体110具有安装腔,该光源模块120、后透镜130、散热玻璃140、后偏光片150、液晶模块160以及前透镜170能够被安装在该安装腔内。该光源模块120安装在壳体110的安装腔内,用以提供光源。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该光源模块120采用LED灯。

该后透镜130面向光源模块120设置,散热玻璃140设置在后透镜130背离光源模块120的一侧。该散热玻璃140与后透镜130具有一定的间距。从光源模块120发出的光可经过后透镜130的透射后射入到散热玻璃140上。该散热玻璃140可用以隔热,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液晶模块160上。

该后偏光片150位于散热玻璃140背离后透镜130的一侧,两者可相互固定,也可以具有间隙。该液晶模块160包括装有液晶材料的透光组件161和前偏光片162。透光组件161面向后偏光片150设置,该前偏光片162位于透光组件161背离后偏光片150的一侧。该前偏光片162和透光组件161可采用贴合固定的方式制作成一体。

穿过散热玻璃140的光束经后偏光片150处理后射入到透光组件161内。该透光组件161内装有液晶材料,该透光组件161与前偏光片162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液晶屏除去后偏光片150后的结构。该透光组件161可选用玻璃或亚克力等透光材料制成。

特别的是,该透光组件161与后偏光片150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隔断后偏光片150与透光组件161的直接接触,避免两者进行热接触传递,减少后偏光片150发热对透光组件161,尤其是对透光组件161内液晶材料的影响。该后偏光片150表面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导到液晶模块160上,因此可降低液晶模块160内液晶材料因为高温而引起的失效,最终减少液晶黑圈烧屏现象的出现。

请继续参考图1,该前透镜170位于,前偏光片162背离透光组件161的一侧。该光源模块120、后透镜130、散热玻璃140、后偏光片150、液晶模块160以及前透镜170的排列顺序,可使光源模块120发出的光能够依次经过后透镜130、散热玻璃140、后偏光片150、液晶模块160和前透镜170,形成投影光路。一种实施例中,该前透镜170和后透镜130则可以采用菲尼尔透镜。

当然,该单片LCD投影仪还可以包括反射模块180和投射透镜190。该反射模块180设置在前透镜170背离液晶模块160的一侧。从液晶模块160的前偏光片162射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模块180的反射后,到达投射透镜190,最终在荧幕上投射出所要显示的图像。

较好的,请参考图1和2,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后偏光片150固定贴合在散热玻璃140上。如此,可以保证后偏光片150的平整度,提高效果。

当然,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后偏光片150也可以与散热玻璃140具有间隙。例如,可以在壳体内设置支架151,将后偏光片150安装在该支架151上,而不是安装在散热玻璃140。

较好地,请参考图2,一种实施例中,透光组件160面向后偏光片150的一面到后偏光片150面向透光组件160的一面的最小垂直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3mm≤a≤40mm。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其中的一个面为不规则形状,比如是S形、凹形、凸形时,或者两个面之间不平行时,两个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a为两个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其中,一种小型的投影仪中,可使a的取值范围为:4mm≤a≤20mm。较优的,可使a的取值范围为:4mm≤a≤15mm。通常来说,a的取值越大,代表透光组件160到后偏光片150的距离越大,相应的散热效果也就越好。但,透光组件160到后偏光片150的距离越大,也就代表这种结构所占空间越大,将导致投影仪体积变大。综合考虑之下,该取值范围(4mm≤a≤15mm)不仅能够保证散热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紧凑性。如果该间距太大,产品需要设计较大,携带不方便而且外观不好看,而间距太小,则达不到理想散热效果。对于较大型的投影仪来说,a的取值范围也可以选择的较大,例如38mm。当然,该取值范围仅是一种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取值范围,这可以根据投影仪体积大小和散热要求等灵活选择。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风扇200。该风扇200出风口对着透光组件161与后偏光片150之间的间隙设置。该风扇200让空气流通,可以让流动的气流将后偏光片150产生的热量带走。更重要的是,该风扇200的出风口对着透光组件161与后偏光片150之间的间隙,不仅能够带走后偏光片150上的热量,还能够将后偏光片150向液晶模块160方向传递的热量吹走,进一步减少液晶模块160接收到的热能,让投影仪关健物料TFT液晶温度降低。

较好的,壳体110与风扇20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111,该散热口111与透光组件161与后偏光片150之间的间隙相通。从而形成流动的散热通道,将热量及时排出到壳体110外。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后偏光片150采用反射型偏光片,该反射型偏光片150的反射面朝向散热玻璃140。当入射光路C射向后偏光片150时,一部分光路透射过后偏光片150,而另一部分光路D将被后偏光片150反射,从而增加投影仪投影的亮度流明值,让产品更亮,效果更好。而且,这种反射型偏光片吸收的光能更少,因此发热也就更少,进一步地降低结构的温度。

请参考图2,经过与原结构(B)的实验对比,采用了本实施例的结构(A)后,其中,Time表示工作时间,单位为分钟。Temp表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在常温工作环境下,运行相同的时间,本结构(A)的TFT液晶屏温度能够比现有结构(B)低1-5度。可见,本结构(A)能够有效的减少TFT液晶屏温度升高,解决散热问题。而且可以增加亮度,加功耗时,防烧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前后仅是为了描述方便,从而按照光路传播顺序,将光路投射出投影仪的一侧为前,光源模块一侧为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本实施例所称的“前”定义为“后”,将本实施例所称的“后”定义为“前”。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