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111发布日期:2019-06-11 22:2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液晶显示行业的要求更高,“超窄”(边框超窄)、“超薄”(厚度超薄)成为液晶显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传统背光模组中,胶框除了起到定位膜片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支撑液晶显示面板。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对各产品要求的提高,“超窄”(边框超窄)、“超薄”(厚度超薄)已然成为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新趋势,但窄边框背光模组设计难度较大,且起承载作用的胶框,其宽度变窄后,产线人员作业难度变更,相应衍生出扣点卡合、成品厚度NG不良等问题,这类常见的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窄边框背光模组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在“超窄”(边框超窄)、“超薄”(厚度超薄)边框背光模组产品的发展趋势下,设计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通过优化改良导光板的结构,来替代传统背光模组上的胶框,在不影响其它窄边框背光模组产品各结构部材设计的情况下,达到减小背光模组产品边框的效果,并且可避免使用窄边框背光模组机种,胶框部材所带来的扣点卡合、成品厚度NG的常见问题。

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包括LED背光灯条、背板、导光板和膜材,

背板为四边形板,背板的四周边沿均向上翻折形成边框,导光板嵌入背板内,在导光板的一条LED光源入射边与边框之间嵌入LED背光灯条,在导光板的其余三条边所在的边缘板面上均外凸设置多个用于卡合膜材的定位柱,

膜材覆盖在导光板上,膜材上在与定位柱相配合安装的位置处均设置卡合定位柱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传统LED背光模组产品中的部材导光板,一般使用的是光学级的亚克力材质。其结构为一块平板或者是楔形板,形状一般比较规则,无其它异形形状。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内的导光板部材,在其上表面(镜面)除LED光源入射边位置,其它三边上做定位柱结构,使得此异形导光板可以起到除起到将LED光源导入背光模组发光区域作用,还具有定位背光模组膜片部材和支撑LCM液晶面板的作用。窄边框背光模组使用此异形结构导光板部材,可在不影响产品整体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取消胶框部材,实现窄边框背光模组设计。

优选方案,定位柱的高度大于膜材的厚度。定位柱需在LED背光模组中起到定位膜材的作用,故定位柱的整体厚度,需大于LED背光模组使用膜材的总厚度。定位柱之间的高度差异,需满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在0.05mm内,过大的高度差异会造成LED背光模组,Cell对位组装时出现不平整问题,出现LCM破片问题。

优选方案,每相邻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50mm-60mm。相邻定位柱2的距离尺寸,不做具体的限定,但需达到支撑起整体LED背光模组产品的基本要求。相邻定位柱2之间的距离,可依据具体LED背光模组的导光板1尺寸进行调整,一般相邻定位柱2间的距离设计为50mm-60mm。

优选方案,定位柱为圆柱形状,圆柱形状定位柱的半径不大于0.5mm。定位柱为圆柱形状,为不影响导光板组装进LED背光模组内的画面效果,此圆柱上圆的半径需不大于0.5mm,且定位柱2的高度在满足限位膜材的要求下,不可再增加,否则会对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及的LED背光灯条、背板、导光板和膜材均为现有技术中本技术领域内的常规产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通过设计一款新型异形结构导光板,在其上表面(镜面)除LED光源入射边位置,其它三边上做定位柱结构。此异形结构导光板,通过其表面上的定位柱结构,起到背光模组膜材定位和承载Panel屏的作用。窄边框背光模组使用此异形结构导光板部材,可在不影响产品整体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取消胶框部材,实现窄边框背光模组设计,使模组的画面有效显示区域达到了最大,并且可以有效避免窄边框机种使用胶框部材所带来的扣点卡合、成品厚度NG不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导光板的主视图。

图3是膜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包括LED背光灯条、背板1、导光板2和膜材3,背板1为四边形板,背板1的四周边沿均向上翻折形成边框,导光板2嵌入背板1内,在导光板2的一条LED光源入射边与边框之间嵌入LED背光灯条,在导光板2的其余三条边所在的边缘板面上均外凸设置多个用于卡合膜材3的定位柱2-1。定位柱2-1分布于导光板1的三条边所在的边缘板面上,因导光板靠近LED光源的边,需起到传导光源至LED背光模组发光区域的作用,故此边不可设计有定位柱2-1。如图1所示,使用此新型定位柱导光板的LED背光模组结构,导光板定位柱2-1在边缘位置起到之前胶框的支撑作用和膜材限位作用。

如图2所示,定位柱2-1应位于导光板留白位置,不可以出现在异形导光板网点排布的位置,否则会对LED背光模组可视发光区域的画面产生影响。定位柱2-1的高度大于膜材3的厚度。每相邻两个定位柱2-1之间的距离为50mm-60mm。定位柱2-1为圆柱形状,圆柱形状定位柱2-1的半径不大于0.5mm。

如图3所示,膜材3覆盖在导光板2上,膜材3上在与定位柱2-1相配合安装的位置处均设置卡合定位柱2-1的缺口3-1。膜材3为配合新型导光板定位柱结构,需裁切出缺口3-1,保证膜材3放置到导光板1上,可以达到稳定的定位效果,背光模组组装时不会出现膜材3的位移不良现象。

本实施例的新型窄边框背光模组结构,通过设计一款新型异形结构导光板,在其上表面(镜面)除LED光源入射边位置,其它三边上做定位柱结构。此异形结构导光板,通过其表面上的定位柱结构,起到背光模组膜材定位和承载Panel屏的作用。窄边框背光模组使用此异形结构导光板部材,可在不影响产品整体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取消胶框部材,实现窄边框背光模组设计,使模组的画面有效显示区域达到了最大,并且可以有效避免窄边框机种使用胶框部材所带来的扣点卡合、成品厚度NG不良等问题。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