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586发布日期:2019-06-19 02:2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包含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盒,且该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在电子照相感光组件上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一般地,处理盒的感光组件上设置有动力接收装置,该动力接收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机器驱动装置啮合,以带动感光组件作旋转运动,驱动整个处理盒工作。然而,感光组件需要随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因此要求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脱离啮合,以保证处理盒被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在处理盒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作业时,要求动力接收装置与机器驱动装置实现啮合,保证感光组件顺利接收驱动力。

中国专利号CN207601523U公开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驱动轴,驱动轴前端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凹部,凹部沿驱动轴的周向等距离排布,该凹部沿驱动轴的轴线延伸并且驱动轴前端的上端被封闭。所述处理盒具有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可与上述驱动轴啮合以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和接收来动力接收部所传递的驱动力并带动感光组件旋转的法兰部件,动力接收部具有按压端和动力接收端。当处理盒被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驱动轴的前端按压动力接收部的按压端,由于动力接收部的按压端和动力接收端为一体的,因此按压端带动动力接收端翻转至与驱动轴的凹部啮合,动力接收部可接收驱动轴传递的驱动力而通过法兰部件带动驱动组件旋转。但是,在上述动力接收部的按压端被驱动轴的前端按压而带动动力接收端翻转时,动力接收端可能抵靠在驱动轴的圆周表面上而不能直接与驱动轴的凹部啮合,使得动力接收端被驱动轴挤压变形或者直接被损坏,造成不能传递驱动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轴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的动力接收部上时,动力接收部被驱动轴挤压变形或者直接被损坏而导致不能传递驱动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凹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封闭的前端,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

耦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端,

所述耦合构件包括圆筒部和配置成进入所述凹部并从所述驱动轴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

所述耦合构件还包括支撑所述动力接收部的支撑部和可与所述驱动轴弹性抵接的限位部,所述支撑部非弹性的支撑所述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构造为至少一个向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所述圆筒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径向方向上不可移动,所述限位部可相对于所述圆筒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圆筒部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动力接收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为固定支撑所述动力接收部,并且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弧长大于所述动力接收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弧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设置为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上不对称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圆筒部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设置成使得当所述耦合构件与所述驱动轴啮合的过程中接收所述驱动轴的力迫使所述限位部向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外侧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圆筒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接收部可迫推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圆筒部内部移动使得所述驱动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轴线倾斜。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部,当所述驱动轴进入所述圆筒部内部并且所述驱动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轴线倾斜时,所述限位部可迫推所述驱动轴移动使得所述动力接收部进入所述凹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感光鼓,所述耦合构件固定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一侧端,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处理盒。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接收部强度高,结构稳定,不易被驱动轴挤压而变形,动力传递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轴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的动力接收部上时,动力接收部的支撑部被驱动轴挤压变形或者直接被损坏而导致不能传递驱动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耦合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耦合构件的限位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脱离啮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部分分解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磁性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轴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1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1包括:壳体2,其内存储有显影剂;感光鼓4,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壳体2上;驱动力传递机构3,安装在感光鼓4的纵向一末端,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传递的驱动力并带动感光鼓4旋转。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轴100大致为圆柱形,在驱动轴100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凹部100b(图中只示出一个)。驱动轴100的一端连接着弹性构件101,驱动轴100在弹性构件101弹性力的作用下可沿着轴向朝A1方向伸出或朝A2方向缩进。驱动轴100在垂直轴向的方向上与图像形成装置框架具有一定的间隙h,当驱动轴100受到垂直轴向的外力作用时,驱动轴100可沿着A3或A4方向相对轴向倾斜。当处理盒1沿着大致平行于感光鼓轴线的方向被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驱动轴100与驱动力传递机构3(见图1)配合而带动感光鼓旋转,具体配合过程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3包括耦合构件5和定位构件6。耦合构件5为圆柱形,可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轴100啮合而接收并传递驱动力至感光鼓4,耦合构件5与感光鼓4大致同轴。耦合构件5包括圆筒部7、动力接收部11a、支撑部11b和限位部12。圆筒部7为中空的圆柱体,其在轴线X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9和第二端10;第一端9的外圆周表面可插入感光鼓4的鼓筒内壁中,通过过盈配合使得耦合构件5安装至感光鼓4,通常为了防止耦合构件5从感光鼓4中脱落,还可在第一端9的外圆周表面上涂上适量的粘合剂,使得耦合构件5与感光鼓4的圆筒内壁配合得更加紧凑;第二端10为耦合构件5伸出感光鼓4鼓筒的一部分。支撑部11b构造为从圆筒部7的内壁沿径向方向朝向轴线X突出的支撑板,动力接收部11a为从支撑部11b上朝向轴线X突出的勾状部,动力接收部11a和支撑部11b均由刚性材料制成,与圆筒部7一体成型,不可相对于圆筒部7移动。限位部12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部7内,具体的,圆筒部7内设置有从其圆筒内壁朝向轴线X突出的突出部15,该突出部15与圆筒部7一体成型,在突出部15和支撑部11b之间形成有开口16,限位部12可安装进开口16中,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具体构造为两个,相对于周向方向不对称地设置在圆筒部7上;限位部12上形成有安装孔12a、第一限制部12b、第二限制部12c和抵接部12d,弹性部件14安装至安装孔12a中,当限位部12安装在开口16中时,弹性部件14一端抵接在圆筒部7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安装孔12a中,因此,限位部12在弹性部件14的作用下可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其中,为了限制限位部12在径向方向的移动量,突出部15在形成开口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伸出部15a,支撑部11b在形成开口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出部11b1,第一伸出部15a和第二伸出部11b1之间在径向方向形成一空间,第一限制部12b和第二限制部12c仅能在该空间中移动而限制限位部12在径向方向的移动量。

定位构件6构造为大致凸台状,可安装至耦合构件5的第一端9,通过粘合剂或者卡扣等方式与耦合构件5的第一端9连接并稳定地安装在第一端9的圆筒内壁内,并且封闭耦合构件5的第一端9的轴向末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构件6直接通过过盈配合扣合在第一端9的轴向末端上,使得定位构件6安装在耦合构件5上。其中,定位构件6上形成有定位凹槽8,下面结合图1阐明定位构件6限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100在轴向上的移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为圆锥状,定位构件6的定位凹槽8接收并且容纳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由于定位构件6固定在处理盒中,因此不会发生移动,所以在驱动力传递的过程中,驱动轴100在弹性构件101作用下会有朝向定位构件6一侧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与定位凹槽8抵接,使得定位凹槽8限制了驱动轴100在轴向上的运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机构3为了使驱动力传递更加稳定而设置有定位构件6,可选择的,定位构件6也可以省略。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机构3是如何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轴100啮合及脱离啮合的。

当处理盒1沿与轴线X大致平行的方向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抵接驱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力接收部11a,此时,如图6所示,动力接收部11a向驱动轴100施加一个径向方向的力,迫使驱动轴100沿径向偏移,驱动轴100的轴心位置从A1偏移至A2,限位部12被驱动轴100挤压而沿径向远离轴心A1移动。当驱动轴100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机驱动而沿N方向旋转时,由于限位部100可能部分进入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中,因此限位部100进一步被驱动轴100挤压而沿径向远离轴心A1移动,动力接收部11a抵靠着驱动轴100的圆周表面。随着驱动轴100沿N方向进一步旋转,驱动轴100旋转至其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11a相对,限位部12在弹性部件14积聚的弹性势能作用下挤压着驱动轴100并沿径向靠近轴心A1移动,迫使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11a啮合。随着驱动轴100沿N方向再进一步旋转,如图7所示,动力接收部11a抵接在凹部100b的一表面上,驱动轴100通过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11a相抵接处将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部11a上,动力接收部11a带动感光鼓沿N方向旋转。此时,限位部12在弹性部件14弹性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着抵接驱动轴100的圆周表面,因此,驱动轴100在旋转时不会因为自身离心力而使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11a脱离啮合,影响驱动力的传递;而且,沿圆筒部7的圆周方向测量,限位部12的最小弧长限定为大于凹部100b开口的最大弧长,因此,在驱动轴100旋转过程中,限位部12与凹部100b始终保持间隔。

当处理盒1沿与轴线X大致平行的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除时,驱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力接收部11a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靠近前端100a的一部分相互干涉。此时,如图8所示,当外力继续作用在处理盒1上而使动力接收部11a挤压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时,由于动力接收部11a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相抵接处为斜面靠斜面,因此动力接收部11a向驱动轴100施加一个径向方向的分力,驱动轴100在动力接收部11a施加的径向力的作用下而沿径向偏移,驱动轴100的轴心位置从A1偏移至A3,限位部12随着驱动轴100的偏移而被驱动轴压迫着沿径向远离轴心A1移动。综上所述,动力接收部11a在驱动轴100沿径向偏移的过程中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脱离啮合,驱动轴100不再干涉驱动力传递机构3,处理盒1可以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将不再赘述,只简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不相同的技术特征。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机构20包括圆筒部21、耦合构件22和定位构件23,驱动力传递机构20可绕着轴线X旋转。耦合构件22包括动力接收部24和支撑部25,动力接收部24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部25中。其中,支撑部25包括槽部25a和突出部25b,槽部25a为形成在圆筒部21圆周外壁的开口槽,其开口沿径向朝向圆筒部21外部;突出部25b为形成在圆筒部21圆周内壁、沿径向朝向轴心A1的凸出,突出部25b与槽部25a一体成型,且突出部25b上形成有与槽部25a相流通的第一开口25C。动力接收部24包括伸出部24a和限制部24b,当动力接收部24安装至支撑部25中时,伸出部24a沿径向依次穿过槽部25a、第一开口25c朝向轴心A1移动,直至限制部24b抵接在突出部25b面向槽部25a的一侧面上,即表明动力接收部24已安装至支撑部25中,本实施例中限制部24b起限制伸出部24a伸出第一开口25c伸出量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耦合构件22具体设置为三个,且耦合构件22的动力接收部24均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动力接收部24的伸出部24a外围套接有磁性部件26,具体的,磁性部件26上形成有第二开口26a,动力接收部24的伸出部24a穿过第二开口26a而使得磁性部件26抵接至动力接收部24的限制部24b上。当动力接收部24安装至支撑部25中时,磁性部件26随着动力接收部24安装至支撑部25的槽部25a中,磁性部件26夹在动力接收部24的限制部24b和支撑部25的突出部25b之间。由于磁性部件26具有磁力,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动力接收部24在磁性部件26的吸引下可在第一开口25c中沿径向移动。可选的,也可将磁性部26设置在动力接收部24的伸出部24a上或直接将动力接收部24设置为磁性,通过动力接收部24之间相互吸引使得动力接收部24在第一开口25c中沿径向移动。可选的,还可在动力接收部24和支撑部25中分别设置磁性部件26,其中动力接收部24上的磁性部件26与支撑部25中的磁性部件26同性磁极相对,通过磁性部件26之间的相互排斥也可使得动力接收部24在第一开口25c中沿径向移动。

当处理盒沿与轴线X大致平行的方向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抵接动力接收部24的伸出部24a,此时,如图12所示,驱动轴100向动力接收部24施加一径向方向的力,迫使动力接收部24在支撑部25中沿径向远离轴心A1移动,直至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容纳在定位部件23中。当驱动轴100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机驱动而沿N方向旋转时,驱动轴100的圆周表面进一步挤压动力接收部24,使动力接收部24继续沿径向远离轴心A1移动。随着驱动轴100旋转至其上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24相对时,如图13所示,由于动力接收部24被磁性部件26所吸引,因此动力接收部24沿径向靠近轴线A1移动,从而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相啮合,驱动轴100通过凹部100b抵接着动力接收部24而将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部24并带动旋转,动力接收部24进一步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力传递机构20而使感光鼓4也被带动旋转。

本实施例中,在处理盒拆装时,动力接收部24由于磁性部件26的作用而始终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因此动力接收部24不会被驱动轴100挤压至从支撑部25脱落;而且动力接收部24被支撑部25的第一开口25c卡接着,在动力接收部24被驱动轴100带动旋转时,驱动轴100向动力接收部24施加的离心力也不会迫使动力接收部24从支撑部25中脱离。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将不再赘述,只简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不相同的技术特征。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机构30包括圆筒部31、按压部32和动力接收部33。按压部32可移动地设置在圆筒部31中,具体的,按压部32沿着轴线X贴着圆筒部31的圆周内壁轴向移动。动力接收部33具体设置为三个,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部33具体构造为三角块,包括尖端33a和平面部33b。圆筒部31的圆周内壁分别形成有三个安装槽31a,动力接收部33通过连接销钉34分别安装在安装槽31a中,并可绕着连接销钉34旋转。

如图15至图17所示,当处理盒沿与轴线X大致平行的方向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轴100与驱动力传递机构30相结合。其中,随着驱动轴100伸入圆筒部31中时,驱动轴100的凸起100c抵接按压部32,按压部32被压迫而沿轴线X靠近动力接收部33移动。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抵接动力接收部33的尖端33a,迫使动力接收部33绕着连接销钉55旋转而避开与前端100a相干涉的位置,即动力接收部33旋转至其平面部33b与驱动轴100相对,需要说明的是,当动力接收部33的原始状态为平面部33b与驱动轴100的相对时,驱动轴100的前端100a则不会接触动力接收部33。随着驱动轴100进一步伸入圆筒部31中时,驱动轴100压迫着按压部32而使按压部32抵接至动力接收部33上,迫使动力接收部33绕着连接销钉34旋转,此时,若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与动力接收部33相对时,动力接收部33被按压部32按压着旋转至其尖端33a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相啮合,当驱动轴100被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机驱动旋转时,驱动力传递机构30通过动力接收部33从驱动轴100接收驱动力而旋转;若驱动轴100的圆周表面与动力接收部33相对时,则动力接收部33一直被按压部32所按压,当驱动轴100被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机驱动旋转时,随着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旋转至与动力接收部33相对时,被按压部32所按压的动力接收部33旋转至其尖端33a与驱动轴100的凹部100b相啮合,驱动力传递机构30通过动力接收部33从驱动轴100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处理盒。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接收部强度高,结构稳定,不易被驱动轴挤压而变形,动力传递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轴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的动力接收部上时,动力接收部被驱动轴挤压变形或者直接被损坏而导致不能传递驱动力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