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分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4456发布日期:2020-10-23 19:31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分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缆,尤其涉及一种光缆分纤方法。



背景技术: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光纤到户会使用到路边机柜,再从路边机柜分出多条光纤线路分别连接到光纤用户设备中。这样会造成路边机柜需要许多连接口以及单独光纤线,提高了铺设成本,而且铺设复杂度也更高,多条单独光纤线也会占用更多空间,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光缆分纤方法,减少多条单独光纤线的铺设,降低铺设成本、降低铺设复杂度,减少占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缆分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光缆长度方向上选定相隔额定距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步骤b,在第一位置剪切光缆外包围形成第一开口,以第一开口为界的两侧光缆通过中间的纤芯连接,随后在第一开口剪断选定的纤芯;

步骤c,在第二位置剪切光缆外包围形成第二开口,以第二开口为界的两侧光缆通过中间的纤芯连接,随后在第二开口将已剪断的纤芯抽出,抽出的纤芯用作分级连接。

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剪断光缆第一位置的加强芯及加强芯周围包胶;

步骤b2、剪断处两侧光缆相对扭转并利用光缆余长同步相对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形成光缆第一开口;

步骤b3、在第一开口剪断选定的纤芯;

步骤b4、将第一开口两侧光缆沿长度方向拉近并且装上保护结构。

保护结构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内管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缺口;在步骤b1中,将光缆置入内管中并同时抵顶内管底面和带有缺口的侧壁,将缺口对准光缆的第一位置,此时缺口深度对应位置不超过光缆中的纤芯或纤芯外围铠管,剪切刀具的刀头插入缺口中进行定位之后剪切刀具剪断光缆一侧的加强芯和加强芯周围包胶,随后将光缆翻转以同样方法剪断光缆同一位置另一侧的加强芯和加强芯周围包胶。

光缆的纤芯外围顺时针包绕有铠管,则在步骤b2中,将剪断处两侧光缆逆时针相对扭转并利用光缆余长同步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及拉长的铠管,形成光缆第一开口,随后剪断露出的铠管。

保护结构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及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外管,内管两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的第一夹板。

步骤b4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开口两侧光缆沿长度方向拉近以回收光缆余长;

将光缆沿长度方向插入于内管中并让第一开口置于内管中;

将两端的第一夹板弯折以将光缆夹紧于内管中;

将外管套在内管之外以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管道腔体将光缆包裹。

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剪断光缆第二位置的加强芯及加强芯周围包胶;

步骤c2、剪断处两侧光缆相对扭转并利用光缆余长同步相对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形成光缆第二开口;

步骤c3、在第二开口抽出在第一开口被剪断的纤芯并将纤芯套入一根分支护管中;

步骤c4、为第二开口两侧光缆及抽出的纤芯装上保护结构。

保护结构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内管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缺口;在步骤c1中,将光缆置入内管中并同时抵顶内管底面和带有缺口的侧壁,让缺口对准光缆的第二位置,此时缺口深度对应位置不超过光缆中的纤芯或纤芯外围铠管,剪切刀具的刀头插入缺口中进行定位之后剪切刀具剪断光缆一侧的加强芯和加强芯周围包胶,随后将光缆翻转以同样方法剪断光缆同一位置另一侧的加强芯和加强芯周围包胶。

光缆的纤芯外围顺时针包绕有铠管,则在步骤c2中,将剪断处两侧光缆逆时针相对扭转并利用光缆余长同步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及拉长的铠管,形成光缆第二开口,随后剪断露出的铠管。

保护结构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及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外管,内管两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的第一夹板。

步骤c4包括以下步骤:

将光缆沿长度方向插入于内管中并让第二开口置于内管中,

将两端的第一夹板弯折以将光缆夹紧于内管中,

将外管套在内管之外以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管道腔体将光缆包裹。

内管侧壁还设有用于夹紧分支护管和抽出的纤芯的第二夹板;在步骤c4中,在将两端的第一夹板弯折以将光缆夹紧于内管中之后还包括:将第二夹板弯折以将分支护管和抽出的纤芯夹紧于光缆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纤方法在同一根光缆中可以任意抽出纤芯进行分级连接,在一根光缆中可以设置多条纤芯,因此一根光缆便可以连接到多个光纤用户设备中,极大地减少了从路边机柜分出的线路数量,路边机柜的接口便可以连接更多的光纤用户设备,铺设成本和复杂度都得到降低,铺设占用空间也得到减少,满足网络运营商的光缆铺设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的光缆初始状态图。

图2为图1的光缆经过剪切形成两个开口的状态图。

图3为图2的光缆剪掉裸露铠管及抽出纤芯后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用到的保护结构的内管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采用内管辅助剪切光缆加强芯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的光缆第一开口处安装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的光缆第二开口处安装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光缆分纤方法采用内管辅助剪切光缆加强芯的剖视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光缆30的分纤方法,主要用于在带有多条纤芯32的光缆30中任意位置抽出纤芯32以作分级连接,满足一根光缆30连接到多个光纤用户设备中的铺设需求。

分纤方法包括有步骤a、步骤b和步骤c,以下分别详细介绍。

在步骤a,如图1所示,在光缆30长度方向上选定相隔额定距离的第一位置301和第二位置302。第一位置301和第二位置302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后面步骤抽出的纤芯321的长度,因此可以根据所需要纤芯321的长度来确定两者之间距离。第一位置301和第二位置302之间的距离可以选定是50cm、30cm等额定距离。

在步骤b中,在图1光缆30的第一位置301剪切光缆30外包围形成图2中光缆30的第一开口31。本实施例中的步骤b包括步骤b1至步骤b4。具体地,在步骤b1中,需先剪断光缆30第一位置301的加强芯34及加强芯34周围包胶。步骤b1可以按照操作员的经验直接采用剪切工具(譬如剪钳)在光缆30第一位置301分别剪切两侧加强芯34及周围包胶。这种做法比较依赖操作员的经验,若操作员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损害纤芯32的情况。因此可以借助步骤b4中会使用到的保护结构来进行剪切辅助。

如图4所示,保护结构包括有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50,而在内管50侧壁51设有一个缺口512,而缺口512用于限定最大剪切深度。参考图5所示,在进行步骤b1时,将光缆30置入内管50中并同时抵顶内管50底面52和带有缺口512的侧壁51,将缺口512对准光缆30的第一位置(即图5所处平面),此时缺口512深度对应位置x不超过光缆30中的纤芯32外围铠管33,避免剪切过程损害内部纤芯32。随后将剪切刀具40(譬如剪钳)的刀头41插入缺口512中进行定位,保证刀头41最多只剪切到缺口512深度的对应位置x。定位之后剪切刀具40剪断光缆30一侧的加强芯34和加强芯34周围包胶35。完成一侧的剪切动作之后,将光缆30翻转并采用与以上描述同样的方法剪断光缆30同一位置另一侧的加强芯34和加强芯34周围包胶35。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缆中纤芯没有包绕铠管进行保护,则在使用内管进行辅助剪切时,缺口深度对应位置不能超过光缆中的纤芯。

在步骤b1加强芯34被剪断之后随后进行步骤b2。步骤b2中,将剪断处两侧光缆30相对反向扭转,并利用光缆30余长一边扭转一边相对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32和拉长的铠管33,剪掉铠管33后形成了光缆30第一开口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光缆30的纤芯32外围顺时针包绕有铠管33。因此在步骤b2中,需要按照逆时针方向相对扭转剪断处两侧的光缆30(同步将剩余包胶扭断),在同步拉开两侧光缆30时铠管33的螺旋包绕会被展开、拉长,露出的拉长铠管33已经没有用处,因此需剪断露出的整条铠管33,让纤芯32不被遮挡,也避免拉长的铠管33损害了纤芯32。剪断露出的整条铠管33之后,形成了光缆30第一开口31,以第一开口31为界的两侧光缆30通过中间的多条纤芯32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缆中纤芯没有包绕铠管进行保护,则没有露出的铠管。

随后进行步骤b3,也即是在第一开口31剪断选定的一根或多根纤芯32。在同一根光缆30中的纤芯32通常会用不同颜色来进行区分,因此在剪断纤芯32时需要选定对应颜色的纤芯32,而且在后续抽芯工作时要清楚被剪断的是哪一种颜色的纤芯32,避免出错。

随后进行步骤b4,也即是将第一开口31两侧光缆30沿长度方向拉近并且装上保护结构。步骤b4中会用到保护结构600,如图6所示,保护结构600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50及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外管60。内管50两端的两边相对侧壁51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的第一夹板511,即一端的两个第一夹板511夹紧一侧的光缆30。具体地,步骤b4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第一开口31两侧光缆30沿长度方向拉近以回收光缆30余长(如图3所示);然后将光缆30沿长度方向插入于内管50中并让第一开口31、露出的纤芯32均置于内管50中(如图6所示);随后将两端的第一夹板511弯折以配合内管50底面52将光缆30夹紧于内管50中;最后将外管60沿着内管50侧壁51法向套在内管50之外以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管道腔体将光缆30包裹。在实施时,为了方便安装,外管60与内管50之间是间隙配合,因此还会需要使用热缩带(未示出)。装好外管60之后,将热缩带缠绕在外管60、内管50外表面以及未被外管60、内管50包裹的外侧光缆30表面,随后对热缩带施加适当热量(譬如用打火机烘烤),让热缩带收缩、使得内部结构被热缩带裹紧固定。

在步骤c中,需要在图1光缆30的第二位置302剪切光缆30外包围形成图2中光缆30的第二开口39。本实施例中的步骤c包括步骤c1至步骤c4。具体地,在步骤c1中,需先剪断光缆30第二位置302的加强芯34及加强芯34周围包胶。步骤c1可以按照操作员的经验直接采用剪切工具(譬如剪钳)在光缆30第二位置302分别剪切两侧加强芯34及周围包胶。这种做法比较依赖操作员的经验,若操作员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损害纤芯的情况。因此可以借助步骤c4中会使用到的保护结构来进行剪切辅助。

如图7所示,保护结构200包括有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10,而在内管10侧壁11设有一个缺口115,而缺口115用于限定最大剪切深度。再参考图8所示,在进行步骤c1时,将光缆30置入内管10中并同时抵顶内管10底面12和带有缺口115的侧壁11,将缺口115对准光缆30的第二位置(即图8所处平面),此时缺口115深度对应位置y不超过光缆30中的纤芯32外围铠管33,避免剪切过程损害内部纤芯32。随后将剪切刀具40(譬如剪钳)的刀头41插入缺口115中进行定位,保证刀头41最多只剪切到缺口115深度的对应位置y。定位之后剪切刀具40剪断光缆30一侧的加强芯34和加强芯34周围包胶35。完成一侧的剪切动作之后,将光缆30翻转并用与以上描述同样的方法剪断光缆30同一位置另一侧的加强芯34和加强芯34周围包胶35。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缆中纤芯没有包绕铠管进行保护,则在使用内管进行辅助剪切时,缺口深度对应位置不能超过光缆中的纤芯。

在步骤c1加强芯34被剪断之后随后进行步骤c2。步骤c2中,将剪断处两侧光缆30相对反向扭转,并利用光缆30余长一边扭转一边相对拉开以露出中间纤芯32和拉长的铠管33,剪掉铠管33后形成了光缆30第二开口3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光缆30的纤芯32外围顺时针包绕有铠管33。因此在步骤c2中,需要按照逆时针方向相对扭转剪断处两侧的光缆30,在同步拉开两侧光缆30时铠管33的螺旋包绕会被展开、拉长,露出的拉长铠管33已经没有用处,因此需剪断露出的整条铠管33,让纤芯32不被遮挡,也避免拉长的铠管33损害了纤芯32。剪断露出的整条铠管33之后,形成了光缆30第二开口39,以第二开口39为界的两侧光缆30通过中间的多条纤芯32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缆中纤芯没有包绕铠管进行保护,则没有露出的铠管。

随后进行步骤c3,也即是在第二开口39抽出在第一开口31被剪断的纤芯321并将纤芯321套入一根分支护管21中。在操作时,要记住在第一开口31中剪断的纤芯321颜色,然后在第二开口39中根据颜色准确找到对应的纤芯321,然后抽出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9之间的该段纤芯321,如图3所示。步骤c3中抽出的纤芯321用作分级连接,譬如连接到光纤用户设备中。被抽出的纤芯321可以套入一个分支护管21内,如图7所示。分支护管21可以是内置有铠管的护管。

随后进行步骤c4,也即是为第二开口39两侧光缆30及抽出的纤芯321装上保护结构200。步骤c4用到的保护结构200如图7所示,保护结构200包括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内管10及截面为匚型的长条形铝材外管20。内管10两端的两边相对侧壁11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的第一夹板111,即一端的两个第一夹板111夹紧一侧的光缆30。内管10侧壁111还设有用于夹紧分支护管21和抽出的纤芯321的第二夹板113。具体地,步骤c4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光缆30沿长度方向插入于内管10中并让第二开口39、露出的纤芯32均置于内管10中;然后将内管10两端的第一夹板111弯折以配合内管10底面12将光缆30夹紧于内管10中,然后将第二夹板113弯折以将分支护管21和抽出的纤芯321夹紧于光缆30上;最后将外管20沿内管10侧壁11法向套在内管10之外以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管道腔体将光缆30包裹。在实施时,为了方便安装,外管20与内管10之间是间隙配合,因此还会需要使用热缩带(未示出)。装好外管20之后,将热缩带缠绕在外管20、内管10外表面以及未被外管20、内管10包裹的外侧光缆30表面,随后对热缩带施加适当热量(譬如用打火机烘烤),让热缩带收缩、使得内部结构被热缩带裹紧固定。

步骤b是针对光缆30第一位置301和第一开口31进行的操作,步骤c是针对光缆30第二位置302和第二开口39进行的操作。如果是只有一个操作员在进行操作,通常推荐是完成步骤b之后再进行步骤c的操作。但如果有两个操作员,也可以步骤b和步骤c同步进行,只是步骤c3必须在步骤b3完成之后再进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