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68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眩光装置,特别是司机夜间用的防眩光装置。
现有的公路防眩光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改造车辆的结构,如将车辆头灯的手动远近灯变换开关改为光电自动开关,或者在车辆头灯的灯罩和挡风玻璃上贴上与水平面成45°角的线偏振光的偏振片;这些办法都要改造车辆的结构,而且必须同时对所有车辆进行改造,否则无法达到防眩光的目的;另一种是采用在全视场或半视场内均匀衰减目标光辐射的办法来防止眩光。这种方法在减弱目标光对眼睛的辐射强度的同时也大大衰减环境光的辐射强度。这对夜间安全行车是十分有害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改变车辆的原有结构,也不需要对所有车辆进行改造,衰减强光却不衰减环境光,既能有效防止眩光又有开阔明亮视野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由支架和两块光阀元件组成;支架可以套在司机头上或者固定在车上,支架有一个透明工作面横挡在司机的眼睛和目标光之间;能够减弱目标光照射强度的两个光阀元件平行地固定在支架的透明工作面上、司机视向正前方地平线时两眼视轴线的左侧,使其能遮住100-200米处左半幅双车道路面,每个光阀元件的水平线度对眼睛的视角为3°-10°,光阀元件的下缘与司机的视轴线处于同一平面。
所谓眩光,就是当视场中的物体的亮度(目标光)比眼睛已经适应的环境光的亮度亮得多时,眼睛因受到强烈刺激而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失去了分辨原环境光照耀下物体的祥细情况的能力。眩光程度K可由下式表示K=[(R-R0)/R]100% ……………(1)对微暗场防眩光装置有如下关系R=∫λ1λ2V(λ)E1(λ,T)I(λ,t)dλ-----(2)]]>E1(λ,T)=cλ-5/[exp(c2/λT)-1] ……………(3)R0=∫λ1λ2V(λ)[E2(λ,Tb)+N(λ,t)]dλ-----(4)]]>其中,R为进入眼睛的目标光辐射;R0为进入眼睛的环境光辐射;V(λ)为眼睛的视函数(图4),由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E1(λ,T)为目标光辐射功率分布函数(图5)I(λ,t)为光阀的吸收光谱分布函数,与其工作模式是频闪式或非频闪式有关;E2(λ,Tb)为本车头灯辐射经路面的反射光,可等效于温度为Tb黑体辐射,与(3)式同;N(λ,t)为路灯辐射的光谱功率分布函数,与运动有关。
当K=Kn(Kn为眩光阈值)时,眼睛就有眩光感觉;K<Kn时,就不产生眩光。眩光程度还与强光的持续作用时间和作用在眼底不同区域有关。由(2)式可知,由于E1(λ,T)变化引起的眩光可以由I(λ,t)的变化来补偿,只要满足K<Kn,就能防止眩光。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人类眼睛的水平视角为160°的全视场中,设置宽度为3°-10°的光阀元件,也是就是设置一个微小的暗场,就能够遮住100-200米处左半幅双车道的目标光,起到防眩光的目的;而其余93-98%的视场仍在原环境光的照射之下,即仍为亮场,能够有明亮开阔的视野,丝毫没有影响行车安全。以电致变色元件或液晶元件作为光阀元件的,目标光的强度达到眩光状态时,目标光检测器将监测到的目标光转化为电流,放大后经驱动电路控制光阀元件变色,使光阀元件处于暗场状态,实现防眩光的目的;当没有目标光或目标光没有达到眩光状态时,光阀元件是透明的,即光阀元件处于亮场状态,因而整个视场都是亮场。


图1为头盔作支架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眼镜架作支架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4为眼睛的视函数图。
图5为目标光光谱分布图。
图中,1为头盔;2和10为目标光检测器;3和7为透明工作面;4、5、8和9为光阀元件;11驱动电路;12为眼睛的明视曲线;13为眼睛的暗视曲线;14为可见光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以眼镜架6为支架,在眼镜架6的前方设置一块透明工作面7,受驱动电路控制的电致变色元件作为光阀元件8和9固定在透明工作面7上、司机视向正前方地平线时两眼视轴线的左侧,使其能遮住100-200米处左半幅双车道路面,每个光阀元件的水平线度对眼睛的视角为3°-10°,光阀元件的下缘与司机的视轴线处于同一平面。8和9与驱动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与目标光检测器10电连接;驱动电路输出的是占空比较大的渐变式或矩形脉冲波;光阀元件在暗场为茶色或灰色,以免因色彩的相减混色作用而造成对交通讯号的误判;目标光检测器10固定在眼镜脚上,接收端对准前方。目标光检测器由滤色片、光敏元件和具有小立体角的定向几何结构的外壳组成。采用近红外或红色波段的滤色片以及近红外波段的光敏元件。
实施例2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以有帽舌的帽子为支架,在帽舌上设置一个透明工作面,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固定光阀元件。
实施例3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以头盔1作为支架,光阀元件4和5为滤色片,分别固定在透光工作面3上,其设置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以眼镜为支架,光阀元件直接固定在眼镜片上,光阀元件和目标光检测器的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以汽车驾驶室作为支架,光阀元件固定在挡风玻璃上,其它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也可以在驾驶室内靠近挡风玻璃的地方设置一块透明工作面,光阀元件就固定在该工作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由可以套在头上的支架和固定在支架的透明工作面上的两个光阀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光阀元件分别置于驾驶员视向正前方地平线时两眼视轴线的左侧、能遮住100-200米处左半幅双车道路面,光阀元件的下缘与视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每个光阀元件的水平线度对眼睛的视角为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头盔为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汽车驾驶室的挡风玻璃为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眼镜架6为支架,在眼镜架的前方设置一块透明工作面7,光阀元件设置在透明工作面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眼镜架为支架,光阀元件直接设置在眼镜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有帽舌的帽子为支架,透明工作面设置在帽舌前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阀元件为滤色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阀元件为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元件与驱动电路以及目标光检测器三者电连接;目标光检测器由滤色片、光敏元件和具有小立体角的定向几何结构的外壳组成;目标光检测器固定在支架上,接收端指向目标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元件作为光阀元件,液晶元件与驱动电路以及目标光检测器三者电连接;目标光检测器固定在支架上,接收端指向目标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目标光检测器的滤色片为近红外滤色片。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目标光检测器的滤色片是红色滤色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夜间开车用的微暗场防眩光装置,由支架和光阀元件组成,光阀元件可以由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是渐变式或矩形脉冲波;在眩光时,强光经光阀衰减后,满足K<K
文档编号G02C7/10GK2360859SQ9821656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9日
发明者徐子湘 申请人:徐子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