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256275阅读:来源:国知局
距为f3,该光圈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 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 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90 < f2/f3 < 0 ; 0· 58 < SD/TD < 0· 82 ;以及 -3. 0 < R2/R1 < -0· 2。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2. 0 < R2/R1 < -0· 2。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 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4 < f/f2 < 1. 0〇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R3-R4) / (R3+R4) I < 0· 15。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最大像高为ImgH,该第一透 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TL/ImgH < 1. 90。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 f,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孔径为EPD,其满足条件: L 60 < f/EPD < 2. 45。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 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R5-R6) / (R5+R6) I < 0· 25。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 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一半为HF0V,其满足下列条件: 1. Omm < TL/tan ( HFOV ) < 3. 0mm。
16. -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 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另包括一光圈,该光圈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光圈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 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 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3. O < f2/f3 < O ; 0. 58 < SD/TD < 0. 82 ;以及 1. Omm < TL < 2. 3mm。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 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R5-R6) / (R5+R6) I < 0· 35。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 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I. Omm < TL < 0mm。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 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2. 0 < R2/R1 < -0· 2。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 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 90 < f2/f3 < 0。
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 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20 < CT2/CT1 < 0. 85。
22.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 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 件: 1. Omm < TL/tan ( HFOV ) < 3. 0mm。
23. -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影像系统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兀件,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 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另包括一光圈,该光圈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光圈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 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 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3. O < f2/f3 < O ; 0· 58 < SD/TD < 0· 82 ;以及 I. Omm < TL < 2. 3mm。
24. -种可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取像装置,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影像系统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兀件;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 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三片; 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另包括一光圈,该光圈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光圈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 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 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3. 0 < f2/f3 < 0 ; 0. 58 < SD/TD < 0. 82 ;以及 1. Omm < TL < 2. 3mm。
【专利摘要】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一透镜的设计可缩短总长度。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影像系统透镜组可在有限的拍摄距离内撷取足够的影像范围。
【IPC分类】G02B13-18, G02B13-00
【公开号】CN104570292
【申请号】CN201310589214
【发明人】陈冠铭, 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0日
【公告号】US9146378, US20150108597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