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87763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MF模式的情况下,镜头CPU22根据对焦环26的操作量,即旋转量(旋转角度)及旋转方向,对摄像镜头15进行驱动控制。具体地,镜头CPU22按照由光断续器25检测出的操作量,控制马达驱动器24,并且对焦马达27根据旋转量及旋转方向,驱动摄像镜头15。由此,进行与用户的操作量、操作方向相对应的焦距的变更。
[0052]如图3所示那样,当将对焦环26沿A方向旋转时,表示从近焦点向无限远(⑴)的焦点位置移动的指示器40被显示在LCD36的一部分上。同样,当将对焦环26向B方向旋转时,表示从无限远(00 )向近焦点的焦点位置移动的指示器42被显示。相机DSP32根据由光断续器25检测的对焦环26的旋转方向,显示指示器40或指示器42。
[0053]还有,在MF模式,在对焦环26的旋转操作速度为基准速度以上时,如后述那样,执行与对应于对焦环26的操作量(旋转量、旋转方向等)的摄像镜头15的驱动(以下,称为MF动作)不同的合焦动作。
[0054]以下,参照图4?图6,对MF模式设定时的合焦动作进行说明。
[0055]图4是表示随着对焦环旋转操作的镜头驱动控制处理的时序图的图。
[0056]经由镜头单元20和相机主体30之间的信号线12(参照图1)进行通信,从而执行摄像镜头的合焦控制。信号线12具有信号线SOUT及信号线SIN、和时钟线路SCLK。信号线SOUT将信号从相机DSP32向镜头CPU22传送,信号线SIN将信号从镜头CPU22向相机DSP32传送。
[0057]通信的时间间隔例如为30ms。每次通信,镜头CPU22检测对焦环26的旋转角度及旋转时间,并向相机DSP32输送检测结果。相机DSP32根据接收的检测结果,计算对焦环26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在这里,通信I为初始状态,对焦环26停止在初始位置。通信2为从通信I经过30ms后的通信,对焦环26为旋转中的状态。
[0058]通信I中,当从相机DSP32向镜头CPU22的通信被请求时,经由信号线S0UT,从镜头CPU22向相机DSP32发送旋转角度及旋转时间。由于通信I为初始状态,因此旋转角度及旋转时间为O。相机DSP32根据接收的旋转角度及旋转时间,计算对焦环26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
[0059]接下来,在从通信I到通信2之间,使对焦环26旋转时,光断续器25检测脉冲波形的变化。关于脉冲波形,突起每次通过光检测部,在CPU22中对脉冲数进行计数。在这里,旋转时间被定义为,从光断续器25开始检测脉冲的时刻到检测到最后的脉冲的时刻为止的时间。
[0060]通信2中,从相机DSP32向镜头CPU22请求通信时,镜头CPU22计算旋转角度。计算出的旋转角度经由信号线SIN,从镜头CPU22向相机DSP32发送。在这里,旋转角度定义为,“旋转角度=最大旋转角X旋转脉冲数+总脉冲数”。相机DSP32接收到旋转角度信息时,计算旋转速度(角速度)及旋转方向。另外,旋转方向在“通信2的旋转角度一通信I的旋转角度> O旋时,定义为无限远方向,在“通信2的旋转角度一通信I的旋转角度< O旋时,定义为近焦点方向。此外,镜头CPU22在旋转方向上检测出2相的脉冲中的一相时,识别为对焦环26向无限远方向旋转,并且在检测出另一相时,识别为对焦环26向近焦点方向旋转。相机DSP32通过由通信取得的旋转角度的符号,识别旋转方向。
[0061]图5是镜头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0062]在步骤SlOl中,判定是否为MF模式。在非手动对焦模式,即为AF模式的情况下,处理结束。在为MF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判断对焦环26是否被旋转。在对焦环26未被旋转的情况下,处理结束。在对焦环26被旋转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
[0063]在步骤S104中,如上述那样,计算对焦环26的旋转速度。然后,在步骤S105中,判定旋转速度是否为基准速度以上。在旋转速度比基准速度小时,进入步骤S106,执行通常的MF动作。另一方面,在旋转速度为基准速度以上时,进入步骤S107。
[0064]在步骤S107中,从MF模式向AF模式切换,并且检测对焦环26的旋转方向。然后,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旋转方向不是无限远方向时,进入步骤S109。然后,在步骤S109、SllO中开始AF动作。
[0065]图6是表示基于对比度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动作的图。
[0066]在设摄像镜头的初始位置为位置a时,相机DSP32检测对比度比,并向无限远方向驱动摄像镜头15。在通过位置b的时刻,对比度比超出阈值,在此情形下,相机DSP32判断为位置b为对比度比的峰值。然后,相机DSP32在摄像镜头来到位置c时,指示摄像镜头返回位置b。这样,在对比度比超出阈值,且初次出现对比度比的峰值的位置处,相机DSP32使摄像镜头15停止运行。
[0067]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旋转方向为无限远方向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1,驱动摄像镜头15使焦点位置向无限远端(特定位置)移动。其结果,对焦于远距离位置处的被拍摄体。
[0068]此外,对比度比的检测也可以在手动对焦设定之间进行。另外,对比度比的峰值的检测,也可通过将摄像镜头向近焦点方向驱动来进行。在未检测出,超出阈值且对比度比为峰值的摄像镜头的位置时,摄像镜头被强制性地向特定位置移动。例如,摄像镜头被配置在无限远端或近焦点方向端。
[0069]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在基于对摄像镜头的驱动控制的合焦动作中,能够根据对焦环26的操作形态,使摄像镜头执行与MF动作不同的合焦动作。S卩,在MF模式下,以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规定的操作方式)使对焦环向近焦点方向旋转时,切换为AF模式。或者,以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使对焦环26向无限远方向旋转时,使焦点位置向无限远端移动。通过上述辅助的合焦动作,能够进行属于用户预期的焦点调整的焦点调整。
[0070]例如,在未能合焦于被拍摄体,对于用户来说处于不能判断应该使焦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的摄像状况的情形下,用户采取的措施是,暂且大幅度改变焦点位置,将对焦环进行大幅度的旋转操作。此时,通过使相机从MF动作切换到AF动作,而能够在难以以MF动作迅速对焦的摄像状况下实现对焦。尤其是在执行对比度检测方式的AF动作时,由于沿着与对焦环的旋转操作方向相反的无限远方向进行焦点调整,因此能够实现迅速的焦点调整。
[0071]另外,从对焦于距相机近的被拍摄体的状态,向处于远方的被拍摄体对焦的情况下,用户对对焦环的操作量大,如果用户想要尽可能迅速地对焦,则需要急剧地进行旋转操作。此时,相机将焦点移动至与对焦环的旋转量无关的位置,以对焦位于远方的被拍摄体。由此,即使在MF模式下也能够迅速地切换到想要对焦的被拍摄物。
[0072]此外,也可代替向无限远端,使焦点移动到焦距相对较长的特定位置。另外,在进行向B方向的旋转操作时,也可不进行使焦点向无限远端的移动,而与A方向同样进行AF动作。还有,作为MF动作以外的合焦动作,也可以是上述的AF动作、移动到无限远端以外的合焦动作。
[0073]也可取代旋转速度,在旋转角度为基准角度以上时,切换为AF动作等。另外,也可根据旋转速度、旋转角度以外的与旋转操作相关的值(旋转角度等)切换合焦动作。也可以是在MF模式下,当用户进行操作(特定操作)的操作量等与一般的操作不同时,检测该操作方式。此外,也可将对焦环以外的操作部件作为焦点调整用部件使用。
[007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对焦环进行旋转操作时使用电机驱动摄像镜头,但也可采用对焦环和摄像镜头以机械方式直接连接的镜头驱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在AF切换时使用电机。此外,也可使用电机以外的致动器驱动摄像镜头。另外,也可为进行合焦动作以外的动作。
[0075]接下来,使用图7?图11对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对焦环的旋转方向和焦点位置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用户设定切换。
[0076]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图9、图10、图11分别是表示图7的步骤S208、S209、S211、S212的子进程的图。
[0077]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切换对焦环26的旋转方向和焦点位置的移动方向。标准设定下,在使对焦环26向A方向旋转时,摄像镜头向无限远方向移动,在使对焦环26向B方向旋转时,摄像镜头向近焦点方向移动,但在特殊设定下设定为与其相反。即,可设定为,在使对焦环26向A方向旋转时,焦点向近焦点方向移动,在使对焦环26向B方向旋转时,焦点向无限远方向移动。
[0078]从标准设定向特殊设定的变更及从特殊设定向标准设定的变更,能够在显示于LCD36的相机菜单画面上进行。相机DSP32在用户进行有关焦点移动方向的切换操作时,将有关切换的数据向镜头CPU22输出。镜头CPU22接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