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密封防尘罩的加固的多纤光纤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4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纤维加强环氧树脂杆的结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加强构件64。多纤光缆30还包括用于容纳光纤62和加强构件64的光缆护套66。如图4所示,多纤光缆30是平坦的分支光缆并且光缆护套66在横剖面中观察时具有细长的剖面。
[0028]参见图4,第二光纤连接器和光缆组件24的硬化插座32包括具有远端72和近端74的连接器主体70。近端74包括用于固定多纤光缆30的加强构件64的固定区域76 (参见图6)。如图所示,固定区域76包括两个平行的通道78,加强构件64被容纳在两个平行的通道78中。加强构件64可以通过例如粘合剂(例如环氧树脂)被保持在通道78中并且还可以被机械地夹紧在通道78中。通道78最好显示在图6中。
[0029]参见图7,硬化插座32包括安装在连接器主体70的远端72上的多纤插芯80。多纤插芯80支撑多纤光缆30的光纤62的端部。光纤62的被抛光的端面定位在多纤插芯80的远端上。硬化插座32还包括围绕多纤插芯80安装的接口件82。弹簧158被设置用于相对于连接器主体70在远端方向上偏压多纤插芯80。
[0030]参见图4和8,硬化插座32包括安装在连接器主体70上的保护外壳84。保护外壳84具有远端86和近端88。接口件82配合在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内,并且多纤插芯88被定位在接口件82内。因此,接口件82、多纤插芯80和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配合以限定硬化插座32的接口端。参见图4和6,硬化插座32还包括可恢复尺寸的套筒90,该套筒90定位在保护外壳84的近端88和多纤光缆30的护套66上,以将护套66固定至保护外壳84并且防止湿气/污染物通过保护外壳84的近端88进入保护外壳84。护罩302安装在套筒90上并且通过压入配合或卡扣配合连接被保持在外壳84的近端上。护罩302是柔性的并且给光缆30提供弯曲半径保护。
[0031]如图4所示,防尘罩36被配置为安装在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上。密封构件92被用来在防尘罩36与保护外壳84之间形成环境密封,用于阻止湿气/污染物通过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进入保护外壳84。防尘罩36通过螺纹连接被固定至保护外壳的远端86。例如,防尘罩36具有与近端外壳84的远端86的外螺纹96配合的内螺纹94(参见图9和15),以将防尘罩36固定在保护外壳84上。
[0032]参见图9-15,与硬化插座32对应的防尘罩36包括远端100和近端102。防尘罩36还包括限定防尘罩中心轴线106 (参见图15)的主体104,该防尘罩中心轴线106在防尘罩36的远端100与近端102之间延伸。防尘罩36的近端102被配置为容纳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防尘罩36在防尘罩36的远端100处包括远端突起108。远端突起108从主体104向远端且向外地突出,并且沿防尘罩中心轴线106对齐。远端突起108具有多个扳手平面110,用于允许扳手被用来通过使防尘罩36围绕防尘罩中心轴线106相对于保护外壳84转动而拧紧防尘罩36与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之间的螺纹连接。远端突起108限定形成拉孔的开口 112,该拉孔用于使得拉动构件被连接至防尘罩36并且被用来拉动光纤连接器和光缆组件24通过导管(例如建筑物中的导管、地下导管、或其它管道或其中可以在安装期间布置光纤结构的类似结构)。开口 112延伸通过远端突起108的扳手平面110中的两个。开口 112沿垂直于防尘罩中心轴线106的开口轴线114延伸。
[0033]参见图12和15,防尘罩36的主体104包括围绕防尘罩中心轴线106延伸的内套筒116和外套筒118。环形插座120被限定在内套筒116与外套筒118之间。环形插座120具有与封闭端124相对的开口端122。环形插座120的开口端122面向近端方向。硬化插座32的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通过环形插座120的开口端122被容纳在环形插座120中(参见图5)。环形插座120的封闭端124具有台阶构造。该台阶构造包括由偏心表面130分隔开的第一径向台阶126和第二径向台阶128。偏心表面130从第一径向台阶126远端地延伸至第二径向台阶128。第一径向台阶126从内套筒116径向向外地延伸至偏心表面130。第二径向台阶128从偏心表面130径向向外地延伸至外套筒118。偏心表面130和第二径向台阶128形成环形插座120的最深部分132。如图15最佳所示,密封构件92(即例如O形环的环形密封结构)在邻近第一径向台阶126的位置处安装在内套筒116上。内套筒116包括定位在环形插座120内的内套筒螺纹134。内套筒螺纹134从防尘罩中心轴线106面向径向向外的方向。内套筒螺纹134用于在内套筒116上将密封构件92保持在环形插座120内。外套筒118限定防尘罩36的内螺纹94。内螺纹94被定位在环形插座120内并且从外套筒118径向向内地面向防尘罩中心轴线106。
[0034]如图5所示,硬化插座32的保护外壳84限定中心外壳轴线136,当防尘罩36被固定至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时,该中心外壳轴线136与防尘罩轴线106同轴对准。硬化插座32的外螺纹96被设置在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上并且被构造为从保护外壳84的中心外壳轴线136面向径向向外的方向。如图所示,设置在防尘罩36的外套筒118上的内螺纹94和设置在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上的外螺纹96被构造为配合并且在防尘罩36与保护外壳84之间形成螺纹连接。
[0035]如图7和8所示,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限定包括主体部分142和密封部144的内孔140。内孔140的密封部144通过斜坡表面146 (即倾斜表面)与内孔140的主体部分142远侧地且径向地偏移。内孔140的密封部144和主体部分142是圆柱形的,并且密封部144具有比主体部分142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当防尘罩36被固定至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时,密封构件92被轴向地压缩在防尘罩36的第一径向台阶126与保护外壳84的斜坡表面146之间(参见图5)。此外,仍参见图5,密封件92被径向地压缩在保护外壳84的密封部144与防尘罩36的内套筒116的圆柱形密封表面148之间。
[0036]再次参见图5、7和8,保护外壳84的内孔140包括扩大内孔140的直径的倒角部150,倒角部150从内孔140的密封部144延伸至保护外壳84的最远表面152。倒角部150被构造为促进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插入在防尘罩36的密封构件92上。当防尘罩36被完全安装在保护外壳84上时,保护外壳84的最远表面152配合在防尘罩36的环形插座120的最深部132内(参见图5)。
[0037]参见图5,防尘罩36在防尘罩36的最近端处包括由外套筒118限定的止动表面154。在某些实施例中,止动表面154被定向在大体垂直于防尘罩轴线106的平面中。当防尘罩36已经被完全安装在保护外壳84的远端36上时,止动表面154抵抗在保护外壳84的外肩部156上,以提供正向的止动。在某些实施例中,外肩部156沿垂直于中心外壳轴线136的平面被对准。
[0038]为了互连硬化插头28与硬化插座32,防尘罩32被从硬化插头28移除并且防尘罩36被从硬化插座32移除。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然后被一起轴向地插入,以使得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的接口端彼此配合。随着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被一起插入,接口件42、82彼此配合以在多纤插芯40、80之间提供粗对准。随着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被继续轴向地一起插入,硬化插头28的多纤插芯40的插芯插脚160 (参见图3)被容纳在由多纤插芯80限定的对应的插芯对准开口 162(参见图4和7)中。对准插脚160与对准开口 162之间的配合关系在多纤插芯40、80之间提供了精确对准,以使得被多纤插芯40支撑的光纤44与被多纤插芯80支撑的对应的光纤62同轴地对准。以此方式,多纤光缆26、30的光纤44、62被光学地连接在一起。通过使第一光纤连接器和光缆组件22的保持螺母52螺合在设置在第二光纤连接器和光缆组件24的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处的外螺纹上,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被牢固地保持在完全插入的定向中。在硬化插头28和硬化插座32之间的插入过程期间,保护外壳84的远端86在密封构件50上滑动,并且密封构件50被内孔的密封部144径向向内地压缩并且被内孔140的斜坡表面146轴向地压缩。保护外壳84的最远表面1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