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44963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极321均优选为条状电极,之所以选取条状电极是由于条状电极方便控制,且制备工艺简单。当然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条状电极,也可以使方格式的电极等其他形状的电极。
[0040]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每个第二电极321在基底上的投影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在基底上的投影重合。
[0041]具体的,结合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对具有上述光栅功能层3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其中光栅功能层3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选取条状电极。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包括:调节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的位置,以及控制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是否发光,以实现显示面板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0043]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显示方法:
[0044]如图1所示,给第一电极层31中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此时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形成电场,以使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第一基板I上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基板2上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均发光,此时实现显示面板的双面2D显示,S卩,I区和2区均为2D画面。可以理解的是,若此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第一基板I上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基板2上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中的一者进行发光,则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单面显示。
[0045]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显示方法:
[0046]如图2所示,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I的一侧(即:1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
[0047]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显示方法:
[0048]如图3所示,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第一发光单元1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一基板I的一侧(即区)形成2D画面。
[0049]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显示方法:
[0050]如图4所示,首先,将显示面板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区域;然后,给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中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此时该区域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区域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同时,控制单元控制该区域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此时实现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位置双面2D显示,即,I区和2区均为2D画面。与此同时,给显示面板的右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I的一侧(即:1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
[0051]同理,按照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显示方法的相同原理,可以将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显示的画面和右半部分区域显示的画面进行切换,还可以将所显示的2D画面和3D画面进行切换。
[0052]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显示方法:
[0053]如图5所示,首先,将显示面板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区域;然后,给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一基板I的一侧(即区)形成2D画面。与此同时,给显示面板的右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I的一侧(即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在该种方法中可以看出显示面板实现了双面的3D画面显示。
[0054]优选的,光栅功能层3中的电致变色层33包括多个电致变色条,每个所述电致变色条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311与一个第二电极321之间。此时有利于光栅功能层3中的遮光区和透光区控制。
[0055]优选的,光栅功能层3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极321均通过单独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此时方便光栅功能层3中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灵活控制,可以很好的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的切换。
[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