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45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1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143,以能够与上述磁铁1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0156]上述线轴140可包括透镜镜筒142,上述透镜镜筒1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142a,而如图12所示,上述透镜镜筒142能够与上述线轴1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1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1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1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1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1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0157]上述线轴1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144及下部弹性部件145。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1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150的上侧。下部弹性部件145的一端能够与上述线轴1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1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1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145相结合的突起1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1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145a。
[0158]如图13所示,在上部弹性部件144同样形成有突起收容孔145a和/或收容槽145b,从而通过它们的结合使上部弹性部件144进行固定。并且,如图13所示,上部弹性部件1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144a,与盖部件160侧相连接;第二固定部144c,与线轴1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144b,连接第一固定部144a和第二固定部144c。此时,上述连接部1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使线轴140上下移动。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与后述的盖部件160的台阶部175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1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弹性恢复作用。
[0159]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上述连接部144b可从台阶部175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1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盖部件160和连接部件144b相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144b还能与上述台阶部175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0160]并且,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以在线轴1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盖部件160和磁铁133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其中上述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结合。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144b能够与磁铁沿着水平方向隔开来设置。上部弹性部件144的连接部144b还能与磁铁沿着垂直方向隔开来设置。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144b能够与磁铁1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来设置。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0161]另一方面,第一固定部1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1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13对连接部1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1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140。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144a及第二固定部144c。即,连接部1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1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1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144b能够以与盖部件160及磁铁133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1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弹性恢复作用。
[0162]并且,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与执行磁轭作用的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隔开规定间隔g。即,上部弹性部件144以在线轴1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150之间的干涉的方式首先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结合。此时,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g(参照图16)。此时,上述规定距离g大于线轴140的下降行程距离,从而在线轴140的下降工作过程中,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与壳体部件干涉。这种隔开规定距离g的结构可通过形成于后述的盖部件160的内侧的台阶部175来形成。
[0163]为此,如图16所示,可在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侧和壳体部件150及上部弹性部件144设有以互补的方式形成的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可包括支撑突起171、第一贯通孔172及第二贯通孔173。通过这种结构,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能够沿着上侧及下侧驱动的上部弹性部件固定单元170,尤其,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两级以上的形状。即,可在盖部件160形成有上述支撑突起171,上述支撑突起171能够以贯通的方式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相结合。并且,盖部件160和上部弹性部件144可通过热熔敷来固定于上述支撑突起171,或者在支撑突起171组装上部弹性部件144之后,利用乳胶之类的粘结剂来固定,也能通过过盈插入的方式来固定支撑突起171和上部弹性部件144。并且,支撑突起171能够以贯通的方式与第二贯通孔173相结合,或者仅一部分插入而相结合,上述第二贯通孔173形成于执行磁轭作用的壳体部件150。
[0164]如图16所示,若支撑突起171形成为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贯通孔172和壳体部件150的第二贯通孔173相对应,则支撑突起171可以与第一贯通孔172及第二贯通孔173这两者相结合,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突起171和上部弹性部件144能够在第一结合部180相粘接,支撑突起171和壳体部件150能够在第二结合部190相熔敷或粘接结合。
[0165]如图19所示,为了将上部弹性部件144熔敷于支撑突起171,除了支撑突起171之夕卜,还可在上述支撑突起171附近形成辅助支撑突起176,并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与辅助支撑突起17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辅助贯通孔177,从而能够在这里执行通过热熔敷的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固定。
[0166]并且,如图20所示,为了对壳体部件150和盖部件160进行熔敷或粘接,能够使支撑突起171的长度变得更长,从而向壳体部件150的内侧空间部插入。通过这种结构,借助热熔敷使支撑突起171的末端部发生形态变更,从而能够将盖部件160固定于壳体部件150,并能在这一部分涂敷粘结剂来进行固定。
[0167]另一方面,如图16至图19所示,支撑突起171的端部可以无需从壳体部件150的内周面突出。此时,在磁铁133设置于壳体部件150的角部分的情况下,上述磁铁133可以与壳体部件150的两侧面和上部面等三个部分进行面接触。并且,如图20所示,若支撑突起171在壳体部件150的内周面沿着朝向磁铁133的方向突出,则支撑突起171的端部可以与磁铁133相接触,磁铁133能够与壳体部件150的两侧面在两处相接触。
[0168]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144及下部弹性部件145,上述线轴1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1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1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0169]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1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140的外周面相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143可包括:直线面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1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143可以为角形状,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1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1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1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133的面和线圈单元1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0170]并且,上述线轴1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1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140a和第二面140b,上述第一面1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直线面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1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1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1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1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1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1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143因在上述线轴1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143的配置位置。
[0171]并且,上述线轴1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1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内磁轭1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150a。壳体部件51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0172]壳体部件1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铁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1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140。此时,如图112至图14所示,壳体部件1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1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若配置于壳体部件150的角部的磁铁1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0173]上述壳体部件1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150a,但上述内磁轭1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1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1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1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1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1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1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1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1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150a和线轴1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1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1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1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1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0174]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的上侧相结合,来固定与上述线轴140的上侧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固定部144a。如上所述,可在盖部件160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形成有台阶部175。当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因线轴140的移动而上下移动时,台阶部175用于防止连接部144b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干涉。此时,如图所示,上述台阶部175可以仅形成于内侧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在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来形成的情况下,可一同形成于内侧及外侧面。
[0175]作为一例,如图13及图16等所示,上述台阶部175形成于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侦牝并能在上部弹性部件144朝向上侧移动时,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相干涉。即,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朝向下侧方向形成有台阶部175,从上述台阶部175朝向下侧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后述的支撑突起171,从而防止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盖部件160、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相干涉。上述台阶部175可形成有能够支撑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固定部144a的面积,并能小于或大于上述第一固定部144a地形成或与上述第一固定部144a相对应地形成。
[0176]上述盖部件160可具有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对应的形状,并能在内侧具有借助上述的台阶部175来形成的空间部。上述空间部的大小大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宽度和厚度,从而即使上部弹性部件144随着线轴140的移动而发生变形,上述壳体部件150和盖部件160的内侧面也不会与上部弹性部件144相干涉。
[0177]另一方面,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音圈马达方式的执行器的基准面可在组装步骤中成为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和盖部件160的下侧面。若以这种方式设定组装基准面,则由于无需如上所述的单独的间隔部件,因而能够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减少部件数量,可以减少累计公差及工序数。
[0178]并且,可在上述盖部件160的内侧空间部的上侧面突出地形成有多个支撑突起171,上述多个支撑突起171沿着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向的方向突出地形成。上述支撑突起171虽然可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凸台(boss),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构成为三角柱、四角柱及多角柱等多种形状。
[0179]因此,上述盖部件160和壳体部件150的组装可以被引导为上述支撑突起171和第二贯通孔173的结合,它们之间的固定可通过粘接或热熔敷等方法来实现。但并不局限于此,还能通过焊接或攻丝等多种方法来固定。
[0180]另一方面,上述支撑突起171可以与盖部件160形成为一体。例如,在由通过冲压加工等方法形成的金属材质构成盖部件160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支撑突起171部分以突出方式发生变形。或者,可以利用树脂材质将盖部件160注塑成型,但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模具中构成上述支撑突起171的形状,来对此进行成型。另一方面,盖部件160的形成有支撑突起171的内侧面的上侧部分可具有凹陷的槽部。若像这样,将支撑突起171设置成与壳体部件150实现一体化的结构而非单独部件,则无需使用单独的间隔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并且,由于可以省略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而可以使组装变得更加方便。
[0181]支撑突起171虽然可设置于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上部侧的四个角部分接近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设置于四个面部分。由于支撑突起171用于将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以隔开规定距离g(参照图16)的方式固定,因而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摄像头模块的设计来进行各种改变。并且,通常在摄像头模块中不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且设置空间相对有余的地方为角部分,因此,优选地,在角配置支撑突起 171。
[0182]另一方面,可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贯通地形成有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形状的第一贯通孔172。上述第一贯通孔172可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44a侧。当然,能够以一部分与连接部144b侧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连接部144b侧,但由于连接部144b为主要发生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的位置,因而有必要以与连接部144b的图案互不干涉的方式构成。上述第一贯通孔172和支撑突起171能够以插入匹配的方式相结合,但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结合,可利用使用粘结剂等的粘接或热熔敷等工序来在结合位置构成第一结合部180 (参照图14)。如图所示,上述第一结合部180可形成于第一贯通孔172和支撑突起171的结合部,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直接粘结上部弹性部件144a和盖部件160的内周面。或者,对于上述第一结合部180而言,还能执行利用支撑突起171和第一贯通孔172之间的过盈插入的组装工序,来代替利用单独的粘结剂、焊接及热熔敷中的一种方法来执行的工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贯通孔172的直径可以小于支撑突起171。
[0183]在组装工序中,上部弹性部件144可以首先组装于盖部件160的内侧面之后,再执行其他部件的组装作业。例如,上部弹性部件144和线轴140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在将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固定于盖部件160侧之后执行。
[0184]并且,在壳体部件150的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贯通形成有第二贯通孔173。此时,通过上述上部弹性部件144的第一贯通孔172的支撑突起171的端部能够以插入匹配的方式与上述第二贯通孔173相结合。此时,在上述第二贯通孔173和支撑突起171之间的结合位置中,可以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结合而通过利用粘结剂等的粘接或热熔敷等工序来在结合位置构成第二结合部190(参照图15)。并且,在壳体部件150中,可在与上述支撑突起17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并非贯通孔的槽部,也可以无需形成单独的贯通孔或槽部。在由槽部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只将上述支撑突起171的端部的一部分放置于槽部。若像这样构成第二结合部190,则盖部件160可以通过支撑突起171和第二贯通孔173的结合来固定于壳体部件150的上侧面。
[0185]图16至图18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上部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图。
[0186]若如图16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144中的第一固定部144a、第二固定部144c及连接部1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17所示,若线轴1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1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1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44c和连接部144b向支撑突起70的上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盖部件150和上部弹性部件144之间的干涉。并且,如图18所示,若线轴140沿着图像传感器111 (参照图12)方向下降,则第一固定部1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1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44c和连接部144b向支撑突起171的下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上部弹性部件144借助与支撑突起171之间的结合而以固定状态向下侧下降,而如图16所示,由于上部弹性部件144和壳体部件150隔开规定距离g,因而在线轴140下降时,也不会发生壳体部件150的上部面和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干涉。因此,即使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结构,线轴140也能顺畅地执行上升及下降。为了上述的图16至图18的移动,支撑突起171的高度至少可以具有线轴40的行程距离以上的高度。
[0187]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突起171的形状可以在上部弹性部件144的形状、大小及摄像头模块的外观结构发生变更时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来选择性地使用。
[0188]根据这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由于在没有单独的间隔部件的情况下,对盖部件160的内侧面的形状实施变更,从而形成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支撑突起171,因而可以省略用于组装间隔部件的组装工序。因此,能够使摄像头模块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方便。并且,不仅可以获得减少部件数所带来的制造费用的节约效果,而且可以解除异物流入在组装部件时必然发生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而引发故障等问题。
[018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0190]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间隔部件和上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