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块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445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r>[0267]线轴440能够在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部空间以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线轴440能够在外周面设有线圈单元443,以便能够与上述磁铁433进行电磁性的相互作用。
[0268]上述线轴440可包括透镜镜筒442,上述透镜镜筒442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透镜442a,而如图31所示,上述透镜镜筒442能够与上述线轴440的内部进行螺纹结合。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虽然未图示,但上述透镜镜筒442能够利用除了螺纹结合之外的方法来直接固定于上述线轴440的内侧,或者在没有透镜镜筒442的情况下,由一片以上的上述透镜442a与线轴形成为一体。上述透镜442a能够由一片构成,也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形成光学系统。
[0269]上述线轴440可在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述的上部弹性部件444及下部弹性部件445。上部弹性部件444的一端能够与线轴4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配置于后述的壳体部件450的下侧。下部弹性部件445的一端能够与线轴440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上述底座42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述线轴44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下部弹性部件445相结合的突起435a,并在上述下部弹性部件445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收容孔445a。
[0270]并且,上部弹性部件444的一端能够与形成在线轴440的上部面的第一突起434a相结合,另一端能够与磁铁433和/或壳体部件450相连接。为此,可在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收容孔444a。
[0271]如图32所示,上部弹性部件444可包括:第一固定部444a,与设在壳体部件450的内侧的磁铁433和/或后述的支撑突起470相连接;第二固定部444c,与线轴440相连接;以及连接部444b,连接第一固定部444a和第二固定部444c。
[0272]第一固定部444a可形成为大于第二固定部444c,由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32对连接器部444b能够沿着对角方向配置。此时,上述连接部444b具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移动来支撑线轴440。并且,上述连接部444b能够以一体方式连接第一固定部444a及第二固定部444c。即,连接部444b的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一固定部444a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第二固定部444c相连接。并且,上述连接部444b能够以与后述的间隔部件470及壳体部件450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连接部444b可执行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弹性恢复作用。
[0273]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上述连接部444b可从间隔部件470的起始点开始,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线轴440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止间隔部件470和连接部444b相干涉。或者,上述连接部444b还能与上述支撑突起470的起始点隔开规定距离。
[0274]另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444能够以在线轴440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防止与壳体部件450发生干涉的方式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侧面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其中上述盖部件160与上述壳体部件150相结合。并且,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444b能够与磁铁433沿着水平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还能与磁铁433沿着垂直方向隔开。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能够与磁铁433沿着对角线方向隔开。其中,对角线方向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对角线方向和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对角线方向。
[0275]为此,在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表面设有规定高度的间隔部件470,从而能够使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第一固定部444a介于上述间隔部件470和磁铁433之间。
[0276]间隔部件470可首先在壳体部件450组装及结合,之后可以与上部弹性部件444相结合。间隔部件470能够由钢材质形成,以将电磁力的效率最大化。并且,间隔部件470可以为金属材质,可以为盘形态,并能由厚度非常薄的板(Plate)形成。即,由于间隔部件470执行对第一固定部444a进行加压支撑的结构、及使连接部444b与壳体部件450的内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因而无需单独的台阶部。因此,间隔部件470可具有规定的厚度。
[0277]并且,间隔部件470可包括一部分逃避区间,以防止与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相干涉。即,当在俯视观察上述间隔部件470时,间隔部件470可在配置有连接部444b的附近形成有逃避结构,以便能够沿着水平方向与连接部444b隔开规定距离。
[0278]并且,如图32至图34所示,间隔部件470可通过焊接部480等而与上述第一固定部444a坚固地固定。若通过这种焊接来组装间隔部件470和上部弹性部件444,则可以将上述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变形最小化。
[0279]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省略焊接部480。S卩,间隔部件470的上部面能够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面相紧贴,作为上述上部面的相反面的底面能够与上部弹性部件444的第一固定部444a相紧贴,上述第一固定部444a的底面能够与磁铁433的上部面相紧贴,从而实现粘接。并且,能够利用结合壳体部件450和底座420而形成的加压力,来把持并固定上部弹性部件444。
[0280]或者,能够利用双面胶带之类的粘结性部件来代替上述焊接部480,能够涂敷环氧树脂之类的粘结剂等来以粘结剂层代替。若有必要考虑电磁性特性,则可使用导电性粘结剂作为粘结剂。
[0281]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上述磁铁433和连接部444b能够隔开规定距离g。根据这种结构,如图32至图34所示,当线轴440上升及下降时,也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44与磁铁433相接触及干涉,从而能够使线轴440顺畅地移动。这种隔开距离g能够沿着所示的水平方向或圆方向或垂直方向形成,并能沿着满足它们的组合的方向形成。即,这是因为如图33及图34所示,在线轴440移动的情况下,连接部444b有必要始终与磁铁433隔开规定距离以上。
[0282]另一方面,上述间隔部件470的高度至少要长于上述线轴440的上升行程距离,从而在线轴440的上升过程中,可以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44的连接部444b与壳体部件450的内周面相干涉。
[0283]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结合的上部弹性部件444及下部弹性部件445,上述线轴440的双向移动可在光轴方向上被弹性支撑。即,以与底座420隔开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为中心进行的线轴440朝向上侧及下侧的移动可以被控制。
[0284]另一方面,上述线圈单元443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线轴440的外周面结合的环形状的线圈组件,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43可包括:直线面443a,配置于与上述磁铁433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曲线面443b,配置于与后述的内磁轭及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由线圈组件形成的线圈单元443可以为角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状。即,能够没有曲线面而全部由直线面形成。这是考虑到与相向配置的磁铁433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设的,若磁铁433的相对应的面为平面,则相向的线圈单元443的面也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磁力极大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将磁铁433的面和线圈单元443的面全部构成为曲面、平面或将一个构成为曲面,另一个构成为平面。
[0285]并且,上述线轴440能够以在外周面结合上述线圈单元443的方式包括第一面440a和第二面440b,上述第一面440a以平坦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直线面443a相对应的面,上述第二面440b以圆弧形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曲线面443b相对应的面。并且,上述线圈单元443能够直接卷绕于上述线轴440,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第一面440a形成有用于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43沿着光轴方向脱离的突起部447,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线圈单元443因在上述线轴440进行往复移动时所发生的冲击等而从设置位置中脱离,或者可以引导上述线圈单元443的配置位置。
[0286]并且,上述线轴440可在周围面包括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上述收容槽与上述线圈单元443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空间部,而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内磁轭450a可插入于上述多个收容槽(未图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单独的磁轭来代替内磁轭450a。另一方面,壳体部件450可以为能够执行磁轭功能的磁轭壳体。
[0287]壳体部件450可以由铁之类的铁磁体形成。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壳体部件450可设置成角形状,以便能够包围整个线轴440。此时,如图31所示,壳体部件450可以为四边形状,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可以设置成八边形状。并且,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壳体部件450为八边形状的情况下,配置于壳体部件450的角部的磁铁433的形状在从上侧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则可以将从壳体部件的角部放出的磁场最小化。
[0288]上述壳体部件450可在与上述收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一体方式形成有内磁轭450a,但上述内磁轭450a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圈单元443隔开规定距离,上述内磁轭450a的另一侧面能够与上述线轴440隔开规定距离。并且,上述内磁轭450a和收容槽(未图示)可形成于壳体部件450的四个角部分。上述内磁轭450a可从上述壳体部件450的上部面朝向内侧沿着与光轴相平行的方向弯折而成。在上述内磁轭450a中,可在与上述弯折的部分相接近的位置对称地形成有一对逃避槽。形成有这种逃避槽的弯折部形成瓶颈区间,但由于上述逃避槽形成区间,当线轴440运行时,能够将内磁轭450a和线轴440的干涉最小化。上述内磁轭450a的末端有必要在基准位置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线轴44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最高的位置与上述内磁轭的末端和上述收容槽的底面接触及干涉。并且,上述内磁轭450a的末端还可以执行制约上述线轴440向设计规范以外的区间移动的挡止部功能。
[0289]图32至图34为示出上部弹性部件444随着线轴的移动来移动的过程的图。
[0290]如图32所示,在初始位置中,上部弹性部件444中的第一固定部444a、第二固定部444c及连接部444b维持水平状态,而后如图33所示,若线轴440向上侧上升,则第一固定部4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4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4c和连接部444b向间隔部件470的上侧上升。此时,由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上部面和上部弹性部件444被间隔部件470隔开,因而可以防止干涉。并且,如图34所示,若线轴440朝向图像传感器411 (参照图31)方向下降,贝U第一固定部444a维持固定位置,与线轴44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44c和连接部444b向间隔部件470的下侧下降。此时,上部弹性部件444,通过与间隔部件470之间的结合而第一固定部444a被固定的状态向下侧下降,而如图32所示,由于上部弹性部件的连接部444b和磁铁433隔开规定距离g,因而在线轴440下降时,也可以防止磁铁433和上部弹性部件444的干涉。
[0291]根据这种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由于将间隔部件470设置于壳体部件450的内侧,因而能够降低摄像头模块的高度。即,由于在壳体部件450的内部空间设置间隔部件470,无需在壳体部件450的露出的上部侧组装单独的顶部壳体部件,因而能够实现摄像头模块的小型化。
[0292]并且,由于以钢材质形成间隔部件470,因而可以为了执行摄像头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而将卷绕于线轴的线圈单元443和磁铁433之间的电磁性的相互作用的效率最大化。
[0293]并且,由于首先在壳体部件450的内侧设置间隔部件470,之后将上述间隔部件470和上部弹性部件44固定结合,并组装磁铁433,因而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将上部弹性部件444的损伤最小化,能够减少组装工序中的部件的受损。
[0294]以上,虽然以结合为一个或结合工作的方式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结构要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之内,所有结构要素均能选择性地结合为一个以上来工作。并且,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以上所记载的“包括”、“构成”或“具有”等术语意味着可以内置着相关结构要素,因此,应被解释为还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排除其他结构要素。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只要没有以不同方式定义,就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术语相同的意义。如词典上所定义的术语之类的通常所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上的意义一致,只要本发明并未明确定义,就不会被解释为异常或过度形式性的意义。
[0295]以上的说明仅为以例示性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因此,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会因这种实施例而受到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解释,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均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 壳体部件,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 线轴,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移动; 上部弹性部件,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及所述线轴的上部面相连接;以及空间形成部,形成于所述壳体部件的一侧,在所述线轴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进行相对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上部弹性部件提供移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形成部包括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从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突出而成,支撑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突起具有比所述线轴的上下移动行程大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突起从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隔开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突起紧贴于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侧壁相连接的角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部件侧; 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线轴侧;以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底面被所述支撑突起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在与所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突起和凹槽部通过粘结、热熔敷及焊接中的一种方法来被固定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侧的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包括多个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从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向的内侧面突出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形成部包括盖部件,该盖部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的上侧,所述上部弹性部件以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盖部件的内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包括: 支撑突起,在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壳体部件相向的内侧面供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结合;以及 台阶部,形成于所述支撑突起的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弹性部件还包括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呈与所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还包括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呈与所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
15.一种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 线轴,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该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 壳体部件,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在内部空间部设有所述线轴;以及间隔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与所述壳体及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相结合,在所述线轴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进行相对的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上部弹性部件提供移动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件在内侧面固定有所述上部弹性部件,在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固定位置附近形成有台阶部,而形成能够使上部弹性部件移动的空间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件包括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在所述间隔部件的与所述壳体部件相向的内侧面供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弹性部件还包括呈与所述支撑突起相对应的形状的贯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件的上侧面与所述壳体部件进行面接触,所述间隔部件的下侧面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进行面接触,且所述间隔部件为金属材质。
20.一种摄像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 线轴,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该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 壳体部件,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在内部空间部设有所述上部弹性部件、下部弹性部件及线轴;以及 支撑突起,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的与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相向的内侧面,支撑所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上部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模块,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能够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供图像传感器封装;线轴,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上部弹性部件及下部弹性部件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线轴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相连接;壳体部件,配置于上述印刷电路基板的上侧,使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一端被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支撑,从而支撑上述线轴的往复运动;以及支撑突起,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壳体部件的上部面,支撑上述上部弹性部件的底面。
【IPC分类】G03B13-34
【公开号】CN104765223
【申请号】CN201410843890
【发明人】朴相沃, 李圣民, 李准泽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公告号】US20150195438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