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34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端部啮合。
[0153]第二齿轮部45B呈大体圆筒状,从第一齿轮部45A的右表面向右延伸。第二齿轮部45B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部45A的中心轴线相同。第二齿轮部45B的外径比第一齿轮部45A的外径小。第二齿轮部45B在其整个周面具有齿轮齿。第二齿轮部45B与惰轮44的大径齿轮44A具有间隔。
[0154]抵接肋45C从第一齿轮部45A的右表面向右突出。图8A中省略了第一齿轮部45A。抵接肋45C以左视时随着朝向搅拌器齿轮45的径向外侧而逆时针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呈大体平板状。
[0155](2-2)检测单元
[0156]检测单元38具有:第一缺齿齿轮51,其是第一旋转构件的一个例子;第二缺齿齿轮50,其是第二旋转构件的一个例子;以及检测构件52,其是被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
[0157]第一缺齿齿轮51呈大体盘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第一缺齿齿轮51具有:齿部51A,其是第一被传递部的一个例子;缺齿部51B,其是第一非接触部的一个例子;以及插入孔51C。
[0158]齿部51A是在周向上占据第一缺齿齿轮51的大约六分之一(1/6)的部分,侧视时与第一缺齿齿轮51的中心角约为60度的扇形部分相对应。齿部51A在整个周面具有齿轮齿。线LI与线L2之间的角度Θ I具体来说是78.5度,线LI是连接齿部51A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最下游的齿轮齿的齿尖与第一缺齿齿轮51的中心的线,线L2是连接齿部51A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上游的齿轮齿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最上游的端部与第一缺齿齿轮51的中心的线。
[0159]缺齿部5IB是在周向上除了齿部5IA之外占据第一缺齿齿轮51的大约六分之(5/6)的部分,侧视时与第一缺齿齿轮51的中心角约为300度的扇形部分相对应。缺齿部51B没有齿轮齿,不与搅拌器齿轮45的第二齿轮部45B抵接。缺齿部51B具有:凸台55,其是被配合部的一个例子;第一滑动部54,其是第一操作部的一个例子;以及开口 53,其是通孔的一个例子。
[0160]凸台55配置在缺齿部51B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凸台55呈大体圆柱状,从缺齿部51B的左表面向左突出。
[0161]第一滑动部54配置在凸台55的径向内侧,以及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滑动部54呈大体平板状,从缺齿部51B的左表面向左突出,在第一缺齿齿轮51的径向上延伸。
[0162]开口 53配置为靠近第一滑动部54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的上游侧。开口 53侧视时呈大体矩形,在缺齿部5IB的周向上延伸。
[0163]插入孔51C配置在第一缺齿齿轮51的径向中央部。插入孔51C在左右方向上穿透第一缺齿齿轮51,侧视时呈大体圆形。插入孔51C的内径与调色剂帽34的支撑轴36 (参照图4)的外径大体相同。
[0164]第二缺齿齿轮50呈大体盘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第二缺齿齿轮50具有:齿部50A,其是第二被传递部的一个例子;缺齿部50B,其是第二非接触部的一个例子;以及插入孔50C。
[0165]齿部50A是在周向上占据第二缺齿齿轮50的大约三分之二(2/3)的部分,侧视时与第二缺齿齿轮50的中心角约为240度的扇形部分相对应。齿部50A在整个周面具有齿轮齿。线L3与线L4之间的角度Θ 2具体来说是231.1度,线L3是连接齿部50A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最下游的齿轮齿的齿尖与第二缺齿齿轮50的中心的线,线L4是连接齿部50A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最上游的齿轮齿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最上游的端部与第二缺齿齿轮50的中心的线。
[0166]缺齿部50B是在周向上除了齿部50A之外占据第二缺齿齿轮50的大约三分之一(1/3)的部分,侧视时与第二缺齿齿轮50的中心角约为120度的扇形部分相对应。缺齿部50B没有齿轮齿,不与搅拌器齿轮45的第二齿轮部45B抵接。缺齿部50B具有:第二滑动部66,其是第二部和第二操作部的一个例子。
[0167]第二滑动部66配置在缺齿部50B的径向中央。第二滑动部66呈大体平板状,从缺齿部50B的左表面向左突出,在第二缺齿齿轮50的径向上延伸。
[0168]插入孔50C配置在第二缺齿齿轮50的径向中央部。插入孔50C在左右方向上穿透第二缺齿齿轮50,侧视时呈大体圆形。插入孔50C的内径与第一缺齿齿轮51的内径相同。
[0169]如图5、6A所示,检测构件52呈大体圆筒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检测构件52具有:圆筒部64 ;轴套部65 ;检测突起57,其是被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移位部58,其是抵接部的一个例子;以及止动部62。
[0170]圆筒部64配置在检测构件52的大体径向中央。圆筒部64具有外筒64A和内筒64B。
[0171]外筒64A呈大体圆筒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右端部封闭。外筒64A具有插入孔64C。
[0172]插入孔64C配置在外筒64A的右壁64E的径向中央部。插入孔64C在左右方向上穿透外筒64A的右壁64E,侧视时呈大体圆形。当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插入孔64C的中心与外筒64A的中心轴线一致。
[0173]内筒64B配置在外筒64A的径向内侧。内筒64B在外筒64A的右壁64E的径向中央与插入孔64C的周缘部连续,向左延伸,呈大体圆筒状。内筒64B的中心轴线与外筒64A的中心轴线一致。内筒64B的内径与插入孔64C的内径相同。如图6B所示,内筒64B具有一对配合突起64D。
[0174]一对配合突起64D分别配置在内筒64B的径向两内表面。一对配合突起64D中的每个是从内筒64B的内表面沿着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在周向上延伸的突起。
[0175]轴套部65从外筒64A的左端部的径向外表面沿着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在外筒64A的周向上延伸。轴套部65呈大体C字形,其后端部侧视时在周向上被切去大约四分之一(1/4)。换句话说,轴套部65的切口部65A从轴套部65的后端部向前切口。轴套部65的切口部65A是检测构件52的切口部的一个例子。
[0176]检测突起57配置在轴套部65的上端部。检测突起57呈从轴套部65的左表面向左突出的大体平板状,在检测构件52的径向上延伸。
[0177]移位部58配置在轴套部65的周缘部。移位部58呈大体C字形平板状,从轴套部65的周缘部的右表面向右突出,在轴套部65的周向上延伸。移位部58具有第一移位部59、第二移位部60和第三移位部61。
[0178]第一移位部59配置在移位部58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第一移位部59具有:第一倾斜面59A,其是倾斜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平行面59B ;第二倾斜面59C ;以及第二平彳丁面59D。
[0179]第一倾斜面59A配置在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移位部59的上游端部。第一倾斜面59A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右倾斜。
[0180]第一平行面59B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倾斜面59A的下游侧连续,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一平行面59B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平行,从而其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恒定。
[0181]第二倾斜面59C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平行面59B的下游侧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左倾斜。
[0182]第二平行面59D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二倾斜面59C的下游侧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平行面59D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平行,从而其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恒定。
[0183]第二移位部60配置为与第一移位部59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连续。第二移位部60具有:第一倾斜面60A,其是倾斜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平行面60B ;第二倾斜面60C ;以及第二平行面60D。
[0184]第一倾斜面60A配置在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二移位部60的上游端部。第一倾斜面60A与第一移位部59的第二平行面59D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右倾斜。
[0185]第一平行面60B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倾斜面60A的下游侧连续,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一平行面60B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平行,从而其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恒定。
[0186]第二倾斜面60C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平行面60B的下游侧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左倾斜。
[0187]第二平行面60D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二倾斜面60C的下游侧连续,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平行面60D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平行,从而其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恒定。
[0188]第三移位部61配置为与第二移位部60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连续。第三移位部61具有:第一倾斜面61A,其是倾斜部的一个例子;平行面61B ;以及第二倾斜面61C。
[0189]第一倾斜面61A配置在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三移位部61的上游端部。第一倾斜面61A与第二移位部60的第二平行面60D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右倾斜。
[0190]平行面61B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第一倾斜面61A的下游侧连续,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延伸。平行面61B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平行,从而其与轴套部65的右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恒定。
[0191]第二倾斜面61C与左视时逆时针方向平行面61B的下游侧连续,向着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下游侧向左倾斜。
[0192]止动部62呈大体平板状,从轴套部65的左视时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向右突出,在轴套部65的径向上延伸。
[0193](2-3)齿轮盖
[0194]如图1、7所示,齿轮盖39支撑在显影框体31的左端部。齿轮盖39呈大体方管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左端部封闭。齿轮盖39覆盖齿轮系37和检测单元38。齿轮盖39具有联结轴套81和检测构件容纳部82。
[0195]联结轴套81配置在齿轮盖39的后端部。联结轴套81呈大体圆筒状,穿透齿轮盖39的左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联结轴套81的内径与显影联结41的联结部47的外径大体相同。显影联结41的联结部47可旋转地装配在联结轴套81。
[0196]检测构件容纳部82配置在齿轮盖39的前端部。检测构件容纳部82呈大体圆筒状,从齿轮盖39的左表面向左延伸,左端部封闭。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左壁82A是盖部的一个例子。同时,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右端部与齿轮盖39的内部连通。检测构件容纳部82在其内部容纳检测构件52。检测构件容纳部82具有:缝71 ;以及支撑轴73,其是第一支撑部的一个例子。
[0197]缝71配置在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上端部。缝71在左右方向上穿透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左壁82A,沿着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径向延伸。
[0198]支撑轴73呈大体圆柱状,从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左壁82A的径向中央向右延伸。支撑轴73的外径与检测构件52的插入孔64C的内径相同。支撑轴73具有引导凹部74、配合爪75和突起78。
[0199]引导凹部74配置在支撑轴73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引导凹部74从支撑轴73的外周面径向向内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200]配合爪75配置在引导凹部74的右端部。配合爪75从引导凹部74的径向内表面径向向外突出。配合爪75的径向外表面向着径向外侧向左倾斜。
[0201]突起78配置在支撑轴73的右端部。突起78呈大体圆柱状,从支撑轴73的右表面向右突出,其直径随着向右侧而逐渐减小。突起78装配在调色剂帽34的支撑轴36的左端部(参照图4)。由此,齿轮盖39的支撑轴73与调色剂帽34的支撑轴36 —起构成支撑部。
[0202]如图3A所示,压缩弹簧63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螺旋弹簧。压缩弹簧63的左端部抵接齿轮盖39的检测构件容纳部82的左壁82A。压缩弹簧63的右端部抵接检测构件52的外筒64A的右壁64E。由此,压缩弹簧63总是向着第一缺齿齿轮51对检测构件52向右施力。
[0203](2-4)检测单元的安装状态
[0204]以下说明检测单元38的安装状态。
[0205]如图3A、4所示,第二缺齿齿轮50可旋转地支撑在调色剂帽34的支撑轴36。第一缺齿齿轮51可旋转地支撑在调色剂帽34的支撑轴36,从而其与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