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3039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像侧表面5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镜物侧表面521具有反曲点。
[0156] 第三透镜5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5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物侧表面531离轴处具有至 少一凹面,其像侧表面53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57] 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5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 542皆具有反曲点。
[0158] 第五透镜5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5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像侧表面552具有反曲点, 且其像侧表面55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59]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550及成像面570间且不 影响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
[0160]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0161]
[0163]
[0164]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165]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0166]
[0167]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取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510与第二透镜520于光轴上的间 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520与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530与 第四透镜5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540与第五透镜5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
[0168] 〈第六实施例〉
[0169]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 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第六实 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光学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80。取像光学镜组由 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 五透镜6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以及成像面670,而电子感光元件680设置于取像光学 镜组的成像面670,其中取像光学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610 - 650),且第一透 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以及第五透镜65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 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距。
[0170]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61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镜像侧表面612具有反曲点。
[0171] 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6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镜物侧表面621具有反曲点。
[0172]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6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物侧表面631离轴处具有至 少一凹面,其像侧表面63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73] 第四透镜6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6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 642皆具有反曲点。
[0174] 第五透镜6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6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物侧表面651与像侧表面 652皆具有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65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75]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650及成像面670间且不 影响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
[0176]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0177]
[0178]
[0179]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180]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0181]
[0182]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取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610与第二透镜620于光轴上的间 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620与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630与 第四透镜6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640与第五透镜6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
[0183] 〈第七实施例〉
[0184]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 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第七实 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光学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780。取像光学镜组由 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700、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 五透镜7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以及成像面770,而电子感光元件780设置于取像光学 镜组的成像面770,其中取像光学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710 - 750),且第一透 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以及第五透镜75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 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距。
[0185]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7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0186] 第二透镜7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7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0187] 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7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物侧表面731具有反曲点, 且其物侧表面731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其像侧表面73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88] 第四透镜7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7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物侧表面741及像侧表面 742皆具有反曲点。
[0189] 第五透镜7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7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物侧表面751与像侧表面 752皆具有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75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19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750及成像面770间且不 影响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
[0191]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0192]
[0194]
[0195]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196]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0197]
[0198]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取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710与第二透镜720于光轴上的间 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720与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730与 第四透镜7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740与第五透镜7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
[0199] 〈第八实施例〉
[0200]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 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5可知,第八实 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光学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880。取像光学镜组由 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0、光圈80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 五透镜8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以及成像面870,而电子感光元件880设置于取像光学 镜组的成像面870,其中取像光学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810 - 850),且第一透 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以及第五透镜85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 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距。
[0201]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81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镜物侧表面811具有反曲点。
[0202] 第二透镜8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8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0203]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8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物侧表面831及像侧表面 832皆具有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831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
[0204] 第四透镜8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84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物侧表面841及像侧表面 842皆具有反曲点。
[0205] 第五透镜8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8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物侧表面851与像侧表面 852皆具有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85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206]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850及成像面870间且不 影响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
[0207]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0208]
[0210]
[0211]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212]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0213]
[0215]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取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810与第二透镜820于光轴上的间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