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303964阅读:来源:国知局
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820与第三透镜8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830与 第四透镜8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840与第五透镜8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
[0216] 〈第九实施例〉
[0217] 请参照图17及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 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7可知,第九实 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光学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980。取像光学镜组由 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900、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 五透镜9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以及成像面970,而电子感光元件980设置于取像光学 镜组的成像面970,其中取像光学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910 - 950),且第一透 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以及第五透镜95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 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距。
[0218] 第一透镜9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9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镜像侧表面912具有反曲点。
[0219] 第二透镜9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9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二透镜物侧表面921具有反曲点。
[0220] 第三透镜9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9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镜物侧表面931具有反曲点, 且其像侧表面93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221] 第四透镜9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 像侧表面942近光轴处为平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四透镜物侧表面941及像侧表面 942皆具有反曲点。
[0222] 第五透镜9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5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 像侧表面9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物侧表面951与像侧表面 952皆具有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952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0223]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950及成像面970间且不 影响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
[0224]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0225]

[0228]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229] 配合表十七及表十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0230]
[0231] 另外,第九实施例的取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910与第二透镜920于光轴上的间 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920与第三透镜9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930与 第四透镜9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940与第五透镜9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
[0232] 〈第十实施例〉
[0233] 请参照图20,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装置10的示意图。第十 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可携式装置10包含取像装置11,取像装置11包含 依据本发明的取像光学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 件设置于取像光学镜组的成像面。
[0234] 〈第^^一实施例〉
[0235] 请参照图2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装置20的示意图。第 十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可携式装置20包含取像装置21,取像装置21 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取像光学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 光元件设置于取像光学镜组的成像面。
[0236] 〈第十二实施例〉
[0237] 请参照图2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装置30的示意图。第 十二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30是一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display,HMD),可携式装置 30包含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取像光学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 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光学镜组的成像面。
[0238]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 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或平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 反曲点;以及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 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 凸面; 其中,该取像光学镜组中具屈折力透镜为五片,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 上皆具有一空气间距,该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四透镜像 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 率半径为R10,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 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1. 20<(f/R10)-(f/R9); O ^ f4/R8; 0.4〈f/f4 ;以及 I.1〈T45/CT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 为凹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2,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CT2/CT5〈1. 0。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l,该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V1/V3<1. 50〇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 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 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为T45,其中T45为所有间隔距离中的最大值。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 径为R7,该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R7/f〈0. 7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 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I.25〈T45/CT5〈2. 50。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 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 条件: I. 80〈(f/R10)-(f/R9)〈5. 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 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4/f3|〈0. 50。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 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0?15〈R4/R3〈0. 35。 II.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l,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I.60〈CT3/CT1〈3. 5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 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1. 00〈(R9+R10)/(R9-R10)〈-0? 25。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 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 75<f/f4<l. 50〇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离轴处具 有至少一凹面,且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 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其中至少五个表面具有至 少一反曲点。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临界点与 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1,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1. 50〈Y41/CT4〈3.5017. -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光学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取像光学镜组的一成像面。18. -种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取像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取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或平面,且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并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及像侧表面近光轴处皆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缩短取像光学镜组的后焦距,维持其小型化。
【IPC分类】G02B13/18
【公开号】CN105022144
【申请号】CN201410225142
【发明人】陈纬彧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6日
【公告号】US9151931, US20150309286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