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7867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常用的两种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侧光式背光模组,两种背光模组的本质区别在于发光源的位置,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正下方,而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位于背光板侧边。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下方,发光源将会额外增加显示器的整体厚度,所以,为了满足液晶显示器薄型化的需求,侧入式背光模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0003]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光源以及导光板,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传统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PMMA)或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MS),这些材料制成的导光板硬度较低,故需要采用金属背板来支撑整个背光模组,既增加了整个液晶显示器的耗材,同时又增加了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厚度,不满足薄型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需要背板的背光模组,所述的背光模组既节省背光能耗、满足薄型化的需求,同时又能够改善导光板的反射率、提高反射层的可靠性和耐刮性。
[0005]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反射层,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的膜层数量分别为15?50。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最底层的第一介质膜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Ti02SZnS,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 Si02S MgF2。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一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
[0010]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对应设置;以及
[0011]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底面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层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的膜层数量分别为15?50。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最底层的第一介质膜表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Ti02SZnS,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 Si02S MgF2。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散射网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
[0017]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为玻璃材质,所以其硬度较高,不需要额外的设置背板来支撑整个背光模组,节省背光能耗、满足薄型化的需求;而且所述反射片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膜堆叠而成,反射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善了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和耐刮性,同时,由于反射层的反射率很高,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还可以作为镜子使用,达到了一屏多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9]图1为本发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1]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屏5。
[0022]本实施例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光学膜片2、导光板3以及反射层4。所述光学膜片2、导光板3以及反射层4从上而下依次堆叠设置,即,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以及所述反射层之间。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上,具体的,所述显示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框6,所述背框朝向所述导光板一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光源的凹槽6a ;所述背框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背框以及光学膜片的中框7,所述中框上开设有一开口 7a用于搁置所述光学膜片;除此之外,所述中框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中框以及所述显示屏的前框8,所述前框上开设有用于搁置所述显示屏的开口 8a。
[0023]具体的,所述导光板3至少包括一入光面30、与所述入光面30垂直的出光面31即所述导光板3与所述光学膜片2接触的一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11相对的底面32即所述导光板3与所述反射层4接触的一面,所述光源1与所述入光面10对应设置。为了提高光线在导光板内的传送效率,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底面一侧还设置有散射网点,所述光源1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10进入到所述导光板3中,然后经过所述散射网点将光线从各个方向扩散,从所述出光面均匀射出,其中,有一部分光线将会入射到底面32上,为了避免所述导光板漏光即光线从所述底面射出,在所述底面上设置反射层4,当光线入射到所述底面时,所述反射层4将入射到其表面的光线反射到所述导光板3内,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背光效率。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材料不是常规的PMMA或MS材料,而是采用玻璃作为其材料,常规的PMMA或MS材料硬度比较低,而玻璃的硬度较大,所以,如果所述导光板采用玻璃作为其材料,将所述光学膜片、反射层粘附于所述导光板上组成背光模组,则不需要背板来支撑整个背光模组,直接利用导光板作为整个背光模组的承载体,从而节省背光能耗、满足薄型化的需求,所以,所述的背框不包括位于所述反射层下的底板,相应的,所述的中框以及前框也不包括底板。
[0025]为了提高反射层的反射效率,所述反射层4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膜堆叠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至少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依次靠近所述底面32交替层叠或交替堆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介质膜(高折射率)的材料可以为Ti02、ZnS或氮化娃,所述第二介质膜(低折射率)的材料可以为Si02或MgF2。所述介质膜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本实施例中分别采用30层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堆叠形成60层介质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分别为15?50层均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所述介质膜的膜层厚度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所述介质膜的折射率有关,优选的,所述介质膜的膜层厚度为1/4入射光波长除以所述介质膜的折射率。与常规的金属介质反射层相比,所述反射层无金属吸收,且随着介质膜层数的增加,所述反射层的反射率也会随之升高,甚至可以达到接近100%的反射效果。
[0026]为了防止远离所述底面的介质膜受到损坏,在远离所述底面的介质膜上镀制1/2波长的Si02作为保护膜9对所述介质膜层进行保护。由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涂覆有所述介质膜层,为了增加所述介质膜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粘性,故将所述散射网点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作为背光模组的背面,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反射率,故可以将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作为镜子使用,达到了一屏多用的目的。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反射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的膜层数量分别为15?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最底层的第一介质膜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T12或ZnS,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S12S MgF 2。5.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一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 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对应设置;以及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底面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的膜层数量分别为15?5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最底层的第一介质膜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T12或ZnS,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材质选自为S12S MgF 2。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散射网点。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层,包括若干组第一介质膜和若干组第二介质膜,所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膜的折射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反射层。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为玻璃材质,所以其硬度较高,不需要额外的设置背板来支撑整个背光模组,节省背光能耗、满足薄型化的需求;而且所述反射片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膜堆叠而成,反射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善了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和耐刮性,同时,由于反射层的反射率很高,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还可以作为镜子使用,达到了一屏多用的目的。
【IPC分类】G02F1/13357, G02B6/00
【公开号】CN105334665
【申请号】CN201510831291
【发明人】樊勇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