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335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夜视仪是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
[0003]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在一次与英军坦克纵队的遭遇战中,装备了红外观瞄装置的德军豹式坦克在一举击毁两辆英军萤火虫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被动式红外夜视装置,因此作战时还有一部猫头鹰红外探照灯车在远方用红外线为豹式坦克照明。
[0004]目前的夜视仪,通常都只采用红外线作为光源,但是这样的夜视仪注定会有红外线光斑出现在夜视仪表面,也会出现在被监控区域,不利于无扰动的监控拍摄;现有的夜视仪在雨水天气下使用时,雨水同意堆积在镜头表面,形成水珠层,就算是利用抹布擦拭水珠后,任然会行贿曾水膜,对于成像造成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解决目前的夜视仪在雨水天气下使用容易堆积水珠、水膜的问题,达到安全使用、提高安全系数的目的。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包括摄像仪主体,在摄像仪主体上安装有物镜镜头、红外发生器、操作控制板、以及目镜,所述物镜镜头通过焦距调节胶圈连接在摄像仪主体上,在所述的物镜镜头上安装有一个防雨罩,防雨罩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其顶部轴线处于水平,两侧边的高度从远到物镜镜头处逐渐增加,防雨罩的最低点低于物镜镜头2?3cm。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夜视仪做出的改进,其包括摄像仪主体,摄像仪主体内部为空腔结构,用于放置必要的零部件,如电路板、电源等,在其一端安装有物镜镜头,另一端安装有目镜,在物镜镜头的一端还安装有红外发生器,本实用新型对物镜镜头做出了改进,通过在物镜镜头上安装一个防雨罩,防雨罩采用透明的板材弯制而成,该板材为一个半椭圆的形状,以其轴线为防雨罩的水平轴线,半椭圆的板材在弯曲后,其对下端位于物镜镜头的两侧下方2?3cm的位置,如此,在下雨的气候下,其长筒状的结构可以使得雨水不粘附在镜头上,即使有风的作用,也不会将雨水送入镜头,雨水作用在防雨罩上,会顺着防雨罩的表面向两侧流动,雨水最终滴落,由于防雨罩的两侧最低位置低于物镜镜头2?3cm,不会产生水珠的吸附作用,避免水珠在物镜镜头底部堆积。
[0008]在所述焦距调节胶圈表面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凸条。通过在焦距调节胶圈外表面设置凸条的方式,可以形成较好的手持方式,便于调节,避免打滑。
[0009]所述的摄像仪主体表面向下凹陷在操作控制板四周形成沟槽,且沟槽向摄像仪主体的两侧延伸至其底部。进一步讲,通过设置沟槽,使得操作控制板突出,在露水、雨水较多的区域,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操作控制板上的雨水或露水快速流动,避免水分的堆积。
[0010]所述摄像仪主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内凹的防滑槽。通过设置防滑槽,可以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将手心的汗液排出,避免汗液堆积造成的打滑和不舒适感。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防雨罩采用透明的板材弯制而成,该板材为一个半椭圆的形状,以其轴线为防雨罩的水平轴线,半椭圆的板材在弯曲后,其对下端位于物镜镜头的两侧下方2?3cm的位置,如此,在下雨的气候下,其长筒状的结构可以使得雨水不粘附在镜头上,即使有风的作用,也不会将雨水送入镜头,雨水作用在防雨罩上,会顺着防雨罩的表面向两侧流动,雨水最终滴落,由于防雨罩的两侧最低位置低于物镜镜头2?3cm,不会产生水珠的吸附作用,避免水珠在物镜镜头底部堆积;
[0013]2、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通过设置沟槽,使得操作控制板突出,在露水、雨水较多的区域,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操作控制板上的雨水或露水快速流动,避免水分的堆积。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0016]1-摄像仪主体,2-物镜镜头,3-红外发生器,4-操作控制板,5-目镜,8_焦距调节胶圈,9-凸条,10-沟槽,11-防滑槽,12-防雨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包括摄像仪主体1,摄像仪主体I内部为空腔结构,用于放置必要的零部件,如电路板、电源等,在摄像仪主体I上安装有物镜镜头2、红外发生器3、操作控制板4、以及目镜5,所述物镜镜头2通过焦距调节胶圈8连接在摄像仪主体I上;焦距调节胶圈8表面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凸条9 ;摄像仪主体I表面向下凹陷在操作控制板4四周形成沟槽10,且沟槽10向摄像仪主体I的两侧延伸至其底部;摄像仪主体I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内凹的防滑槽11,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将手心的汗液排出,避免汗液堆积造成的打滑和不舒适感;在物镜镜头2上安装一个防雨罩12,防雨罩12采用透明的板材弯制而成,该板材为一个半椭圆的形状,以其轴线为防雨罩的水平轴线,半椭圆的板材在弯曲后,其对下端位于物镜镜头的两侧下方2?3cm的位置。
[001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包括摄像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摄像仪主体(I)上安装有物镜镜头(2)、红外发生器(3)、操作控制板(4)、以及目镜(5),所述物镜镜头(2)通过焦距调节胶圈(8)连接在摄像仪主体(I)上,在所述的物镜镜头(2)上安装有一个防雨罩(12),防雨罩(1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其顶部轴线处于水平,两侧边的高度从远到物镜镜头(2)处逐渐增加,防雨罩(12)的最低点低于物镜镜头(2) 2?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焦距调节胶圈(8)表面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凸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仪主体(I)表面向下凹陷在操作控制板(4)四周形成沟槽(10),且沟槽(10)向摄像仪主体(I)的两侧延伸至其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仪主体(I)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内凹的防滑槽(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防水型夜间摄像装置,包括摄像仪主体,在摄像仪主体上安装有物镜镜头、红外发生器、操作控制板、以及目镜,所述物镜镜头通过焦距调节胶圈连接在摄像仪主体上,在所述的物镜镜头上安装有一个防雨罩,防雨罩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其顶部轴线处于水平,两侧边的高度从远到物镜镜头处逐渐增加,防雨罩的最低点低于物镜镜头2~3cm。本实用新型在下雨的气候下,其长筒状的结构可以使得雨水不粘附在镜头上,即使有风的作用,也不会将雨水送入镜头,雨水作用在防雨罩上,会顺着防雨罩的表面向两侧流动,雨水最终滴落,由于防雨罩的两侧最低位置低于物镜镜头2~3cm,不会产生水珠的吸附作用,避免水珠在物镜镜头底部堆积。
【IPC分类】H04N5-225, G03B17-08
【公开号】CN204613568
【申请号】CN201520216905
【发明人】何勇
【申请人】成都科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