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增亮膜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81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25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50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5为50 μm,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90°,棱镜单体的221顶部为尖角。
[0046]实施例2
[004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50 μ m,宽度d3为125 μ m,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20 μπι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为黏合树脂单元。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颗粒为二氧化钛颗粒,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的直径为15 μ mD
[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1为PET薄膜;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38 μπι。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基材层21的透光率为93%,雾度为0.3%,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51 ] 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5 μ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120 μπι;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大体呈等腰三角形状,其顶角由尖角改为圆弧角,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5 μπι,底边边长d5为30 μm ;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圆顶。圆弧角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
[0052]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53]实施例3
[0054]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55]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25 μ m,宽度d3为5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2 μπι。
[0056]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颗粒为二氧化娃,所述二氧化娃颗粒直径为2 μ m。
[0057]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1为PC薄膜层,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30 μ m。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基材层21的透光率为91%,雾度为0.7%,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58]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2 μ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12 μπι;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5为24 μm,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85°,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尖角。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等间隔设置使光线分布更均匀,所述棱镜单体221形状一致,更便于加工。
[0059]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60]实施例4
[0061]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2]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300 μ m,宽度d3为10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50 μπι。
[0063]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颗粒为氧化铝颗粒,所述氧化铝颗粒直径为20 μ m。
[0064]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1为PMMA薄膜层,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150 μ m。所述基材层21的透光率为92%,雾度为0.5%,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65]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25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7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5为50 μm,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95°,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尖角。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等间隔设置使光线分布更均匀,所述棱镜单体221形状一致,更便于加工。
[0066]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67]实施例5
[0068]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9]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150 μ m,宽度d3为75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00 μπι。
[0070]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颗粒为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30 μ m。
[0071]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1为为PET薄膜层,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60 μπι。所述基材层21的透光率为93%,雾度为0.5%,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72]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20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0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的顶角为圆弧角,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3 μπι,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圆顶。圆弧角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
[0073]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74]实施例6
[0075]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0076]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200 μm,宽度d3为100 μ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60 μπι。
[0077]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颗粒为二氧化钛颗粒,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20 μ m。
[0078]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PET,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90 μ m。所述基材层21的透光率为92%,雾度为0.6%,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79]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8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7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底边边长d5为30 μπι;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平台,所述平台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边长为5cm。棱镜单体221的顶部由尖角改设为平台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同时可通过改善光线行进角度而集中光线,减少光损耗并增加屏幕亮度,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
[0080]本实用新型的防窥增亮膜,在提升轴向亮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窥效果,使用寿命长。
[008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及防窥膜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涂布于第一光学面,所述防窥膜层涂布于第二光学面,所述防窥膜层为微百叶窗结构层,所述微百叶窗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肋状结构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结构单元截面呈长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结构单元高度为50-300 μ m,宽度为25-100 μ m,肋状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20-150 μ 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结构单元为黏合树脂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树脂单元中添加有反光材料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颗粒包括二氧化钛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或氧化铝颗粒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颗粒的直径为2_30umo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ET薄膜层、PMMA薄膜层或PC薄膜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150 μ 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为12-25 μπι,相邻棱镜单体之间的间距为 12-32 μπ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单体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85° -9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窥增亮膜,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及防窥膜层,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棱镜结构层涂布于第一光学面,防窥膜层涂布于第二光学面,防窥膜层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肋状结构单元。本实用新型的防窥增亮膜设置有防窥膜层,可防止侧视角的人进行偷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防窥膜层位于液晶显示屏内,未与外界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防窥膜层的刮损,延长使用寿命;防窥膜层添加反光材料颗粒能提高光学膜的透光率,提升液晶显示屏的轴向亮度。
【IPC分类】G02B5/02, G02B5/04
【公开号】CN205038364
【申请号】CN201520731130
【发明人】朱文峰
【申请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