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透镜以及具备摄影透镜的摄影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157476阅读:来源:国知局
又,在如例如图7所示的例那样以总视场角成为60度以上的方式,设定上述摄影 透镜L的第1透镜L1至第6透镜L6的各透镜构成的情形时,可将摄影透镜L适宜地应用 于近距离摄影的机会多的移动电话终端等。
[0082] 其次,对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摄影透镜L的条件式相关的作用及效果更详细地进 行说明。
[0083] 首先,所述摄影透镜L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084] 1. 54 <f/f4 < 3 (1)
[0085] 其中,设为:
[0086]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0087]f4:第4透镜的焦点距离。
[0088] 又,所述摄影透镜L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所满足的条 件式优选为根据对摄影透镜L要求的事项而适当选择。
[0089] 0. 5 < f/f1 < 1 (2)
[0090] -0. 3 < f/f23456 < 0. 4 (3)
[0091] -0. 7 < (Rlf-Rlr)/(Rlf+Rlr) < 0 (4)
[0092] 其中,设为:
[0093]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0094] Π:第1透镜的焦点距离
[0095]f23456:自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
[0096] Rif: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97] Rlr: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98] 以下,对上述各条件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99] 条件式(1)为规定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相对于第4透镜L4的焦点距离f4的比 的优选数值范围的。以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的方式确保第4透镜L4的折射力,由 此可适宜地实现总长的缩短化。以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抑制第4透镜L4 的折射力,由此可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
[0100] 通过以满足条件式(1)的方式构成,而可缩短透镜系统整体的长度,并且可良好 地修正球面像差。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1-1),进而更优选为满足 条件式(1 _2)。
[0101] 1. 55 < f/f4 < 2. 5 (1-1)
[0102] 1. 55 < f/f4 < 2. 2 (1-2)
[0103] 条件式(2)为规定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相对于第1透镜L1的焦点距离Π的比 的优选数值范围的。以不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的方式确保第1透镜L1的折射力,由 此可适宜地实现总长的缩短化。以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抑制第1透镜L1 的折射力,由此可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以及低视场角的像散。
[0104] 通过以满足条件式(2)的方式构成,而可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以及低视场角的像 散,并且可适宜地使透镜系统整体的长度缩短化。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更优选为满足条 件式(2-1),进而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2-2)。
[0105] 0. 6 <f/f1 < 0. 95 (2-1)
[0106] 0. 65 < f/f1 < 0. 9 (2-2)
[0107] 条件式(3)为规定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相对于自第2透镜L2至第6透镜L6的 合成焦点距离的比的优选数值范围的。即,条件式(3)为规定除第1透镜L1以外的透镜所 合成的合成光学系统的折射力相对于整个系统的折射力的比的优选数值范围的。以不成为 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的方式设定除第1透镜L1以外的透镜的合成光学系统的折射力,由 此可良好地修正像散,且有利于广角化。以不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的方式设定除第 1透镜L1以外的透镜的合成光学系统的折射力,由此有利于总长的缩短化。
[0108] 通过以满足条件式(3)的方式构成,而可良好地修正像散,实现广角化,并且可使 透镜系统整体的长度缩短化。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3-1),进而更 优选为满足条件式(3-2)。
[0109] -0.2 <f/f23456 <0.3 (3-1)
[0110] -0. 15 <f/f23456 < 0. 25 (3-2)
[0111] 条件式(4)规定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if及第1透镜LI 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lr相关的优选数值范围。分别以不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 下的方式,设定第1透镜L1的物体侧、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由此可防止第1透镜L1 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相对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过小,从而有利于总长 的缩短化。分别以不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的方式,设定第1透镜L1的物体侧、像侧 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由此可防止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相对于第1透镜 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过大,从而可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以及像散。
[0112] 通过以满足条件式(4)的方式构成,可适宜地实现总长的缩短化,并且可良好地 修正球面像差以及像散,从而可实现广角化。为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 (4-1),进而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4-2)。
[0113] -0.65 <(Rlf-Rlr)/(Rlf+Rlr)< -〇. 1 (4-1)
[0114] -0.62 <(Rlf-Rlr)/(Rlf+Rlr)< -〇. 2 (4-2)
[0115]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的具体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汇 总说明多个数值实施例。
[0116] 下述的表1以及表2表示与图1所示的摄影透镜的构成对应的具体的透镜数据。 表1中表示其基本的透镜数据,表2中表示与非球面相关的数据。表1中所示的透镜数据 的面编号Si的栏,表示针对实施例1的摄影透镜以如下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个面的编号, 即,将孔径光阑St的面作为第1个,将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 面)作为第2个,其后以随着朝向像侧而依序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曲率半径Ri的栏中表 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的值(mm),此对应于图1中所附的符号Ri。面间隔Di的栏中也同 样地表示自物体侧起第i个面Si与第i+Ι个面Si+Ι在光轴上的间隔(mm)。Ndj的栏中表 示自物体侧起第j个光学要素相对于d线(587.56nm)的折射率的值。vdj的栏中表示自物 体侧起第j个光学要素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值。再者,曲率半径的符号在使凸面朝向物 体侧的面形状的情形时为正,且在使凸面朝向像侧的面形状的情形时为负。
[0117] 再者,在表1的框外上部,作为各数据而分别表示有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mm)、 后焦点(backfocus)Bf(mm)、光圈值(f-number)Fno.、总视场角2ω(° )、及透镜总长 TL(mm)。再者,后焦点Bf表示进行空气换算所得的值。透镜总长TL为自第1透镜L1的物 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且表示对后焦点Bf部分进行空气换算而得的值。
[0118] 所述实施例1的摄影透镜中,第1透镜L1至第6透镜L6的两面均为非球面形状。 表1的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这些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而表示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近轴曲 率半径)的数值。
[0119] 表2中表示实施例1的摄影透镜的非球面数据。作为非球面数据而表示的数值中, 记号"E"表示其后续的数值是以10为底数的"幂指数",且表示将以所述10为底数的指数 函数表示的数值乘以"E"之前的数值。例如,若为" 1. 0E-02",则表示" 1. 0X10 2"。
[0120] 作为非球面数据,记述有由以下的式(A)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中的各系数An、K 的值。更详细而言,Ζ表示自位于距光轴为高度h的位置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引至非球面顶 点所切的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_)。
[0121] Z=C·hV{l+(l-K·C2·h2)1/2}+ΣAn·hn......(A)
[0122] 其中,
[0123] Z:非球面的深度(mm)
[0124] h:自光轴至透镜面的距离(高度)(mm)
[0125] C:近轴曲率=1/R
[0126] (R:近轴曲率半径)
[0127] An:第η次(η为3以上的整数)非球面系数
[0128] Κ:非球面系数
[0129] 与以上的实施例1的摄影透镜同样地,将与图2所示的摄影透镜的构成对应的具 体的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2来示于表3以及表4中。又同样地,将与图3~图6所示的摄 影透镜的构成对应的具体的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3至实施例6来示于表5~表12中。这 些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摄影透镜中,第1透镜L1至第6透镜L6的两面均为非球面形状。
[0130]图8中的㈧~⑶分别表示实施例1的摄影透镜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 差(畸变(distortion))图、倍率色像差(倍率的色像差)图。在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 变像差的各像差图中,表示以d线(波长5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