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琴及其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177阅读:2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扬琴及其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扬琴,同时涉及其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扬琴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洋琴、蝴蝶琴等,属于击弦乐器的一种。由于其音色优美,音域广泛,适合独奏、伴奏或合奏,在中国民族乐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


图1所示,传统扬琴包括前琴梆1、后琴梆2、音板3、挂弦板4、弦轴板5、左滚轴板6、右滚轴板7、音梁8、琴码9、弦轴10、挂弦钉11、琴弦12,并且,一般还设有琴盖和底板,其中,扬琴框架主要由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组合而成,且一般采用白木或色木等硬木,以榫接胶合而成,所述琴弦12 —头系于挂弦钉11上,另一头通过弦孔绕于弦轴10上。其中,扬琴的音高通过调整弦轴使琴弦产生一定的张力而获得,并且,稳定而准确的音高是学习和演奏扬琴的基本条件。由于木材本身易随环境温湿度变化而发生形变,而传统扬琴琴弦的张力作用于木质框架上,所以在音高上容易出现波动。且扬琴在使用过程中,琴梆与挂弦板、弦轴板的榫接处要承受上千公斤的拉力,胶合处易出现老化。这种形变和老化使琴弦的张力不能保持,导致扬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走音,给学习和演奏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氧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从而导致张力不能保持,导致扬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走音的缺点,为此,提供了一种扬琴及其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琴框架结构,包括: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至少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之一由强度大于硬木的材料构成。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均由金属构成。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挂弦板和弦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金属板,且所述金属板竖直设置,并与所述前琴梆和后琴梆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金属板选取薄钢板,其厚度选取4mm。一种扬琴,包括上述扬琴框架结构。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还设有:扬琴共鸣箱,其包括: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且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与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的向外一面设有横向开槽,并容纳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并用胶合和/或螺丝紧固在一起。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的内面设有扬琴开槽,并在中间架设音梁且在音梁上设置桐木音板。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扬琴共鸣箱还包括有:构成共鸣箱的左右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金属挂弦板、弦轴板内侧竖置钢板向内一面,并架设在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所开凿的槽内。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由于至少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由硬度大于硬木的材料制成,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扬琴的木质框架容易出现因形变和榫接胶合处老化,从而使得琴弦的张力不能保持,导致扬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走音,给学习和演奏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扬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扬琴框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扬琴框架结构的A-A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框架结构的A-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共鸣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共鸣箱的前琴梆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共鸣箱的后琴梆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共鸣箱的前琴梆的B-B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扬琴中的扬琴共鸣箱的前琴梆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如
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扬琴,由于组成扬琴框架结构的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一般采用白木或色木等硬木,以榫接胶合而成,因此,琴弦的张力作用于木质框架上,所以在音高上容易出现波动。且扬琴在使用过程中,琴梆与挂弦板、弦轴板的榫接处要承受上千公斤的拉力,胶合处易出现老化。这种形变和老化使琴弦的张力不能保持。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扬琴,其同样由组成扬琴框架的前琴梆1、后琴梆2、挂弦板4和弦轴板5构成,挂弦板4设有挂弦钉11,弦轴板5上设有弦轴10,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扬琴框架结构中,至少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之一由强度大于硬木的材料构成,例如,金属构成。并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均由金属材料所构成。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琴梆与挂弦板、弦轴板组合为金属框架的形式,且所述挂弦钉11和弦轴10直接置于金属挂弦板、弦轴板上,即琴弦拉力直接作用于整体金属框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的扬琴的木质框架容易出现形变和老化,从而使得琴弦的张力不能保持的缺点。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挂弦板和弦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金属板,如图3和图4所示,是挂弦板侧的示意图,所述金属板包括第一金属板41和第二金属板42,其分别位于挂弦板4的两侧,且所述金属板竖直设置,并与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连接为一体。且优选实施例,所述金属板选取薄钢板,其厚度选取4mm。即本实施例通过在挂弦板和弦轴板的两侧,增加竖置薄钢板,并与前后金属琴梆连接为一体,以增加两板所受琴弦拉力向上分量的强度,这种设计不但有效降低了环境变化对框架结构形变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框架的抗拉强度,保证了扬琴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为了还原扬琴本身的音色,所述扬琴还设有:扬琴共鸣箱,其包括: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一般地,该扬琴共鸣箱采取现有扬琴中类似的传统设计,只是其且还包括有左右边框,如图5所示。并且,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与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固定在一起,其中,如图6,图7和图8和图9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的向外一面设有横向开槽,并容纳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并用胶合和/或螺丝紧固在一起,且包含构成共鸣箱的左右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金属挂弦板、弦轴板内侧竖置钢板向内一面,并架设在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所开凿的槽内。且所述扬琴的金属与木质框架复合以后,便可进行音梁、音板的安置。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的内面设有扬琴开槽,并在中间架设音梁且在音梁上设置桐木音板,且按扬琴档次选用名贵木料,制成挂弦板、弦轴板、前后琴梆及两侧贴木装饰,以胶合等方式组装,再加上琴盖,即可完成一架整体钢芯、高稳定性的扬琴。本实施例兼顾强度和音 色品质,钢板不因使用环境温湿度变化而产生形变,因此保证了琴弦张力的稳定,而共鸣箱则保证了音质。此外,人们可以理解,扬琴的音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琴梆木料以及装饰贴木材质的影响。一般来说,木质密度越大,声波在箱体内反射越强,这种反射将有效地转化为音板的振动,是声音的传播更为集中,音色不容易发散。本发明由于共鸣箱外部有钢质框架,有效地增强了声波的反射,对扬琴的音色特别是高音部分的发音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扬琴框架结构,包括: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之一由强度大于硬木的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琴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均由金属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琴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弦板和弦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金属板,且所述金属板竖直设置,并与所述前琴梆和后琴梆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琴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选取薄钢板,其厚度选取4mm。
5.一种扬琴,包括扬琴框架结构,所述扬琴框架结构采取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琴框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扬琴共鸣箱,其包括: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且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与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前琴梆和后琴梆的向外一面设有横向开槽,并容纳所述金属前琴梆和后琴梆,并用胶合和/或螺丝紧固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的内面设有扬琴开槽,并在中间架设音梁且在音梁上设置桐木音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扬琴共鸣箱还包括有:构成共鸣箱的左右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金属挂弦板、弦轴板内侧竖置钢板向内一面,并架设在所述木质前琴梆和木质后琴梆所开凿的槽内。
10.一种扬琴,其特征在于,包括扬琴框架结构,所述扬琴框架结构采取权利要求1、3、4任一所述的扬琴框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琴及其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扬琴,包括扬琴框架结构,所述扬琴框架结构包括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其中,至少所述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之一由强度大于硬木的材料构成。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由于设置了由硬度大于硬木的材料制成的前琴梆、后琴梆、挂弦板和弦轴板,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扬琴的木质框架容易出现因形变和榫接胶合处老化,从而使得琴弦的张力不能保持,导致扬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走音,给学习和演奏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的缺点。
文档编号G10D3/14GK203134342SQ2013200408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蔡定武 申请人:蔡定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