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4851发布日期:2018-11-16 23:0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声学设备。在需要保持较低背景噪声、阻隔外界噪声影响的场所以及高噪声场所,为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又需要通风换气,均需要设置消声器。目前使用的消声器包括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常见的消声器为阻性片式消声器,这种消声器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传播时,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该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但是在需要提高消声器降噪效果时,不得不增加消声器的长度,然而由于安装空间长度方向的限制,使得其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其具有不受安装空间长度方向限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消声器,包括第一消声结构、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上方的第三消声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同一侧的第二消声结构,所述第一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所述第三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出风口,所述第一消声结构、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均成中空方形设置且三者相连通形成U形通风风道,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包括第一消声壳体,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包括第二消声壳体,所述第三消声结构包括第三消声壳体,所述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壳体形成消声器的消声壳体,所述消声壳体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消声壳体依次设置为护面内孔板、吸声层、阻尼隔声板以及护面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经过U形通风风道时,噪声通过护面内孔板进入吸声层和阻尼隔声板,并在吸声层和阻尼隔声板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同时由于第三消声结构位于第一消声结构上方,且通过第一消声结构、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的配合,在不需要增加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时,即可提高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结构靠近第一消声结构的一端和第一消声结构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减小了消声器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同时由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相抵触,噪声在通过第一消声结构时,部分噪声穿过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的抵触面进入第三消声结构内进行降噪,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结构出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进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流顺利的从出风口流出,提高了出风口的出风效果。同时在需要进一步提高消声器降噪效果时,可以在第三消声结构的出风口处依次连接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并依次类推,直到达到降噪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声层设置为两层,所述阻尼隔声板设置为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噪声在经过第一消声结构时,其噪声最大,两层吸声层和两层阻尼隔声层防止部分噪声从第一消声壳体内传出。同时两层吸声层和两层阻尼隔声层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垂直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一吸声板,多个所述第一吸声板形成吸声屏障,所述第三消声壳体沿通风风道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吸声屏障,多个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形成网格状且交错设置,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吸声板于第三消声结构内形成S形通风风道,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提高了第三消声结构的降噪效果。同时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被第三消声壳体截断,影响第一吸声板的加工和安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声板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一吸声板的弯曲方向指向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流更方便的经过第一吸声板,减小第三消声结构的风阻,降低了消声器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三消声壳体的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吸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声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吸声板、第二消声壳体连接,防止第一吸声板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板之间产生直流通风风道,使大部分气流从直流通风风道通过第三消声结构,从而降低第三消声结构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声板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依次设置为第一护面孔板、第一吸声层和第一护面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经过第一吸声板时,噪声通过第一面孔板进入第一吸声层,并在第一吸声层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消声壳体内于两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弯曲方向指向通风风道的导流吸声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吸声弧板不仅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而且导流吸声弧板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直角空腔,导流吸声弧板和直角空腔可以对噪声起到降噪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三吸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吸声板和第二消声壳体形成扩张空腔,并形成对噪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其具有不受安装空间长度方向限制的优点;

2、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相抵触,且第三消声结构出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进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不仅减少消声器的安装空间,而且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消声器进行加长连接;

3、吸声层设置为两层,阻尼隔声板设置为两层,提高了消声器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4、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第三吸声板和导流吸声弧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同时还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降低消声器的风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消声结构;11、进风口;12、第三吸声板;121、第三护面孔板;122、第三吸声层;2、第二消声结构;21、导流吸声弧板;211、导流护面孔板;212、导流吸声层;3、第三消声结构;31、出风口;32、第一吸声板;321、第一护面孔板;322、第一吸声层;33、第二吸声板;331、第二护面孔板;332、第二吸声层;41、护面内孔板;42、吸声层;43、阻尼隔声板;44、护面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消声器,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均成中空的方形设置。第三消声结构3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上方,第二消声结构2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三消声结构3同一侧。第一消声结构1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一端设置为进风口11,第三消声结构3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一端设置为出风口31。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三者相连通且形成U形通风风道。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消声器的体积以及提高消声器的降噪效果,第三消声结构3靠近第一消声结构1的一端和第一消声结构1相抵触。为了提高出风口31的出风效果,第三消声结构3沿通风风道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消声结构1沿通风风道方向的长度,即第三消声结构3出风口3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1进风口1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同时在需要进一步提高消声器降噪效果时,可以在第三消声结构3的出风口31处依次连接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并依次类推,直到达到降噪要求。

如图1所示,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结构3包括第三消声壳体。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壳体形成消声器的消声壳体,消声壳体设置为层结构。消声壳体依次设置为护面内孔板41、吸声层42、阻尼隔声板43、护面外板44。护面内孔板41设置为镀锌孔板,吸声层42设置为吸声棉,阻尼隔声板43设置为沥青板,护面外板44设置为钢板。为了提高消声壳体的吸声效果,吸声层42设置为两层。为了提高消声壳体的隔声效果,阻尼隔声板43设置为两层。

该消声器,气流在经过U形通风风道时,噪声通过护面内孔板41进入吸声层42和阻尼隔声板43,并在吸声层42和阻尼隔声板43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同时由于第三消声结构3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上方,且通过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的配合,在不需要增加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时,即可提高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第三消声结构3的消声效果,第三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一吸声板32,第一吸声板32沿垂直通风风道方向设置,且三个第一吸声板32于第三消声结构3内形成吸声屏障,吸声屏障设置为五层。为了提高第三消声结构3的消声效果,多个第一吸声板32交错设置且形成网格状,即多个第一吸声板32于第三消声结构3内形成S形通风风道。为了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32被第三消声壳体截断,影响安装效率,吸声屏障内的第一吸声层322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第三消声结构3的风阻,第一吸声板32沿通风风向弯曲设置,即第一吸声板32弯曲方向指向第三消声结构3的出风口31。第一吸声板3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弧形、折弧形、弯折形、波浪弧形等。

如图1所示,第一吸声板32设置为层结构,第一吸声板32依次设置为第一护面孔板321、第一吸声层322、第一护面孔板321。第一护面孔板32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一吸声层322设置为吸声棉。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的第一吸声板32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处产生直流通风风道。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32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声板33。第二吸声板33设置为层结构,第二吸声板33依次设置为第二护面孔板331、第二吸声层332、第二护面孔板331。第二护面孔板33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二吸声层332设置为吸声棉。

实施例2,一种踢脚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第二消声壳体内于两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导流吸声弧板21,导流吸声弧板21弯曲方向指向通风风道。导流吸声弧板21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直角空腔。导流吸声弧板21设置为层结构,导流吸声弧板21依次设置为导流护面孔板211、导流吸声层212、导流护面孔板211。导流护面孔板211设置为镀锌孔板,导流吸声层212设置为吸声棉。

通过在第二消声壳体内设置导流吸声弧板21,不仅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导流吸声弧板21和直角空腔可以对噪声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实施例2,一种踢脚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四个第三吸声板12,四个第三吸声板12分别沿平行通风风道方向设置,且通风风道被四个第三吸声板12分为五条分流,四个第三吸声板12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扩张空腔。第三吸声板12设置为层结构,第三吸声板12依次设置为第三护面孔板121、第三吸声层122、第三护面孔板121。第三护面孔板12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三吸声层122设置为吸声棉。

通过在第一消声壳体内设置第三吸声板12,第三吸声板12和第二消声壳体形成扩张空腔,并形成对噪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进一步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