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4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灯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车灯光源模组,尤指一种由灯座、发光源及灯罩 所组成的车灯光源模组,其于灯座侧边连伸有结合片,以供和车灯组接,并 在灯罩一端部凸设有折光体,并使此折光体中心凹设一容孔,以与发光源相 对应;藉此,发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容孔、折光体作数次折射后,即产生大 角度发散效果,而使得发光源的光线照射出后更具均旋光性及明亮度,并利 用灯座的结合片,而达到和车灯间具弹性变化摆设,进而改变投射光形,以 及快速便利组装的效果。
背景技术
汽机车的普及带给人们交通上相当大的便利性,人们可以方便且快速的 来往各地,而于夜间行车时,汽机车的车灯更有助于驾驶者看清路况,以及 避免对向车辆冲撞的危险,故,对于交通安全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车灯的设计亦由早期传统的灯泡演进至今的发光二极 管(LED)和高压气体放电灯(HID),且为提升车灯发光源的照明效果及投 射光线的区域变化,以防止因车灯光线照射角度过高,造成对向来车驾驶者 于视觉上产生炫光、无法看清车况等交通意外,相关车灯业者于灯罩上亦多 所研发,而本申请人亦于先前公开有一可改变投射光形的车灯,请参阅图7、 图8所示,其主要是在壳座5内设一数排阶梯状的定位台51,定位台51设 有诸多通孔52,以供嵌入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6,且壳座5外盖固一透 光的灯罩,其中该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6设有一焊固LED (发光二极管)62的反射 罩61,其反射罩61 —端缘对应套设一适当长度的导引罩63,再于导引罩63另一端套设一内部设有折射面641的凸透灯罩64;藉此,将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6对应嵌设于定位台51的通孔52内 定位,可使LED灯组6排成高低造形且配合凸透灯罩64弹性摆设的折射角 度,而使其投射出的光线区域具有变化。本设计人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针对该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6做更 新研发改良,以期更进一步提升车灯光线照射出时的均旋光性及明亮度,并 利于和车灯间具弹性变化,与改变投射光形,及更快速便利的组装,以达到 更高实用效益。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便,并且有助于发光体的 光线照射而出时的均旋光性及明亮度,以及可和车灯间快速组装的车灯光源 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含有 灯座、发光源及灯罩;其中该灯座是于灯座本体一端部凹设有反光面,且此反光面中央位置设有一 透孔,该灯座本体侧边连伸有结合片;该发光源对应设于该灯座的透孔中;该灯罩是于灯罩本体一端部中央凸设有一折光体,该折光体中心凹设一 容孔,且该容孔与发光源设置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光源模组,其发光源射 出的光线经由容孔、反光面、折光体作数次折射后,即产生大角度发散效果, 使得发光源光线照射而出后更具均旋光性及明亮度,并藉由灯座的结合片, 达到和车灯间具弹性变化摆设,进而改变投射光形,以及快速便利组装的功 效。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施立体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施立体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施立体图(三)。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图7为现有车灯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现有车灯的组装实施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本实用新型〉1121314 332 34 36 41a_552 61 63灯座结合片反光面嵌条灯罩折光体平坦面折射面通孔车灯光源模组 <现有技术〉通孔反射罩导引罩11 121 131 231 33 35 442 b51 662 64灯座本体勾脚透孔发光源灯罩本体容孔嵌槽定位台开槽车灯定位台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 LED (发光二极管) 凸透灯罩641 折射面具体实施方式
而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兹请一并 参阅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并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l、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光源模组a包含有 灯座l、发光源2及灯罩3;其中该灯座1设有灯座本体11,并于灯座本体11侧边连伸有结合片12,且 于此结合片12底缘成形有倒勾的勾脚121,再由灯座本体11 一端部凹设有 呈半圆形的曲弧状反光面13,并于此反光面13中央位置设有一透孔131, 且在灯座本体11外侧周壁成形至少一道以上的嵌条14;该发光源2为一发光二极管(LED),对应设于灯座1的透孔131中;该灯罩3设有一灯罩本体31,并于此灯罩本体31 —端部中央凸设有一 呈圆锥状的折光体32,再由此圆锥状的折光体32中心凹设一容孔33,并使 该容孔33与发光源2设置的灯座1其透孔131位置相对应,又使该灯罩本 体31另一端部成形为平坦面34,于灯罩本体31内侧周壁成形至少一道以上 的嵌槽35,以与灯座1的嵌条14对应嵌掣。依此,以将发光源2装设于灯座1的透孔131中,再将灯罩3罩设于灯 座1成形反光面13的一端部,以使灯罩3其容孔33对应发光源2的设置处, 使灯罩3的嵌槽35与灯座1的嵌条14嵌掣定位,即形成一车灯光源模组a;之后,再将该车灯光源模组a装置于呈巢状的车灯b的壳体内(如图3、 图4所示)或呈数排阶梯状的车灯灯具内的定位台4 (如图5所示)中,使 车灯光源模组a侧边连伸的结合片12装设于巢状的车灯b或车灯灯具所呈 具的定位台4形成的通孔41内,并于定位台4的通孔41侧边设有开槽42, 以供灯座本体11侧边连伸的结合片12对应插置,并由底缘勾脚121勾设固 接,以使车灯光源模组a固定于巢状的车灯b或车灯灯具所呈具的定位台4上(如图2所示);再请参阅图l、图2所示,而于发光源2导电发光时,该发光源2投射而出的光线会经灯罩3的呈圆锥形的容孔33做一次折射,以进入圆锥状的 折光体32内,继而,光线经此圆锥状的折光体32做二次折射而出,而光线 经圆锥状的折光体32折射出后,即成更大角度的分散,随之,该呈大角度 分散的光线便由灯罩3另一端部成形的平坦面34平行投射而出,据此,利 用数次折射结构,将使发光源2照射而出光线产生更大角度的发散效果,而 达到有效提高发光源2的光线照射而出的均旋光性及明亮度。另,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可以使灯罩本体 31另一端部成形为波浪状的折射面36,由此,当装置于定位台4上的车灯 光源模组a利用结合片12和定位台4的开槽42做不同方向的摆设,而使该 波浪状折射面36呈水平或呈一角度的设置,即可以使光线由此波浪状折射 面36射出时呈现有转折区域的光形变化,进而达到调整光形的功效。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 本实用新型的灯罩设计有一圆锥状的折光体,并于该圆锥状的折光体 中心凹设一圆锥形容孔,以供发光源对应设置,于此,发光源射出的光线经 由圆锥形容孔及折光体作数次折射后,即产生大角度发散效果,使发光源的 光线照射而出后更具均旋光性及明亮度。2.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灯座、发光源及灯罩所组成,相较于申请人先前所 研发的LED (发光二极管)灯组,由LED (发光二极管)、反射罩、导引罩及 凸透灯罩的组成,本实用新型于设计上零组件更少更节省成本,且更具均旋 光性及明亮度。3. 本实用新型于灯座至少二侧边连伸有结合片,再于此结合片底缘成形 有倒勾的勾脚,依此,即可达到和车灯间具弹性变化摆设,达到调整光形的 功效,以及快速、便利组装的功效。4. 本实用新型于灯座外侧周壁成形有嵌条,另在灯罩内侧周壁则对应设有嵌槽,以与嵌条相互嵌设定位,而使灯座与灯罩的结合更具稳固性。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 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含有灯座、发光源及灯罩;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是于灯座本体一端部凹设有反光面,且此反光面中央位置设有一透孔,该灯座本体侧边连伸有结合片;该发光源对应设于该灯座的透孔中;该灯罩是于灯罩本体一端部中央凸设有一折光体,该折光体中心凹设一容孔,且该容孔与发光源设置的位置相对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片底缘成形有 倒勾的勾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罩的折光体呈圆 锥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罩本体另一端部 成形为平坦面。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罩本体另一端部 成形为波浪状折射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本体外侧周壁 成形有至少一道以上的嵌条,该灯罩本体内侧周壁设有至少一道以上的嵌 槽,所述嵌槽与灯座的嵌条对应嵌设。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座本体凹设的反 光面呈半圆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为一发光二 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光源模组,其于灯座一端部凹设有反光面,并于反光面设有一透孔,以供发光源的设置,并于灯座侧边连伸有结合片,以供和车灯组接,再于灯罩一端部中央凸设有一折光体,并由此折光体中心凹设一容孔,且使该容孔与发光源设置的位置相对应;藉此,发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容孔、反光面、折光体作数次折射后,即产生大角度发散效果,使得发光源光线照射而出后更具均旋光性及明亮度,并藉由灯座的结合片,达到和车灯间具弹性变化摆设,进而改变投射光形,以及快速便利组装的效果。
文档编号F21V13/00GK201110505SQ200720193429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晋勋 申请人:福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