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58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用的照明装置,已知存在具有光源单元的照明装置, 该光源单元中,排列配置有多个光源和多个使来自该光源的入射光出射的导光体(例如, 专利文献1)。具有这样的光源单元的照明装置,与例如从一块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光的侧边方式的照明装置相比,具有能够以高亮度对显示面板的整体进行照明等的优点。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65635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具有上述光源单元的照明装置中,为了容许导光体的热膨胀、热收缩,在多数情况下,是在相邻的导光体之间隔开间隙排列导光体。但是,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所有的导光体是很难的,所以有可能会在导光体的配置中产生偏差,导致导光体之间的间隔比规定的间隔宽或者窄。这里,由于导光体之间的间隙不发光,当该间隙变大时,有可能沿着并列的多个导光体的边界会显示出暗线,导致显示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显示品质下降的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光源单元,并列配置有多个光源和多个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入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体,上述导光体沿着第一方向和与上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并列配置, 上述导光体具有使上述入射光射出的射出部和将上述入射光导向上述射出部的导光部,并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导光体彼此的相互相对的两侧边部,设置有在正面背面方向相互错开伸出的伸出部,上述第一方向上,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的正面一侧重叠有另一个导光体的射出部,上述第二方向上,上述伸出部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导光体的配置产生偏差,在导光体间,正面背面方向上笔直贯穿的间隙也难以开大。所以能够防止在多个导光体间显示出暗线,能够防止显示品质下降。也可以为上述伸出部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导光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伸出部,配置在位于其正面一侧的导光体的射出部之间,从伸出部漏出的光照射射出部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防止显示质量下降。另外也可以为上述伸出部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射出部的伸出部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所以在射出部间,正面背面方向上笔直贯穿的间隙难以开大,所以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防止显示质量下降。另外也可以为上述伸出部设置在上述导光体的从上述导光部到上述射出部的范围内。
也可以为在上述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上述伸出部的在上述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的面,是呈大致相同的斜度的倾斜面。也可以为在上述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上述伸出部的在上述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的面,是与上述导光体的板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也可以为在上述导光体的背面一侧,至少在与上述射出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反射片。另外也可以为在上述多个导光体的背面一侧,跨越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导光体之间,配置有辅助反射片。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导光体漏出的光被反射片反射,照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导光体之间,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也可以为上述导光体以多个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为一体,构成一块导光板,至少在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导光体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的边缘部设置有上述伸出部。也可以为在上述多个导光体之间设置有狭缝,在上述导光板,除在上述并列方向的两端的边缘部之外,在上述狭缝也设置有上述伸出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上述光源单元;和配置在上述光源单元的光射出面侧的光学部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优选,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包括上述显示装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防止显示品质下降的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光源单元的正面图。图4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截面图。图5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截面图。图6是导光板的正面图。图7是导光板的背面图。图8是导光板的排列状态的正面图。图9是图5的A-A位置的光源单元的一部分放大截面图。图10是实施方式2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截面图。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3)的导光板的正面图。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正面图。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5)的导光板的正面图。附图标记说明
TV 电视接收装置10,7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3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 LED (光源)15 导光板16 光源单元26 狭缝27 单位导光体(导光体)27A:射出部27B 导光部40、71、80、90、100 伸出部41 倾斜面51 反射片52 辅助反射片53 光学部件72A、72B 平坦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 ;以从正面背面夹着的方式收容液晶显示装置10的机壳CA、CB ;电源P ;用于接收电视播放等的调谐器TN ;和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按照显示面向着大致垂直的方向的纵置的姿势收容在机壳CA、CB内。以下,以图1的左下侧(电视接收装置TV的正面侧、显示侧)作为正面方向、以右上侧作为背面方向,说明各构成部件。此外,图中表示的X轴方向表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的方向,Y轴方向表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的方向(正侧为上侧,负侧为下侧),Z轴方向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背面方向(正侧为正面一侧,负侧为背面一侧)。Y轴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从正面背面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0整体呈横长的矩形状,具有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 (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向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3(相当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参照图幻,这些部件由边框58等保持部件保持为一体。液晶面板11具有形成为横长的矩形状的一对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基板;和设置于两基板之间并且光学特性随着电压的施加而产生变化的液晶层(未图示)。 另外,液晶面板11的正面和背面贴附有偏光板12 (参照图4和图5)。背光源装置13是所谓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13,设置在液晶面板11的背面正下方。背光源装置13具有光源单元16,该光源单元16呈平面状并列配置有多个LED14(相当于本发明的光源)和使从LED14入射的光(入射光)出射的导光板15。光源单元16包括向背面一侧(与液晶面板11相反的一侧)凹下的浅盘状的底座 17。底座17是金属制的,在底面(表面)配设有安装有表面安装型的LED14的多块LED基板18。LED基板18是合成树脂制的,其表面是光的反射性优良的白色。从正面背面的方向观察,LED基板18是横长的长方形状,以长边方向与底座17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朝向,排列于底座17的底面(参照图幻。底座17的底面的大致整体被多块LED基板18覆盖,具体而言,沿着底座17的长边方向为5块,沿着短边方向为5块,共计25块。在各LED基板18,形成有由金属膜构成的未图示的配线图案,在规定的位置安装有LED14。LED14在沿着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方向上,按照规定的间距排列,具体而言,沿着各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按一定间距排列有8个,沿着短边方向按一定间距排列有4个,共32个。此外,在LED基板18电连接有对LED14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未图示)。在LED基板18设置有能够与设置于导光板15的定位突部19嵌合的定位孔21 (参照图幻。另外,在LED基板18设置有夹子卡合孔23,该夹子卡合孔23能够与用于将导光板15固定于LED基板18的夹子22卡合(参照图4)。此外,LED基板18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底座17的底板。在LED基板18与底座17的底面(表面)之间,设置有由传热性好的合成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构成的传热部件M。另外,底座17的外表面(背面)粘贴有由传热性好的合成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构成散热部件25。LED14整体呈横长的大致块状,是侧面为发光面14A的侧面发光型LED。LED14以其长边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朝向,通过软钎焊安装于LED基板18。详细而言,LED14按照发光面14A与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大致正交且与LED基板18的表面大致垂直的姿势,并且以光轴与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大致平行且与LED基板18的表面大致平行的姿势安装。各LED14内置有主发光波长不同的三种LED芯片(未图示),具体而言, 各LED芯片发出R(红色)、G(绿色)和B (蓝色)的单色光。在LED基板18的表面以覆盖LED基板18的表面的方式并列配置有多个导光板15。 导光板15由折射率与空气相比足够高,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好)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等)构成。从正面背面方向观察,导光板15整体呈长方形,按照长边方向与LED14 的光轴方向一致的朝向,配置于LED基板18。如图6所示,在导光板15,在沿短边方向将导光板15分割成两部分的位置(导光板15的短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狭缝26。狭缝沈从导光板1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向着另一端侧笔直延伸,成为一端侧开放而另一端侧闭合的形态。导光板15中,狭缝沈的两侧,形成有光学上相互独立的单位导光体27 (相当于本发明的导光体)。围绕各单位导光体27的周边的周面,除去后述的伸出部40的周面,配置为与LED基板18的表面大致垂直。导光板15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没有形成狭缝沈的部分)是安装于LED 基板18的安装部观。两个单位导光体27在排列于X轴方向(导光板15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下,经由安装部28 一体设置,构成一块导光板15。
在安装部观,在导光板15的板厚方向,贯通形成有收容LED14的光源收容孔四。 光源收容孔四成为在导光板15的短边方向上长度长的长方形状,其内周面中,与LED14的发光面14A相对的面为来自LED14的光所入射的光入射面^A。光源收容孔四在导光板15的短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一对。各光源收容孔四配置在各单位导光体27的短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换言之,配置在导光板15 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缘(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侧边缘)与狭缝沈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两光源收容孔四分别形成在,来自收容于各光源收容孔四中的LED14的光不会入射到相邻配置的单位导光体27的位置。另外,安装部观处贯通形成有能够插通夹子22的夹子插通孔31,该夹子22用于将导光板15安装于LED基板18。夹子插通孔31设置于安装部观在宽度方向(导光板15 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位置。通过将插通在该夹子插通孔31中的夹子22插入LED基板18 的夹子卡合孔23,能够将导光板15保持在安装于LED基板18的状态(参照图4)。如图4和图8所示,夹子22成为跨越沿着X轴方向相邻配置的导光板15的形态, 能够一次固定该相邻的两块导光板15。另外,夹子22具有弹性卡合片22A,该弹性卡合片 22A在夹子22插入夹子卡合孔23的中途接触夹子卡合孔23而弹性变形,在对夹子卡合孔 23的插入完成后,弹性复原,卡合在LED基板18的背面(参照图4)。由此,只需要将夹子 22从夹子插通孔31按压入夹子卡合孔23的简单操作(one touch)动作,就能够将导光板 15固定于LED基板18。另外,在导光板15的安装部28形成有能够收容安装在LED基板18上的光电传感器32的传感器收容孔33。传感器收容孔33设置在一对光源收容孔四之间(狭缝沈的轴线上)的位置。各单位导光体27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具有使来自LED14的入射光射出的射出部 27A ;和将来自LED14的入射光导向射出部27A的导光部27B。各单位导光体27中,光源收容孔四侧的部分为导光部27B,相反侧的部分为射出部27A。从LED14照射而从光入射面 29A入射到单位导光体27的入射光,在导光部27B内反复进行全反射,尽可能以不漏到外部的方式导向射出部27A侧,从射出部27A的光射出面34(射出部27A的表面)射出。此外, 导光板15中,安装部28和各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为非发光部。导光板15的表面中,从安装部观侧的端缘到射出部27A的中途位置为止的部分, 成为向着射出部27A侧逐渐向正面一侧倾斜的(逐渐离开LED基板18的表面)斜表面 35 (参照图5)。另外,导光板15的表面中,从斜表面35的端缘到射出部27A的顶端为止的部分,成为与LED基板18的表面大致平行的平表面36。导光板15的表面整体为没有凹凸的平滑面。并且,各单位导光体27的表面中的射出部27A的表面(斜表面35的一部分与平表面36的整个面)成为各单位导光体27的光射出面34。从正面背面方向观察,各单位导光体27的光射出面34成为导光板15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稍长的矩形状。另外,各导光板15的背面中安装部观的部分,成为与LED基板18的表面大致平行的平背面37,从安装部观的导光部27B侧的端缘到光射出部27A的顶端为止的部分成为逐渐向着正面一侧倾斜的(逐渐离开LED基板18的表面)斜背面38。导光板15的厚度尺寸(正面背面方向的尺寸)在导光板15的板面方向上发生变化。详细而言,安装部观的厚度尺寸从下端向着导光部27B侧逐渐变大,导光部27B的厚度尺寸大致一定,射出部27A的厚度尺寸在除去平表面36的部分大致一定,平表面36的部分,向着顶端侧(与导光部27B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小。各单位导光体27的背面中,射出部27A的背面(与光射出面34相反的一侧的面) 成为使光散射的散射面39。通过在该散射面39使光散射,光对光射出面34的入射角比临界角小,能够尽量不在光射出面34发生全反射。另外,对散射面39施加微细的凹凸加工, 详细而言,在散射面39形成沿着各单位导光体27的短边方向直线延伸的多个槽,各槽的排列间距被设定为从导光部27B —侧向着射出部27A的顶端侧逐渐变窄(向着上侧)(参照图7)。由此,能够尽量缩小光射出面34中靠近LED14的一侧和远离LED14的一侧的亮度的差,使得亮度大致均勻。此外,在各单位导光体27的靠近安装部观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突部19,该定位部 19用于插入LED基板18的定位孔21中,将导光板15相对于LED基板18定位。多个导光板15,按照各单位导光体27的光射出面34沿着面方向(与LED基板18 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大致没有间隙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在LED基板18的表面。导光板 15以安装部观向着下侧(Y轴方向的负侧),射出部27A向着上侧(Y轴方向的正侧)的姿势,排列在LED基板18的表面(参照图8)。多个导光板15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排列配置。导光板15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相互重叠,在Y轴方向上排成一列,并且该排成一列的导光板15组在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导光板15组以在一个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的正面一侧重叠另一个单位导光体27的射出部27A的方式配置,换言之,以在一个导光板15的非发光部(从安装部 28到导光部27B的部分)的正面一侧,重叠另一个导光板15的发光部(射出部27A)的方式排列(参照图幻。这样,导光板15组的光射出面34成为在Y轴方向上大致没有间隙地排成一列的状态。并且,沿Y轴方向重叠排列的导光板15组在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狭缝 26同等的间隔)排列。导光板15组彼此,除去后述的伸出部40,以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参照图8)。这样,沿Y轴方向排列的光射出面34也沿X轴方向排列,全部的导光板15的光射出面34(全部的单位导光体27的光射出面34),以铺满LED基板18的表面的大致整体(底座17的底面的大致整体)的状态配置。此外,光源单元16具备的所有的单位导光体27的光射出面34构成光源单元16的光射出面16A。并且,在导光板15的两端缘部(单位导光体27的并列方向的两端的边缘部),设置有伸出部40 (参照图6和图7)。伸出部40沿着各单位导光体27的两侧边缘中与狭缝 26相反的一侧的侧边缘设置。伸出部40设置在各单位导光体27的除去安装部观和射出部27A的范围内,即只设置在导光部27B。伸出部40遍及导光部27B的长边方向的整体设置。伸出部40从单位导光体27的侧边缘大致呈楔状伸出(参照图4和图9)。伸出部40的正面背面方向尺寸是与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的正面背面方向尺寸(板厚尺寸)同等的尺寸,伸出部40的伸出尺寸(从导光板15的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最大是与狭缝26的宽度尺寸同等的尺寸。伸出部40的伸出端面的整体是相对于导光板15的板面倾斜的倾斜面41。
设置于一块导光板15的一对伸出部40中的一个伸出部40 (以后,称为第一伸出部40A)的倾斜面41 (以后,称为第一倾斜面41A)具有伸出尺寸向着背面一侧逐渐变小的趋势。另外,一对伸出部40中的另一个伸出部40(以后,称为第二伸出部40B)的倾斜面 41 (以后,称为第二倾斜面41B)的伸出尺寸,具有向着正面一侧逐渐变小的趋势。第一倾斜面41A和第二倾斜面41B具备大致相同的斜度,相互大致平行。并且,X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导光板15中,相互相对的两侧边缘部,成为在一个侧边缘部配置有第一伸出部40A,在另一个侧边缘部配置有第二伸出部40B的状态。设置于在该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边缘部的第一伸出部40A与第二伸出部40B,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配置。这时,第一倾斜面41A和第二倾斜面41B在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并且相互平行。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第一伸出部40A和第二伸出部40B,成为从位于正面一侧的另一个导光板15的射出部27A之间的间隙面临正面一侧的状态。换言之,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5的射出部27A之间的间隙,成为由位于背面一侧的导光板15的第一伸出部 40A和第二伸出部40B阻塞的状态。 并且,单位导光体27的背面(导光板15的背面),具备使光向单位导光体27的内部反射的反射片51。反射片51成为与导光板15的背面中除去安装部洲的区域,换言之, 从两个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到射出部27A的区域(包括狭缝沈,且不含伸出部40) 具有同等面积的若干纵长的方形状(参照图7)。反射片51是表面呈光的反射性好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反射片51跨越夹着狭缝沈并列的单位导光体27之间配置。此外,反射片51通过透明的粘接剂(未图示)粘接在导光板15的背面。进而,在导光板15的背面,与和导光板15粘接的反射片51不同,跨越在X轴方向相邻的导光板15之间,配置有辅助反射片52 (参照图4和图9)。辅助反射片52与反射片51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与反射片51相同的表面是呈光的反射性好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辅助反射片52配置为短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位于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5的边界。换言之,辅助反射片52的短边方向的大致一半配置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5各自的背面一侧。辅助反射片52跨越在X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不同导光板15的单位导光体 27间而配置。背光源装置13具有配置在光源单元16的正面一侧(光射出面34侧)的光学部件53。光学部件53包括两块光扩散板M和光学片55 (参照图2、。光扩散板M用于确保亮度的均勻性,以与光源单元16的光射出面34接近的方式配置。另外,光学片55设置在光扩散板M的正面一侧(液晶面板11侧),从背面一侧开始依次层叠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片。在底座17的周边部,设置有从背面一侧遍及整周对光扩散板M的周边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56 (参照图4和图幻。另外,在光扩散板M的周边部与液晶面板11的周边部之间设置有框架57,光扩散板M的周边部夹在支承部件56与框架57之间。并且,在液晶面板11的周边部的正面一侧设置有边框58,液晶面板11的周边部夹在边框58与框架 57之间。此外,光学片55被夹在光扩散板M与液晶面板11之间而被保持。液晶显示装置 10在多处位置利用螺钉59固定边框58、框架57和底座17,从而组装为一体。下面,说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作用和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位导光体27是扁平的形状,具有使来自LED14的入射光射出的射出部27A ;和将来自LED14的入射光导向射出部27A的导光部27B,另外,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5彼此相互相对的两侧边缘部,设置有沿正面背面方向错开伸出的伸出部 40,多个导光板15,在Y轴方向上,按照在一个导光板15的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的正面一侧重叠另一个导光板15的单位导光体27的射出部27A的方式排列,在X轴方向上, 按照使伸出部40(第一伸出部40A和第二伸出部40B)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排列。由此,即使在导光板15的配置中产生偏差,由于在并列的导光板15之间,正面背面方向上笔直贯穿的间隙(不发光的部分)难以开大,所以能够防止在多个导光板15之间显示出暗线,从而能够防止显示质量下降。另外,伸出部40设置于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由此,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第一伸出部40A和第二伸出部40B配置在位于其正面一侧的导光板15的射出部27A 之间。因此,从第一伸出部40A和第二伸出部40B漏出的光照射射出部27A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另外,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与射出部27A相比,厚度尺寸大,所以与将伸出部40设置在射出部27A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形成伸出部40。并且,反射片51跨越夹着狭缝沈并列的单位导光体27之间配置,辅助反射片52 跨越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5的单位导光体27之间配置。由此,从各单位导光体27 漏出的光被反射到反射片51或辅助反射片52,该被反射的光照射相邻的单位导光体27之间,所以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实施方式2>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70。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7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伸出部71的不同形状。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7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 ;和向着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背光源装置13。并且,背光源装置13与实施方式1 同样,具有沿平面状排列配置有多个LED14和导光板15的光源单元16 ;和配置在该光源单元16的正面一侧的光学部件53。并且,与实施方式1 一样,在导光板15形成有狭缝沈,在狭缝沈的两侧,形成有光学相互独立的单位导光体27。各单位导光体27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使从LED14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部27A ;和将来自LED14的光导向该射出部27A的导光部27B。并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导光板15的两端缘部设置有伸出部71。伸出部71 从导光板15的端缘部中的正面一侧的部分或者背面一侧的部分伸出。伸出部71的截面为方形状,其正面背面方向尺寸是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的正面背面方向尺寸(板厚尺寸)的大约一半,并且伸出尺寸是与狭缝26的宽度尺寸同等的尺寸。伸出部71的伸出尺寸在正面背面方向大致一定。并且,伸出部71的伸出端面与导光板15的板面大致垂直。设置在一块导光板15的一对伸出部71中,第一伸出部71A设置在导光板15的正面一侧,第二伸出部71B设置在背面一侧。第一伸出部71A和第二伸出部71B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第一伸出部71A的表面形成为与导光板15的表面没有高低差的平坦面,第二伸出部71B的背面形成为与导光板15的背面没有高低差的平坦面。并且,第一伸出部71A的背面和第二伸出部71B的表面(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第一伸出部71A和第二伸出部71B的在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的面)成为与导光板15的板
11面(单位导光体27的板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72A、72B,且相互大致平行。此外,通过设置第一伸出部7IA和第二伸出部71B,导光板15的导光部27B的侧面不会呈台阶状。与实施方式1同样,X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导光板15的相互相对的两侧边缘部, 在一个侧端缘部设置有第一伸出部71A,在另一个侧端缘部设置有第二伸出部71B,第一伸出部71A与第二伸出部71B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配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第一伸出部71A与第二伸出部71B,配置在位于其正面一侧的导光板15的射出部27A之间。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中,多个导光板15与实施方式1 一样,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在正面背面方向上相互重叠配置,所以即使导光板15的配置方面产生偏差,由于在导光板15之间,正面背面方向上笔直贯穿的间隙难以开大,所以能够防止在多个导光板15 之间显示出暗线,从而能够防止显示质量下降。〈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实施方式2中,第一伸出部71A的背面和第二伸出部71B的正面是与导光板15 的板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72A、72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一伸出部的背面和第二伸出部的正面也可以是相对于导光板的板面倾斜的倾斜面。(2)实施方式2中,第一伸出部71A和第二伸出部71B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例如,第一伸出部的正面背面方向尺寸(厚度尺寸)也可以设定为比第二伸出部的正面背面方向尺寸 (厚度尺寸)小。(3)上述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71)只是设置在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图11所示,伸出部80只设置在单位导光体27的射出部27A。 根据这样的结构,射出部27A的伸出部80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射出部27A之间,正面背面方向上笔直贯穿的间隙难以开大,所以,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4)上述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71)只是设置在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图12所示,伸出部90设置在从单位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 到射出部27A的范围内。(5)上述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71)只是设置在导光板15的两端缘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图13所示,除了导光板15的两端缘部设置的伸出部40之外,也可以还在狭缝26设置伸出部100。由此,在一个导光板15并列设置的单位导光体27之间,不能出现沿正面背面方向笔直贯穿的大的间隙,所以能够防止显示出暗线。
1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并列配置有多个光源和多个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入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体,所述导光体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并列配置, 所述导光体具有使所述入射光射出的射出部和将所述入射光导向所述射出部的导光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导光体彼此的相互相对的两侧边缘部,设置有在正面背面方向相互错开伸出的伸出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一个导光体的导光部的正面一侧重叠有另一个导光体的射出部, 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伸出部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设置于所述导光体的导光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设置于所述导光体的射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从所述导光部到所述射出部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所述伸出部的在所述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的面,是呈大致相同的斜度的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所述伸出部的在所述正面背面方向上相对的面,是与所述导光体的板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体的背面一侧,至少在与所述射出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反射片。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导光体的背面一侧,跨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导光体之间,配置有辅助反射片。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以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为一体,构成一块导光板,至少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导光体的并列方向上的两端的边缘部设置有所述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导光体之间设置有狭缝,在所述导光板,除在所述并列方向的两端的边缘部之外,在所述狭缝也设置有所述伸出部。
1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和配置在所述光源单元的光射出面侧的光学部件。
12.—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4.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显示品质下降的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本发明的光源单元中,多个导光体(27)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并列配置,导光体(27)是扁平的形状,并且具有使入射光射出的射出部(27A);和将入射光导向射出部(27A)的导光部(27B),另外,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导光体(27)彼此的相互相对的两侧边缘部,设置有在正面背面方向相互错开伸出的伸出部(40),多个导光体(27),在第一方向上,以使一个导光体(27)的射出部(27A)在另一个导光体(27)的导光部(27B)的正面一侧重叠的方式排列,在第二方向上,以使伸出部(40)在正面背面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排列。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245959SQ20098014928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
发明者吉川贵博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