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度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32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亮度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亮度导光板。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设置一个单位灯组的高 亮度导光板,其中单位灯组中间隔地设有若干个相互并联的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s),此外 该高亮度导光板还连接了若干个不具有阴影斑点的单位灯组,因此不仅可以将高亮度、操 作性能稳定的EEFLs模块化,简易地实现大尺寸导光板,还可以利用均勻的亮度安全性能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不同于一般的荧光灯,EEFL灯具有一个可以安装在外面的电极。相较 于冷阴极荧光灯(CCFL),EEFL灯具有60%或更高的亮度。因此,EEFL灯在需要高亮度的地 方如电视(TV),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IXD)等应用具有优势。此外,由于EEFL灯 可制造成一个相对较小的外径,使得照明设备变得瘦小很容易。在EEFL灯的外部电极中通入电流并诱导电流放电从而产生发光。在此,通过将 EEFL灯并联可以尽量减少EEFLs灯之间的电流偏差,从而获得均勻的亮度。荧光灯和CCFL灯的传统导光板是独立控制型导光板。最近正在试图制造的导光 板具有更加肯定和统一的亮度,如可用于高亮度和优良运行特性的EEFL灯的照明设备的 导光板。在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导光板大多数是安装在一个约8毫米外径的EEFLs灯的固 定框架内,并通过电源线将各个EEFLs灯的外部电极并联。而且,大多数导光板安装在灯的 竖立安装在导光板后面的底板上的支架上,将EEFL灯的光发射单元连接在灯支架上,并固 定EEFL灯。然而,传统的导光板上有如下的问题。第一个是,因为大多数灯支架联接光发射单元来固定EEFL灯,由于增加了部件数 量,和灯支架遮挡了光发射单元的光散射,使得装配质量变差。第二是,因为用独立的插座 来联接独立的EEFLs灯和通过电源线来联接这些插座,使得安装和卸载EEFL灯变得困难, 以及光面板更大尺寸的可扩展性极差。第三是,因为每个EEFL灯的安装工时增大,使得可 使用性降低与制造成本增大一样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面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问题和/或缺点,提供至少一种 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面是公开了利用一种高亮度的外置电极荧光灯 (EEFL)获得一种高分辨率、高亮度的大尺寸导光板,其操作性能稳定。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面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绝缘性能的内置/外置电极 夹持器,从而去除了导光板表面上的阴影斑点,使整个导光板表面具有均勻的亮度。
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面是将若干个EEFLs分组模块化为若干个单位灯组, 它们穿过一个与EEFLs电连接的内置/外置一体化的电极夹持器,从而使安装和拆卸更简
易ο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面是安装一个散热器,以避免高热量或高压下产生的 安全事故,防止操作失误,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如本发明一方面所述公开了一种高亮度的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包括一个固定框 架,一个反光板,一个导光元件和一个外置电极夹持器。所述的固定框架形成一个外框架。 所述的导光元件至少设有一个或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s),并形成一 个单位灯组。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是滑动地插入安装到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夹 持器设有安装孔,可以固定地支撑EEFLs的外置电极,这样外置电极就可以相互并联了。所述的导光元件与若干个单位灯组相连。一个连接部件将这些单位灯组相互连 接,并且这个连接部件被设置成可以使EEFLs的顶端相互重叠。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 中图1是本发明所述高亮度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高亮度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外置电极夹持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固定框架的剖示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导光板中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导光板的剖视图;图8是图5所示导光板中内置电极夹持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图7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置电极夹持器的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代表同样的元素、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了使下述说明更简洁,将会在 说明中省略其中公知的结构和构造。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高亮度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 述高亮度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1包括一个固定框架10,一个反光板5 (如图4所 示),一个导光元件20和一个外置电极夹持器30。所述的固定框架为一个用于安装广告牌(图中未显示)的矩形外框,它可以根据 广告牌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其大小形状。固定框架10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框,这些框可以用 来安装下文所述的反光板5,盖板6和外置电极夹持器30。所述的固定框架10可以是由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优选是由重量相对较轻的铝制成。所述的反光板5是安装在固定框架10的后端,它仅向前反射一个外置电极荧光灯 (EEFL) 21的光,如附图4所述的反光板5为预定厚度的平板,优选在其前面设有一层反光涂 层或反光薄层,使光反射最大化。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光元件20是安装在反光板5的前面,而反光板5是安装在固 定框架10的内部,所述的导光元件20用于照亮广告牌。该导光元件20包括若干个EEFLs 21。所述的导光元件20形成一个单位灯组,其中至少设有一个或多个以预定间距间 隔设置的EEFLs 21。所述单位灯组的数量或其间隔,以及EEFLs 21的数量是根据导光板1 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的。通常,EEFL 21是使用高频高压电源的,它们安装在一个电极外侧,然后外置电极 中通电,诱导放电,于是它们就可以发射光。如图1所示,所述的EEFLs 21相互并联,使 EEFLs 21之间的电流偏差最小化,从而使整个导光区获利均勻的亮度。此外,由于EEFLs 21的外直径相对较小,操作性能极佳,并可以获利很高的亮度, 因此EEFLs 21优选使用3、3. 4、4或5 (单位mm),这样就可以保证导光板1是细长的。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是插入地安装到固定框架10的内部,它可以夹持支撑 EEFL 21的外置电极22。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内部设有一个插孔60,该插孔与外置电极 22相连。所述的插孔设有若干个末端65,这些末端将若干个EEFLs 21的外置电极22并联 起来,其中这些EEFLs 21是导电相连的,这样就固定了 EEFL 21。如图2所示,所述的插孔60将十个末端65与十个EEFLs 21并联,就可以设置模 块化的十个EEFLs 21作为一个单位灯组。此外,通常可以增加至最大化的二十个EEFLs 21与一个稳压器70相连,这样插孔 60就可以设置模块化的二十个EEFLs 21作为一个单位灯组。同时,多个外置电极夹持器30可以与一个插孔60相连。如果根据广告牌的大小所必需安装的EEFLs 21数量超过了稳压器70的容量,那 么形成上述模块化的单位灯组可以上下设置,与大尺寸的导光板1相匹配。同时,所述的稳压器70可以插入地安装到固定框架10上部和下部,并通过电源线 80与插孔60相连。此外,由于使用高频高压的EEFLs 21的特性,可以优选地将一根安装管(图中未 显示)从外面插入到电源线80中,使电场的影响最小化。—个缓冲部件13 (图4所示)如弹性橡胶材料、聚乙烯(PE)泡沫等可以安装在稳 压器70的上表面和固定框架10的内框之间,防止稳压器70发生震动。下面将结合图3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和插孔60。图3是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包括一个底盖40和一个与底盖40相连的 顶盖50,所述的底盖40和顶盖50的长度是预定的,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长度预定且彼此 相对的侧壁41和51,而它们的前后两端是敞开的。
优选地,当底盖40和顶盖50相互连接时,所述的侧壁41和51的相连表面是弯曲 的,它可以使电场不会泄漏到外部。即,如图所示,所述的侧壁41和51的末端设有多个梯形部件42和52,其中梯形部 件41和52的形状是相互匹配的。底盖40和顶盖50的侧壁41和51上设有彼此相对且预定深度的半圆形压力平衡 槽43和53,它们设有一个供EEFL 21穿过的穿孔56 (如图4所示)。所述的半圆形压力平衡槽43和53不仅限于半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如矩形等。一个预定长度的引导部件48从底盖40 —侧的下端处向上突起一个长度。一个引 导部件49从底盖另一侧下端的前后端突起。同时,所述的引导部件48和49的末端可以设有梯形部件,其可以作为固定框架10 中的一个结构。所述的引导部件48和49与导轨15(如图4所示)滑动连接,其中导轨是设置在 固定框架10中延伸一个长度。所述的引导部件48和49的形状可以根据导轨15的形状确定。因此,所述的底盖40与固定框架10滑动连接,因此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是 固定在固定框架10中。同时,如果外置电极夹持器30设有多个,那么这些外置电极夹持器 30可以相继连续地与固定框架滑动相连。此外,根据EEFLs 21所安装的数量,可以确定合适长度或合适数量的外置电极夹 持器30,使之相继连续地与固定框架10滑动相连。但是,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不仅限于滑动连接,也可以是与固定框架10螺接 固定底盖40。在底盖40的内表面和下表面上以固定的间隔设置了若干个引导突起45,它们是 向上突起的。所述的引导突起45插入到引导穿孔67中,其中引导穿孔是设置在下文所述插孔 60的末端支撑62中,并且引导突起的顶端设有梯形部件。若干个按压突起55突出地设置在顶盖50上,它们是与底盖40上的引导突起45 --对应的。所述的按压突起55从外面插入到引导突起45中。按压突起55中设有一个插孔, 这个插孔按压地将引导突起45插入,使顶盖50牢牢地固定在底盖40上,不会从底盖40中 脱落。多个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在其连接区(C)处,形状是相互匹配的阴阳结构。即,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可以通过使一个突起46与一个插槽47相匹配,用 合适的方式彼此依次相连。所述的突起46是设置在底盖40前端的下侧。所述的插槽47 是设置在底盖40后端下侧上,与突起46相匹配。这里,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连接区(C)不仅限于底盖40的突起46和插槽47的 连接,也可以利用设置在底盖40和顶盖50前、后端的突起46和插槽47使外置电极夹持器 30彼此相连。所述的插孔60包括末端支撑62和末端65。
所述的末端支撑62的预定长度与EEFLs 21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的末端65从外 面插入EEFL 21的外置电极22中并与之相连,并且沿末端支撑62的方向上以相同的间距 可伸缩地向上突起一个长度。所述的末端65是成对地分别设置在末端支撑62的两侧,它们从外面可伸缩地插 入到EEFLs 21的外置电极22中。因此,由于EEFLs 21的外置电极22分别与末端65相连,因此插孔60与相互连通 的EEFLs 21是并联的。下面将说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连接。首先,由于将末端支撑62的引导穿孔67从外面插入底盖40的引导突起45,因此 插孔60被固定在底盖40中。然后,每个EEFL 21的外置电极22被按压地插入固定到插孔 60的末端65。接着,顶盖50与底盖40的顶部相连。这时,顶盖50的按压突起55从外面插入底盖40的引导突起45,于是在其前端按 压固定住插孔60的末端支撑62。因此,当按压固定住插孔60后,所述的顶盖50与底盖40相连。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连的插孔60是与一个和上文中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相连 的插孔160相同的,但是它可以设置所述的末端65,使末端65之间的间距为插孔160末端 165之间间距的一半,其中插孔160是安装在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考虑到额外的EEFL 21或等价的不同导光板。下面将结合图4说明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与固定框架10的相连。图4是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与固定框架10的相连结构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外置电极夹持器30是与固定框架滑动连接的,其中固定框架10中设 有相互连接的顶盖50和底盖40。并且,底盖40上两侧壁下端上突起设置的引导部件48和 49是滑动地插入固定在固定框架10的导轨15中。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中设置的插孔60中成对的末端65将EEFL 21的外置电极22 插入地固定支撑。利用按压突起阳按压住末端支撑62,使所述的插孔60固定在外置电极 夹持器30中。并且,所述的插孔60的末端通过电源线80与稳压器70相连。EEFL 21的一个光射元件穿过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穿孔56,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所述的反光板5与固定框架10的下部相连,它仅向前反射导光元件20发出的光。 所述的盖板6是安装在反光板5的顶部。所述的盖板6用于支撑安装在前面的一个广告牌。所述的盖板可以由透明的压克 力制成,这样导光元件20就可以完全照亮广告牌,而不会有未照亮的暗处。所述的反光板5边缘是插入地固定在固定框架10中设置的一个支撑槽17中。所 述的反光板5可以是一种木板,如一种中密度纤维板(MDF)。缓冲部件13安装在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上表面。缓冲部件13是按压地插入安装到固定框架10内的外置电极夹持器30顶端,它可 以防止外置电极夹持器30发生震动。所述的缓冲部件13是一种预定长度的矩形块,它可 以同时设置多个。
因此,所述的缓冲部件13按压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顶端,防止外置电极夹持器30
发生震动。下面将结合图5-7说明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亮度导光板。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高亮度导光板1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图 5所示导光板中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导光板的剖视图。图5所示的导光板1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图5在图1 所示的导光板中增加了一个连接构件100和一个支撑7,因此下文仅说明这些区别之处。图5所示的导光板包括一个固定框架10,一个反光板5,一个导光元件120,连接构 件100和一个外置电极夹持器30。所述的导光元件120包括单位灯组125和126,其中至少设有一个或多个以预定间 距间隔设置的EEFLs 121。所述的导光元件120与多个单位灯组125和1 横向连接安装 的。所述的连接构件100与EEFLs 121——对应相连,使一个与EEFLs 121横向相连 的连接部件不会有阴影斑点。所述的连接构件100交替重叠地安装,并与相互连通的EEFLs 121的外置电极122并联。因此,所述的连接构件100包括一对内置电极夹持器110。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 器110是以预定的间距间隔地设置的,它们与若干个EEFLs 121的外置电极122相连,其中 EEFLs 121是设置在每个单位灯组125和126中。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是固定在一对散热器200的上表面上,其中散热器200 分别与反光板5的中心相连。设有若干个末端165的插孔160是设置在内置电极夹持器 110中。若干个穿孔156(图9所示)是设置在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它们可以让单位灯 组125和126中的EEFLs 121穿过。并且,如图6所示,所述的插孔160是分别安装在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这样末 端165就可以不设置在同一条线上,而是可以交替地设置,使EEFLsl21可以相互交替地重叠。因此,设置在单位灯组125和126中的若干个EEFLs 121是并联的,连接构件100 使它们彼此连通,交替重叠,因此就没有了阴影斑点。此外,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似,也可以在一个插孔160中设置多个所述的内置 电极夹持器110。稳定器70插入地安装在固定框架10的顶端和底端。一个电源线80将稳压器70 和插孔160和60相连,其中插孔160和60是安装在内置和外置电极夹持器110和30之中。所述的反光板5是安装在固定框架10的下侧。所述的散热器200与反光板5的 中间相连,成对的散热器200与连接构件100中成对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对应地安装。所述的散热器200将EEFL 121中外置电极122产生的能量迅速地散出。所述的 散热器200是固定在反光板5的前部,并附着在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的后表面上,因此它可 以散发热量。并且,所述的散热器200可以利用一个双面胶带、胶粘剂或一个螺丝将反光板5固 定。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200的两端均与固定框架10相接,确保不会放电。并且,所述的相接可以利用地面支架等与固定框架10螺接来完成。
所述的EEFL 121穿过一侧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接着外置电极122与插孔160 中的末端165相连,其中插孔160是设置在另一侧处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并且,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EEFL 121中外置电极122的长度 和阴影斑点的去除效率来确定合适的。反光板5上设有若干个支撑7,用来防止盖板6发生变形,下沉等,并支撑盖板6的 下表面。所述的支撑7可以用胶粘剂等固定在反光板5上,它们也可以根据导光板1的大 小,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优选地,所述的支撑7是由透明的压克力等材料制成。下面将结合图8和9详细说明连接构件100中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的结构。图8是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的剖 视图。内置电极夹持器110的底盖140和顶盖150分别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的底盖40 和顶盖50相似。一个引导突起145,一个按压突起155,一个突起146,一个插槽147和梯形 部件142和152都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中的对应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内置电极夹持 器110与散热器200、插孔160相连的底盖140的结构,因此下文将仅说明这个不同之处。如图8所示,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与安装在固定框架10中的反光板5前部 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Iio包括底盖140和与底盖140顶部相连的顶盖150。所述的顶盖150和底盖140是由透明材料制成,这样EEFL 25的光就不会被遮挡。所述的底盖140和顶盖150的长度是预定的,它们的左右两侧分别相对地设有预 定长度的侧壁141和151,而它们的前后两端是敞开的。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似,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在底盖140和顶盖150的侧壁141 和151两端优选地设有形状相互匹配的梯形部件142和152,它们能防止电场发生泄漏。预定深度的缓冲槽143和153是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盖140和顶盖150中两侧壁 141和151上,并且它们设有一个供EEFL 121穿过的穿孔156。预定长度的导架148分别从底盖140的两侧表面下端突起一个长度。所述的导架148与反光板5的散热器200滑动相连的。所述的导架148滑动地插 入到一个安装在散热器200中的导轨205 (如图9所示)内,使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固定在 散热器200中。因此,如果设有多个内置电极夹持器110,那么这些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可以与散 热器200相继连续地滑动连接并固定。但是,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不仅限于与散热器200滑动连接,也可以利用图 8所示的连接孔149与反光板5或散热器200螺接。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同,若干个引导突起145和按压突起155对应地从底盖 140和顶盖150的内表面上突起。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似,所述的多个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在其连接区(C)处,形 状是相互匹配的阴阳结构。S卩,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可以通过使一个突起146与一个插槽147相匹配, 用合适的方式彼此依次相连。所述的突起146是设置在底盖140前端的下侧。所述的插槽47是设置在底盖140后端的下侧上。所述的插孔60包括末端支撑162和末端165。所述的末端支撑162的预定长度是与EEFLs 121的数量相对应的。一对末端165 是以相同的间距向上突起一个长度,这样若干个EEFLs 121的外围电极122就可以相互并联。此外,末端165之间的间距需要足够大,这样它们就不会和其它单位灯组125或 126中的EEFLs 121产生相互干扰。因此,安装在每个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的插孔160使EEFLs 121的末端可以相 互重叠,并通过每个单位灯组125或126实现相互并联。与外置电极夹持器30相似,也是将插孔160固定在底盖140上,并将每个EEFLs 121的外置电极122按压地插入固定在所述插孔160的末端165上,接着将顶盖150和底盖 140的顶端相连,于是就固定了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并且,所述的相对安装在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的插孔160是固定在底盖140的 引导突起145上,这样末端165就可以不设置在同一条线上,而是可以交替地设置。将底盖140的两侧下端上的导架148均插入到散热器200的导轨205中,就可以 固定住底盖140 了。将底盖140的引导突起145按压插入到按压突起155中就可以固定住 顶盖150 了。并且,所述的按压突起155将末端支撑162按压在其前端,从而固定住插孔160。所述的EEFL 121穿过一侧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接着外置电极122与插孔160 中的末端165相连,其中插孔160是设置在另一侧处的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中。并且,内置电极夹持器11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EEFL 121中外置电极122的长度 和阴影斑点的去除效率来确定合适的。下面将结合图10说明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个内置电极夹持器300。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置电极夹持器300的剖视图。内置电极夹 持器300的结构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顶盖310和底盖320之间 的连接面,因此下面将仅说明这个不同之处。如图10所示,一个预定长度的突起架312被设置在内置电极夹持器300中顶盖 310的侧壁中心,其突起一个长度。一个插孔322被设置在底盖320侧壁的上端中心,其突 起一个长度。因此,所述的突起架312可以插入到插孔322中。因此,内置电极夹持器300的顶盖310和底盖320之间的连接面是弯曲的,它能有 效地防止EEFL 121中的外置电极122产生电场,并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图10所示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置电极夹持器300的连接面也可以应用 到外置电极夹持器30中。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若干个高亮度且操作性能稳定的EEFLs 21和121,能 安全、简单、方便地形成一个高亮度的导光板1。本发明公开的具有极好安装性能的内置和 外置电极夹持器110和310能去除阴影斑点,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将若 干个EEFLs 21和121模块化,因此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易,大尺寸的导光板1也非常容易。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极好的延展性,因此可以去除连接 EEFLs时连接部位产生的阴影斑点,实现了大尺寸、高亮度导光板的生产,显著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其次将EEFLs模块化为若干个单位灯组,使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维护非常 简易。再次有效地防止了由高热量、高电压等引起的使用者安全事故,提高了生产的安全 性。 虽然本发明已经公开描述了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但应理解为只要不违背和超出权 利要求所规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亮度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形成外框架的固定框架;一个安装在固定框架内的反光板;一个导光元件,其至少并联地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相互间隔的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s), 并形成一个单位灯组;和一个外置电极夹持器,其滑动地插入到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其上设有安装的 插孔,固定地支撑EEFLs的外置电极,使外置电极以并联的方式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元件设有若干个连接安装的单 位灯组,其中一个连接部件将每个单位灯组相互连接,并且该连接部件被设置成使每个EEFLs 的末端相互重叠,该连接部件设有一个构件,该构件将EEFLs的外置电极和所述的插孔连接安装起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板上设有一个散热器,该散热 器支撑所述的连接构件的后表面,并连续地向外界散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的两端均与固定框架相接, 确保不会放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一对其中设有插孔的 内置电极夹持器,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设有若干个穿孔,相邻的另一个单位灯组中的EEFLs穿过这些 穿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是与成对的内置电极夹持器 对应地成对设置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包括其中均设有插 孔的一个底盖和一个顶盖,底盖和顶盖的两侧壁设有彼此相对且深度预定的压力平衡槽, 从而来设置所述的穿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包括其中均设有插 孔的一个底盖和一个顶盖,底盖和顶盖的两侧壁设有彼此相对且深度预定的压力平衡槽, 从而来设置所述的穿孔,供EEFLs穿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外置电极夹持器中的每个底 盖和顶盖,它们的两侧壁连接面都是弯曲且形状相互匹配,从而防止电场发生泄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底盖或顶盖任意一个侧壁的中心上设 有一个突起一个长度的插槽,并且在任意一个侧壁的一端设有一个突起架,这个突起架是 插入到所述的插槽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或外置电极夹持器的插孔包括一个与底盖中心相连且长度预定的末端支撑;和若干个以固定间距相间隔的末端,其向上突起一个长度,并从外面插入到EEFL的外置 电极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盖设有若干个向上突起且插入到若干个引导穿孔的引导突起,其中引导穿孔是在末端支撑中形成的,所述的顶盖设有按压突起,它从外面插入到引导突起中,按压地固定末端支撑。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和外置电极夹持器是并联的, 它们之间的连接部件是形状相互匹配的的阴阳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电极夹持器的底盖上设有导 架,这些导架在其两侧表面的下端突起一个长度,并滑动地插入到散热器的一个导轨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外置电极夹持器的底盖上设有一个引导 部件,该部件在其两侧表面的下端突起一个长度,并且该部件插入到连接到一个导轨中,该 导轨是设置在固定框架内部的底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内置或外置电极夹持器的前端设有一个 突起,后端设有一个插槽,可以将相邻的另一个底盖上设置的突起插入到该插槽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外置电极夹持器上 表面和固定框架内表面之间的防震缓冲部件。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稳压器,其与内置、外置电极夹持器的插孔相连,并插入地连接到固定框架中;和一个安装管,其从外面插入到稳压器和一个插孔中,所述的插孔与电源线相连。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由透明材料制成且与固定框架顶端相连的盖板;和若干个安装在反光板中的支撑,其支撑盖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度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包括一个固定框架,一个反光板,一个导光元件和一个外置电极夹持器。所述的固定框架形成一个外框架。所述的反光板安装在固定框架内。所述的导光元件至少并联地设有一个或多个相互间隔的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s),并形成一个单位灯组。所述的外置电极夹持器是滑动地插入安装到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夹持器设有安装孔,可以固定地支撑EEFLs的外置电极。
文档编号F21V13/00GK102095169SQ20101059067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全琪铉, 崔喆勇, 韩基元 申请人:Para-Ent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