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护灯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73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护灯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灯罩,具体是一种在相同的电力功率下达到增强灯泡光 亮强度的节能护灯罩。
背景技术
普通照明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照明灯具,其发光源向四周辐射光线,使 其明亮度也均勻分布于周围。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式的灯罩,但是其具备的性能各异, 如装饰的,夜光的,抗辐射的,节能护眼的等,都没有达到更好的增加照明区的亮度的目的, 同时灯罩聚光和节能效果欠佳,以致相对地浪费了能源,且灯泡寿命短。例如,专利号为 200720187389. 0的中国专利,它提出了有一种带有蓄光搪瓷层的灯罩,可使灯罩能整夜发 光,但是它的技术方案较为复杂,制作成本太高,只考虑到灯罩的作用,不能通过灯罩的结 构以及反光层特点来提高灯泡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 本较低,聚光力强,更适于使用的节能护灯罩。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能护灯罩,包括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内壁上设有反 光层,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 23° -25°。所述的连接口为宽为0. 4cm-0. 6cm的环形,环形内圆直径为2. 5cm_2. 7cm的空心 圆,所述的灯罩口直径为25cm-26m,所述罩体的高度为4cm-6cm。所述反光层为设置在罩体内壁上的反光材料。所述反光材料为克罗米或水银。所述罩体材质为铝合金或塑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除具有普通灯罩的防尘作用外,通过在罩体内壁设置反光层,能更好 地起到增强反光效果;另外,通过对罩体锥度的恰当设计,使聚光性能得到显著增强。采用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灯罩相比能有效提高光亮度,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罩体、2连接口、3灯罩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00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设计合理,成本较低,聚光力强,更适于使用的节能护灯 罩。该节能护灯罩,主体由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构成,罩体材质为铝合金、不锈钢或塑料。罩 体内壁设有反光层,反光层可以是镀在罩体内壁的克罗米或水银。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 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24°。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口是一个宽为0. 5cm的环形,中间是一个直径为2. 6cm的 空心圆,所述的灯罩口直径为26cm,所述罩体的高度为5cm。依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成的灯罩,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灯罩的大小尺寸可 相应变化。也不排除在本实用新型方案基础之上增设其他功能,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之内。实施例2:一种节能护灯罩,包括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内壁上设有反 光层,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 23°,所述的连接口为宽为0. 4cm的环形,环形内圆直径为2. 5cm的空心圆,所述的灯罩口 直径为25cm,所述罩体的高度为4cm,所述反光层为设置在罩体内壁上的反光材料。所述反 光材料为克罗米或水银。所述罩体材质为铝合金或塑料。实施例3 一种节能护灯罩,包括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内壁上设有反 光层,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 25°,所述的连接口为宽为0. 6cm的环形,环形内圆直径为2. 7cm的空心圆,所述的灯罩口 直径为27cm,所述罩体的高度为6cm。
权利要求一种节能护灯罩,包括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内壁设有反光层,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23° 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护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口为宽为0.4cm-0. 6cm 的环形,环形内圆直径为2. 5cm-2. 7cm的空心圆,所述的灯罩口直径为25cm-26m,所述罩体 的高度为4cm-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护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设置在罩体内壁上 的反光材料,所述反光材料为克罗米或水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护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铝合金或塑料。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护灯罩,旨在解决现有灯罩反光、聚光性能差的问题。该节能护灯罩包括截面为锥台形的罩体,罩体内壁设有反光层,罩体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灯头的连接口,下端为灯罩口,灯罩口与罩体斜壁的夹角为23°-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罩体内壁设置反光层,能更好地起到增强反光效果;通过对罩体锥度的恰当设计,使聚光性能得到显著增强。采用本实用新型与普通灯罩相比能有效提高光亮度,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21V7/22GK201661985SQ20102014396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
发明者姜劲松 申请人:姜劲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