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62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侧入式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中,LED的出射光耦合入导光板内,再通过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而 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进而将LED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入光方式,其包括导光板110、LED光源120以及印刷电路板130。LED光源120邻近导光板110的一侧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30上。由于LED光源120的出射光在进入导光板110之前是朝各个方向进行射出,故有部分出射光因反射或者折射而并未进入导光板110内,从而导致导光板110耦光效率并未达到最佳。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所采用的解决设计为增加反射片的尺寸,即将反射片伸入LED下方以提升耦光效率,但因为有背板尺寸公差因素的存在以及反射片尺寸受热膨胀的因素存在,从而导致所提升的耦光效率不稳定的现象,导光板耦光效率并未达到最佳的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下方;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半导体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其中,第二电路板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下端,背框的底板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区域下凹,以容纳第二电路板部分。其中,第二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反射片下方。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反光面是抛光面或设置有反光材料。其中,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第三电路板部分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其中,第三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邻近导光板的表面是反光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下方;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半导体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其中,第二电路板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下端,背框的底板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区域下凹,以容纳第二电路板部分。其中,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第三电路板部分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其中,第三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 邻近导光板的表面是反光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将固定半导体光源的印刷电路板设计为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即巧妙地利用印刷电路板的包围式、反射结构将半导体光源朝各个方向的出射光中的因反射或折射未能进入导光板的这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反光面的反射作用进入导光板中,从而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


图I是现有技术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210、反射片220、背框230、印刷电路板(240、250)以及半导体光源260。背框230包括底板(231、232、233)以及侧板234。反射片220设置于导光板210的下方,并且反射片220的一部分设置于底板(231、232、234)的承载部231上表面,反射片220的另一部分暴露于承载部231的邻近侧板234 —侧之外。导光板210进一步设置于反射片220上,其一侧边与侧板234相对。印刷电路板(240、250)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240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240下端向导光板210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250,其设置于侧板234的邻近导光板210的一侧。具体为第一电路板部分240设置于侧边234的邻近导光板210的一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电路板部分250也可设置于自第一电路板部分240上端向导光板210水平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电路板为MCPCB (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印刷电路板也可选取为其它材料的电路板,此处不作过多限制。第二电路板部分25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240的下端,从图2可以看出,背框230的底板(231、232、233)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250的区域下凹,形成凹陷部233以便容纳第二电路板部分250,底板(231、232、233)的承载部231以及凹陷部233之间通过一弯折部232连接。半导体光源26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240的邻近导光板210的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240和第二电路板部分250的朝向半导体光源260 —侧的表面均为反光面。半导体光源260可以是LED光源或其他半导体发光光源。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电路板部分250延伸至反射片220下方。在半导体光源260朝各个方向的出射光中,因反射或折射未能进入导光板210的这一部分光线可通过第一电路板部分240和 第二电路板部分250的反光面的反射作用进入导光板210中。上述第一电路板部分240和第二电路板部分250的反光面可以是进行过抛光处理的抛光面或者表面蒸镀有高反射材料等,此处不作过多限制。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00包括导光板310、反射片320、背框330、印刷电路板(340、350、360)以及半导体光源370。背框330包括底板(331、332、333)以及侧板334。反射片320设置于导光板310下方,并且反射片320的一部分设置于底板(331、332、333)的承载部331上表面,反射片320的另一部分暴露于承载部331的邻近侧板334 —侧之外。导光板310进一步设置于反射片320上,其一侧边与侧边334相对。印刷电路板(340、350、360)设置于侧板334的邻近导光板310的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340、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下端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上端水平延伸的第三电路板部分360。第二电路板部分35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的下端,从图3可以看出,背框330的底板(331、332、333)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350的区域下凹,形成凹陷部333以便容纳第二电路板部分350,承载部331以及凹陷部333之间通过一弯折部332连接。第三电路板部分36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的上端,且第三电路板部分360延伸至导光板310上方,其中,邻近导光板310的表面为反光面。半导体光源37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的邻近导光板310的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340和第二电路板部分350的朝向半导体光源370 —侧的表面也均为反光面,且第二电路板部分350延伸至反射片320下方。在半导体光源370朝各个方向的出射光中,因反射或折射未能进入导光板310的这一部分光线可通过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以及第三电路板部分360的反光面的反射作用进入导光板310中。上述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以及第三电路板部分360的反光面可以是进行过抛光处理的抛光面或者表面蒸镀有高反射材料等,此处不作过多限制。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再参阅图3,其包括显示面板380以及用于为显不面板380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300。背光模组300包括导光板310、反射片320、背框330、印刷电路板(340、350、360)以及半导体光源370。其中,反射片320设置于导光板310下方;背框330包括底板(331、332、333)和位于底板(331、332、333)侧边的侧板334,反射片320设置于底板(331、332、333)上表面,导光板310设置于反射片320上,其一侧边与背框330的侧板334相对;印刷电路板(340、350、360)设置于背框330的侧板334的邻近导光板310的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310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350 ;半导体光源37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的邻近导光板310的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340和第二电路板部分350的朝向半导体光源370 —侧的表面为反光面。其中,上述第二电路板部分35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的下端,背框330的底板(331、332、333)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350的区域下凹,以便容纳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上述印刷电路板(340、350、360)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360,其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上端向导光板310水平延伸。第三电路板部分360延伸至导光板310上方,且邻近导光板310的表面是反光面。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TFT-LCD液 晶模组,也可为其它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处不作过多限制。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通过上述方式,将固定半导体光源370的印刷电路板(340、350、360)设计为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340、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下端向导光板310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340上端向导光板310水平延伸的第三电路板部分360,即巧妙地利用印刷电路板(340,350,360)的包围式、反射结构将半导体光源370朝各个方向的出射光中的因反射或折射未能进入导光板310的这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一电路板部分340和第二电路板部分350以及第三电路板部分360的反光面的反射作用进入导光板310中,从而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370与导光板310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更多的实施方式中,印刷电路板(340、350、360)的上端或下端的第二电路板部分350、第三电路板部分360也可设计为圆弧形转角结构,分别与印刷电路板(340、350、360 )的第一电路板部分340相接设置,亦可利用印刷电路板(340、350、360)的包围式、反射结构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370与导光板310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 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所述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 半导体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下端,所述背框的底板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区域下凹,以容纳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反射片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反光面是抛光面或设置有反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所述第三电路板部分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邻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是反光面。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 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所述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 半导体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的邻近导光板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部分的下端,所述背框的底板对应第二电路板部分的区域下凹,以容纳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包括第三电路板部分,所述第三电路板部分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路板部分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邻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是反光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下方;背框,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边的侧板,反射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其一侧边与背框侧板相对;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框的侧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包括竖直方向的第一电路板部分以及自第一电路板部分上端或下端向导光板水平延伸的第二电路板部分;半导体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邻近导光板一侧;其中,第一电路板部分和第二电路板部分的朝向半导体光源一侧的表面为反光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很好地提升半导体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光学耦合效率。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767759SQ20121022970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黄冲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