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48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功耗低和辐射小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领域,成为各种显示装置的主流。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为其提供光源。LED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源的光源来源,目前在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普遍采用直下式固定方式设置。通常,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灯的固定方式是:在一整块的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驱动电路板)一面设置有LED光源,PCB板的另一面连接在背板上。在LED光源的出光面一侧还设置有二次透镜,用于调整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灯的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LED光源在PCB板上的位置和数量固定,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控制LED光源数量和位置,不能实现局部调光的功能;PCB板采用一整块固定于背板上,浪费了大量的PCB基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所存在的LED光源的数量和位置控制不够灵活以及PCB基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LED光源的数量和位置的灵活控制,并能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点光源组件,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点光源组件。优选的,所述点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点光源,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之上;以及,连接单元,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单元之上,所述连接单元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的凹形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电路板形状相适应。优选的,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内壁上沿设有向槽口中心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将所述电路板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外周侧面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缘嵌合的凹形的卡槽。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还设置有走线槽,用于供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线束穿过;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容置槽内部贯通,并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外缘。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采用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0017]优选的,所述点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一侧的二次透镜。优选的,所述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等间距均匀排布于所述背板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由于在背板上开设多个安装孔,且点光源组件设计为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孔内的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将点光源设置于背板上需要设置光源的位置,实现对光源的数量和位置的灵活控制,以调整背光光源的亮度和均一性,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上述方案,电路板可以固定于安装孔内,节省了大量的驱动电路板基材,节约成本。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板与点光源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点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支撑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100,背板100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1 ;至少部分安装孔101内可拆卸地安装点光源组件20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在背板100上开设多个安装孔101,且点光源组件200设计为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孔101内的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将点光源组件200设置于背板100上需要设置光源的位置,实现对光源的数量以及位置的灵活控制,调整背光光源的亮度和均一性,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并实现对单个点光源组件的控制,以实现局部调光的功能,尤其适用于大尺寸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该点光源组件200包括:电路板202;点光源201,所述点光源2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2之上;连接单元203,所述电路板202固定于所述连接单元203之上;所述连接单元203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内。点光源201采用上述方案,电路板202可以固定于安装孔101内,每一点光源201配置一电路板202,无需一整块电路板202粘贴于背板100上,节省了大量的电路板202基材,节约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点光源组件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背板的安装孔内,比如:点光源组件中的点光源和电路板无需连接单元,直接嵌合于背板的安装孔内等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以下提供一种连接单元203的优选装配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03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单元203的第一面上设有一用于收容电路板202的凹形的容置槽2032,该容置槽2032的形状与电路板202形状匹配;连接单元203的外周侧面设有凹形的卡槽2033,该卡槽2033用于与安装孔101的内周缘嵌合。在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固定有点光源201的电路板202收容固定于连接单元203的容置槽2032内,再将连接单元203通过其卡槽2033与安装孔101的内周缘配合,而将连接单元203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孔101内。优选的,连接单元203是采用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一体的支撑托结构。进一步优选的,该连接单元203是硅胶或PE (聚乙烯)材料制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单元203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其他弹性聚合物制成,以便于与驱动固定板和安装孔101配合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采用硅胶制成该连接单元203,在连接单元203的容置槽2032的槽口内壁上沿设有向槽口中心方向凸出的凸部2034。在将电路板202安装于该容置槽 2032内时,首先将电路板202置于容置槽2032处,并朝向容置槽2032方向按压电路板202,凸部2034发生挤压变形,以便于电路板202置于容置槽2032内,当电路板202置于容置槽2032内部时,凸部2034恢复原状,从而将电路板202紧固于容置槽2032内。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和图4所示,本体2031的外周缘上形成有第一卡边2033b和与该第一^^边2033b相对设置的第二卡边2033a,第一^^边2033b与第二卡边2033a之间形成一开口朝向安装孔101的内周缘的槽体,该开口朝向安装孔101的内周缘的槽体即为该连接单元203的卡槽2033。由于该连接单元203采用硅胶制成,在将连接单元203固定于背板100的安装孔101处时,将连接单元203置于安装孔101处,按压连接单元203,卡槽2033的第一^^边2033b即发生挤压变形,从而安装孔101的内周缘插入到该卡槽2033内,而将点光源组件200固定在安装孔101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单元203也可以不采用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相应地,电路板20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收容固定于容置槽2032内,比如:当连接单元20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时,将容置槽2032的槽口内壁上至少设置两凸块,在电路板202上设与凸块配合的凹口,在将电路板202固定于容置槽2032时,首先将电路板202上的凹口对准容置槽2032的槽口处的凸块,以便于电路板202进入容置槽2032内,然后,将进入容置槽2032内的电路板202旋转一定角度,以使得凹口与凸块的相对位置改变,从而凸块起到限位作用,将电路板202固定于容置槽2032内。此外,连接单元203与安装孔101的卡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在安装孔101的周围设一第一卡接结构,在连接单元203的外周缘设于该卡接结构卡合固定的第二卡接结构等。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单元20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背板的安装孔内,比如:连接单元203与背板的安装孔通过螺纹方式连接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每一点光源组件200的电路板202还连接有线束,为了便于电路板202连接线束与电源连接,如图4所示,在连接单元203的本体2031的内部还设有用于供电路板202上的连接线束穿过的走线槽2035,该走线槽2035的与容置槽2032的内部贯通,并延伸至容置槽2032外缘。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走线槽2035的数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0044]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点光源组件200还包括二次透镜204,该二次透镜204设于点光源201的出光面一侧。该二次透镜204的材质可以是选用PMMA材质,直径大约16mm左右。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点光源组件200上的光源201优选为LED光源。LED光源一般采用3535、3528、3030等封装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点光源组件200可以设计为不同尺寸和型号,以根据电路板20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的调整。此外,本实施例中,背板100上的多个安装孔101等间距均匀排布,根据实际需要,将点光源组件200固定于合适位置的安装孔101内。此外,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相应地,连接单元203的形状应与安装孔101形状匹配,比如:当安装孔101为圆形孔时,连接单元203的外形也设计为与圆形孔形状匹配的圆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背板的安装孔优选为一通孔结构,以便于与连接单元203嵌合,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背板的安装孔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在此并不对通孔的形状结构进行限定。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点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点光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组件包括: 电路板;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之上;以及, 连接单元,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单元之上,所述连接单元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的凹形的容置槽; 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电路板形状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内壁上沿设有向槽口中心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将所述电路板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外周侧面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缘嵌合的凹形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还设置有走线槽,用于供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线束穿过; 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容置槽内部贯通,并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外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采用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一侧的二次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等间距均匀排布于所述背板上。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点光源组件;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点光源组件,所述点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点光源,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之上;以及,连接单元,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单元之上;所述连接单元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根据需要将点光源设置于背板上需要设置光源的位置,实现对点光源的数量和位置的灵活控制,以调整背光光源的亮度和均一性,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节省了大量的驱动电路板基材,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F21S8/00GK203052431SQ2013200372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李响, 唐蓉, 邹斌, 王丹, 邵喜斌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