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403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本身不会发光,为了达到显示效果,必须提供足够光线辉度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即背光模块)给液晶显示面板,以显示所需画面。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工艺与材料方面的不断改良,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幅提升。不同于一般的日光灯或省电灯泡,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耗电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发光响应时间短及体积小等特性,因此也逐渐地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中。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公知的一种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

显示装置1包含显示面板11以及背光模块12,背光模块12与显示面板11相对而设,并可发出光线入射至显示面板11,使显示面板11可显示影像。其中,背光模块12包括LED光源121、导光板122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123。LED光源121可发出光线入射至导光板122,而导光板122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借助光线在导光板122内部的全反射,使光线由导光板122的出光面O射出,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另外,光学膜片123(在此是显示4片光学膜片为例)可例如包含扩散片,并可设置于导光板122的出光面O,以使射出导光板122的光线通过扩散片后可形成更均匀的面光源。

另外,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直是业界持续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公知技术中,如图1所示,光线入射至导光板122时,导光板122与LED光源121邻接的区域(图1的区域A),常会发生漏光的现象,使显示面板11产生hot spot现象(俗称亮点),造成显示质量不佳而使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改善漏光与亮点的发生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一直是业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改善漏光与亮点的现象,以提高产 品的竞争力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承载体以及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承载体邻设于导光板,并具有设置面。发光单元设置于设置面,并发出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且由出光面射出;其中,入光面与垂直出光面的方向形成第一倾斜角度,设置面与所述方向形成第二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角度实质上相同。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并包含导光板、承载体以及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承载体邻设于导光板,并具有设置面,发光单元设置于设置面,并发出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且由出光面射出;其中,入光面与垂直出光面的方向形成第一倾斜角度,设置面与所述方向形成第二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角度实质上相同。

在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角度或第二倾斜角度介于2度至30度之间。

在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具有衬底及至少一个发光器件,衬底贴合于设置面,且发光器件设置于衬底,并与入光面相对而设。

在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置于出光面,并具有弯折部,弯折部与入光面对应设置。

在实施例中,承载体为胶框,且胶框更具有承载面,显示面板设置在承载面上。

在实施例中,衬底为软性衬底、硬性衬底或软硬结合板。

承上所述,因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中,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而承载体邻设于导光板,并具有设置面,且发光单元设置于设置面,并发出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而由出光面射出。另外,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垂直出光面的方向所形成的第一倾斜角度与承载体的设置面与所述方向所形成的第二倾斜角度实质上相同。由此,使得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时,可增加入光面积,亦即增加射入导光板的光线的入光量,藉以达到降低显示装置漏光与亮点的发生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器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2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2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了第一方向X(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垂直方向),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实质上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可与显示装置2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第二方向Y可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而第三方向Z可分别为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

显示装置2为液晶显示装置,并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背光模块22。背光模块22与显示面板21相对而设,并可发出光线入射至显示面板21,使显示面板21可显示影像。

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衬底211、第二衬底212及液晶层(图未显示)。液晶层夹置在第一衬底211与第二衬底212之间。其中,第一衬底211及第二衬底212可由透光材质制成,并例如为玻璃衬底、石英衬底或塑料衬底,对此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211是以薄膜晶体管衬底,而第二衬底212是以彩色滤光衬底为例。不过,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彩色滤光衬底上的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及滤光层也可分别设置在薄膜晶体管衬底上,使得第一衬底211成为BOA(BM on array)衬底,或成为COA(color filter on array)衬底,对此并不限定。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1进一步可包含两个偏光板213、214,偏光板213(下偏光板)设置在第一衬底211远离第二衬底212的一侧,而偏光板214(上偏光板)设置在第二衬底212远离第一衬底211的一侧。在此,偏光板213贴合在第一衬底211的下侧表面,而偏光板214贴合在第二衬底212的上侧表面。其中,通过两片偏光轴实质上相差90度的偏光板213、214,即可达到将背光源遮蔽的功能,再利用控制电场的强弱可对液晶产生偏转以调变光线的特性,达到让显示面板21显示影像。

另外,背光模块22包含导光板221、承载体222以及发光单元22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2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及反射器件228。

导光板221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I及与入光面I连接的出光面O。其中,导光板221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借助光线在导光板221内部的全反射,使光线由导光板221的出光面O射出,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221由透光材料制成,而透光材料例如可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另外,导光板221的剖面形状可例如为平板状或楔形。在此,以平板状的导光板221,并往第一方向X延伸为例。

承载体222邻设于导光板221,并具有设置面2221。在此,承载体222为胶框,且承载体222(胶框)除了具有设置面2221外,还具有承载面2222,使得显示面板21可设置在承载面2222上,以通过承载体222承载显示面板21而与背光模块22相对而设。

发光单元223设置于承载体222的设置面2221,并可发出光线由导光板221的入光面I入射至导光板221,且由其出光面O射出。其中,发光单元223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器件2231及衬底2232,衬底2232通过黏着层H贴合在设置面2221上,且发光器件2231设置在衬底2232上,并与入光面I相对而设(两者可接触或不接触)。衬底2232可为软性衬底、硬性衬底或软硬结合板,并不限定。本实施例的发光器件2231为发光二极管,并例如但不限于以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设置在衬底2232上。另外,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23是以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光条(lightbar)为例,并设置在导光板221的一侧。不过,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在导光板221的入光面I相对的一侧另设置发光单元(图未显示),以使两个发光单元可分别由相对两侧的入光面I射入光线至导光板221,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另外,导光板221的入光面I与垂直出光面O的方向(即第三方向Z)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度θ1(锐角),而承载体222的设置面2221与所述方向(第三方向Z)之间也形成第二倾斜角度θ2(锐角),且第一倾斜角度θ1与第二倾斜角度θ2实质上相同。其中,第一倾斜角度θ1或第二倾斜角度θ2可介于2度至30度之间(2°≦θ1≦30°,2°≦θ2≦30°)。在此,以第一倾斜角度θ1与第二倾斜角度θ2为20度为例。另外,衬底2232与所述方向(第三方向Z)之间也可形成第三倾斜角度(未标示),第三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角度θ2(或第一倾斜角度θ1)实质上也相等。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2由下到上依序具有4个光学膜片224、225、226、227为例。光学膜片224、225、226、227例如可分别为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或其组合,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由此使射出出光面O的光线穿过光学膜片224、225、226、227时可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其中,光学膜片224设置于出光面O,并具有弯折部T,且弯折部T与入光面I对应设置。在此,光学膜片224的弯折部T靠近发光单元223,使得光学膜片224可覆盖发光器件2231的部分表面。

反射器件228设置于导光板221的底面B(与出光面O相对的另一表面),并可将射至底面B的光线再反射至导光板221的内部,由此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其中,反射器件228可为反射层(例如为金属镀层)或反射片,在此,以反射片为例,且其厚度小于导光板221的厚度。另外,反射器件228可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材料,而反射材料例如可包含金属、金属氧化物、高反射漆(白漆)、或其组合。

此外,显示装置2进一步包括背板23,而显示面板21与背光模块22设置在背板23内。其中,背板23用以容置显示面板21与背光模块22,并提供碰撞、电磁波或电击等保护。背板23的材质可以选用塑料、金属或合金等,并不加以限制。

承上,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中,由于背光模块21的导光板221的入光面I为斜面,而且承载体222的设置面2221实质上与入光面I平行(即第一倾斜角度θ1与第二倾斜角度θ2实质上相同),使得发光单元223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I入射至导光板221时,可增加入光面积,亦即增加发光单元223射入导光板221的光线的入光量,藉以达到降低显示装置2漏光与亮点的发生。

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中,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入光面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而承载体邻设于导光板,并具有设置面,且发光单元设置于设置面,并发出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而由出光面射出。另外,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垂直出光面的方向所形成的第一倾斜角度与承载体的设置面与所述方向所形成的第二倾斜角度实质上相同。由此,使得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时,可增加入光面积,亦即增加射入导光板的光线的入光量,藉以达到降低显示装置漏光与亮点的发生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