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84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照明技术不再局限于照亮物体,而是升级为一种能够根据照明场景或用户需求调整所发出光线的技术,使得应用该照明技术的照明设备应用逐渐广泛。

当前的照明设备一般包括由若干发光单元组成的光源模组以及向光源模组提供电力的电源模组,电源模组与光源模组均包括相对应的端子。在组装照明设备时,首先将光源模组和电源模组内端子对齐后,再带动光源模组朝向电源模组平移来将二者的端子对应连接,从而实现将电源模组所输出电力传输至光源模组;后续,可以通过调整电源模组供给光源模组的电力实现调整照明设备所发出光线。

然而,当前的照明设备的组装过程中,需要电源模组和光源模组内端子对齐,这个对齐过程很考验用户的眼力和技巧,导致当前的照明设备组装难度较高,验证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照明设备组装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底座,用于安装照明设备内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

主体部;

固定安装部,连接所述主体部,以用于将所述安装底座安装至预设区域;

光源安装部,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光源安装部包括用于配接所述光源模组的呈圆环状的配接内腔;

底座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底座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底座端子沿同一圆周排布于所述配接内腔之中。

优选的,所述光源安装部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的配接外壁,所述配接外壁呈环状并形成与所述配接内腔贯通的配接外腔,所述光源模组沿预设插置方向插置于所述配接外腔并与所述配接外壁可拆卸的锁定,以使得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配接内腔配接。

优选的,所述配接外壁设置有沿所述预设插置方向延伸的导向缺口以及与所述导向缺口贯通的卡持缺口,所述卡持缺口自所述导向缺口沿所述配接外壁的周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配接内腔的宽度小于所述配接外腔。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底座端子等角度排布于同一个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形成于所述配接内腔的外壁面的配接内壁、位于所述配接内壁上并沿所述预设插置方向延伸的防呆缺口以及与所述防呆缺口贯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自所述防呆缺口沿所述配接内壁的周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防呆缺口的数量与所述底座端子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每个底座端子均位于任一防呆缺口的延伸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端子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之间形成端子夹持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配合形成用于连接线材的线材收容区。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环绕所述配接内腔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端子部卡持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安装部开设有至少两个线材通孔,每个所述线材通孔延伸至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线材通孔与所述底座端子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线材通孔与底座端子间隔排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基座,用于安装安装底座以及光源模组内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基座包括:

基体部;

组件安装部,连接所述基体部,以用于安装所述发光组件;

底座安装部,连接所述基体部,以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底座,所述底座安装部呈圆环状;

基座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基座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基座端子沿同一圆周排布并延伸至所述组件安装部与底座安装部。

优选的,所述基体部外围设置有导向凸台。

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基体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基座端子等角度排布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部包括配接末端,所述基座端子延伸至所述配接末端。

优选的,所述基座端子包括相对布置的、夹持于所述配接末端的两侧的两个部分。

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部包括位于相邻基座端子之间的防呆凸台。

优选的,所述防呆凸台的数量与基座端子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

如前述发明内容所述的连接基座;

发光组件,包括安装至所述连接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发光单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照明设备包括:

如前述发明内容所述的安装底座;

如前述发明内容所述的连接基座,安装至所述安装底座,所述基座端子与底座端子电性连接;

发光组件,包括安装至所述连接基座并与所述基座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发光单元。

优选的,所述照明设备包括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包括连接所述底座端子的输出线材,所述输出线材包括一条正极输出线以及至少两条负极输出线。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通过呈圆环状的光源安装部或组件安装部配合这些安装部使用的排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端子,使得安装底座与连接基座配接时,无需将端子对齐,可以在任意角度配接光源安装部和底座安装部,后续旋转光源安装部或底座安装部,即可将端子对齐,降低了照明设备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内安装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安装底座的俯视图,此时,安装底座中主体部与光源安装部均被隐藏;

图5为图4所示的安装底座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内连接基座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连接基座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基座的仰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内光源模组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光源模组的立体图,此时,光源模组中发光组件内光学元件以及连接基座中部分主体部均被隐藏;

图11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底座、连接底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照明设备组装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图1和图2所示,照明设备100包括安装底座10、安装于该安装底座10上连接基座20以及安装于连接基座20上的发光组件30,连接基座20与发光组件30可以配合形成供独立使用的光源模组(未标号)。

在实际应用中,照明设备100可以是插拔灯管、筒灯、吸顶灯等常见类型,照明设备100对应可以安装在天花板、墙壁等位置。应用于照明设备100的电源模组可以采用例如市电的交流电源或例如电池包的直流电源等类型,甚至说,电源模组还可以是基于市电转换后的输入电源,例如可以是60V的低压电源。

当然,在某些场景中,电源模组还可以包括常规的过流保护、过放保护、电压及电流适配等功能单元,以保护照明设备100的正常运行,当然这些功能保护单元还可以直接内置于光源模组之中,仅需保证这些功能单元能够电性连接电源模组与发光组件即可,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照明设备100通过安装底座10安装至例如天花板、墙壁等预设区域,甚至说,照明设备100还可以作为可拆卸使用的组件安装至例如台灯、花灯、装饰灯或吊灯的灯体之中,并通过安装底座10与电源模组(未图示)电性连接,以将电源模组所输出电力通过连接基座20传递至发光组件30,从而实现点亮照明设备100。

具体的,安装底座10包括主体部11、连接主体部11上的光源安装部12以及固定安装部13。

主体部11的形状可以根据照明设备100的整体形状或照明环境进行设定,例如设定成圆筒状;主体部11可以采用硬质塑料等绝电材料制备,以保证安装底座10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光源安装部12用于安装光源模组,具体的,光源安装部12用于安装光源模组内的连接基座20。

结合图3所示,光源安装部12可以采用插接口形式,具体的,光源安装部12可以采用插接母端形式。此时,光源安装部12包括呈封闭式环状的配接外壁121以及由配接外壁121环绕形成的配接外腔122,连接基座20通过沿预设插置方向D(如图1所示)插置于配接外腔122内并与配接外壁121可拆卸的锁定,实现将连接基座20安装至安装底座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接外壁121上设置有导向缺口1211以及卡持缺口1212,导向缺口1211沿光源模组插置于配接外腔122的预设插置方向D延伸,卡持缺口1212与导向缺口1211贯通。

在实际应用中,卡持缺口1212自导向缺口1211开始,沿配接外壁121的周向延伸形成。导向缺口1211和卡持缺口1212的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赘述。

主体部11还包括与配接外腔122贯通的配接内腔111,配接内腔111的宽度小于配接外腔122,配接内腔111位于配接外腔122的预设插置方向D上,使得连接基座20依次插置于配接外腔122和配接内腔111,进而实现将连接基座20与安装底座10配接。

值得注意的是:配接内腔111的宽度小于配接外腔122,是指沿预设插置方向D,配接内腔111的横截面尺寸比配接外腔122的横截面的尺寸更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接外腔122大致呈圆柱状,配接内腔111大致呈圆环状,且配接内腔111基本位于配接外腔122的中间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部11包括形成配接外腔122的底壁面的挡壁112,配接内腔111沿预设插置方向D开设于挡壁112上,以使得配接内腔111与配接外腔122并沿上述预设插置方向D排列并贯通,同时实现配接内腔111的宽度小于配接外腔122。

主体部11包括形成配接内腔111的外壁面的配接内壁113,由于配接内腔111设置成圆环状,配接内壁113用于描述该圆环状的配接内腔111远离圆环中心的外壁面。与配接内腔111的形状匹配,配接内壁113体现为环绕预设方向D延伸的圆环壁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部11包括形成于配接内壁113上的防呆缺口114,防呆缺口114沿预设方向D延伸并与配接内腔111贯通。在实际应用中,防呆缺口114可以设置于挡壁112与配接内壁113的结合处,使得防呆缺口114与配接外腔122和配接内腔111均贯通。

主体部11还包括与位于配接内壁113上的限位槽115,限位槽115与防呆缺口114贯通。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配接内壁113设置成环装,限位槽115可以自防呆缺口114开始,沿配接内壁113的周向延伸形成。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固定安装部13为平板状,体现为安装端面形式,安装基座10通过固定安装部13安装至例如天花板、墙壁等预设区域,甚至说,照明设备100还可以作为可拆卸使用的组件安装至例如台灯、花灯、装饰灯或吊灯的灯体之中。在实际应用中,固定安装部13被可拆卸的固定在预设区域,以便于调整安装底座10的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部13可设有锁定螺孔131,通过螺钉(未图示)与锁定螺孔131配合可以将固定安装部13安装至前述预设区域。

安装底座10还包括底座端子组件(未标号),底座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底座端子14,底座端子14延伸至配接内腔111,使得光源模组配接至配接内腔111时,可以与底座端子14电性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底座端子14安装至固定安装部13并延伸至配接内腔111内,由于配接内腔111呈环装布置,底座端子14可以被等间隔或等角度的排布于同一个圆周上,并且底座端子14所在圆周即为配接内腔111所形成的圆环。当然,底座端子14也可以任意间隔或角度的排布。

底座端子14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子部141与第二端子部142,第一端子部141和第二端子部142可以通过金属导电条折弯形成,二者均具有一定弹性。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端子部141与第二端子部142之间通过中间部143连接,第一端子部141和第二端子部142及中间部143配合形成一端开口的端子夹持腔144。在实际应用中,端子夹持腔144的开口朝向预设插置方向D。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子部141大致呈板状,第一端子部141上设置有朝向端子夹持腔144凸出的配接凸部1411。第二端子部142包括与第一端子部141大致平行的第一部分1421,第一部分1421与中间部143连接,第一部分1421的尺寸基本与第一端子部141的尺寸接近,在实际应用中,端子夹持腔144形成于第一端子部141与第一部分1421之间。

第二端子部142还包括与第一部分1421连接的第二部分142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1421具有夹角,这个夹角可以在90度左右。第二部分14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部分1423,第三部分1423与第一部分1421基本平行,第三部分1423的另一端形成第四部分1424,第四部分1424朝向第二部分1422倾斜并与第一部分1421接触,第一部分1421、第二部分1422、第三部分1423以及第四部分1424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线材收容区1425。线材可以延伸至线材收容区1425并与第一部分1421、第二部分1422、第三部分1423以及第四部分1424中任意一个电性连接,优选的,线材可以架持于第四部分1424与第一部分1421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在电源模组采用220V市电时,底座端子14距离安装底座10上人手可以触及的表面的最小间距大于4.8毫米,以保证底座端子具有合理的电气间隙,防止用户握持底座端子时出现触电风险;相邻的两个底座端子14之间的间距大于2.5毫米,以保证相邻两个底座端子14之间具有合理的爬电距离,防止安装底座10出现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子部141暴露于配接内腔111内,主体部11还包括卡槽116(详参图11),卡槽116环绕配接内腔111设置,底座端子14的第二端子部142卡持于卡槽116内。使得与底座端子配接的端子仅与第一端子部141电性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金属导电条的弹性,使得第一端子部141和第二端子部142之间弹性连接,使得端子夹持腔144的尺寸有一定弹性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端子14与防呆缺口114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底座端子14均位于任一防呆缺口114的延伸方向上,即底座端子14和防呆缺口114被一一配对,并且任意一对底座端子14与防呆缺口114的连线均位于预设插置方向D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部13还开设有线材通孔132,线材通孔132延伸至卡槽116之中,以使得线材可以通过线材通孔132与位于卡槽116之中的第二端子部142电性连接,具体的,线材延伸至线材收容腔144之内并与第一部分1421、第二部分1422、第三部分1423以及第四部分1424中任意一个电性连接。

线材通孔132的数量可以设置成至少两个,以使得至少有两根线材可以通过各自的线材通孔132来与第二端子部142电性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线材通孔132的数量可以与底座端子14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需连接底座端子14的数量来设定。在线材通孔132的数量可以与底座端子14的数量相同时,可以使得线材通孔132与底座端子14间隔排布,以降低通过线材通孔132到底座端子14需布局线材的长度。

值得注意的是,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的数量与线材通孔132的数量一致,在线材通孔132为五个时,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也为五条,其中包括一条正极输出线和四条负极输出线,负极输出线是相互并联的。

电源模组的正极输出线材可以通过线材通孔132与某个底座端子14电性连接,负极输出线材可以通过线材通孔132与其余的底座端子14电性连接,例如两个负极输出线分别连接一个底座端子14。

当然,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的数量也不能超过底座端子14的数量,例如底座端子14为五个,则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的数量也最多为五个,此时的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包括一条正极输出线和四条负极输出线,这些负极输出线仍然是并联的。

通过设置多个底座端子14并配置多个电源模组的输出线材,这些底座端子14可以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回路,在底座端子14与光源模组发光单元电性连接时,可以使得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位于不同的供电回路,可以按照不同的调整幅度来调整供给这些发光单元的电流值,以快速调整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线的颜色或照度。

结合图6所示,连接基座20包括基体部21、组件安装部22以及基座端子组件(未标号)。

基体部21的形状可以根据照明设备100的整体形状或照明环境进行设定,例如设定成圆筒状;基体部21可以采用硬质塑料等绝电材料制备,以保证连接基座20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体部21外围设置有导向凸台211,导向凸台211远离基体部21的表面向外延伸。

组件安装部22连接基体部21并用于安装发光组件30,组件安装部22可以采用插接口形式,具体的,组件安装部22可以采用插接母端形式。此时,组件安装部22形成一个组件收容腔221,发光组件30可拆卸的安装至该组件收容腔221内。

在实际应用中,组件安装部22与基体部21可以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制备,以提高连接基座20整体性。

在实际应用中,发光组件30还包括支撑发光单元的光源板,组件安装部22还包括位于组件收纳腔221内的板材插槽222,通过将光源板插置于板材插槽222内,实现光源板安装至组件安装部2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板材插槽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并且这些板材插槽222首尾相连呈环状布置。例如,板材插槽222为三个时,板材插槽222排列成一个三角形。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随着板材插槽222的数量不同,板材插槽222的排布方式也可不同,例如板材插槽222设置为2个时,可以并列的排布。

连接基座20还包括位于组件收纳腔221内的、与板材插槽222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23,控制电路板23还与基座端子组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23可以理解为常见的印刷电路板,其上面根据需求,印刷了相应的功能元件,例如微控制器MCU等。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电路板23设置有板材螺孔231,通过螺钉(未图示)与板材螺孔231配合将控制电路板23锁定在主体部21上。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电路板23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通讯方式与预设终端(未图示)建立连接,以通过预设终端获取相关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来控制位于板材插槽222内的光源板上的发光单元。预设终端可以是与控制电路板23有线连接的按钮、旋钮或控制面板,按钮、旋钮或控制面板可以直接设置于照明设备的外壳上。预设终端还可以是与控制电路板23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等。

结合图7所示,连接基座20还包括底座安装部24,底部安装部24用于安装至安装底座10,以将安装底座10与连接基座20配接。底部安装部24与组件安装部22分置于基体部21的相对两侧,以避免安装至底座安装部24和组件安装部22的安装底座10和发光组件30相互干涉。

其中,底座安装部24自基体部21沿预设插置方向D延伸形成,底座安装部24的宽度比基体部21的宽度要小,即沿预设插置方向D,底座安装部24的横截面尺寸比基体部21的横截面尺寸要小。在实际应用中,底座安装部24的厚度与配接内腔111的厚度基本相同或更小,使得底座安装部24能够自如进入和脱离配接内腔11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体部21大致呈圆柱状,底座安装部24大致呈圆环状,基体部21包括底面212,底座安装部24基本位于底面212的中间区域。

结合图8所示,基座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基座端子25,基座端子25暴露于组件安装部22并延伸至底座安装部24。

具体的,基座端子25等角度或等间隔的排布于底座安装部24上,并且底座安装部24包括配接末端241,基座端子25延伸并包覆部分的配接末端241,具体的,基座端子25包括夹持于配接端子241两侧的两个部分(未标号)。

当然,基座端子25如何排布,可以根据底座端子14进行调整,例如底座端子14并非等间隔排布时,基座端子25也设置成非等间隔排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安装部24还包括位于相邻基座端子之间的防呆凸台242,防呆凸台242沿垂直于预设插置方向D的方向并远离底座安装部24的延伸形成。

在实际应用中,防呆凸台242的数量与基座端子25的数量相同,且防呆凸台242与基座端子25间隔排布。

结合图9所示,发光组件30安装至连接基座20后,得到可供独立使用的光源模组。

发光组件30包括端部形状与连接基座20匹配的光学元件31,光学元件31用于保护发光单元免受外界碰损且实现将发光单元所发出照射光投射至物体上;光学元件31可以采用可供发光单元所发出照射光直接穿透的透镜形式,也可以采用可对发光单元所发出照射光进行均匀调整的混光罩形式,无论是透镜还是混光罩形式,光学元件11的形状均可以根据照明环境或连接基座20的形状进行预设,例如可以设置成尺寸与连接基座20匹配的圆柱状。

结合图10所示,发光组件30还包括位于光学元件31包覆下的发光单元32,发光单元32的数量可以根据照明需求预设,发光单元32的类型可以是LED光源、TL光源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0还包括支撑这些发光单元32的光源板33,光源板33的数量可以设置成多个,各光源板33上的发光单元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光源板33上的发光单元的颜色、照度等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光源板33插置于组件安装部22中板材插槽222内,板材插槽222与控制电路板23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将该光源板33上发光单元32与控制电路板23均电性连接。

通过控制电路板23可以将光源板33与基座端子25电性连接光源板33的数量应当少于基座端子25的数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源板33的数量为三个,基座端子25的数量为五个,通过光源板33与不同的基座端子25连接,可以实现多个连接方式,具体如下:

A)以LED光源作为发光单元32,将三个光源板33的正极均连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再将三个光源板33的负极分别连接至一个底座端子,使得三组光源板33被并联。通过预设各组光源板33上发光单元的光色,例如三组光源板上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线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三色,控制电路板23获取预设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调整供给各组光源板33上发光单元32的电流值,进而根据用户需求组合红、绿、蓝三色来得到想要的光色。

B)以LED光源作为发光单元32,将三个光源板33内所有发光单元的正极均连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再将三个光源板33内所有发光单元的RGBW分量的接入端通过控制电路板23转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通过控制电路板23获取预设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调整连接了发光单元的RGBW分量的基座端子25的电流值,则可以实现同时调整所有发光单元的光色,以得到想要的光色。

C)以LED光源作为发光单元32,将三个光源板33内所有发光单元的正极均连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再将三个光源板33内所有发光单元的RGB分量的引脚连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通过控制电路板23获取预设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调整连接了发光单元的RGB分量的基座端子25的电流值,则可以实现同时调整所有发光单元的光色,以得到想要的光色。

D)以LED光源作为发光单元32,将三个光源板33的正极均连接至同一个基座端子25,再将三个光源板33的负极也连接至同一个底座端子,使得三组光源板33被并联。通过控制电路板23获取预设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仅调整两个底座端子25上电流,也可以实现调整照明设备100所发出光线的照度。

综上,由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基座端子25,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内至少两个发光单元32处于不同的供电回路,从而可以按照不同的调整幅度来调整供给这些发光单元32的电流值,以快速调整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线的颜色或照度。

后续,在光源板33插置于板材插槽222后,各光源板33上方还通过连接件34进行限位,连接件34可采用塑料等材料制备,连接件34与光学元件31相对固定,从而使得各光源板33相对稳定。

以下结合图11和图12详述,照明设备100内安装底座10、连接基座20以及发光组件30的连接关系、组装方式以及照明设备100的照明原理。

连接基座20用于连接发光组件30以及安装底座10,从而在安装底座10从电源模组获取电力后,将所获取到的电力传递至发光组件30,以实现点亮照明设备100。

连接基座20通过底座安装部24沿预设插置方向D进入安装底座10的光源安装部12,此时基体部21外围的导向凸台211需调整至与光源安装部12中导向缺口1211对齐并沿导向缺口1211驱动底座安装部24朝向光源安装部12移动。

在底座安装部24朝向光源安装部12移动过程中,底座安装部24依次通过配接外腔122并进入配接内腔111,此时,需将底座安装部24的防呆凸台242与防呆缺口114对齐并沿防呆缺口114驱动底座安装部24深入配接内腔111。

在连接基座20中底面212与安装底座10中挡壁112抵持时,底座安装部24无法深入配接内腔111。此时,防呆凸台242脱离防呆缺口114,进而沿着将导向凸台211朝向卡持缺口1212移动的方向转动连接基座20,同时也会带动防呆凸台242进入与防呆缺口114贯通的限位槽115之中。通过限位槽115的槽壁1151限定防呆凸台242,卡持缺口1212外的配接外壁121来限定导向凸台211,使得连接基座20与安装底座10连接紧密。

在导向凸台211朝向卡持缺口1212转动结束后,由于底座端子14中第一端子部141和第二端子部142是弹性连接,基座端子25可以挤开第一端子部141进入端子夹持腔144并与复位后的第一端子部141电性连接。

以安装底座10采用五个底座端子14,且五个底座端子14对应连接电源模组的一条正极输出线和四条负极输出线,并且连接基座20采用五个基座端子,五个基座端子25分别连接各发光单元32的RGBW分量的引脚以及共同的正极为例,基座端子25与底座端子14在防呆凸台242限定下一一配接,电源模组所输出电力可以依次通过底座端子14和基座端子25进入各发光单元的RGBW分量的接入端。

后续,控制电路板23中微控制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程序逻辑来调整电源模组中四条负极输出线上电流,从而控制这些发光单元32的RGBW分量,实现调整照明设备100所发出光线的颜色。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底座、连接基座、光源模组及照明设备,通过呈圆环状的光源安装部或组件安装部配合延伸至这些安装部上的排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端子,使得安装底座与连接基座配接时,无需将端子对齐,可以在任意角度配接光源安装部和底座安装部,后续旋转光源安装部或底座安装部,即可将端子对齐,降低了照明设备的组装效率。

后续再通过两个端子来传递电源模组供给发光单元的电流,以调整这些发光单元的照度,特别还可以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端子来传递电源模组供给发光单元的电流,使得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位于不同的供电回路,可以按照不同的调整幅度来调整供给这些发光单元的电流值,以快速调整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线的颜色或照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