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块化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33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3D模块化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模块化灯具。



背景技术:

模块化灯具因其具有形状自组装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传统的模块化灯具(如申请号CN201520575049.X的专利中的模块灯具)外壳上的导电条带设计使得各模块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对接,随意拼接会造成短路,也即传统的只能构成类似平面的图形,各模块之间无法实现3D组合,从而限制了模块化灯具的进一步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3D组合的3D模块化灯具。

一种3D模块化灯具,包括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两组围绕所述侧壁的导电条带,两组所述导电条带分别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灯板的两电极电连接,每组所述导电条带均具有多个子导电条带且每组所述导电条带的相邻的所述子导电条带之间具有绝缘间隙,所述绝缘间隙的长度大于所述子导电条带的宽度;多个所述发光模块组装拼接后相邻的所述发光模块之间能够通过所述导电条带接触而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导电条带的长度等于所述绝缘间隙的长度,两组所述导电条带在所述侧壁上平行设置且两组所述导电条带之间的子导电条带与所述绝缘间隙位置互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模块中至少有一个主模块,所述主模块中具有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也具有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灯板上的导电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上的导电连接件对应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中还设有磁性件,多个所述发光模块 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磁性件磁性吸附组装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有多种形状,每个所述发光模块均由四个方形的子模块构成,各所述发光模块相邻的两个子模块的用于连接的侧面重合且所述发光模块的上、下底面上的四个子模块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导电条带的长度及所述绝缘间隙的长度均等于所述子模块的边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拐角位置处具有所述子导电条带或所述绝缘间隙,且该处的所述子导电条带或所述绝缘间隙以相应的所述拐角对称设置,所述子导电条带与所述绝缘间隙位置互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导电夹板、主框体、第二导电夹板及顶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导电夹板、所述主框体、所述第二导电夹板及所述顶板相配合围成具有容置腔的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导电夹板及所述第二导电夹板的外侧壁具有所述导电条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夹板及所述第二导电夹板的非外侧壁区域均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灯板的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导电条带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夹板及所述第二导电夹板具有相配合的限位插口,所述限位插口的至少一侧内壁为锯齿状结构,所述灯板的两端插设在所述限位插口中,位于所述灯板两端的所述导电连接件与锯齿状结构的内壁相抵接并形成电连接。

上述3D模块化灯具具有多个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形状可以灵活多变,各模块独立设计,相邻发光模块拼接后可以通过侧壁上的两组导电条带电连接,而每组导电条带均具有多个子导电条带且每组导电条带的相邻的子导电条带之间具有绝缘间隙,该绝缘间隙的长度大于子导电条带的宽度,从而各发光模块除可以在平面上拼接实现电连接外,还可以在特定位置交叉连接,以达到3D组合效果。该3D模块化灯具可以组合构成更多形状,操作简便,组合可操作性强。

进一步,通过将子导电条带的长度设置为等于绝缘间隙的长度,两组导电条带在侧壁上平行设置且两组导电条带之间子导电条带与绝缘间隙位置互补, 可以使各发光模块的侧壁之间随意拼接组合,不会造成短路,组合形状更多,组合方式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3D模块化灯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字形的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主模块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L”字形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L”字形发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中“Z”字形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Z”字形发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1中“T”字形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T”字形发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田”字形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田”字形发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多个发光模块拼接形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 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3D模块化灯具10由七个发光模块构成,包括一个“一”字形的发光模块100、两个“L”字形的发光模块200、两个“Z”字形的发光模块300、一个“T”字形的发光模块400及一个“田”字形的发光模块500。本实施例的各发光模块的均由四个方形的子模块构成,相邻的子模块之间侧面重合连接且发光模块的上、下底面上的四个子模块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本实施例的多个发光模块的形状与标准版俄罗斯方块中多种基础模块(即五种基础模块)的形状分别相对应。其中,“一”字形的发光模块100为主模块。

上面所述的子模块只用于说明各发光模块的外部形状,并不用于限制各发光模块的具体构成,即在本实施例中,各发光模块的外形可以分为四个方形的子模块,每个发光模块的外部形状可以认为是由四个子模块构成的,但各发光模块为一个整体。

此外,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3D模块化灯具10的结构形状不限于上面所述,且各发光模块的结构形状及数量也不限于上面所述,如还可以为其他各种积木形状等。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该3D模块化灯具具有多个发光模块,多个发光模块之间拼接后可以电连接即可;主模块也不限于“一”字形的发光模块10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发光模块。

以下以“一”字形的发光模块100为例进行说明,为说明方便,以下简称为发光模块100。

请结合图2、图3和图4,发光模块100包括壳体110、主电路板120、灯板130及磁性件140。

壳体110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1、第一导电夹板112、主框体113、第二导电夹板114及顶板115。底板111、第一导电夹板112、主框体113、第二导电夹板114及顶板115相配合围成该具有容置腔的壳体110。

底板111及顶板115均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底板111与顶板115向内设有相配合的安装柱(图中未标示)。底板111及顶板115通过与该安装柱相配合的 螺丝固定连接,并将第一导电夹板112、主框体113及第二导电夹板114夹设在中间。该螺丝可以为自攻螺丝等,在安装时可在该安装柱上攻入该螺丝。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1与顶板115配合设有磁力区,用于放入永磁铁等磁性件140。磁力区的尺寸大于磁性件140的尺寸,从而磁性件140可在底板111与顶板115之间翻动,以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翻转磁极。顶板115上开设有多个功能性开口,如开关开口、充电开口、充电指示灯开口等。

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的外侧壁均设有导电条带102。导电条带102凸出于相应的外侧壁,从而不同的发光模块之间可以通过该导电条带102电连接。两组导电条带102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导电条带102包括多个子导电条带104。每组导电条带102中相邻的子导电条带104之间具有绝缘间隙106,即每组导电条带102中子导电条带104与绝缘间隙106间隔设置。该绝缘间隙106的长度大于子导电条带104的宽度。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子导电条带104的长度及绝缘间隙106的长度均等于子模块的边长。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的外侧壁的拐角位置处具有子导电条带104或绝缘间隙106,且该处的子导电条带104或绝缘间隙106以相应的拐角对称设置。两组导电条带104之间的子导电条带104与绝缘间隙106位置互补(位置互补即将其中一组导电条带102平移至与另一组导电条带102位置重合后,两组导电条带102之间的子导电条带102能够互补构成围绕所述侧壁的连续导电环)。

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的非外侧壁区域(包括内壁及上、下侧壁)均设有导电层。第一导电夹板112上的子导电条带104与其导电层电连接,第二导电夹板114上的子导电条带104与其导电层电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夹板112与第二导电夹板114的非外侧壁区域任一点均可作为导电触点,便于与其他元件进行电连接,也便于制作成型。第一导电夹板112与第二导电夹板114上设有多个窗口,以容纳其他元件,如主电路板120、灯板130及磁性件140等。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上设有相配合的插槽116。主电路板120卡设在该插槽116中,位于第一导电夹板112 与第二导电夹板114之间,且主电路板120上两电极对应的导电连接件与插槽116的内壁相抵接形成电连接,从而第一导电夹板112与第二导电夹板114构成的两条导电条带102可分别形成两个电极。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还具有相配合的限位插口117。限位插口117的至少一侧内壁为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锯齿状结构。灯板130的两端插设在限位插口117中。位于灯板130的两电极通过导电连接件与锯齿状结构的内壁相抵接并形成电连接。

主框体113为矩形框结构。主框体113上设有多个定位柱,相应的第一导电夹板112和/或第二导电夹板114上设有与该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以便于装配。

主电路板120夹设在第一导电夹板112与第二导电夹板114之间。电路板120上设有电源、开关、充电接口、充电指示灯等元件。电源为可充电式电源。为防止电源滑动,电源采用双面胶包裹并粘接至主框体113的内壁上,稳定性强。开关包括拨动开关和按压开关,以适应不用的使用场合。

灯板130上具有光源。灯板130上的两个导电连接件与两条导电条带102电连接后,形成通路,光源发光。光源优选LED光源,亮度高,且体积小,便于装配。

主电路板120和/或灯板130上的导电连接件可以导电铜箔片,电阻小,导电性能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120与灯板130为分设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不含有该主电路板120,当主电路板120与灯板1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该主电路板120与该灯板130上共用导电连接件,进一步,作为主模块的发光模块100可以不设置锯齿状结构的限位插口117。

第一导电夹板112及第二导电夹板114配合夹持主电路板120并形成电连接,灯板13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导电夹板112与第二导电夹板114的限位插口117中,并与限位插口117的锯齿形内壁相抵接而形成电连接,这两种电连接的方式构成该3D模块化灯具10的PCB与导电夹板的电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PCB与导电夹板的电连接结构,较之传统的采用打螺丝固定电镀件与PCB上 导电连接件的设计,连接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并且产品性能可靠,稳定性好。

磁性件140采用方块状的永磁铁制作,体积小,可以在发光模块100内翻转,以及时改变电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模块100内设有两个磁性件140。两个磁性件140分别设在发光模块100的两头。对于其他形状结构的发光模块,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构形状,在相应的发光模块内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磁性件140,图1中各发光模块中虚线所示的即为磁性件140。在各发光模块中设置磁性件140,可以在组合时将各发光模块磁性吸附在一起,防止堆叠错位或坍塌,使整个3D模块化灯具10为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发光模块也可以不含有该磁性件,各发光模块之间可以直接物理接触实现拼接。

图5和图6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L”字形发光模块200(以下简称为发光模块200)的结构;图7和图8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Z”字形发光模块300(以下简称为发光模块300)的结构;图9和图10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T”字形发光模块400(以下简称为发光模块400)的结构;图11和图12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田”字形发光模块500(以下简称为发光模块500)的结构。发光模块200、300、400及500为非主模块,其上导电条带的设置同发光模块100上的导电条带设置。发光模块200、300、400及500除外形与主模块不同外,非主模块的发光模块200、300、400及500均不含有主电路板120,只分别设有灯板230、330、430及530,相应的,发光模块200、300、400及500的壳体结构中可以不含有用于固定主电路板120的插槽116,只设有相应的限位插口217、317、417及517。

由于发光模块100、200、300、400及500均可认为由四个方形的子模块构成,因而各发光模块均有8-10个导电接触面(即子模块外露的侧表面),当各发光模块堆叠在一起后,相邻发光模块之间具有充足的电连接面,从而可以保证各发光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使各发光模块可同步发光或熄灭。

各发光模块的底板111、主框体113及顶板115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材质制作,从而该3D模块化灯具10可以形成多彩的照明效果。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3D模块化灯具10的结构不限于上面所述,如导电条带102与主电路板120和/或灯板130的电连接关系不限于使用上面的PCB与导电夹板的电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在壳体110内部点焊的方式将导电条带102与主电路板120和/或灯板130进行电连接。

此外,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模块上的每组导电条带的设置也不限于同发光模块100中的方式,只要每组导电条带均具有多个子导电条带且每组导电条带中相邻的子导电条带之间具有绝缘间隙,绝缘间隙的长度大于子导电条带的宽度即可实现发光模块与发光模块之间的3D拼接组合。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子导电条带的长度等于绝缘间隙的长度,并将两组导电条带之间的子导电条带与绝缘间隙位置设置为互补,以达到3D自由组合的目的。

如图13所示,上述3D模块化灯具具有多个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形状可以灵活多变,各模块独立设计,相邻发光模块拼接后可以通过侧壁上的两组导电条带电连接,而每组导电条带均具有多个子导电条带且每组导电条带的相邻的子导电条带之间具有绝缘间隙,该绝缘间隙的长度大于子导电条带的宽度,从而各发光模块除可以在平面上拼接实现电连接外,还可以在特定位置交叉连接,以达到3D组合效果。该3D模块化灯具可以组合构成更多形状,操作简便,组合可操作性强。

进一步,通过将子导电条带的长度设置为等于绝缘间隙的长度,两组导电条带在侧壁上平行设置且两组导电条带之间子导电条带与绝缘间隙位置互补,可以使各发光模块的侧壁之间随意拼接组合,不会造成短路,组合形状更多,组合方式更为灵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 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