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086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底座;发光模块,其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且设置于底座上。在此种车辆用照明装置中,在发光二极管中产生的热量主要经由底座向外部释放。因此,底座由铝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制成。在此,要求使车辆用照明装置轻型化。因此,作为底座的材料逐渐使用包含由碳等构成的填料的导热性树脂。但是,若仅采用由导热性树脂制成的底座,则其散热性能比由铝等金属制成的底座低。因此,为了提高散热性能,提出有一种在发光模块和由导热性树脂构成的底座之间设置金属部件的技术。然而,若设置金属部件,则会引起重量的增大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因此,期待开发一种能够提高由导热性树脂制成的底座自身的散热性能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706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底座,其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的一个面突出的第1凸部;发光模块,其设置于所述第1凸部上且具有发光元件。所述底座含有导热系数为7W/(m·K)以上且11W/(m·K)以下的导热性树脂。在将所述基部的与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A1(mm)、将所述第1凸部的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A2(mm)、将施加于所述发光模块的电力设为W(瓦)的情况下,(A1-A2)/W为1.0以上且6.5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的车辆用照明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分解图。图3是发光模块20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用于例示凸部14以及凸部15的示意立体图。图5是图4中A-A线剖视图。图6(a)~图6(c)是用于例示凸部14的剖面形状的示意剖视图。图中:1-车辆用照明装置、1a-中心轴、2-基板、10-底座、11-容纳部、12-凸缘部、12a-基部、12a1-面、12a2-面、12b-凸部、12c-凹部、13-凸片、13a-顶面、14-凸部、14a-顶面、15-凸部、20-发光模块、21-基体、22-发光元件、30-供电部、40-连接器、100-空气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底座,其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的一个面突出的第1凸部;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第1凸部上且具有发光元件。所述底座为含有导热系数为7W/(m·K)以上且11W/(m·K)以下的导热性树脂。在将所述基部的与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A1(mm)、将所述第1凸部的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最大尺寸设为A2(mm)、将施加于所述发光模块的电力设为W(瓦)的情况下,(A1-A2)/W为1.0以上且6.5以下。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另外,所述底座还可以具备凸片,该凸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凸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可以将从所述基部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凸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到所述凸片的顶面为止的距离设为35mm以下。由此,能够实现散热面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凸片一味地变重。另外,可以将所述最大尺寸A1设为40mm以下。由此,能够实现散热面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基部一味地变重。另外,可以将所述电力W设为1.0瓦以上且6.0瓦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发光模块的无意义的发热。另外,所述底座还可以具备第2凸部,该第2凸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凸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该第2凸部与所述凸片接合。可以将从所述基部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凸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到所述第2凸部的顶面为止的距离设为4mm以下。由此,不会妨碍凸片附近的空气流。另外,能够实现散热面积的扩大,并且能够防止第2凸部一味地变重。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适当省略详细说明。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分解图。图3是发光模块20的示意俯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设置有:底座10、发光模块20、供电部30、连接器40。底座10设置有:容纳部11、凸缘部12、凸片13、凸部14(相当于第2凸部的一例)、凸部15、安装部16。容纳部11呈圆筒状,且其从凸缘部12的凸部12b(相当于第1凸部的一例)突出。在容纳部11的内侧且在凸缘部12的凸部12b上设置有发光模块20。另外,在容纳部11的内侧突出有供电部30的供电端子31。凸缘部12具有:基部12a、凸部12b、凹部12c(参照图5)。基部12a呈圆板状。凸部12b从基部12a的一个面突出。凸部12b设置于基部12a的面12a1。基部12a的面12a1面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在凸部12b上设置有具有发光元件22的发光模块20。凹部12c设置于基部12a的面12a2(参照图5)。基部12a的面12a2面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后方侧。即,凹部12c设置在与设置有发光模块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另外,在基部12a的面12a2设置有凸片13以及凸部14。凸片13从基部12a的面12a2突出。凸片13设置有多个。多个凸片13呈板状,且其作为散热片而发挥作用。凸部14从基部12a的面12a2突出,并与凸片13接合。凸部15设置于凹部12c的内部,凸部15的前端从基部12a的面12a2突出。即,凸部15设置于凹部12c的内部,并从基部12a的与设置有发光模块20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12a2突出。凸部15与凸片13接合。另外,关于凸部12b、凹部12c、凸部14以及凸部15,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容纳部11、凸缘部12、凸片13、凸部14以及凸部15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接合在一起。但是,若将容纳部11、凸缘部12、凸片13、凸部14以及凸部15形成为一体,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能够提高抵抗外力的耐性,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等。安装部16设置于容纳部11的侧壁。安装部16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外侧突出。安装部16设置有多个。在将车辆用照明装置1安装于车辆用灯具时,安装部16插入到设置于车辆用灯具的槽部。并且,通过旋转车辆用照明装置1,将车辆用照明装置1保持于车辆用灯具上。即,安装部16用作扭锁。在此,若电流流过发光元件22或控制元件23等,则发光元件22或控制元件23等会发热。若发光元件22的温度因产生的热量而变得过高,则可能会出现光通量下降、配线25断线、发光元件22脱落等现象。因此,需要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外部释放。此时,产生的热量主要经由底座10向外部释放。若底座10的材料为铝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则能够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外部释放。但是,由于金属的比重较高,因此会出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变重的问题。与此相对,若底座10的材料为导热性树脂,则能够实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轻型化。但是,若底座10的材料使用导热性树脂,则与由金属制成的底座相比,散热性能变低。此时,若加大导热性树脂中含有的填料的量,则能够提高导热系数,因而能够抑制散热性能的下降。但是,若加大导热性树脂中含有的填料的量,则可能会出现导热性树脂变脆而导致加工变得困难的问题。因此,考虑到散热性能和加工性,优选将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设为7W/(m·K)以上且11W/(m·K)以下。另外,导热性树脂可以是例如在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尼龙等树脂中混合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碳或氧化铝等构成的填料而成的树脂。如图3所示,发光模块20设置有:基板2、发光元件22、控制元件23、配线25、框部26、密封部27、接合部28、控制元件29、被覆部51、金属膜34、控制元件52。另外,基板2具有基体21以及配线图案24。基体21设置在底座10的容纳部11的内侧且设置在凸缘部12的凸部12b上。基体21呈板状,且在其表面设置有配线图案24。基体21例如可以由氧化铝或氮化铝等陶瓷制成。另外,基体21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配线图案24至少设置于基体21的一个表面。配线图案24也可以设置于基体21两个面上,但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优选设置于基体21的一个面上。在配线图案24上设置有输入端子24a。输入端子24a设置有多个。在输入端子24a上电连接有供电部30的供电端子31。因此,发光元件22经由配线图案24与供电部30电连接。配线图案24例如可以由以银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配线图案24例如可以由银或银合金形成。但是,配线图案24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以银为主要成分的材料。配线图案24例如也可以由以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等形成。可以通过例如丝网印刷法以及烧成法来形成配线图案24。在配线图案24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2。发光元件22可以是在与配线图案2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表面)上具有未图示的电极的发光元件。另外,未图示的电极也可以设置在配线图案24侧的面(下表面)和与配线图案2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表面)的两个面上,或者也可以仅设置于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于发光元件22的下表面的未图示的电极经由银焊剂等导电性的热固化材料与设置于配线图案24的安装焊盘24b电连接。设置于发光元件22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电极经由配线25与设置于配线图案24的配线焊盘24c电连接。发光元件22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22的光射出面(即上表面)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发光元件22主要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射出光。发光元件22的数量、大小、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例示,可以根据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大小或用途等而适当进行改变。控制元件23设置于配线图案24上。控制元件23控制流经发光元件22的电流。由于发光元件22的正向电压特性存在偏差,因此,在施加于阳极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发光元件22的亮度(光通量、亮度、发光强度、照度)会出现偏差。因此,通过控制元件23使流经发光元件22的电流值在预定的范围内,以使发光元件22的亮度落在预定的范围内。控制元件23例如可以为电阻器。控制元件23例如可以为:表面安装型的电阻器、具有导线的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通过丝网印刷法以及烧成法而形成的膜状的电阻器等。另外,图3中例示的控制元件23为膜状的电阻器。另外,通过改变控制元件23的电阻值,可以使流经发光元件22的电流值落在预定的范围内。例如,在控制元件23为膜状的电阻器的情况下,去除控制元件23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未图示的去除部。并且,根据去除部的大小或数量等,改变控制元件23的电阻值。此时,若去除控制元件23的一部分,则电阻值会增大。例如,可以向控制元件23照射激光,从而去除控制元件23的一部分。控制元件23的数量、大小、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例示,可以根据发光元件22的数量或规格等而适当进行改变。配线25用于电连接设置于发光元件22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电极和设置于配线图案24的配线焊盘24c。配线25例如可以是以金为主要成分的电线。但是,配线25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以金为主要成分的材料。配线25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等。配线25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敷或热熔敷而与设置在发光元件22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电极和设置在配线图案24的配线焊盘24c电连接。配线25例如也可以通过引线接合法与设置在发光元件22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电极和设置在配线图案24的配线焊盘24c电连接。框部26以包围多个发光元件22的方式设置于基体21上。框部26例如具有环形形状,且在其中央部26a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2。框部26例如可以由PBT(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树脂或陶瓷等制成。另外,在框部26的材料使用树脂的情况下,可以混合氧化钛等颗粒,从而提高对发光元件22所射出光的反射率。另外,并不只限定于混合氧化钛颗粒,只要是由对发光元件22所射出光的反射率较高的材料构成的颗粒均可混合。另外,框部26例如也可以由白色树脂制成。框部26的中央部26a侧的侧壁面26b形成为倾斜面。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框部26的侧壁面26b反射,从而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射出。另外,从发光元件22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即被密封部27的上表面(密封部27和外部空气的界面)全反射的光在框部26的中央部26a侧的侧壁面26b进行反射,从而再次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射出。即,框部26兼具确定密封部27的形成范围的功能和反射器的功能。另外,框部2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例示,可以适当改变其形状。密封部27设置于框部26的中央部26a。密封部27以覆盖框部26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即,密封部27设置于框部26的内侧,且覆盖发光元件22和配线25等。密封部27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密封部27例如可以由硅酮树脂等形成。密封部27例如可以通过将树脂填充于框部26的中央部26a而形成。树脂的填充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分配器等液体定量吐出装置而进行。若在框部26的中央部26a填充树脂,则能够抑制发光元件22、配置于框部26的中央部26a的配线图案24以及配线25等受到来自外部的机械性接触。并且,能抑制水分或气体等附着于发光元件22、配置于框部26的中央部26a的配线图案24以及配线25等。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可靠性。另外,密封部27中可以含有荧光体。荧光体例如可以是YAG系荧光体(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例如,当发光元件22为蓝色发光二极管且荧光体为YAG系荧光体时,YAG系荧光体被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蓝色光激励,从而从YAG系荧光体放射黄色的荧光。并且,通过使蓝色光和黄色光混合在一起,从车辆用照明装置1射出白色光。另外,荧光体的种类或发光元件22的种类并不限定于例示。荧光体的种类或发光元件22的种类可以根据车辆用照明装置1用途等而适当进行改变,从而得到所期望的发光颜色。接合部28使框部26和基体21接合。接合部28呈膜状,且其设置于框部26和基体21之间。接合部28例如可以使硅酮系粘接剂或环氧系粘接剂固化而形成。控制元件29经由焊锡部33设置于配线图案24上。即,控制元件29钎焊于配线图案24上。控制元件29是为了不使反向电压施加于发光元件22以及不使来自反方向的脉冲噪声施加于发光元件22而设置的。控制元件29例如可以是二极管。控制元件29例如可以是表面安装型的二极管或具有导线的二极管等。图3中例示的控制元件29是表面安装型的二极管。控制元件52设置于配线图案24上。控制元件52是为了检测发光二极管的断线或防止发光二极管误点灯等而设置的。控制元件52为下拉电阻。控制元件52可以是使用丝网印刷法以及烧成法而形成的膜状的电阻器。控制元件52例如可以是使用氧化钌而形成的膜状的电阻器。被覆部51设置成覆盖配线图案24的一部分、膜状的电阻器即控制元件23、膜状的电阻器即控制元件52。另外,在设置控制元件29以及发光元件22的区域、连接配线25的区域以及连接供电端子31的区域并未设置有被覆部51。例如,被覆部51并未覆盖钎焊控制元件29的区域35。被覆部51是为了抑制水分或气体等接触配线图案24、控制元件23以及控制元件52并且为了确保电绝缘性而设置的。被覆部51可以包含玻璃材料。金属膜34设置于钎焊区域35,并覆盖配线图案24。如前述,配线图案24例如由以银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因此,有时会出现在高湿条件下通电而产生的迁移现象。例如,有时会在彼此对置的焊锡部33之间等处产生短路。因此,为了抑制迁移、提高焊料的湿润性,设置覆盖配线图案24的金属膜34。另外,在配线图案24由例如以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在高温条件下或硫磺成分较多环境下,配线图案24的氧化或与硫磺的反应会变快,因而有时会导致焊料的湿润性下降。因此,在配线图案24由以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优选设置覆盖配线图案24的金属膜34。金属膜34例如可以是至少具有由镍制成的膜和由金制成的膜的层叠膜。金属膜34例如可以是由镍制成的膜和由金制成的膜依次层叠的层叠膜以及由镍制成的膜、由钯制成的膜和由金制成的膜依次层叠的层叠膜等。金属膜34例如可以利用非电解镀层法而形成于钎焊区域35。在供电部30设置有多个供电端子31。多个供电端子31在容纳部11以及凸缘部12的内部延伸。多个供电端子31的一侧端部从凸缘部12的凸部12b突出,并与配线图案24的输入端子24a电连接。多个供电端子31的另一侧端部在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后方侧从底座10露出。另外,供电端子31的数量、配置、形状等并不限定于例示,可以适当进行改变。另外,供电部30可以具备未图示的基板、电容器或电阻等电路元件。另外,未图示的基板或电路元件例如可以设置于容纳部11的内侧或凸缘部12的内部等。连接器40嵌合于从底座10露出的多个供电端子31的端部。在连接器40上电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等。因此,通过将连接器40嵌合于供电端子31的端部,使未图示的电源等和发光元件22电连接。连接器40例如可以利用粘接剂等而接合于底座10侧的元件。接着,对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散热性能进行进一步说明。首先,对凸部12b、凹部12c、凸部14以及凸部15进行说明。如前述,若加大导热性树脂中含有的填料的量,则虽然能够提高散热性能,但是导热性树脂会变脆导致抵抗外力的耐性(机械强度)会下降。另外,为了使空气容易在凸片13之间流动,凸片13设置为板状。并且,在将凸片13和凸缘部12等形成为一体时,为了抑制成型时的收缩(凹陷、变形),需要将凸片13的厚度设为稍薄。因此,在使用导热性树脂成型了凸片13的情况下,凸片13的抵抗外力的耐性会变低,因而容易在凸片13和凸缘部12的接合部分(凸片13的根部)等处产生裂纹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与凸片13以及凸缘部12接合的凸部14。另外,如前述,发光模块20设置于容纳部11的内侧。因此,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容易被容纳部11或设置于容纳部11的侧壁的安装部16阻挡。此时,若使发光模块20的安装位置靠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则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被容纳部11或安装部16阻挡。因此,设置从基部12a朝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突出的凸部12b,并且在凸部12b上设置发光模块20。即,通过设置凸部12b,使发光模块20的安装位置靠近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前方侧。但是,若设置凸部12b,则凸缘部12的厚度会增厚相当于凸部12b的量,因而会导致重量的增大以及材料费的增大等。因此,在基部12a的面12a2设置凹部12c,从而抑制重量以及材料费的上升。然而,由于在凹部12c的内部难以产生空气流,因而热量会滞留在凹部12c的内部从而会导致散热性能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12c的内部设置与凸片13接合的凸部15。图4是用于例示凸部14以及凸部15的示意立体图。另外,图4是从后方侧(与设置有发光模块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车辆用照明装置1时的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6(a)至图6(c)是用于例示凸部14的剖面形状的示意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凸部14从基部12a的面12a2突出并与凸片13接合。此时,可以将凸部14设置在一个凸片13和与一个凸片13相邻的另一凸片13之间。并且,可以将凸部14设置成与一个凸片13以及另一凸片13中的至少一个凸片接合。即,凸部14接合于凸片13的根部侧。因此,能够提高凸片13的抵抗外力的耐性。此时,可以使凸片13的延伸方向和凸部14的延伸方向交叉。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凸片13的抵抗外力的耐性。并且,凸部14与设置有热源(即发光模块20)的凸缘部12接合。因此,凸部14还可以作为散热片而发挥功能。若设置凸部14,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在此,在凸片13的附近,因自然对流等而形成空气流。因此,若凸部14妨碍空气的流动,则可能无法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此时,若在凸片13和凸片13之间设置凸部14,则容易妨碍凸片13之间的空气流动。因此,将凸部14的顶面14a的位置设置在比凸片13的顶面13a的位置更靠凸缘部12侧。即,凸部14的高度低于凸片13的高度。如此,即使设置凸部14,也能够抑制凸片13附近的空气流被妨碍。另外,如图5所示,凸部14具有与凸片13交叉的面14b1以及与面14b1对置的面14b2。面14b1以及面14b2的至少一个面以使面14b1和面14b2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凸部14的顶面14a而逐渐变短的方式倾斜。即,面14b1以及面14b2的至少一个面形成为倾斜面。此时,如图6(a)所示,可以将面14b1以及面14b2这两个面均设为倾斜面。在将面14b1以及面14b2这两个面均设为倾斜面的情况下,两个倾斜面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另外,如图6(b)及图6(c)所示,也可以将面14b1或者面14b2设为倾斜面。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凸部14的情况下,可以将各个凸部14的面14b1设置为向相同方向倾斜。也可以将各个凸部14的面14b2设置为向相同方向倾斜。若设置倾斜面,则能够抑制空气流中产生乱流。因此,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此时,如图6(b)及图6(c)所示,可以将空气流动方向100上的上游侧的面设置为倾斜面。另外,空气流动方向100受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安装方式或安装有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如图6(a)所示,若将彼此对置的两个面(面14b1以及面14b2)均设为倾斜面,并使其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则能够应付预先无法知道空气流动方向100的情况或空气流动方向100变化的情况。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凸部15设置于凹部12c的内部。另外,凸部15的前端从基部12a的面12a2突出。凸部15与凸片13接合。此时,可以将凸部15设置在一个凸片13和与一个凸片13相邻的另一个凸片13之间。并且,可以将凸部15设置成与一个凸片13以及另一个凸片13中的至少一个凸片接合。即,凸部15接合于凸片13的根部侧。因此,能够提高凸片13的抵抗外力的耐性。此时,可以使凸片13的延伸方向和凸部15的延伸方向交叉。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凸片13的抵抗外力的耐性。如前述,在凹部12c的内部难以产生空气流,因而热量容易滞留在凹部12c的内部。此时,若在凹部12c的内部设置凸部15并使凸部15和凸片13接合,则能够使凹部12c的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凸片13。如此,凸部15还可以作为热传递部以及散热片而发挥功能。因此,若设置凸部15,则能够释放凹部12c内部的热量,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另外,与前述的凸部14相同,凸部15的顶面15a的位置位于比凸片13的顶面13a的位置更靠凸缘部12侧。如此,即使设置凸部15,也能够抑制凸片13附近的空气流被妨碍。此时,可以将在凸部15的突出方向(高度方向)上的凸部15的顶面15a的位置设置为与凸部14的顶面14a的位置相同。如此,能够抑制空气流中产生乱流。因此,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动,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另外,如图5所示,凸部15具有与凸片13交叉的面15b1以及与面15b1对置的面15b2。面15b1以及面15b2的中的至少一个面以使面15b1和面15b2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凸部15的顶面15a而逐渐变短的方式倾斜。即,面15b1以及面15b2的至少一个面形成为倾斜面。另外,与图6(a)中例示的凸部14相同,可以将面15b1以及面15b2这两个面均设为倾斜面。在将面15b1以及面15b2这两个面均设为倾斜面的情况下,两个倾斜面彼此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另外,与图6(b)以及图6(c)中例示的凸部14相同,可以将面15b1或面15b2设为倾斜面。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凸部15的情况下,可以将各个凸部15的面15b1设置为向相同方向倾斜。也可以将各个凸部15的面15b2设置为向相同方向倾斜。若设置倾斜面,则能够抑制空气流中产生乱流。因此,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此时,与图6(b)及图6(c)中例示的凸部14相同,可以将空气流动方向100上的上游侧的面设置为倾斜面。另外,空气流动方向100受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安装方式或安装有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与图6(a)中例示的凸部14相同,若将彼此对置的两个面(面15b1以及面15b2)均设为倾斜面,并使其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则能够应付预先无法知道空气流动方向100的情况或空气流动方向100变化的情况。接着,对基部12a、凸部12b、凸片13以及凸部14进行进一步说明。首先,对基部12a以及凸部12b的散热性能进行说明。根据本申请设计人的见解,在发光元件22等中产生的热量的大部分从靠近热源(即发光模块20)且与车辆用灯具等接触的凸缘部12的基部12a释放到外部。另外,在发光模块20和基部12a之间存在的凸部12b成为热传递部。另外,若施加于发光模块20的电力W增加,则产生的热量也会增大。因此,基部12a的与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中心轴1a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在基部12a为圆柱形的情况下为直径尺寸)A1(mm)(参照图5)、凸部12b的与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中心轴1a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在凸部12b为圆柱形的情况下为直径尺寸)A2(mm)(参照图5)以及施加于发光模块20的电力W(W)影响散热性能。根据本申请设计人的见解,若将(A1-A2)/W设为预定值以上,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此时,凸部12b的最大尺寸A2取决于设置在车辆用灯具的安装孔的尺寸等。另外,施加于发光模块20的电力W取决于发光元件22的规格或数量等。因此,实际上,对散热性能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即,若加大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但是,如前述,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优选为11W/(m·K)以下。因此,离热源(即发光模块20)越远传递过来的热量就越少,因而温度上升会变小。即,即使将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设为再大,由于在基部12a的周边区域温度几乎不变,因而无法期待散热性能的改善。另一方面,若将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设为过大,则可能无法实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轻型化。根据本申请设计人的见解,若将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设为40mm以下,则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表1是用于表示针对(A1-A2)/W的评价结果的表。【表1】(A1-A2)/W散热性能轻量化0╳○1.0○○2.0○○3.0○○4.0○○5.0○○6.0○○6.5○○7.0○╳8.0○╳另外,表1是通过模拟试验求出散热量和底座10的重量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断了散热性能是否优良、轻型化是否优良的结果。此时,将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设为7W/(m·K)以上且11W/(m·K)以下。将施加于发光模块20的电力W设为1.0W(瓦)以上且6.0W(瓦)以下。将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设为40mm以下。并且,通过改变基部12a的最大尺寸A1以及凸部12b的最大尺寸A2,从而对(A1-A2)/W进行了评价。另外,(A1-A2)/W=0表示A1=A2的情况。由表1可知,若将(A1-A2)/W设为1.0以上且6.5以下,则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另外,若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为7W/(m·K)以上且11W/(m·K)以下,则(A1-A2)/W的最佳范围不变。接着,对凸片13的散热性能进行说明。如前述,凸片13作为散热片而发挥功能。因此,若加大从基部12a的与设置有凸部12b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12a2到凸片13的顶面13a为止的距离B(参照图5),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但是,如前述,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优选为11W/(m·K)以下。因此,离热源(即发光模块20)越远传递过来的热量就越少,因而温度上升会变小。即,即使将到凸片13的顶面13a为止的距离B(凸片13的突出长度)设为再大,由于在凸片13的前端区域温度几乎不变,因而无法期待散热性能的改善。另一方面,若将到凸片13的顶面13a为止的距离B设为过大,则可能无法实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轻型化。根据本申请设计人的见解,若将到凸片13的顶面13a为止的距离B设为35mm以下,则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接着,对凸部14的散热性能进行说明。如前述,凸部14作为散热片而发挥功能。因此,若加大从基部12a的与设置有凸部12b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12a2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mm)(参照图5),则能够提高散热性能。但是,如前述,导热性树脂的导热系数优选为11W/(m·K)以下。因此,离热源(即发光模块20)越远传递过来的热量就越少,因而温度上升会变小。即,即使将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凸部14的突出长度)设置为再大,由于在凸部14的前端区域温度几乎不变,因而无法期待散热性能的改善。另外,如前述,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越大,越会妨碍凸片13附近的空气流。因此,若将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设为过大,则散热性能反而会下降。另外,若将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过大,则可能无法实现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轻型化。根据本申请设计人的见解,若将到凸部14的顶面14a为止的距离C设为4mm以下,则既能够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也能够实现轻型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另外,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实施。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