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232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灯座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舞台灯设备一般内置有反光杯,其灯具的灯泡球芯会内置于反光杯内部,因此在舞台灯使用过程中,灯泡与反光杯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热源处于反光杯底部与反光杯上部的光源,因此舞台灯的散热机构需要对反光杯内进行均匀的散热,故现有普遍的做法是:采用风机置于对反光杯的两侧对反光杯内部进行吹风散热,或采用在反光杯外围裹设有与反光杯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的若干块散热板对反光杯进行散热。

但是,现有的单纯利用风机或散热片对反光杯内部进行散热的舞台灯散热装置均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风机直接对反光杯内部吹风的散热装置,由于舞台灯内部电子元件较多,在反光杯杯口采用风机对反光杯内部进行吹风散热的方法使热量从反光杯杯体排出后难以从舞台灯内部排出,热气的产生速度远远大于舞台灯外壳排热速度,使热气充满舞台灯内部,降低舞台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舞台灯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加大了舞台灯损坏的机率。

(2)采用散热片裹设在反光杯外围的方法不但占用了大量的舞台灯内部空间,且散射速度慢,结构不够紧凑,由于散热片多数采用金属制成,因此还加大了舞台灯整体体积与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舞台灯灯座散热装置,通过在反光杯相对的两侧设置风机,使风机对反光杯内部进行吹风散热,使热气迅速从反光杯内部排出,能使舞台灯内部反光杯散热更均匀,散热速度更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灯座散热装置,包括托板、反光杯以及散热腔,所述反光杯内置有灯泡,所述反光杯安装在所述托板上,所述散热腔设置在所述托板上并与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托板的同一侧,所述反光杯两侧相对设置有导风嘴和风机,所述导风嘴包括腔壳,所述腔壳相对的两端分别开有连通所述腔壳内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反光杯杯体内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导风嘴与所述反光杯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开有贯通所述托板上下两侧的开口,所述散热腔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下方;所述反光杯固定在所述托板下方并位于所述散热腔腔体内;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且所述开口小于所述反光杯的杯口,所述反光杯的杯口朝向所述托板设置;

所述反光杯杯口口沿相对的两侧开有缺口,所述反光杯杯体外部与内部通过所述缺口连通,所述缺口用于承托和紧固所述导风嘴,所述反光杯两侧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朝向所述反光杯杯体且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所述导风嘴以使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所述导风嘴和所述反光杯内部连通,所述反光杯底部开有连通所述反光杯杯体外部与内部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的中轴线偏离所述进风口的中轴线,且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小于所述进风口,所述腔壳具有衔接所述进风口和导风嘴的出风口的第一导风内壁;

所述第一导风内壁倾斜于所述进风口的中轴线,并与所述进风口相交呈锐角,与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相交呈钝角;

所述腔壳还具有衔接所述进风口和导风嘴的出风口的第二导风内壁,所述第二导风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内壁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导风内壁倾斜于所述进风口的中轴线,并与所述进风口相交呈钝角,与所述出风口相交呈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的上沿衔接有向外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水平倾斜,且所述导风板的端部朝着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的中心轴线收拢;

所述第一导风内壁位于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的一端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一端衔接于所述第一导风内壁,且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导风内壁一致,所述侧板的上部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缺口,所述第一通风缺口位于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的一端中部;

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缺口,所述第二通风缺口位于所述导风板连接有所述侧板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下沿衔接于所述缺口下沿,所述导风板往反光杯底部方向收拢倾斜,以使出风口的朝向与反光杯的中心轴线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缺口朝向正对所述反光杯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缺口、所述第二通风缺口分别与所述缺口和所述反光杯内部连通,以使所述导风嘴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通风缺口、所述第二通风缺口三者均与所述反光杯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腔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内外两侧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两侧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风扇,两侧所述风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散热腔内部连通,且转向相反,当其中一侧通风口形成进风端时,另一侧通风口为排风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内侧口沿分别设置有朝反光杯底部方向延伸的引风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反光杯两侧相对设置风机,并且通过导风嘴的导风内壁将气流导向其中一侧,使吹入反光杯内部相对的两股气流形成漩涡气流,快速在反光杯内部进行回转带走反光杯内部热量,同时反光杯底部开设有通孔,漩涡气流回转至反光杯底部后,可通过通孔将热气排出,使热气迅速排出反光杯,避免热量从反光杯杯体排出后热气无法被排出的现象。

(2)通过在反光杯杯体底部两侧设置有风扇,热气从反光杯底部排出后,通过两侧风扇一端相对反光杯为进风端,另一端相对反光杯为排风端,可迅速将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抽入散热腔内对反光杯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另一端风扇将反光杯底部排出的热气带走,使反光杯散热更加均匀,排热更加快速,降低舞台灯故障率,提高舞台灯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也延长了舞台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座散热装置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座散热装置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座散热装置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座散热装置另一侧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腔结构试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后侧整体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前侧整体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与反光杯装配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嘴与反光杯装配侧视剖面图。

图中:10、托板;11、开口;20、反光杯;21、灯泡;22、缺口;30、散热腔;31、第一通风口;32、第二通风口;33、引风板;40、导风嘴;41、腔壳;42、进风口;43、第一导风内壁;44、第二导风内壁;45、导风板;46、侧板;47、第一通风缺口;48、第二通风缺口;50、风机;6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为了使舞台灯内部反光杯20散热更加均匀,热量能更迅速地排出舞台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座散热装置,包括托板10、反光杯20以及散热腔30,反光杯20内置有灯泡21,反光杯20安装在托板10上,散热腔30设置在托板10上并与反光杯20位于托板10的同一侧,反光杯20两侧相对设置有导风嘴40和风机50,导风嘴40包括腔壳41,腔壳4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有连通腔壳41内部的进风口42和出风口,导风嘴40的出风口位于反光杯20杯体内部,风机50的出风口通过导风嘴40与反光杯20内部连通。

托板10开有贯通托板10上下两侧的开口11,散热腔30设置在托板10的下方;反光杯20固定在托板10下方并位于散热腔30腔体内;反光杯20设置在开口11处,且开口11小于反光杯20的杯口,反光杯20的杯口朝向托板10设置;

反光杯20杯口口沿相对的两侧开有缺口22,反光杯20杯体外部与内部通过缺口22连通,缺口22用于承托和紧固导风嘴40,反光杯20两侧风机50的出风口分别朝向反光杯20杯体且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导风嘴40以使风机50的出风口通过导风嘴40和反光杯20内部连通,反光杯20底部开有连通反光杯20杯体外部与内部的通孔(图中未标示)。

通过反光杯20两侧的缺口22承托导风嘴40,使反光杯20两侧的风机50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能通过导风嘴40吹入反光杯20杯体内部,使反光杯20杯体内部每一个角落均能被气流所经过,气流带走反光杯20杯体内部热量后形成热气,热气由于受反光杯20两侧风机50的风压所限只能往反光杯20底部流通,最后通过反光杯20底部设置的通孔排出反光杯20内部,使反光杯20能迅速散热的同时,热气也能经过反光杯20内部每一个角落后从底部排出,避免气流吸收反光杯20热量后集聚无法排出的现象,使反光杯20整体散热更加均匀,热气也能迅速排出杯体。

如图6-11所示,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中轴线偏离进风口42的中轴线,且导风嘴40的出风口小于进风口42,腔壳41具有衔接进风口42和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第一导风内壁43;第一导风内壁43倾斜于进风口42的中轴线,并与进风口42相交呈锐角,与导风嘴40的出风口相交呈钝角,在导风嘴40内壁设置有倾斜于进风口42的第一导风内壁43,使风机50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经过第一导风内壁43后改变风向,形成斜向切入反光杯20内壁的风向,斜向吹入反光杯20内部后,由于反光杯20内部呈漏斗状结构,气流会沿着反光杯20内壁回旋,形成漩涡气流快速游走于反光杯20内壁,使反光杯20内部热量快速被带走,同时由于反光杯20内壁表面相对平滑,气流能游走于反光杯20内部的每一个角落,使反光杯20整体均能得到散热,提高舞台灯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同时导风嘴40的出风口小于进风口42,使吹出导风嘴40的风压大于吹入导风嘴40的风压,使反光杯20内的热量能通过更快速的气流排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腔壳41还具有衔接进风口42和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第二导风内壁44,第二导风内壁44位于第一导风内壁43相对的另一侧,第二导风内壁44倾斜于进风口42的中轴线,并与进风口42相交呈钝角,与导风嘴40的出风口相交呈锐角,设置有倾斜方向与第一导风内壁43相同的第二导风内壁44,能使吹入导风嘴40的风进一步导向斜向切入反光杯20内壁的方向,同时为了使导风嘴40的出风口尺寸小于进风口4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风内壁44倾斜于进风口42的中轴线角度小于第一导风内壁43倾斜于进风口42的中轴线的角度。

为了使导风嘴40的出风口吹出气流均能导入反光杯20内部,同时能快速带走反光杯20底部热源的热量,该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上沿衔接有向外延伸的导风板45,导风板45相对于水平倾斜,且导风板45的端部朝着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中心轴线收拢,使气流能通过导风板45直接吹入反光杯20底部,迅速带走反光杯20底部热源的热量;

为了使气流均匀从导风嘴40同一侧吹入反光杯20的内壁,第一导风内壁43位于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一端连接有侧板46,侧板46一端衔接于第一导风内壁43,且倾斜角度与第一导风内壁43一致,侧板46的上部与导风板45连接,本实施例中,侧板46连接第一导风内壁43后,延伸长度小于导风板45的长度。

导风板45上开设有第一通风缺口47,第一通风缺口47位于导风板45远离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一端中部,第一通风缺口47用于将导风嘴40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到置于反光杯20内部的灯泡21上,由于导风板45的存在,从导风嘴40吹出的气流会全部导向反光杯20底部或者斜向切入反光杯20内壁上,此时反光杯20内部的第二热源就无法得到直接的散热,因此在导风板45上开设有第一通风缺口47能使部分气流从第一通风缺口47吹出直接对灯泡21进行散热;

导风板45上开设有第二通风缺口48,第二通风缺口48位于导风板45连接有侧板46相对的另一侧,为了让第一导风内壁43和第二导风内壁44导向的气流能更好的从导风嘴40一侧吹出,设置有第二通风缺口48,使气流能从导风嘴40一侧吹出,斜向切入反光杯20内部。

如图12-13所示,导风嘴40的出风口下沿衔接于缺口22下沿,导风板45往反光杯20底部方向收拢倾斜,以使导风嘴40的出风口的朝向与反光杯20的中心轴线相切,第一通风缺口47朝向正对反光杯20的中心轴线,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缺口47正对灯泡21,使气流能直接对灯泡21进行散热。

第一通风缺口47、第二通风缺口48分别与缺口22和反光杯20内部连通,以使导风嘴40的出风口、第一通风缺口47、第二通风缺口48三者均与反光杯20内部连通,通过风机50将气流吹入进风口42后从导风嘴40的出风口排出经过缺口22将反光杯20与灯泡21的热量带走。

如图4-5所示,散热腔30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散热腔30内外两侧的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分别位于两侧风机50之间,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风扇60,两侧风扇60分别通过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与散热腔30内部连通,且转向相反,当其中一侧通风口形成进风端时,另一侧通风口为排风端。

通过在散热腔30两侧分别设置风扇60,并且两侧风扇60转向相反,能使从反光杯20底部通孔排出的热气通过其中一侧风扇60排走,同时另一侧风扇60能为散热腔30吸入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为反光杯20底外部进行吸热,使反光杯20整体以及舞台灯散热更加均匀,排热更加迅速,避免反光杯20产热速度大于舞台灯排热速度的现象,提高了舞台灯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降低元件损坏机率。

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内侧口沿分别设置有朝反光杯20底部方向延伸的引风板33,由于散热腔30内部空间相对反光杯20较大,设置有朝向反光杯20底部的引风板33能使一侧吸入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的风扇60气流直接经过反光杯20底部,也能使另一侧排出反光杯20底部热气的风扇60直接吸走反光杯20底部释放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风机50为涡轮风机,由于涡轮风机体积较小,涡轮风机的气流流向垂直于转轴,能最大限度减少舞台灯内部占用空间,使该灯座散热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风扇60为滚珠风扇,滚珠风扇具有耐磨损,寿命长的特点,在散热腔30两侧采用滚珠风扇,能使该灯座散热装置损坏率更低,避免了损耗件更换频率高的现象。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