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16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车灯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组件以及具有该车灯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流动转向灯发光面由最短达到最长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00ms-200ms,尾灯一般由两只灯共同组成,这样一只灯的流动时间将明显不足100ms,从人眼的动态视力角度来说,小于100ms的变化人眼将无法识别,所以存在一只转向灯在人眼看来没有流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灯组件,以解决转向灯流动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灯组件,包括:发光灯列,所述发光灯列包括:多个发光灯组,每个所述发光灯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灯,所述发光灯列具有流水点亮模式,其中在所述发光灯列处于所述流水点亮模式时,沿所述发光灯列从第一个所述发光灯组至最后一个所述发光灯组依次被点亮,且从第一个所述发光灯组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所述发光灯组全部被点亮的时间T为201ms-280ms。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发光灯组依次被点亮的过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灯组的点亮间隔时间相同。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灯组的点亮间隔时间为24ms-28ms。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为LED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发光灯组包括同时被点亮的三个发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列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灯的直线距离为10mm-30mm,和/或所述发光灯列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灯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8.0mm-12.0mm。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列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灯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9.3mm-9.6mm。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列排列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为多段,该多段弧形的曲率半径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内侧,所述第二弧形段连接在外侧,所述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半径为380mm-480mm,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曲率半径为280mm-380mm。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列中的多个发光灯的直线距离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增趋势,并且构成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多个所述发光灯的平均直线距离小于构成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多个发光灯的平均直线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为一段且曲率半径为700mm-740mm。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灯列中的多个发光灯的直线距离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增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发光灯组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依次被点亮。

进一步地,所述T进一步满足关系式:210ms≤T≤240ms。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组件,车灯组件可以由两个车灯构成,这样每个车灯从第一个发光灯组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发光灯组全部被点亮的时间也接近或者大于100ms,从而每个车灯的转向灯由短到长变化过程也易于被行人所发现,进而可以使人更方便地识别车辆的转向信号,可以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灯组件。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灯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图1j均是车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但是图1a-图1j的发光灯组按照流水点亮模式依次被点亮;

图2是组合后灯转向灯的结构示意图l;

图3是发光灯列在流水点亮模式下的点亮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灯组件10;

发光灯列1;发光灯组2;发光灯3;

第二弧形段5;背门灯转向灯6;组合后灯转向灯7;倒车灯8。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组件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组件10可以包括:发光灯列1,发光灯列1包括:多个发光灯组2,每个发光灯组2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灯3,其中,发光灯3可以为LED灯,LED灯结构简单,体积小,照明效果好,而且反应灵敏。

发光灯列1具有流水点亮模式,其中在发光灯列1处于流水点亮模式时,沿发光灯列1从第一个发光灯组2至最后一个发光灯组2依次被点亮。其中流水点亮模式的点亮顺序是按照发光灯列1的整体排布形式进行的。

例如,如图1a-图1j所示,发光灯列1可以包括九个发光灯组2,多个发光灯组2可以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依次被点亮(即图3所示的点亮方向),这样流动效果好,易于被行人观察到。具体地,车灯组件10还包括:倒车灯8,倒车灯8位于九个发光灯组2的内侧,这样车灯组件10整体布置适宜,结构紧凑。

其中,图1a为所有发光灯组2均未点亮的车灯组件10的示意图,然后图1b为最内侧的发光灯组2被点亮的示意图,其中在图1b-图1j中点亮方式以黑色块状结构显示出,这样之后的每幅图增加一个黑色块状结构,即增加一个被点亮的发光灯组2,从而发光灯列1能够从起始端的发光灯组2被点亮依次至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进而能够达到逐渐填满整个转向灯的光学效果,如此模式的发光灯列1易于被行人和其他车辆所发现,可以有效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再如,如图2所示,发光灯列1可以包括五个发光灯组2,位于最内侧的发光灯组2先被点亮,然后次内侧的发光灯组2再被点亮,位于中间的发光灯组2再被点亮,次外侧的发光灯组2再被点亮,最外侧的发光灯组2再被点亮,此时,所有的发光灯组2均被点亮,从而形成流水点亮模式。

而且,从第一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的时间T为201ms-280ms。也就是说,发光灯列1按照流水点亮模式点亮时,其所需的时间T为201ms-280ms。即从图1b到图1j,发光灯列1所需时间T为201ms-280ms,那么从从图1b到图1j,再到图1a,发光灯列1所需时间为330ms,也就是说,发光灯列1维持所有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的时间为50ms-129ms。进一步地,T可以满足关系式:210ms≤T≤240ms。

如果车灯组件10由一个车灯构成,这样该车灯从第一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的时间为201ms-280ms,从而可以使得转向灯发光面由短到长变化,使人更方便地识别车辆的转向信号,并且流动效果清晰可见。

如果车灯组件10由两个车灯构成,这样每个车灯从第一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的时间也接近或者大于100ms,从而每个车灯的转向灯由短到长变化过程也易于被行人所发现,进而可以使人更方便地识别车辆的转向信号,可以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多个发光灯组2依次被点亮的过程中,任意相邻两个发光灯组2的点亮间隔时间t相同。其中,第一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的时刻为t1,第二个发光灯组2与第一个发光灯组2相邻,第二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的时刻为t2,t=t2-t1。这样通过合理控制点亮间隔时间t,可以使得车灯组件10的流动效果较好,形成依次稳定点亮过程,而且如此设置的车灯组件10还可以降低控制器的复杂程度,可以降低控制器的制造成本。

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灯组2的点亮间隔时间可以为24ms-28ms。这样,发光灯列1从第一个发光灯组2被点亮开始直至所有发光灯组2全部被点亮的时间范围将在201ms-280ms之内,从而能够有利于发光灯列1的整体流动效果,进而能够被行人所观察到。

其中,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发光灯组2包括同时被点亮的三个发光灯3。换言之,每个发光灯组2包括三个发光灯3,三个发光灯3能够同时被点亮。三个发光灯3在车灯组件1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发光灯组2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条状,从而使得每次增加一个点亮的发光灯组2易于被行人所发现。

进一步地,发光灯列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的直线距离可以为10mm-30mm。直线距离指的是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的中心之间连线的距离。如图2所示,两个发光灯3之间的直线距离L1可以为10mm-30mm,两个发光灯3之间的直线距离L2可以为10mm-30mm,其中,L1和L2可以不同。由于发光灯3均按照车灯组件10的延伸方向设置,车灯组件10按照车身的造型延伸,这样通过合理调节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使得车灯组件10的整体结构较好,而且照明效果好。

还有,发光灯列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在车宽方向(即图2所示的内外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为8.0mm-12.0mm。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上的距离h1可以为8.0mm-12.0mm,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上的距离h2可以为8.0mm-12.0mm,其中,h1和h2可以不同。如此设置的发光灯列1可以有利于侧向的行人发现车灯组件10,或者说,有利于侧向的行人发现具有该车灯组件10的车辆。

具体地,发光灯列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灯3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为9.3mm-9.6mm。如此设置的发光灯列1的发光效果更好,精致感知度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灯列1排列可以为弧形。弧形的发光灯列1能够较好地与车身的边缘线条相匹配,从而可以有利于体现车身的整体线条感,而且还可以便于发光灯列1提醒侧向的行人。

进一步地,弧形可以为多段,该多段弧形的曲率半径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减趋势。这样可以便于每段弧形与对应位置的车身相匹配,从而可以有利于车身的整体线条延伸。

具体地,弧形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5,第一弧形段位于内侧,第二弧形段5连接在外侧,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半径为380mm-480mm,第二弧形段5的曲率半径为280mm-380mm。这样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段5的曲率半径,由于第二弧形段5位于第一弧形段的外侧,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弧形段5的曲率半径,可以有利于调节第二弧形段5所对应的相邻的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的间距,可以有利于侧向的行人观察到车灯组件10。

其中,发光灯列1中的多个发光灯3的直线距离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增趋势,并且构成第一弧形段的多个发光灯3的平均直线距离可以小于构成第二弧形段5的多个发光灯3的平均直线距离。平均直线距离指的是弧形段上的相邻的发光灯3之间的直线距离总和后的平均值。平均直线距离也限制着相邻的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的间距,这样可以限制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5上的相邻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上的间距,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5上的多个发光灯3布置合理,行人无论从后方还是侧向均能够观察到发光灯列1的流动效果。

下面结合图1a-图1j提供一种车灯组件10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a-图1j所示,车灯组件10可以为尾灯,尾灯包括:背门灯转向灯6和组合后灯转向灯7,背门灯转向灯6构成第一弧形段,组合后灯转向灯7构成第二弧形段5。其中,背门灯转向灯6位于组合后灯转向灯7的内侧,由于背门相对于侧围需要转动,所以背门灯转向灯6和组合后灯转向灯7为分体式结构。其中,背门灯转向灯6可以具有十二个发光灯3,每三个发光灯3构成一个发光灯组2,也就是说,背门灯转向灯6可以具有四个发光灯组2。组合后灯转向灯7可以具有十五个发光灯3,每三个发光灯3构成一个发光灯组2,也就是说,组合后灯转向灯7可以具有五个发光灯组2。由此,背门灯转向灯6和组合后灯转向灯7在处于流水点亮模式时流动时间均接近或者大于100ms,从而易于被行人观察到,也可以明显看出其流动效果。

当然,车灯组件10还可以为其他车灯,例如,组合前灯转向灯,该组合前灯转向灯为一体结构。当车灯组件10为组合前灯转向灯时,弧形为一段,而且弧形曲率半径可以为700mm-740mm。满足上述范围曲率半径的组合前灯转向灯能够适应车身前部的整体线条,而且流动效果明显。

其中,如图2所示,发光灯列1中的多个发光灯3的直线距离在从车内向车外的方向上呈递增趋势。随着多个发光灯3的直线距离的增大,多个发光灯3在内外方向的间距同步增大,这样能够使得发光灯列1在内外方向上延伸,可以控制发光灯列1在内外方向上的间距调节,可以保证车灯组件10的发光面积。

其中,车灯组件10的布置形式有多种,车灯组件10可以为组合前灯转向灯和/或组合后灯转向灯7和/或背门灯转向灯6。也就是说,车灯组件10可以为组合前灯转向灯,车灯组件10也可以为组合后灯转向灯7,车灯组件10也可以为背门灯转向灯6;车灯组件10还可以为组合后灯转向灯7和背门灯转向灯6,即尾灯,车灯组件10还可以为组合前灯转向灯和组合后灯转向,车灯组件10还可以为组合前灯转向灯、组合后灯转向灯7和背门灯转向灯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灯组件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