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和移动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158发布日期:2018-10-23 20:4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和移动体,并且特别涉及包括导光体的发光装置和包括该发光装置的移动体。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示例,采用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7-16935)中所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盖灯)。该传统示例包括用作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安装有该LED的基板、用于沿着全长引导来自LED的光的导光体、以及配置在该导光体的背面的反射体。

导光体被形成为具有透光性的诸如丙烯酸类树脂等的透光树脂的细长棒形。该导光体的纵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用作入射面。LED是以与入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导光体的周面的一部分用作出射面,并且其相背面用作相背出射面。并且,在导光体的相背出射面中连续地形成有三角棱柱状(锯齿状)的多个切口(割口)。

在传统示例中,从LED发射的光经由导光体的入射面入射到导光体的内部。之后,该光沿着导光体的长度在导光体内行进,并且被在导光体的相背出射面中形成的切口反射和/或衍射,由此经由出射面出射到外部。在传统示例中,在导光体的相背出射面中连续地形成有多个切口,并且这可以使经由导光体的出射面出射到外部的光的亮度均匀性提高。

由于需要在导光体的相背出射面中形成多个切口,因此文献1中所公开的传统示例面临导光体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目的是提出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的发光装置和移动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光源,用于发射光;导光体,其具有长度并且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用于接收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所述导光体被配置为沿着所述长度在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引导经由所述入射面接收到的光,并且允许沿着所述长度引导的光的一部分出射到所述导光体的外部。该方面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对向构件,其包括对向面,所述对向面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延伸并且面向所述导光体,所述对向构件被配置成被出射到所述导光体的外部的光的一部分照射。所述对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所述对向面的亮度随着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与所述光源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移动体,包括:所述发光装置;以及本体,用于安装所述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导光体,其具有长度并且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用于接收从光源发射的光,所述导光体被配置为沿着所述长度在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引导经由所述入射面接收到的光,并且允许沿着所述长度引导的光的一部分出射到所述导光体的外部。该方面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对向构件,其包括对向面,所述对向面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延伸并且面向所述导光体,所述对向构件被配置成被出射到所述导光体的外部的光的一部分照射。所述对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所述对向面的亮度随着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与所述光源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发光装置和移动体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上述发光装置的对向构件的部分正视图。

图2B是上述发光装置的另一对向构件的部分正视图。

图2C是上述发光装置的另一对向构件的部分正视图。

图3是上述发光装置的发光面的亮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4是上述发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7B是上述发光装置的主导光体和辅导光体的部分正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体(车辆)的立体图。

图9是包括上述发光装置的上述移动体的组件(车门)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光装置

2 光源

2A 主光源(光源)

2B 辅光源

3 导光体

3A 主导光体(导光体)

4 对向构件

5 对向构件

6 支撑件

7 辅导光体

8 支撑件

9 车辆(移动体)

30 入射面

41 对向面

50 对向面

70 辅入射面

81 对向构件

90 车体(本体)

810 主对向面

811 辅对向面

XC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实施例和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实施例。注意,关于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并且只要修改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就将根据设计或其它原因以各种方式对以下实施例进行修改。

发光装置的实施例1

图1示出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其中该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2,用于发射光;具有长度的导光体3;以及对向构件4。光源2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封装型发光二极管。然而,光源2可以不限于发光二极管,而且可以是诸如激光二极管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的其它固体光源。并且,从光源2发射的光可以是白色光、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或任何其它光。

导光体3利用诸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等的对于可见光具有光透过性(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为棒状(圆柱状)。然而,导光体3的形状可以不限于圆柱状,而且可以是诸如棱柱状等的各种形状。导光体3的端面其中之一用作入射面30。可选地,导光体3的两个端面各自可用作入射面。导光体3被设计为引导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内部的光(从光源2发射的光),同时允许该光的一部分经由周面31出射到外部(导光体3的外部)。可选地,导光体3可以包括芯部和包层,其中该包层由与芯部相比折射率更低的介电材料制成并且包围芯部。在一个示例中,芯部可以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并且包层可以由氟树脂制成。或者,芯部可以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并且包层可以由氟树脂制成。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导光体3,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芯部的一部分光被芯部和包层之间的界面完全反射,然后沿着远离入射面30的方向行进,并且没有被该界面完全反射的其它部分光通过包层并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

对向构件4被形成为具有半圆筒状的凹部40的槽状并且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然而,对向构件4可以由除合成树脂材料以外的材料制成,并且这种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金属和陶瓷。导光体3插入在对向构件4的凹部40中。对向构件4支撑插入在凹部40中的导光体3。这意味着对向构件4还用作用于支撑导光体3的支撑件。注意,对向构件4被设计为以光源2面向导光体3的入射面30的方式支撑光源2,这可能更可取。此外,在导光体3插入的状态下,凹部40的内周面扮演面向导光体3(与导光体3相对)的对向面41的角色。可选地,发光装置1可以包括作为与对向构件4分开的部件并且支撑光源2、导光体3和对向构件4的支撑件。

在这方面,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被设计为使对向面41处的亮度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例如,对向构件4被设计为使对向面41的区域的反射率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从光源2到该区域的距离的增加而从较低的值(例如,0)改变为较高的值。在图2A~图2C中示出对向构件4的结构的具体示例。在图2A~图2C所示的各对向构件4中,对向面41中的沿着该长度离光源2最近的区域(第一区域)被整体涂成黑色,以具有接近零的反射率。在图2A所示的对向构件4中,对向面41中的除第一区域L1以外的区域印制有条纹图案,其中在该条纹图案中,黑色条纹之间的间距与沿着该长度从光源2到该黑色条纹的距离成比例地逐渐增大。在图2B所示的对向构件4中,对向面41中的沿着该长度比第一区域L1离光源2更远的区域(第二区域L2)印制有白色圆点在黑色背景上的波尔卡圆点图案,并且区域(第三区域L3)被整体涂成白色。第三区域L3沿着该长度比第二区域L2离光源2更远。另外,在第二区域L2中,点的直径与沿着该长度从光源2到这些点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在图2C所示的对向构件4中,对向面41中的沿着该长度比第一区域L1离光源2更远的第二区域L2印制有格子图案,并且第三区域L3被整体涂成白色。第三区域沿着该长度比第二区域L2离光源2更远。另外,在第二区域L2中,格子图案的黑色部分的面积与沿着该长度从光源2到这些黑色部分的距离成比例地减小。可选地,第一区域L1和第三区域L3可涂成除黑色和白色以外的颜色,诸如非彩色(例如,灰色)等。

总之,图2A~图2C所示的各对向构件4被设计成对向面41中的第一区域L1的每单位面积的反射率基本为零。关于图2A所示的对向构件4,除第一区域L1以外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反射率(平均值)与条纹图案的间距成比例地增加。此外,在图2B和图2C所示的各对向构件4中,第二区域L2和第三区域L3的每单位面积的反射率(平均值)随着白色部分(反射率更高的部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的操作。从光源2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导光体3。入射到导光体3的光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以远离光源2的方式在导光体3的内部行进。此外,在导光体3的内部行进的一些光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然而,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的区域出射的光量(光束)随着从光源2到该区域的距离的增大而单调地减少。作为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且向着对向构件4行进的光被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反射,之后通过导光体3并且再次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总之,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亮度与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直接出射的光束(即,在未被对向面41反射的情况下出射的光束)和在被对向面41反射之后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的光束的总和成比例。换句话说,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亮度等于由从发光面发射的光束中的除从对向面41发射的光束以外的光束给出的亮度与由从对向面41发射的光束给出的亮度的总和。另外,对向面41的亮度与对向面41的反射率成比例,只要入射到对向面41的光束保持恒定即可。因此,对向面41的发光分布相对于与光源2的距离表明:与反射率的分布相同,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图3示出在以下两个情况之间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亮度分布的比较结果,其中在一个情况中,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均匀(对向面41的反射率恒定),并且在另一情况中,对向面41的亮度的分布表示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图3的横轴表示发光面中的某点与光源2的距离,并且图3的纵轴表示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中的某点处的亮度。注意,图3所示的比较结果与以下配置有关: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的相对端面用作各入射面30,并且从不同的光源2发射的光线入射到各入射面30。注意,一个光源(第一光源)所位于的位置与横轴的原点相对应,并且另一光源(第二光源)所位于的位置与横轴上的点P1相对应,并且与这两个光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等距离的位置与横轴上的点P2相对应。

在图3中,实线α表示在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的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利用实线α表示的发光亮度表示:在各自离光源2中的相应光源最近的原点和点P1处,亮度最高。发光面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在与原点和点P1等距离的点P2处,亮度最低。

在图3中,虚线β表示在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示出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的情况下的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亮度分布。与利用实线α表示的亮度分布类似,利用虚线β表示的亮度分布表示:在各自离光源2中的相应光源2最近的原点和点P1处,亮度最高,并且在点P2处,亮度最低。然而,在利用虚线β表示的亮度分布中,在点从P1移动到P2时,该点处的亮度变得高于利用实线α给出的亮度分布中的相同点处的亮度。因此,这样使得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间的差(亮度差)减小。总之,与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均匀(或者不存在对向构件4)的情况相比,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可以使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匀(提高亮度的均匀性)。另外,与文献1所公开的传统示例相对比,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不必使导光体3经过特殊加工(在导光体的相背出射面中形成多个切口),并且这样使得抑制了制造成本的增加。

图4示出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的变形例1。在根据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可被形成为棱柱槽状。对向构件4的内侧面用作对向面41。对向构件4可以优选被设计为对向面41的区域处的反射率随着从光源2到该区域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增大对向面41的亮度。可选地,对向构件4可被设计成与构成对向构件4的内侧面中的底面相对应的对向面41的一部分中的某点处的亮度根据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而改变。

在发光装置1包括作为与对向构件4分开的部件的支撑件的替代情况中,对向构件4可以优选被形成为诸如平板形状等的简单形状。如果对向构件4被形成为简单形状,则可以促进使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沿着对向构件4的长度改变的处理。注意,对向构件4可以优选利用诸如接合和型锻等的适当方法固定至支撑件。

发光装置的实施例2

图5示出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1,其中该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2、导光体3、对向构件5和支撑件6。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1和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共通的组件,以适当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对向构件5利用诸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等的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形成为细长矩形平板状。

支撑件6包括:容纳部60,其被形成为矩形槽状以容纳对向构件5;第一侧壁61,其沿着容纳部60的长度从第一端突出;以及第二侧壁62,其沿着容纳部60的长度从第二端突出。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被形成为沿着该长度(与图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呈弧状弯曲的细长板状。支撑件6被设计为将导光体3容纳在由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包围的内部空间中。注意,对向构件5可以优选利用诸如接合和型锻等的适当方法固定至支撑件6。

另外,容纳部60的内底面面向导光体3,其中对向构件5在该内底面和导光体3之间。容纳部60的内底面例如被形成为反射率等于或高于80%的反射面。在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1中,支撑件6的容纳部60扮演反射体的角色。

另一方面,对向构件5的至少一部分被设计为使面向导光体3的对向面50中的某点的亮度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例如,对向构件5被设计成使对向构件5的某区域处的反射率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从光源2到该区域的距离的增加而从较低值(例如,零)改变为较高值。例如,以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中的对向构件4相同的方式,沿着对向构件5的对向面50的长度离光源2最近的区域被整体涂成黑色,以具有接近零的反射率。另外,对向面50中的除被涂成黑色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制有条纹图案,其中在该条纹图案中,黑色条纹之间的间距与从光源2到这些黑色条纹的距离成比例地逐渐增加。可选地,代替条纹图案,可以利用波尔卡圆点图案或格子图案等进行印制。

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1如何工作。从光源2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导光体3。入射到导光体3的光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以远离光源2的方式在导光体3的内部行进。此外,在导光体3的内部行进的一些光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作为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且向着对向构件51行进的光通过对向构件5,之后被反射体(容纳部60)的反射面(容纳部60的内底面)反射。随后,该光再次通过对向构件5,并且再次经由导光体3的周面31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在这方面,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在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之间露出的导光体3的周面31)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然而,对向构件5的对向面50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2到该点的距离变长而变大。因此,抑制了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处的亮度的下降,并且这样可以使得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结果,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相同,实施例2的发光装置1也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发光装置的实施例3

图6示出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1,其中该发光装置1包括两个光源(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两个导光体(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以及支撑件8。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1和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共通的组件,以适当地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的光源2相同,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各自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封装型发光二极管。然而,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各自可以不限于发光二极管,而且可以是诸如激光二极管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的其它固体光源。并且,从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各自发射的光可以是白色光、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或任何其它光。然而,从主光源2A发射的光(第一光)和从辅光源2B发射的光(第二光)可以优选是相同类型的光(被视为具有相同颜色)。

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的导光体3相同,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各自利用诸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等的材料被形成为棒状(圆柱状)。然而,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各自的形状可以不限于圆柱状,而且可以是诸如棱柱状等的各种形状。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的一个端面分别用作入射面30和70(称为“辅入射面70”)。可选地,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各自的两个端面可以分别用作入射面。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被设计为引导经由入射面30和70入射到内部的光,同时允许该光的一部分分别经由周面31和71出射到外部(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的外部)。可选地,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各自可以包括芯部和包层,其中该包层由与芯部相比具有更低的折射率的介电材料制成并且包围芯部。

支撑件8包括本体80和对向构件81。本体80例如被形成为矩形槽状并且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然而,本体80可以由除合成树脂材料以外的材料制成,并且这些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金属和陶瓷。优选地,本体80的内底面和内侧面例如可以用作反射率等于或高于80%的反射面。对向构件81利用诸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等的对于可见光具有光透过性(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为细长矩形板状。对向构件81位于本体80内,以将本体8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大致相等的两个内部空间。

在由对向构件81对本体80进行分割得到的两个内部空间中,支撑件8在更靠近本体80的开口端的内部空间中容纳并支撑主导光体3A,并且在更靠近本体80的底部的内部工件中容纳并支撑辅导光体7。注意,支撑件8可以优选被设计为支撑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以分别面向主导光体3A的入射面30和辅导光体7的入射面70。在以下说明中,将作为对向构件81的两个相背面其中之一并且面向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的对向面称为主对向面810,并且将作为对向构件81的两个相背面其中之一并且面向辅导光体7的周面71的另一对向面称为辅对向面811。

在这方面,对向构件81的至少一部分被设计为使主对向面810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沿着主导光体3A的长度(第一长度)从光源(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具体示例中,对向构件81被设计成使对向构件81的某区域处的反射率随着沿着主导光体3A的长度从光源到该区域的距离的增加而从较低值(例如,零)改变为较高值。例如,以与实施例1的发光装置1中的对向构件4相同的方式,沿着对向构件81的主对向面810的长度离主光源2A最近的区域被整体涂成黑色,以具有接近零的反射率。另外,主对向面810中的除被涂成黑色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制有条纹图案,其中在该条纹图案中,黑色条纹之间的间距与从光源2到这些黑色条纹的距离成比例地逐渐增加。可选地,代替条纹图案,可以利用波尔卡圆点图案或格子图案等进行印制。

以下说明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1的操作。从主光源2A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主导光体3A。入射到主导光体3A的光沿着主导光体3A的长度以远离主光源2A的方式在主导光体3A的内部行进。此外,在主导光体3A的内部行进的光(第一光)的一部分(第一部分)经由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出射到主导光体3A的外部。另一方面,从辅光源2B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70入射到辅导光体7。入射到辅导光体7的光沿着辅导光体7的长度(第二长度)以远离辅光源2B的方式在辅导光体7的内部行进。此外,在辅导光体7的内部行进的光(第二光)的一部分(第二部分)经由辅导光体7的周面71出射到辅导光体7的外部。作为经由辅导光体7的周面71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且向着对向构件81行进的光通过对向构件81,之后经由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出射到主导光体3A的外部。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从支撑件8的本体80露出的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然而,主对向构件81的对向面810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到该点的距离变长而变大。因此,抑制了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处的亮度的下降,并且这样可以使得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结果,与实施例1和2的发光装置1相同,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1也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发光装置的实施例4

图7A示出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1,其中该发光装置1包括两个光源(主光源2A和辅光源2B)、两个导光体(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以及支撑件8。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1和实施例3的发光装置1共通的组件,以适当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支撑件8的本体80被设计为随着某部位接近长度的最近端,使该部位处的深度XD逐渐增大(参见图7A)。本体80在由对向构件81对本体80进行分割得到的两个内部空间中的更靠近本体80的底部的内侧空间内,容纳并支撑辅导光体7。辅导光体7以沿着本体80的内底面弯曲的状态支撑在本体80上。注意,对向构件81被设计为与从主光源2A到区域的距离无关地,使这些区域中的透过率一致。

以下说明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1的操作。从主光源2A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30入射到主导光体3A。入射到主导光体3A的光沿着主导光体3A的长度以远离主光源2A的方式在主导光体3A内行进。此外,在主导光体3A内行进的一些光经由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出射到主导光体3A的外部。另一方面,从辅光源2B发射的光经由入射面70入射到辅导光体7。入射到辅导光体7的光沿着辅导光体7的长度以远离辅光源2B的方式在辅导光体7内行进。此外,在辅导光体7内行进的一些光经由辅导光体7的周面71出射到辅导光体7的外部。作为经由辅导光体7的周面71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并且向着对向构件81行进的光通过对向构件81,之后经由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出射到主导光体3A的外部。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从支撑件8的本体80露出的主导光体3A的周面31)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主光源2A)到该点处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然而,随着与光源的距离变长,对向构件81与辅导光体7的周面71之间的距离XC变短,并且这可以使得抑制通过对向构件81的光束的减少。因此,对向构件81的对向面810中的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到该点的距离变长而变高。因此,抑制了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处的亮度的下降,并且这样可以使得提高亮度的均匀性。注意,与存在单个导光体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由于存在两个导光体因而可能会存在制造成本的增加。然而,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不必使各导光体经过特殊加工,因而与如传统示例那样、存在经过了特殊加工处理的两个导光体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结果,与实施例1~3的发光装置1相同,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1也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移动体的实施例

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动体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移动体是在陆地上移动的车辆。注意,本实施例的移动体可以不限于这种车辆,而且可以是飞行器或船。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涉及车辆9,其中该车辆9可以优选是包括配备有四个车门91的车体90的诸如轿车等的汽车。

实施例1~4的发光装置1至少之一安装至本实施例的车辆9的车门91至少之一(参见图9)。发光装置1安装至车门91的内侧(车内侧)所设置的车门饰件92的侧面。注意,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仅一部分在车门饰件92的侧面上露出。发光装置1的在车门饰件92的侧面上未露出的一部分(例如,光源2以及支撑件6和8)容纳在车门饰件92与构成车门91的外壁的车门板之间的空间中。安装至车门91的发光装置1经由在车门饰件92的侧面上露出的发光面发射光。由此,可以利用线状光装饰车门饰件92。在这方面,发光装置1的容纳在车门板和车门饰件92之间的空间中的一部分可以不必被设计成:对向构件4、5和81的对向面41、50和810的亮度分布示出某点处的亮度随着从光源到该点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安装发光装置1的位置可以不限于车门饰件92的侧面。例如,发光装置1可以安装至用作车门91的外壁的车门板。

上述的实施例1~4的发光装置1的组件可以不包括光源2。此外,关于实施例4的发光装置1,从一个光源2发射的光可以由分光器分成多个光线,并且可以将这多个光线发送至主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简言之,辅导光体7的入射面70可以从光源(主光源2A)或者与所述光源(主光源2A)不同的光源(辅光源2B)接收光。

如通过以上明显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2),用于发射光;以及导光体(3),其具有长度并且包括入射面(30),该入射面(30)用于接收从光源(2)发射的光,该导光体(3)被配置为沿着该长度在远离光源(2)的方向上引导经由入射面(30)接收到的光,并且允许沿着该长度引导的光的一部分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还包括对向构件(4),其中该对向构件(4)包括对向面(41),该对向面(41)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延伸并且面向导光体(3)。对向构件(4)被配置为被出射到导光体的外部的光的一部分照射。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对向面(41)的亮度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与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均匀(或者不存在对向构件(4))的情况相比,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使导光体(3)的亮度分布均匀(提高亮度的均匀性)。另外,与文献1中所公开的传统示例相比,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不必使导光体(3)经过特殊加工。结果,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将与第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对向面(41)的亮度随着沿着该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结果,第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将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利用对向面(41)对从导光体(3)的面向对向面(41)的周面(31)出射的光进行反射,并且使对向面(41)的每单位面积的反射率随着沿着该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第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三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在对向面中包括:沿着该长度离光源(2)最近的黑色区域(L1);以及条纹区域,其不同于黑色区域(L1),并且条纹之间的间距与沿着长度从光源(2)到该条纹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加。

第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更便于调整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三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在对向面中包括:沿着该长度离光源(2)最近的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其沿着该长度比第一区域(L1)离光源(2)更远;以及第三区域(L3),其沿着该长度比第二区域(L2)离光源(2)更远。第一区域(L1)是黑色区域。第三区域(L3)是白色区域。第二区域(L2)包括白色圆点在黑色背景上的波尔卡圆点图案。在第二区域(L2)的波尔卡圆点图案中,白色圆点的直径与沿着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加。

第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更便于调整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三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在对向面中包括:沿着该长度离光源(2)最近的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其沿着该长度比第一区域(L1)离光源(2)更远;以及第三区域(L3),其沿着该长度比第二区域(L2)离光源(2)更远。第一区域(L1)是黑色区域。第三区域(L3)是白色区域。第二区域(L2)包括格子图案。第二区域(L2)的格子图案中的黑色部分的面积与沿着该长度从光源(2)到该黑色部分的距离成比例地减小。

第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更便于调整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七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包括具有凹部(40)的槽状。导光体(3)在对向构件(4)的凹部(40)内。凹部(40)的内周面是对向面(41)。

第七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通过将导光体(3)插入凹部(40)中来将导光体(3)定位成面向对向面(41)。

将与第七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支撑凹部(40)内的导光体(3)。

与导光体(3)由作为与对向构件(4)分开的部件的支撑件支撑的情况相比,第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将与第八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九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4)支撑光源(2),其中光源(2)面向导光体(3)的入射面(30)。

与导光体(3)由作为与对向构件(4)分开的部件的支撑件支撑的情况相比,第九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将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第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面向导光体(3)的反射体(支撑件6),并且反射体包括面向导光体(3)的面作为反射面,其中对向构件(5)在反射体和导光体(3)之间。对向构件(5)的至少一部分是透光性的,并且该至少一部分的透过率随着沿着该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第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5)的对向面(50)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十方面中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第十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支撑件(6),其中该支撑件(6)包括容纳部(60),该容纳部具有第二长度并且容纳对向构件(4)。容纳部(60)是反射体。

由于支撑件(6)的容纳部(60)是反射体,因此第十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将与第十一方面中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十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支撑件(6)包括从容纳部(60)的第一端突出的第一侧壁(61)和从容纳部(60)的第二端突出的第二侧壁(62)。支撑件(6)在由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包围的内部空间中容纳导光体(3)。

由于存在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因此第十二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抑制容纳部(60)内的导光体(3)的姿势的变化。

将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第十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辅导光体(7),其具有第二长度并且包括辅入射面(70),辅入射面(70)用于接收从光源(主光源2A)发射的光或者从与光源(主光源2A)不同的光源(辅光源2B)发射的第二光,辅导光体(7)被配置为沿着第二长度在远离光源(2A,2B)的方向上引导经由辅入射面(70)接收到的光或第二光,并且允许该光或第二光的第二部分出射到辅导光体(7)的外部。辅导光体(7)面向对向构件(4)的与对向面(主对向面810)相背的辅对向面(811)。对向构件(81)被配置为经由辅对向面(811)接收从辅导光体(7)发射的光或第二光的第二部分,并且使该光或第二光的第二部分经由对向面(主对向面810)出射。

第十三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将与第十三方面中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十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8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从辅对向面(811)向对向面(主对向面810)行进的光或第二光的第二部分的透过率随着沿着该长度与光源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第十四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81)的对向面(主对向面810)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十三方面中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十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在导光体(3A)面向辅导光体(7)的方向上的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之间的距离(XC)随着沿着该长度与光源(2A)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第十五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通过调整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之间的距离(XC)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81)的对向面(主对向面810)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十三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第十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支撑件(8),其中该支撑件(8)包括对向构件(81)并且支撑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

与对向构件和支撑件由一个部件实现的情况相比,第十六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81)的对向面(主对向面810)的亮度分布。

将与第十六方面中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发光装置(1)。在第十七方面的发光装置(1)中,对向构件(81)在导光体(3A)和辅导光体(7)之间。

将与第一方面相组合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第十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支撑件(6),其中该支撑件(6)包括对向构件(5)并且支撑导光体(3)。

与对向构件和支撑件由一个部件实现的情况相比,第十八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便于调整对向构件(5)的对向面(50)的亮度分布。

如通过以上明显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的移动体(车辆9)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光装置(1);以及本体(车体90),用于安装发光装置(1)。

第十九方面的移动体(车辆9)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如通过以上明显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包括导光体(3),其具有长度并且包括入射面(30),该入射面(30)用于接收从光源(2)发射的光,该导光体(3)被配置为沿着该长度在远离光源(2)的方向上引导经由入射面(30)接收到的光,并且允许沿着长度引导的光的一部分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第二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还包括对向构件(4),其中该对向构件(4)包括对向面(41),该对向面(41)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延伸并且面向导光体(3),该对向构件(4)被配置为被出射到导光体(3)的外部的光的一部分照射。对向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对向面(41)的亮度随着沿着导光体(3)的长度与光源(2)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与对向构件(4)的对向面(41)的亮度分布均匀(或者不存在对向构件(4))的情况相比,第二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使导光体(3)的亮度分布均匀(提高亮度分布的均匀性)。另外,与文献1中所公开的传统示例相比,第二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不必使导光体(3)经过特殊加工。结果,第二十方面的发光装置(1)可以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