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440发布日期:2019-01-02 21:5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胶壳与五金件为车载背光源产品的两个主要零件,两者共同决定背光源产品的主要尺寸,通常零件组装成成品在尺寸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常规两件五金件配套结构的前提下,开发出压铸铝框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车载背光源。与常规两件配套的车载背光源相比,铝铸件为主体结构更加稳固牢靠,尺寸管控更加精准。

同时随着背光源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背光源内部结构的松动、防尘和漏光要求越来越严格,如当背光源主要零部件出现松动时将产生以下两种主要问题:一是背光源振动时内部出现零部件碰撞产生的响声,这在中大屏中,特别在车载和高端工控产品是不允许出现的,因其影响终端产品的品质等级;二是背光源的长时间或剧烈的振动后,零部件碰撞磨擦时易产生细小零部件碎屑物体,甚至划伤导光板和其他膜片,从而在背光源的视区中产生黑白点,白斑等不良问题,而当背光源无有效的防尘结构,生产及货运输过程中会进灰尘,将造成大量返工,同时影响终端产品品质,而漏光直接影响到模组发光效果,影响终端产品使用的视觉效果。

鉴于以上,本实用新型对背光源防松动、防尘、防漏光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常规胶壳与五金件结构背光源的防松动、防尘、防漏光问题,提高背光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整体呈矩形,包括装有LED的FPC板、反射膜以及装在所述反射膜上面的导光板、装在所述导光板上面的散光膜、装在所述散光膜上面的下层增光膜、装在所述下层增光膜上面的上层增光膜、装在所述上层增光膜上面的胶壳、装在所述胶壳上面的表面泡棉胶,以及通过表面双面胶装在所述表面泡棉胶上面的表面保护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下面的铝铸件,所述铝铸件四周设有双层向上台阶式突起的挡墙,在下层挡墙上沿四边对称设有多个朝上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胶壳四边向下设置的多个卡扣匹配。在所述导光板短边一侧粘贴阶梯型的固定膜片双面胶,分别将所述散光膜、所述下层增光膜、所述上层增光膜的短边一侧固定,所述导光板的一条长边设有向内凹槽,所述LED正对所述凹槽,所述FPC板通过FPC双面胶贴附在所述铝铸件的长边内侧,所述导光板的对角上设有L型硅胶,所述L型硅胶的外侧紧靠于所述铝铸件对角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胶壳为中空的矩形框状体,其每条边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卡扣;所述铝铸件的每条下层挡墙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卡口;每条边上或者每条下层挡墙上至少保证有一对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为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铝铸件的背面还设有让所述FPC板的金手指PIN脚引出的槽孔,在所述槽孔处贴附防所述FPC板刮伤黑膜和防漏光黑膜。所述铝铸件的上层挡墙四周包裹所述胶壳的四周外侧。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在铝铸件上采用双层挡墙结构设计,有效防尘防漏光,胶壳采用局部小结构与铝铸件上小间隙配合的防松动结构设计,其中前后左右采用了紧配合的卡扣与卡口卡接方式,铝铸件的上层挡墙四周包裹胶壳的四周外侧,以及导光板与铝铸件的对角采用L型硅胶固定的方式,解决了常规胶壳与五金件结构背光源的易松动、易进尘、易漏光的问题,背光源振动时内部不会出现零部件碰撞产生的响声,同时防止了零部件碰撞磨擦时易产生细小零部件碎屑物体,划伤导光板和其他膜片,从而在背光源的视区中产生黑白点,白斑等不良问题,还避免了由于背光源防尘不好导致生产及货运输过程中会进灰尘,造成大量返工的问题。提高了影响终端产品的品质,以及背光源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去表面泡棉胶、去表面双面胶、去表面保护膜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铝铸件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铝铸件背面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

1—FPC双面胶;

2—FPC板;

3—铝铸件;

4—反射膜;

5—L型硅胶;

6—导光板;

7—固定膜片双面胶;

8—散光膜;

9—下层增光膜;

10—上层增光膜;

11—胶壳;

12—表面泡棉胶;

13—表面双面胶;

14—表面保护膜;

15—防FPC板刮伤黑膜;

16—防漏光黑膜;

17—下层挡墙;

18—上层挡墙;

19—卡口;

20—卡扣;

21—凹槽;

22—槽孔;

23—金手指PIN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铝铸件结构的背光源,整体呈矩形,包括装有LED的FPC板2、反射膜4以及装在反射膜4上面的导光板6、装在导光板6上面的散光膜8、装在散光膜8上面的下层增光膜9、装在下层增光膜9上面的上层增光膜10、装在上层增光膜10上面的胶壳11、装在胶壳11上面的表面泡棉胶12,以及通过表面双面胶13装在表面泡棉胶12上面的表面保护膜14。还包括位于反射膜4下面的铝铸件3,铝铸件3四周设有双层向上台阶式突起的挡墙,在下层挡墙17上沿四边对称设有多个朝上卡口19,卡口19与胶壳11四边向下设置的多个卡扣20匹配。在导光板6短边一侧粘贴阶梯型的固定膜片双面胶7,分别将散光膜8、下层增光膜9、上层增光膜10的短边一侧固定,导光板6的一条长边设有向内凹槽21,LED正对凹槽21,FPC板2通过FPC双面胶1贴附在铝铸件3的长边内侧,导光板6的对角上设有L型硅胶5,L型硅胶5的外侧紧靠于铝铸件3对角的内侧。

进一步地,胶壳11为中空的矩形框状体,其每条边上至少设有一个卡扣20,铝铸件3的每条下层挡墙17上至少设有一个卡口19,每条边上或者每条下层挡墙17上至少保证有一对卡扣20与卡口19为紧配合,本实施例设置了十六对卡扣20与卡口19,其中前后左右对称的四对卡扣20与卡口19为紧配合,具体地,其卡扣20长度7.9±0.05mm,卡口19长度8.0±0.05mm,而且需要依照背光源产品尺寸不同而作相应调整。

进一步地,铝铸件3的背面还设有让FPC板2的金手指PIN脚23引出的槽孔22,在槽孔22处贴附防FPC板刮伤黑膜15和防漏光黑膜16。铝铸件3的上层挡墙18四周包裹胶壳11的四周外侧。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在铝铸件上采用双层挡墙结构设计,有效防尘防漏光,胶壳采用局部小结构与铝铸件上小间隙配合的防松动结构设计,其中前后左右采用了紧配合的卡扣与卡口卡接方式,铝铸件的上层挡墙四周包裹胶壳的四周外侧,以及导光板与铝铸件的对角采用L型硅胶固定的方式,解决了常规胶壳与五金件结构背光源的易松动、易进尘、易漏光的问题,背光源振动时内部不会出现零部件碰撞产生的响声,同时防止了零部件碰撞磨擦时易产生细小零部件碎屑物体,划伤导光板和其他膜片,从而在背光源的视区中产生黑白点,白斑等不良问题,还避免了由于背光源防尘不好导致生产及货运输过程中会进灰尘,造成大量返工的问题。提高了影响终端产品的品质,以及背光源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