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尾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8716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7]反光单元51可以看作是由四个反光块平铺设置后形成,而反光条则由多个呈阶梯式设置的反光单元51构成,每个反光单元51的上端面511均部分位于上方反光单元51的连接侧面512的下方,于是光线照射到上端面511未被覆盖的部分表面。如此,几乎所有光线都能够反射至灯盖10,减少光线的损耗,有利于提高照射效果。各反光单元51上光线照射到的部分上端面511组合在一起形成上述的反光部50的外表面。
[0048]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地,为使得反光条的各个反光单元51的反射、折射效果更佳,优选各反光单元51的连接侧面512呈向内倾斜设置,该倾斜的连接侧面512正面朝下且面朝下一个反光单元51的上端面511设置,这样就使得连接侧面512与上端面511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使得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反光单元51的上端面511上时,减少了上一个反光单元51的连接侧面512对下方反光单元51的上端面511的遮挡,提升了照明效果,保证了工作的可靠性。
[0049]反光部50的数量需要根据反光罩40的具体结构、尺寸来选择,而反光单元51的数量则由反光部50的尺寸来决定,以上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050]如图4至图6所示,优选地,反光罩40包括上板41、下板42以及用于连接上板41与下板42的两侧板43,上板41、下板42以及两侧板43合围形成反光区,上述反光部50设置在该反光区内,位于反光区边缘的反光部50分别与上板41、下板42以及两侧板43紧密连接。
[0051]本实施例中优选反光部50的数量为六个,位于两侧的反光部50分别与两侧板43紧密连接,且每个反光部50均分别与上板41、下板42紧密连接,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光线容纳在整个反光区内。
[0052]进一步优选地,在上板41上插固有多个主光源板71,每个主光源板71上均固设有多个上述主发光光源61,且在上板41上开设有与主发光光源61 对应的多个透光孔411。
[0053]本实施例中,主发光光源61发出的光线通过对应的透光孔411照射到发光区内的反光部50上,经过反射之后折射出灯盖10。由于装饰件30是位于反光罩40与灯盖10之间的,因此主发光光源61发出的光线不可避免地也会有一部分先穿过装饰件30再射向灯盖10。
[0054]值得一提的是,装饰件30由呈阶梯式设置的两装饰条31构成,其中两装饰条31之间留有空间,便于主发光光源61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灯盖10,条状结构的装饰条31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主发光光源61发出的光线的阻碍。
[0055]本实施例中,每个反光部50对应一个主发光光源61,每个主发光光源61对应一个透光孔411,于是主发光光源61、透光孔411的数量分别优选为六个,其中主光源板7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因此每个主光源板71上固设有两个主发光光源61。
[0056]进一步优选地,每个侧板43上均插固有两次光源板72且每个次光源板72上均固设有上述次发光光源62。
[0057]由上述可知,两装饰条31的同侧分别设置有两次发光光源62,由于次发光光源62固设在次光源板72上,因此,同侧的两次光源板72分别与两装饰条31 —一对应,因此,次光源板72的数量与次发光光源62数量一致,也为四个。
[0058]工作时,各次发光光源62发出的光线射向对应的装饰条31,光线从装饰条31的两端逐渐射向装饰条31的中部,穿过装饰条31之后射向灯盖10。
[0059]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在灯壳20面部对称设置有两安装柱81,在反光罩40两侧设有与两安装柱81对应设置的两中间套82,在装饰件30两侧设置有与两中间套82一一对应的两安装套83,两安装柱81分别插固在对应的中间套82内且两中间套82分别插固在对应的安装套83内。
[0060]安装柱81、中间套82以及安装套83依次套接在一起,使得灯壳20、反光罩40以及装饰件30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稳定。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两安装柱81分别穿过反光罩40并与装饰件30相连的结构,同样可以保证灯壳20、反光罩40以及装饰件30三者连接稳固。
[0061]优选地,在灯壳20上还安装有位于装饰件30与灯盖10之间的挡板90。挡板90抵靠在反光罩40四周并与灯壳20相连,挡板9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反光罩40与装饰件30的稳定,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松动。其中,挡板90呈镂空设置,不会阻碍光线的照射,避免对光线造成损耗。
[0062]本摩托车尾灯在初始状态下,各主发光光源61发出的光线通过对应的透光孔411直接照射到各反光单元51的上端面511上,经过反射之后射向灯盖10,折射出灯盖10之后进入外界,其中有一部分的光线会穿过两装饰条31再折射出灯盖10 ;各次发光光源62发出的光线在穿过两装饰条31之后折射出灯盖10进入外界。最终呈现在灯盖10上的灯光透亮,照射效果好,且整个摩托车尾灯的造型美观,可广泛使用。
[006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壳; 装饰件,设置为透明状,安装在灯壳面部; 反光罩,与灯壳相连并位于灯壳与装饰件之间,所述反光罩面部设有若干反光部,所述反光罩上设置有若干主发光光源以及与装饰件对应设置的若干次发光光源,主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反光部的外表面上并反射出外界,次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装饰件并折射出外界; 灯盖,设置为透明状,罩设在装饰件外并与灯壳紧密配合,光线穿过灯盖后进入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呈弧形状设置且装饰件抵靠在反光罩上,所述次发光光源分列在反光罩两侧,次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装饰件的两侧射向装饰件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呈阶梯式设置的两装饰条且两装饰条连为一体,所述次发光光源分别与两装饰条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包括沿预设弧形轨迹横向展开且两两紧密贴合的若干反光条,所述反光条呈向下的抛物线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条由从上至下呈阶梯式设置的若干反光单元构成,所述反光单元由四个反光块构成且每个反光单元均呈类“田”字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单元具有上端面、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靠近下一个反光单元的上端面设置,各反光单元的部分上端面伸入上一个反光单元下方并与对应的连接侧面紧密贴合,主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各反光单元的上端面上反射之后穿过灯盖并进入外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包括上板、下板以及用于连接上板与下板的两侧板,所述上板、下板以及两侧板合围形成反光区,上述反光部设置在该反光区内,位于反光区边缘的反光部分别与上板、下板以及两侧板紧密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在上板上插固有若干主光源板,每个主光源板上均固设有若干上述主发光光源,且在上板上开设有与主发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若干透光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上均插固有两次光源板且每个次光源板上均固设有上述次发光光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尾灯,其特征在于,在灯壳面部对称设置有两安装柱,在反光罩两侧设有与两安装柱对应设置的两中间套,在装饰件两侧设置有与两中间套一一对应的两安装套,两安装柱分别插固在对应的中间套内且两中间套分别插固在对应的安装套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灯,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尾灯美观性差的问题。本摩托车尾灯包括:灯壳;装饰件,设置为透明状,安装在灯壳面部;反光罩,与灯壳相连并位于灯壳与装饰件之间,反光罩面部设有若干反光部,反光罩上设置有若干主发光光源以及与装饰件对应设置的若干次发光光源,主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反光部的外表面上并反射出外界,次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装饰件并折射出外界;灯盖,设置为透明状,罩设在装饰件外并与灯壳紧密配合,光线穿过灯盖后进入外界。本发明具有美观且照射效果好的优点。
【IPC分类】F21W121/00, F21S8/10, F21V7/10, F21V7/06, F21W101/027, F21W101/14
【公开号】CN105240769
【申请号】CN201510725657
【发明人】郑永国, 余君平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雅佳达车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