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7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讲就是汽车车身外表面, 如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汽车车身外表面,如顶盖等大部分是整体式的,但因 一些尺寸比较大的外表面结构受板材尺寸的限制,无法整体冲压成型,
所以需要分块设计;同时一些分块结构采用的是对接,将若干块板材 以对焊的方式焊接连为一体,图1中顶盖本体1和本体2将其边缘部 挽折后在焊点3处焊接,这种焊接方式虽然避免了因焊点影响外表面 的质量,但焊缝处不易保证尺寸精度,经过焊接等造成变形等误差给 后序装配工序带来困难,且焊接后的整体强度较弱,在行车过程中, 当车身发生扭转变形时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新型汽车车身,能够 有效保证焊逢处的尺寸精度且提高汽车车身的整体强度。
一种新型汽车车身,它包括相互焊接为一体的若干块板材,其特 征在于第一板材的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折边,与该第一板材相邻 的第二板材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截面为凹形的槽,所述的第一板材 上的折边伸延至第二板材上的槽处且两者搭焊为一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即采用搭接的焊接形式,这种焊接形式容 易保证焊缝处的尺寸精度,并且焊接后整体强度高。本实用新型克服 了目前国内无大尺寸板料及冲压设备等原因造成的车身外表面,如顶 盖难以整体冲压成型的问题和钣金分块后一般焊接方式造成的尺寸不 易控制的问题。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接的焊接方式构成的汽车车身顶盖的结构示意图2是车身顶盖中的第一顶盖的俯视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放大图4车身顶盖中的第二顶盖的俯视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放大图6是车身顶盖的俯视图7是图6是中的A-A剖视放大图; 图8是图6是中的B-B剖视图; 图9、 10分别是图8中的I、 II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 7所示,汽车车身包括相互焊接为一体的若干块板材,第 一板材10的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折边11,参见图3,与该第一板材 10相邻的第二板材20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截面为凹形的槽21,见 图5,所述的第一板材10上的折边11伸延至第二板材20上的槽21 处且两者搭焊为一体,参见图6、 7。
所述的折边11的顶部至第一板材10的板面之间的高度小于并接 近第二板材20上的槽21的深度,如图7所示,这样在保证焊接强度 的同时便于控制尺寸精度。
结合图5、 7,所述的槽21的外边设置有等宽的边缘22,第一板 材IO上的折边11以内的板面与边缘12贴合,这样可以确保焊接强度 的同时便于控制尺寸精度。
第一、二板材10、 20的外表面处在同一个平滑的表面上,形成形 成整齐的车顶外观。
所述的折边11与槽21配合的条缝处设置胶封30,在两个顶盖搭 接处的凹槽上,涂上细密胶封30,以保证顶盖的外观质量并对车身起 到密封的作用。结合图7,以确定涂胶的位置和宽度以及焊接的焊点 位置,如图6、 7所示,在两个顶盖的接合部位焊接打焊点40,此种 搭接方式可以对顶盖本体因冲压件的尺寸偏差在X方向进行自调整, X方向定义为车辆的长度方向,这样克服了因尺寸偏差造成的X向配合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
所述的第一、二板材10、 20的外表面上布设有凹凸状的筋部12、
23,搭接处的第一、二板材IO、 20上的筋部12、 23的凹凸方向一致 且彼此之间为间隙状配合。
所述的第一、二板材IO、 20上的筋部12、 23彼此之间的间隙大 于、等于2mm,对于一般中型车辆而言,该间隙略大于并接近2mm 即可。
如图8、 9、 IO所示,在两个顶盖焊接接合的Y向断面上,即垂 直与X方向,在图9中的顶盖本体每根筋部12、 23,侧面的造型线的 部位13、 24处留有不小于2mm的钣金间隙,以克服因两个顶盖本体 冲压件的尺寸偏差造成的Z向(铅垂方向)和Y向配合精度无法保证 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车身,它包括相互焊接为一体的若干块板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板材(10)的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折边(11),与该第一板材(10)相邻的第二板材(20)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截面为凹形的槽(21),所述的第一板材(10)上的折边(11)伸延至第二板材(20)上的槽(21)处且两者搭焊为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 边(11)的顶部至第一板材(10)的板面之间的高度小于并接近第二 板材(20)上的槽(21)的深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槽(21)的外边设置有等宽的边缘(22),第一板材(10)上的折边(11)以内的板面与边缘(12)贴合,第一、二板材(10)、 (20)的 外表面处在同一个平滑的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折边(11)与槽(21)配合的条缝处设置胶封(3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二板材(10)、 (20)的外表面上布设有凹凸状的筋部(12)、 (23), 搭接处的第一、二板材(10)、 (20)上的筋部(12)、 (23)的凹凸方 向 一致且彼此之间为间隙状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二板材(10)、 (20)上的筋部(12)、 (23)彼此之间的间隙大于、 等于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一种新型汽车车身,它包括相互焊接为一体的若干块板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板材的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折边,与该第一板材相邻的第二板材边缘处有沿边长设置的截面为凹形的槽,所述的第一板材上的折边伸延至第二板材上的槽处且两者搭焊为一体。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保证焊逢处的尺寸精度且提高汽车车身的整体强度,克服了目前国内无大尺寸板料及冲压设备等原因造成的车身外表面,如顶盖难以整体冲压成型的问题和钣金分块后一般焊接方式造成的尺寸不易控制的问题。
文档编号B23K33/00GK201132250SQ200720129708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志民, 赵云梅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