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61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空气沿着车身底罩的上下表面顺畅地流动、并使该空气气流在其整流未受到设置于与后部的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上下方向脚部妨碍的情况下向车辆后方流动、能够减小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车身底罩(3)的安装构造具有覆盖车身下侧的发动机室(E)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31),并且在后缘部(3b)具有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在安装部(D)上设有在基本面部(31)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32),其中,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被沿车辆上下方向切掉。
【专利说明】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覆盖车身下侧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作为车辆的地板下面的车身下部被设计得较平坦,由此,使在车辆行进时导入的地板下面的空气的流动加快,作为车辆谋求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一直以来,如图5?图7所示,在位于车辆前方侧的车身下部,覆盖发动机室的下侧地配置有形成为平板状的车身底罩51,利用该车身底罩51,减少导入到车身下部的空气A的乱流并对空气A流动进行整理,使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减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图5?图7中,箭头F方向表示车辆前方。
[0003]因此,为了减少空气A的乱流,车身底罩51的前端部51a与前保险杠52连续地形成,并利用螺栓紧固结合于前保险杠52的后端部52a。另外,车身底罩51的后缘部51b利用螺栓53和螺母54稳定地安装于作为后部车身骨架的前悬架55。与此相伴,车身底罩51的后缘部51b具有多个用于与前悬架55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在这些安装部中,在平面状的基本面部56上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57。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53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6]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身底罩51的安装构造中,在基本面部56的下表面流动的与车速对应的较快地流动的空气Al和以下这样的空气A2合流,S卩,空气A2 —边接触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凝器、排气系统等一边集聚于发动机室的下侧,其流量比在下表面流动的空气Al的流量小且流动较慢,空气A2的气流因各个部件而乱流,并且空气A2在变热的基本面部56的上表面流动,因此,产生了由两股空气A1、A2的速度差引起流动的乱流,存在无法有效地减小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这样的问题。
[0007]另外,在以往的安装构造中,如图7所示,沿着基本面部56的下表面的来自车辆前方的快速整理后的流动的空气Al被处于基本面部56和上下方向脚部57之间在前后方向的角部B的弯曲部分所拖拉并绕到车辆上方,或者,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呈字母U形状的上下方向脚部57妨碍了在基本面部56的上表面流动的空气A2的流动,或者在基本面部56的下表面流动的空气Al因在与前悬架55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后方产生的负压区域C的负压而被引流等,有可能导致基本面部56的下表面的空气Al流动的乱流,朝向车辆后方的空气Al的流动的整流化受损。
[0008]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即,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空气沿着车身底罩的上下表面顺畅地流动、并使该空气气流在其整流未受到设置于与后部的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上下方向脚部妨碍的情况下向车辆后方流动、且能够减小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具有覆盖车身下侧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并且在后缘部具有连接车身的且配置在上述车身底罩的后部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在上述基本面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其中,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沿车辆上下方向被切掉。
[0011]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基本面部和上述上下方向脚部上设有通孔,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越向车辆后方该通孔越宽,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部位设定为从车辆下方观察时位于上述通孔的范围内。
[0012]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的部分从上述基本面部延续至上述安装部,上述通孔的范围设定至上述安装部。
[0013]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基本面部的位于上述安装部的部分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且该加强肋与上述通孔相邻。
[0014]发明的效果
[0015]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具有覆盖车身下侧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并且在后缘部具有连接车身的且配置在上述车身底罩的后部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在上述基本面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沿车辆上下方向被切掉,因此,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车辆行进时的空气沿着车身底罩的基本面部的上下表面顺畅地流动,并且即使设置于后缘部的上下方向脚部为了确保刚性而形成为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呈字母U形状,也不会使上下方向脚部妨碍气流的整流,从而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空气以稳定的整流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因而,采用本发明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能够使在车辆行进时从车辆前方导入并向车辆后方流动的空气的阻力减小,能够获得稳定的空气动力特性,并且能够通过减小空气阻力来谋求提高燃油经济性。
[0016]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基本面部和上述上下方向脚部上设有通孔,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越向车辆后方该通孔越宽,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部位设定为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位于上述通孔的范围内,因此,沿着基本面部的下表面从车辆前方整理而流过来的速度较快的空气不会像在以往的安装构造中那样产生被基本面部和上下方向脚部之间的在前后方向的角部所拉拽而绕到车辆上方的情况,能够从通孔的下缘部迅速地剥离且不会较大地产生乱流地以保持整流的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为了减少由速度差引起的空气流动的乱流,重要的是使在车身底罩的基本面部的上下表面流动的速度不同的两股空气的气流不立刻合流、而是逐渐地合流以不引起较大的变流。因而,像本发明的安装构造这样,若设有越向车辆后方越扩宽的通孔,则在车身底罩的基本面部的上下表面流动的速度不同的两股空气逐渐地合流,不会急剧地产生较大的乱流,能够使朝向车辆后方的空气的气流迅速恢复整流。
[0017]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的部分从上述基本面部延续至上述安装部,上述通孔的范围设定至上述安装部,因此,能够确保与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刚性,并且即使在车身底罩的基本面部的上表面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沿着该基本面部的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以保持整流的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
[0018]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基本面部的位于上述安装部的部分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且该加强肋与上述通孔相邻,因此,消除了因在基本面部存在有通孔而导致与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刚性降低这样的担心,能够确保与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刚性,能够减少在车辆行进时车身底罩的安装部变形而使空气流动的乱流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从车辆下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车辆的车身下部所得到的立体图。
[0020]图2是从车辆下方观察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后缘部的一部分安装于前悬架后的状态所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0021]图3是从车辆下方观察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后缘部的一部分安装于前悬架后的状态所得到的放大俯视图。
[0022]图4是对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后缘部的一部分与前悬架之间的安装部附近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从车辆侧方观察到的剖视图。
[0023]图5是从车辆下方观察应用了以往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车辆的车身下部所得到的俯视图。
[0024]图6是从车辆下方观察将以往的车身底罩的后缘部的一部分安装于前悬架后的状态所得到的放大俯视图。
[0025]图7是对通过以往的车身底罩的后缘部的一部分与前悬架之间的安装部附近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从车辆侧方观察到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车身下部;2前保险杠;2a后端部;3车身底罩;3a前端部;3b后缘部;4前悬架(后部的车身);6风道用凸部;7风道开口部;8紧固螺栓;9焊接螺母;31基本面部;32上下方向脚部;32a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3贯穿孔;34通孔;34a下缘部;35加强肋;41螺栓孔;A、A1、A2空气;D与前悬架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E发动机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0029]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图。另外,在图1?图4中,箭头F方向表示车辆前方。
[0030]如图1?图4所示,在位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车辆的前方侧的车身下部1,主要包括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树脂制的前保险杠2、设置于该前保险杠2的下部的车辆后方并覆盖发动机室E下部即车身下侧的树脂制的车身底罩3以及设置于该车身底罩3的车辆后方侧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悬架(后部的车身)4等。该前悬架4悬挂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左右一对悬架下臂5之间,在车辆行进时,来自前轮轮胎等的负荷和振动经由该下臂5输入到车身下部I侧。另夕卜,在发动机室E的下部设有排气管(未图示),该排气管在车身底罩3的上方位置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并构成发动机排气系统(歧管、催化剂、涡轮增压器(turbo)等)。
[0031]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来自车辆前方的空气A的乱流而将连续地形成的前保险杠2的下部侧的后端部2a与车身底罩3的前端部3a配置为从车辆下方观察时重合,其重合关系是前保险杠2的后端部2a位于车辆上侧、车身底罩3的前端部3a位于车辆下侧。前保险杠2的后端部2a形成为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平坦面形状,在与平板状的车身底罩3的前端部3a之间的重合部分的车辆右侧区域,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向车辆上方突出的风道用凸部6,利用这些风道用凸部6形成有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所看到的风道开口部7。因此,在车辆行进时从车辆前方侧流来的空气A的一部分从前保险杠2的下部通过风道开口部7,并沿着车身底罩3的上表面向车辆后方侧流动,对位于车辆后方侧的排气系统的排气管(未图示)等进行冷却。
[0032]而且,在这样的重合部分,在风道开口部7的左右两侧位置,前保险杠2的后端部2a与车身底罩3的前端部3a利用螺栓紧固而相结合。
[0033]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3是为了减少导入到车身下部1的空气A的乱流并对空气A的气流进行整理而快速地进行输送、并减小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而设置的,使用树脂制材料、硬质的纤维材料、碳材料等,将整体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因此,车身底罩3形成为能够覆盖发动机室E的下部的大小,具有平面状的基本面部31以及与安装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基本面部31供与车速对应的较快地流动的空气A1在其下表面流动,安装部D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于后缘部3b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
[0034]在这些安装部D上设有在基本面部31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32,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被沿车辆上下方向切掉。即,上下方向脚部32是从基本面部31朝向车辆上方的前悬架4突出的凸部,并形成为下部和后部开口且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呈字母U形状,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的切掉从基本面部31进行至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
[0035]另外,设置了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的下罩板3的后缘部3b由基本面部31和上下方向脚部32形成为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截面大致呈曲柄形状,上下方向脚部32的位于基本面部31与上下方向脚部32的上表面之间的部分前方侧成为朝向车辆后方立起的倾斜面。
[0036]如图4所示,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即上下方向脚部32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形状以能够与前悬架4的下表面重合,在上下方向脚部32的上表面中央部位穿设有供紧固螺栓8的杆部插入的插入孔33,该紧固螺栓8用于将车身底罩3的后缘部3b固定于前悬架4。另一方面,在前悬架4上,与插入孔33对应地穿设有螺栓孔41,在其架上表面上,在与螺栓孔41对应的位置固定有与紧固螺栓8的螺纹部相螺合的焊接螺母9。
[0037]另外,如图2?图4所示,构成为在基本面部31的位于车身底罩3的后缘部3b的部分和上下方向脚部32上设有三角形状的通孔34,该通孔34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车辆前方侧较窄而越向车辆后方侧越扩宽,而且其3个角部为圆弧,在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表面流动的空气A2的一部分通过通孔34向车辆后方流动。而且,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的切掉部位设定为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处在通孔34的范围内,通孔34的范围设定至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S卩,切掉基本面部31与上下方向脚部32之间的角部(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B),使通孔34的处于车辆前方侧的下缘部34a自基本面部31的位置跨越设置到上下方向脚部32的倾斜面。
[0038]因此,沿着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下表面从车辆前方流来的速度较快的空气Al不会像在以往的安装构造中那样被基本面部31和上下方向脚部32之间的在前后方向的角部所拉拽而绕到车辆上方,而是自通孔34的下缘部34a剥离,并以保持整流的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并且与在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表面流动并从通孔34出来的速度比较慢的空气A2合流,一边保持整流一边向车辆后方流动。
[0039]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车身底罩3的后缘部3b侧,即在基本面部31的处于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处的部分上,与通孔34相邻且平行地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加强肋35。这些加强肋35将各个通孔34夹在之间而分别配置于各个通孔34的左右两侧,形成为朝向车辆的上方突出的凸形状。
[0040]通过设置这种加强肋35,从而确保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的刚性,由在基本面部31存在有通孔34而引起的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的刚性降低得到抑制,在车辆行进时因位于车身底罩3的后缘部3b的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的变形而产生的空气Al、A2流动的乱流减少。
[0041]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3的安装构造的车辆中,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当车辆行进时,从车辆前方侧朝向车辆后方侧流过车身下部I的空气A中的空气Al通过前保险杠2的下表面并沿着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下表面以与车速相称的较快速度流动,自通孔34的下缘部34a剥离,并以保持整流的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另外,空气A2从风道开口部7导入到发动机室E内,并沿着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表面以比空气Al慢的速度流动,并且一部分自通孔34流出,向车辆后方流动。之后,在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下表面流动的速度不同的两股空气A2、A1逐渐地合流,不会较大地产生乱流,而是一边迅速地恢复整流一边朝向车辆后方流动。
[004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3的安装构造在车身下部I具有覆盖发动机室E下侧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31,并且在后缘部3b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在这些安装部D上设有在基本面部31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32,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被沿车辆上下方向切掉,并且在基本面部31和上下方向脚部32上设有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越向车辆后方越扩宽的通孔34,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局部32a的切掉部位设定为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处在通孔34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车辆行进时的空气A1、A2沿着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下表面顺畅地流动,即使在后缘部3b设有从车辆下方观察时呈字母U形状的上下方向脚部32,上下方向脚部32也不会妨碍气流的整流,从而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两股空气Al、A2 一边逐渐地合流一边以稳定的整流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3的安装构造,能够可靠地减小在车辆行进时从车辆前方导入并沿着车身底罩3的基本面部31的上下表面向车辆后方流动的空气Al、A2的阻力。而且,沿着基本面部31的下表面从车辆前方整理而流过来的速度较快的空气Al不会被基本面部31和上下方向脚部32之间的在前后方向的角部所拉拽而绕到车辆上方,从而能够自通孔34的下缘部34a迅速地剥离且不会较大地产生乱流地以保持整流的状态向车辆后方流动。
[004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已述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0044]例如,已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强肋35形成为朝向车辆的上方突出的凸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朝向车辆的下方突出的凸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具有覆盖车身下侧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并且在后缘部具有连接车身的且配置在上述车身底罩的后部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设有在上述基本面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该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沿车辆上下方向被切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本面部和上述上下方向脚部上设有通孔,在从车辆下方观察时越向车辆后方该通孔越宽,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部位设定为从车辆下方观察时位于上述通孔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下方向脚部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的被切掉的部分从上述基本面部延续至上述安装部,上述通孔的范围设定至上述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本面部的位于上述安装部的部分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且该加强肋与上述通孔相邻。
【文档编号】B62D35/02GK104443077SQ20141047272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大石浩二, 河野谦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