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31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身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消费者对车身安全的要求以及相关车身安全领域的标准的逐步完善,相关技术中,用于车辆的车身在受到正面碰撞、后面碰撞以及侧面碰撞时,车身的安全性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该车身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正碰和后碰性能。
[000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
[000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包括:地板,所述地板设有两个地板纵梁,所述地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围外板,两个侧围外板之间设置有前围板,侧围外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A柱;两个前纵梁,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地板、对应的所述A柱以及前围板固定,所述两个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有前端防撞梁;两个辅助前纵梁,所述两个辅助前纵梁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前纵梁的下方,每个所述辅助前纵梁与该辅助前纵梁上方的前纵梁相连,并且每个所述辅助前纵梁还与对应的地板纵梁和地板相连,所述两个辅助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有前端辅助防撞梁;两个后纵梁,所述两个后纵梁固定在所述地板上,所述两个后纵梁的后端固定有后防撞梁;第一后部横梁、第二后部横梁和第三后部横梁,所述第一后部横梁、所述第二后部横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沿所述车辆的纵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两个后纵梁上;C柱,所述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部横梁固定,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固定;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所述C柱的上端固定。
[000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正碰和后碰性能,从而提高了对驾驶室内乘员的保护力度。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还包括:传力横梁,所述传力横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且设在所述地板上;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传力横梁横向两侧的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与所述传力横梁在所述横向上对应。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还包括: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防撞杆与所述车身的车门内板相连,所述车门防撞杆倾斜设置且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前端高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以及车门加强板,所述车门加强板分别的上端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中部区域相连且下端与所述车门内板的下沿的中部区域相连。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加强板与所述车门防撞杆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60°彡a彡120°。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防撞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22。彡 β 彡 45°。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防撞杆位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所述车身还包括:车门防撞杆支架,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并在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防撞杆之间限定出第一支架空腔,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还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并在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限定出第二支架空腔;其中所述车身的Β柱邻近所述第一支架空腔和所述第二支架空腔且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架空腔和所述第二支架空腔相对。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包括:呈U形的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底壁与所述车门内板点焊相连;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前侧壁的顶沿向前延伸,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点焊相连;以及车门防撞杆支架后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后翻边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后侧壁的顶沿向后延伸,所述后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三层点焊相连。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底部处的宽度。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还包括:两个前翼子板安装梁,每个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处并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固定,每个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对应的所述侧围外板处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以及两个前纵梁加强梁,每个所述前纵梁加强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和所述前纵梁固定,以在所述前纵梁加强梁、所述前纵梁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前纵梁的外侧面上并水平向外延伸,所述前纵梁加强梁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前纵梁加强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焊接固定且后端与所述前纵梁焊接固定。
[00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纵梁固定板的自由端构造有向上敞开的容纳槽,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前端伸入到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壁焊接固定。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还包括:前端横向连接梁,所述前端横向连接梁与所述前围板固定,且所述前端横向连接梁还与所述两个前纵梁的后端固定。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还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分别设在所述地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Α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中空的门槛梁上;门槛梁延长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且向前突出所述A柱的下端;A柱下端延长部,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设在所述A柱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与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以及保护封板,所述保护封板设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前端。
[00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A柱包括:A柱内板,A柱外板,所述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A柱内板的外侧,所述A柱外板包括:A柱外板外侧壁;A柱外板前侧壁,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前沿;A柱外板后侧壁,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后沿;延长壁,所述延长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延长壁固定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延长壁构成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长壁的后端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段相连。
[00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C柱包括:C柱上板,所述C柱上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c柱下板,所述C柱下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上板的下端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部横梁相连;以及C柱下板后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相连;其中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
[00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C柱下板包括:C柱下板本体部;以及C柱下板前肢板和C柱下板后肢板,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的上端和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前、向下延伸,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后、向下延伸。
[0024]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前翼子板安装梁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前纵梁加强梁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100%正面碰撞中的受力示意图;
[0029]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40%偏置碰撞中的受力意图;
[0030]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小重叠碰撞中的受力示意图;
[0031]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轮胎后侧的受力示意图;
[0032]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包含前翼子板安装梁;
[0034]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10中所示结构的左视图(局部);
[0036]图12是图10中所示结构的前视图(局部);
[0037]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示意图;
[0038]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6是图13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仰视图;
[0041]图17是图16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0042]图18是图13中所示的车身正面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
[0043]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0是图19中的局部放大图;
[0045]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中部和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前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7]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槛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后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9]图25是图24的断面图;
[0050]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侧碰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的车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中部和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30是图29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未示出车门防撞杆和车门加强板;
[0055]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的底部吸能盒的结构不意图;
[0056]图3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57]图3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断面图;
[0058]图34是图3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59]图3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顶盖横梁的断面图;
[0060]图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61]图3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0062]图38是沿图37中的M-M的剖面图;
[0063]图3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64]图4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支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65]图4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66]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7]图4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68]图4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后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9]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局部俯视图,其中虚线表示第一至第三闭环的传力通道;
[0070]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后纵梁的俯视图;
[0071]图4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局部左视图;
[0072]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第四闭环和第五闭环的传力通道;
[0073]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工况为50km/h尾部100%碰撞试验中的车身尾部的损坏情况示意图;
[0074]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在工况为80km/h尾部70%碰撞试验中的车身尾部的损坏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7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0]下面参照图1-图5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如图1-图5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包括:地板129、两个地板纵梁、两个侧围外板521、前围板522、A柱160、两个前纵梁501、前端防撞梁502、两个辅助前纵梁511、前端辅助防撞梁512、两个后纵梁820、后防撞梁840、第一后部横梁851、第二后部横梁852、第三后部横梁853、C柱167以及顶盖后横梁860。
[0081 ] 在下面的描述中,横向指的是车辆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纵向指的是车辆的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高度方向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0082]如图1-图12所示,地板129设有两个地板纵梁,地板12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围外板521,两个侧围外板521之间设置有前围板522。换言之,两个侧围外板521设在地板129的左侧和右侧,两个侧围外板521可左右对称设置。前围板522连接在两个侧围外板521之间,前围板522的左侧与左侧的侧围外板521相连,前围板522的右侧与右侧的侧围外板521相连。
[0083]侧围外板52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A柱160。两个前纵梁501沿横向彼此间隔开设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两个前纵梁501可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前纵梁501可大致沿车身1的纵向延伸,并且每个前纵梁501的后端分别与地板129、前围板522以及对应的A柱160固定。
[0084]前端防撞梁502可沿车身1的横向延伸且前端防撞梁502固定在两个前纵梁501的前端。
[0085]两个辅助前纵梁511可沿车身1的横向彼此间隔开设在车身1的左侧和右侧,两个辅助前纵梁511可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个辅助前纵梁511可分别位于两个前纵梁501的下方。左侧的辅助前纵梁511可与左侧的前纵梁501相连,右侧的辅助前纵梁511可与右侧的前纵梁501相连。地板129设有两个地板纵梁,两个地板纵梁沿纵向延伸并沿横向间隔开设在车身1的左右两侧。
[0086]左侧的辅助前纵梁511与位于左侧的地板纵梁和地板129相连,右侧的辅助前纵梁511与位于右侧的地板纵梁和地板129相连。前端辅助防撞梁512沿横向延伸,并且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固定在两个辅助前纵梁511的前端,具体地,前端辅助防撞梁5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辅助前纵梁511相连。
[0087]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在车辆的前部具有两个前纵梁501以及位于两个前纵梁501之间的前端防撞梁502,同时车辆的前部还具有两个辅助前纵梁511以及位于两个辅助前纵梁511之间的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前端防撞梁502可形成一个碰撞接触面,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可形成另一碰撞接触面,使碰撞面积和可碰撞的接触位置变多,不再是单一位置处的少量接触。
[0088]同时,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前端防撞梁502和两个前纵梁501可构成一个传力通道,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和两个辅助前纵梁511可构成另一个传力通道,并且两个辅助前纵梁511与两个前纵梁501分别相连,使得两个传力通道形成为一个整体,传力分散且均匀。该新型的防撞梁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加工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可提高车辆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减小对人的伤害。
[0089]进一步,如图44-图50所示,两个后纵梁820沿车辆的横向彼此间隔开,且两个后纵梁820固定在地板129。两个后纵梁820的后端固定有后防撞梁840。第一后部横梁851、第二后部横梁852和第三后部横梁853沿车辆的纵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850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后纵梁820上。优选地,每根后部横梁8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纵梁820焊接。
[0090]可以理解的是,由前至后彼此间隔分布的第一后部横梁851、第二后部横梁852和第三后部横梁853与左右两侧的后纵梁820共同构造成三个封闭环。例如,在如图4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后部横梁851、第二后部横梁852与夹在第一后部横梁851和第二后部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