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558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减弱B柱沿整车Y向的入侵,保证乘客和驾驶员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0278]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B柱外板166, B柱外板166的上端与A柱外板162的外侧表面相连。
[027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左侧的B柱内板165的下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120上,右侧的B柱内板165的下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120上。中部横梁311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门槛梁120上且右端固定在右侧的门槛梁120上,并且,中部横梁311、两个B柱内板165和顶盖横梁构301成一大体闭合的闭环结构。
[0280]具体地,如图36所示,顶盖横梁301的左右两侧分别和B柱内板165直接焊接相连,左右两侧的B柱内板165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门槛梁120相连,中部横梁3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门槛梁120相连,从而可以形成车辆的闭环路结构。由此,可以提高车辆结构的连续性,以增强车辆的侧面结构的整体刚度。
[0281]下面参照图42-图5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的后面碰撞保护结构。
[0282]如图42、图44所示,第二后部横梁852可以包括:第二后部横梁上板852a和第二后部横梁下板852b。具体地,第二后部横梁上板852a分别与地板129、后纵梁820和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焊接固定,第二后部横梁下板852b分别与地板820、后纵梁820焊接固定。
[0283]为进一步提高第二后部横梁852的强度,第二后部横梁上板852a、第二后部横梁下板852b以及地板129之间可以通过交替分布的两层焊和三层焊焊接。另外,车身1还包括轮罩(图未示出),轮罩焊接在侧围外板上,C柱167与侧围外板和轮罩焊接。
[0284]如图44所示,进一步地,C柱167包括:C柱上板903、C柱下板904、C柱下板前连接板以及C柱下板后连接板。具体地,C柱上板903的上端与顶盖后横梁860连接。C柱下板904的上端与C柱上板903的下端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C柱下板904的底部连接,且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后纵梁820和第二后部横梁852相连。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C柱下板904的底部连接,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后纵梁820和第三后部横梁853相连。其中,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优选地,C柱167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0285]如图42-图46所示,C柱下板904包括:C柱下板本体部904a、C柱下板前肢板904b以及C柱下板后肢板904c。具体地,C柱下板前肢板904b的上端和C柱下板后肢板904c的上端分别与C柱下板本体部904a的下端相连,C柱下板前肢板904b相对C柱下板本体部904a向前、向下延伸,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C柱下板本体部904a向后、向下延伸。
[0286]这里,对于C柱下板前肢板904b和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C柱下板前肢板904b以及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 20° -160。。
[0287]在如图43所示的示例中,C柱下板904进一步包括:肢板连接板904d。肢板连接板904d设在C柱下板前肢板904b与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由此,可以提高C柱下板904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C柱167承受负载的能力,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抗压强度以及NVH性能。优选地,C柱下板904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0288]如图42和图43所示,为方便C柱下板前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第二后部横梁852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可以分为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竖直段901a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C柱下板前肢板904b上且通过焊接固定,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水平段901b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后纵梁820和第二后部横梁852上且通过焊接固定。另外,对于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的夹角不作特殊限定,只要其便于C柱下板前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第二后部横梁852连接即可,例如,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0° -120°。为进一步提高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的连接强度,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0289]如图43所示,为方便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第三后部横梁853连接,C柱下板后连接板可以分为竖直段902a和水平段902b,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竖直段902a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C柱下板后肢板904c上且通过焊接固定,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水平段902b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后纵梁820和第三后部横梁852上且通过焊接固定。
[0290]需要说明的是,C柱下板后连接板可以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测试车身1的扭转刚度、抗压强度以及NVH性能时,可以根据C柱167的受力特性,合理设计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以增强车身1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
[0291]为进一步提高车身1的整体性能,如图46所示,后纵梁820可以分为依次相连的前段部分821、中段部分822和后段部分823,第一后部横梁851连接在两个后纵梁820的前段部分821的前端处,第二后部横梁852和第三后部横梁853中的每一个均连接在两个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之间,后防撞梁840固定在两个后纵梁820的后段部分823的后端处,中段部分822分别与前段部分821和后段部分823通过激光焊固定。
[0292]后纵梁820分段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每段纵梁的截面、材料、厚度,从而有效控制后纵梁820的变形模式,在后纵梁820的后段部分823上开横向和/或纵向的加强筋824,有利于在车身1尾部在高速碰撞过程中后纵梁820的溃缩变形和吸能。当然,提高后纵梁820的溃缩变形和吸能的性能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上开溃缩槽825。另外,由激光焊接而成的后纵梁820结构,减少了焊接工艺的复杂程度,同时还减轻了整车的重量。
[0293]如图44所后防撞梁840与每个后纵梁820的后端之间设有后吸能盒830,后吸能盒830与后防撞梁840以及后吸能盒830与后纵梁820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后吸能盒830与后防撞梁840通过螺栓连接,后吸能盒830与后纵梁820通过螺栓连接。由此,当车辆尾部因低速碰撞(例如为15m/h以下的碰撞)产生形变而需要更换部件时,可以节省维修时间以及维修费用,从而提升了保险等级。为进一步提高后吸能盒830的连接可靠性,后吸能盒830与地板129可拆卸地连接。
[0294]在如图47所示的示例中,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的下方设有后减震器87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870受力如图47中箭头c所示,由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整车在行驶中的平稳性,提高消费者乘坐的舒适性。
[0295]如图49-图50所示,下面以具体的数值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进行后碰撞试验。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数值只是示例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296]在工况为50km/h尾部100%碰撞试验中,车身1受力如图49中箭头a所示。显然,第一闭环811区域保持完整,第二闭环812发生轻微形变,第三闭环813相对于第二闭环812发生较大形变。
[0297]在工况为80km/h尾部70%碰撞试验中,车身1受力如图50中箭头b所示。由于碰撞速度较高,第三闭环813的形变量最大,第二闭环812的形变量次之,第一闭环811保持相对完整,且没有硬物侵入。
[0298]由此可知,利用两个后纵梁820、第一后部横梁851、第二后部横梁852以及第三后部横梁853将车身1尾部沿前后方向构造成第一闭环811、第二闭环812和第三闭环813,可有效地吸收车辆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保证了整车碰撞中“油箱区域”即所述第一闭环811的完整性,使整车可以满足高速碰撞GB20072-2006以及FMVSS310乘用车后碰燃油系统安全性要求。
[0299]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主要涉及前段部分、侧部部分和后部部分的一些改进,例如前段部分涉及前端防撞梁502和两个前纵梁501可构成一个传力通道,以及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和两个辅助前纵梁511构成的另一个传力通道,以及两个传力通道的有机结合,侧部部分涉及用于保护乘员腿部的车门加强板111、门槛梁120以及底部吸能盒124的有机结合、传力横梁130以及侧碰吸能结构132的有机结合,后部部分涉及贴近地板129的位置构造出的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三个闭环吸能传力结构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闭环吸能传力结构。
[0300]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了说明书上述公开内容的技术之上,显然可以将前段部分的相关实施例、示例或技术特征例如前端防撞梁502和两个前纵梁501可构成一个传力通道,前端辅助防撞梁512和两个辅助前纵梁511构成的另一个传力通道等,以及两个传力通道的有机结合,侧部部分的相关实施例、示例或技术特征例如车门加强板111、门槛梁120、底部吸能盒124、传力横梁130以及侧碰吸能结构132等、后部部分的相关实施例、示例或技术特征例如三个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闭环以及两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环进行有机组合和/或修改和/或替换,这也相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301 ]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030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身1。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车身1的缘故,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在发生诸如正碰、侧碰或后碰时,能够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驾驶室内的乘员。
[030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30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所述地板设有两个地板纵梁,所述地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围外板,两个侧围外板之间设置有前围板,侧围外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A柱; 两个前纵梁,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地板、对应的所述A柱以及前围板固定,所述两个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有前端防撞梁; 两个辅助前纵梁,所述两个辅助前纵梁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前纵梁的下方,每个所述辅助前纵梁与该辅助前纵梁上方的前纵梁相连,并且每个所述辅助前纵梁还与对应的地板纵梁和地板相连,所述两个辅助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有前端辅助防撞梁; 两个后纵梁,所述两个后纵梁固定在所述地板上,所述两个后纵梁的后端固定有后防撞梁; 第一后部横梁、第二后部横梁和第三后部横梁,所述第一后部横梁、所述第二后部横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沿所述车辆的纵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两个后纵梁上; C柱,所述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部横梁固定,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固定; 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所述C柱的上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力横梁,所述传力横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且设在所述地板上;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传力横梁横向两侧的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与所述传力横梁在所述横向上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防撞杆与所述车身的车门内板相连,所述车门防撞杆倾斜设置且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前端高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以及 车门加强板,所述车门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中部区域相连且下端与所述车门内板的下沿的中部区域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加强板与所述车门防撞杆之间的夹角ct的取值范围为:60° ^ α ^ 12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22°彡β彡4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杆位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 所述车身还包括: 车门防撞杆支架,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并在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防撞杆之间限定出第一支架空腔,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还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并在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限定出第二支架空腔; 其中所述车身的Β柱邻近所述第一支架空腔和所述第二支架空腔且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架空腔和所述第二支架空腔相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包括: 呈U形的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底壁与所述车门内板点焊相连; 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前侧壁的顶沿向前延伸,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前翻边与所述车门防撞杆点焊相连;以及 车门防撞杆支架后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后翻边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后侧壁的顶沿向后延伸,所述后翻边、所述车门防撞杆的后端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三层点焊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本体的底部处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纵梁固定板; 所述车身还包括: 两个前翼子板安装梁,每个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处并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固定,每个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对应的所述侧围外板处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以及 两个前纵梁加强梁,每个所述前纵梁加强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和所述前纵梁固定,以在所述前纵梁加强梁、所述前纵梁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前纵梁的外侧面上并水平向外延伸,所述前纵梁加强梁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前纵梁加强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焊接固定且后端与所述前纵梁焊接固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固定板的自由端构造有向上敞开的容纳槽,所述前翼子板安装梁的前端伸入到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壁焊接固定。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横向连接梁,所述前端横向连接梁与所述前围板固定,且所述前端横向连接梁还与所述两个前纵梁的后端固定。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分别设在所述地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Α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门槛梁上; 门槛梁延长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且向前突出所述A柱的下端; A柱下端延长部,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设在所述A柱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与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以及 保护封板,所述保护封板设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前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A柱包括: A柱内板, A柱外板,所述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A柱内板的外侧,所述A柱外板包括: A柱外板外侧壁; A柱外板前侧壁,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前沿; A柱外板后侧壁,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后沿; 延长壁,所述延长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延长壁固定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延长壁构成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壁的后端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段相连。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包括: C柱上板,所述C柱上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 C柱下板,所述C柱下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上板的下端连接; C柱下板前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部横梁相连;以及 C柱下板后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三后部横梁相连;其中 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板包括: C柱下板本体部;以及 C柱下板前肢板和C柱下板后肢板,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的上端和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前、向下延伸,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后、向下延伸。1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该车身包括地板,地板上设有地板纵梁和侧围外板,侧围外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A柱,前纵梁的后端分别与地板、A柱以及前围板固定,辅助前纵梁固定在前纵梁的下方,前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部防撞梁且辅助前纵梁的前端设有前端辅助防撞梁,后纵梁设在地板上,第一至第三后部横梁前后间隔开,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后纵梁和第二后部横梁固定且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后纵梁和第三后部横梁固定,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C柱的上端固定。本发明的车身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正碰和后碰性能。
【IPC分类】B62D23/00
【公开号】CN105313972
【申请号】CN201410373310
【发明人】孙超, 刘珍海, 岳国辉, 陈现岭, 张凯, 马立军, 赵敬, 张向飞, 许伟, 蒋正杰, 郭建保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1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