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镗削壳体刀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车床或镗床上镗削阶台 深孔的镗削壳体刀杆。
技术背景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加工內阶台孔类工件时,两端的短阶台?L,使用刀杆短、刚性好的刀具,比较容易加工;但是在加工中间的长孔时,由于悬臂刀的刀杆长、 刚性差,在车削时易产生振动,加工得到的内孔表面粗糙度极差,精加工困难, 耗时长,且很难达到加工标准,影响加工进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膛刀加工内长孔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镗削阶台深孔 的镗削壳体刀杆,其特征在于,在刀杆3的两端分别套有前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 6,在两个支承套中间部分的刀杆3上安装膛刀4,并用压力螺钉5进行固定;刀 杆3后端用刀垫调整高低并固定在车床方刀台7上。所述刀杆3与前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6间为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刀杆的刚性,防止刀杆在切削过程中的振 动,保证了中间孔和两端孔的位置精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好,操作简单,效率高, 解决了传统镗孔存在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l-前支套;2-工件;3-刀杆;4-膛刀;5-压力螺钉;6-后支套;7-方刀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镗削壳体刀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 明作进一步说明。图l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进行工件加工时,先车好工件2两 端的内孔,以便安装以这两孔定位的前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6,把镗削工件2中 间的长孔,做一单一工序完成。在镗削工件中间长孔时,先将前支承套l装入工件左端的内孔中,再把工件 安装在车床上,把镗刀4伸出刀杆3外的长度调整好,并用压力螺钉5固定,后 支承套6连同刀杆3 —起装入工件右端的内孔中,刀杆3后端用刀垫调整高度并 固定在车床方刀台7上,刀杆3与前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6间为滑动配合。开动车床使工件2旋转,开始纵向走刀进行切削,直到走刀到工件孔深度为 止;当工件车完后,反向移动刀杆3,镗刀4带动后支承套6—起退出工件孔外, 完成工件加工。使用所述装置对内径D:4)83mm,长度L=750mm的内孔进行镗削加工,中 间孔和两端孔的位置精度及工件表面粗糙度均满足加工要求。
权利要求1.镗削壳体刀杆,其特征在于,在刀杆(3)的两端分别套有前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6),在两个支承套中间部分的刀杆(3)上安装膛刀(4),并用压力螺钉(5)进行固定;刀杆(3)后端用刀垫调整高低并固定在车床方刀台(7)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镗削壳体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3)与前 支承套(1)和后支承套(6)间为滑动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车床或镗床上镗削阶台深孔的镗削壳体刀杆。在刀杆的两端分别套有前支承套和后支承套,在两个支承套中间部分的刀杆上安装膛刀,并用压力螺钉进行固定;刀杆后端用刀垫调整高低并固定在车床方刀台上;把镗削工件2中间的长孔,做一单一工序完成。所述装置提高了刀杆的刚性,防止刀杆在切削过程中的振动,保证了中间孔和两端孔的位置精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好,操作简单,效率高,解决了传统镗孔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B23B29/02GK201300219SQ20082012334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郑文虎 申请人:北京南口轨道交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