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51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纵梁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模具技术领域,冲压模具大都为单工序模具,也有少数的双工序模具。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而汽车纵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道工序,通常不能在一个模具上完成,因此,就存在着在多个模具上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纵梁或模具的转运与切换过程,由于纵梁的体积、质量等通常都比较大,因此,转运过程存在着很多不便,工作效率不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具,最好能实现在此模具上能够完成纵梁生产的全过程,而基本不需要中途转运、更换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成型工序工位、修边工序工位、侧冲孔工序工位。所述成型工序工位、修边工序工位、侧冲孔工序工位共用上模座和下模座,并共用导向系统。所述成型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成型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压边圈、 成型凸模;所述氮气缸与用于调压的氮气工作站相连;压边圈靠成型工序工位的顶杆顶
出ο所述修边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修边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修边凸模块、废料自动输送机构。所述侧冲孔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斜楔驱动器和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冲孔凹模、斜楔、冲头和废料自动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模具上设有三个工序位,当设备开动一次,即可依次完成三个工序的生产, 而实现纵梁生产的一次完成;生产单件零件的时间将缩小到单工序生产方式的三分之一, 大大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2.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3.模具占地面积小于三个单工位模具的占地面积,节约了生产空间和生产成本。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成型工序工位1、修边工序工位2、侧冲孔工序工位3。所述成型工序工位1、修边工序工位2、侧冲孔工序工位3共用上模座和下模座,并共用导向系统。成型工序工位1的上模设有成型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压边圈、成型凸模;所述氮气缸与用于调压的氮气工作站相连;压边圈靠成型工序工位的顶杆顶出。修边工序工位2的上模设有修边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修边凸模块、废料自动输送机构。侧冲孔工序工位3的上模设有斜楔驱动器和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冲孔凹模、斜楔、冲头和废料自动输送机构。由于模具上设有三个工序位,当设备开动一次,即可依次完成三个工序的生产,而实现纵梁生产的一次完成;生产单件零件的时间将缩小到单工序生产方式的三分之一,大大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具占地面积小于三个单工位模具的占地面积,节约了生产空间和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成型工序工位、修边工序工位、侧冲孔工序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序工位、修边工序工位、侧冲孔工序工位共用上模座和下模座,并共用导向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成型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压边圈、成型凸模;所述氮气缸与用于调压的氮气工作站相连;压边圈靠成型工序工位的顶杆顶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边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修边凹模镶块、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修边凸模块、 废料自动输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冲孔工序工位的上模设有斜楔驱动器和氮气缸卸料机构;下模设有冲孔凹模、 斜楔、冲头和废料自动输送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纵梁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一种纵梁生产的三工序冲压模具,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成型工序工位、修边工序工位、侧冲孔工序工位。由于模具上设有三个工序位,当设备开动一次,即可依次完成三个工序的生产,而实现纵梁生产的一次完成;生产单件零件的时间将缩小到单工序生产方式的三分之一,大大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具占地面积小于三个单工位模具的占地面积,节约了生产空间和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D53/88GK202079175SQ2011201741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年生, 孙林, 彭斌, 许兰锋, 黄奇华 申请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