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10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自动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进给系统,其包括机架,在该机架上设有与下料机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在该平行导轨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一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在该平行导轨之间设置有数个可在该平行导轨之间升降的托架,且在该托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上的料孔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托架一一对应的数个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处于所述托架与夹持部之间且临近于所述托架位置。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自动为下料机进行进给,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自动进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进给系统,确切来说是一种用于自动备料、上料、进给、压紧及下料的程控下料机中的自动进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下料机是借助于机械运动的作用力加压于刀模,对材料进行切割加工的机器,是轻工行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目前的圆钢下料机中的备料、上料、进给等工序基本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即是操作人员通过吊臂或行车或纯手工将圆钢料料坯放置于圆钢下料机的料孔上,再通过调节定尺系统、开启下料机切割刀来进行切割下料,因备料、上料及进给均采用手工,劳动强度大,且在作业时易出现误差,不能保证圆钢料的下料精度。
[0003]具体地,对于圆钢下料机的进给主要是通过操作人员借助吊臂或行车将圆钢料坯向下料机的料孔方向进给,用过定尺系统来设定下料尺寸。该种操作方式对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纯依靠操作人员手工对料坯进行锁定定位,精度低,误差大,报废率高,还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进给系统,可自动为下料机进行进给,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进给系统,其包括机架,在该机架上设有与下料机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在该平行导轨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一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在该平行导轨之间设置有数个可在该平行导轨之间升降的托架,且在该托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上的料孔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托架一一对应的数个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处于所述托架与夹持部之间且临近于所述托架位置。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平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驱动连接的托板,所述夹持部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定位于该托板上。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托架底部对应连接有底座气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气吸头或磁吸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气缸、夹持部、端部定位气缸、伺服电机、行程开关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自动为下料机进行进给,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简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6]一种如图1、2、3所述的自动进给系统,其包括机架1,在该机架I上设有与下料机10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2,在该平行导轨2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2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5 —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7 ;在该平行导轨2之间设置有数个可在该平行导轨2之间升降的托架3,且在该托架3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10上的料孔11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机架I上设有与所述托架3 —一对应的数个行程开关12,该行程开关12处于所述托架3与夹持部7之间且临近于所述托架3位置。
[0017]本实用新型中的托架3用于支撑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开始使用时,所述托架3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该托架3上设凹槽用于对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的基础定位,因在进给时,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将与该托架3作相对运动,所以为了减少摩擦,可在该托架3的凹槽内设置滚动副,以减小该托架3与待下料圆钢料5之间的摩擦力,节省动能,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0018]对于待下料圆钢料5的端部夹持,优选的,该夹持部7为气吸头或磁吸头,该夹持部7可在市面上直接购得,价格低廉易得。本例中通过在所述平行导轨2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9驱动连接的托板6,所述夹持部7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8定位于该托板6上。所述托板6可在平行导轨2上移动,通过伺服电机9控制该托板6在该平行导轨2上移动并定位。
[0019]在所述托架3底部对应连接有底座气缸4,所述托架3其对应的底座气缸4上下升降。对于托架3的下降主要是为了使得待下料圆钢料5在进给时,该托架3需对托板6及其上的伺服电机9等部件让位,避免产生干涉。
[0020]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自动运作,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气缸4、夹持部7、端部定位气缸8、伺服电机9、行程开关12均与一控制器30电连接。通过该控制器30分别对底座气缸4、夹持部7、端部定位气缸8、伺服电机9、行程开关12进行程控,以保证对待下料圆钢料5的流水线进给。具体地,当待下料圆钢料5由上料系统传递至所述托架3时,控制器30控制端部定位气缸8启动,使得所述控制器30可控制与所述端部定位气缸8连接的夹持部7可与该待下料圆钢料5的一端部夹持固紧,始终保持夹持状态,再控制伺服电机9使得整个托板6沿平行导轨2向下料机10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下料机10即可对该待下料圆钢料5进行逐段下料,同时,当托板6移动至与其相近的第一个行程开关12时,由行程开关12向控制器30发送信号,控制器30即刻向与该行程开关12相邻近的托架3所连接的底座气缸4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该底座气缸4带动托架3下降,以便为所述托板6的进给提供空间位置,避免该托架3对所述托板6的进给发生干涉,同样的,其它的行程开关12类似,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当进行最后一个行程开关12时,其工作原理一致,此时,当底座气缸4带动托架3下降后,主要由夹持部7与下料机10的料孔11来对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的支撑,直至整个待下料圆钢料5下料结束为主。当下料完成后,由控制器30控制伺服电机9反转,带动托板6及其上的部件复位,同时,控制所述底座气缸4 一一复位,以进行下一次待下料圆钢料5的自动进给,以此循环。
[0021]本例中,所述行程开关12用于监测所述托板6的位置关系,该行程开关12与其邻近的托架3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00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进给系统,包括机架(I),其特征在于:在该机架(I)上设有与下料机(10)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2),在该平行导轨(2)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2)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5)—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7);在该平行导轨(2)之间设置有数个可在该平行导轨(2)之间升降的托架(3),且在该托架(3)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10)上的料孔(11)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机架(I)上设有与所述托架(3)—一对应的数个行程开关(12),该行程开关(12)处于所述托架(3)与夹持部(7)之间且临近于所述托架(3)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行导轨(2)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9)驱动连接的托板(6),所述夹持部(7)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8)定位于该托板(6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3)底部对应连接有底座气缸(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7)为气吸头或磁吸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气缸(4)、夹持部(7)、端部定位气缸(8 )、伺服电机(9 )、行程开关(12 )均与一控制器(30 )电连接。
【文档编号】B21D28/02GK203695719SQ20132087732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杨观忠 申请人:重庆璐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