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22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属于平整轧制领域,特征是实施步骤为:(1)收集双机架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2)收集带材来料和目标金属工艺参数;(3)设定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的弯辊力,倾辊在基态;(4)定义优化变量;(5)优化计算轧制工艺参数;(6)输出最优轧制工艺参数。优点是:实现对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带材板形、机械性能、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
【专利说明】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平整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经过再结晶退火后的带钢以较小的变形量(0.5%~3% )进行轧制,以消除屈服平台、改善板形,同时得到要求的表面质量,这种轧制过程叫做平整。平整作为钢板生产流程中最接近成品的一道主要工序,直接影响成品带钢的机械性能、外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等技术指标,因此尤为重要。在平整工序中既可以通过控制平整延伸率来保证带钢的机械性能,又可以通过控制板形来保证带钢的外形质量,还可以通过控制轧制压力及辊间压力的横向分布来保证带钢的板形精度及表面质量,更可以通过控制轧辊表面粗糙度、轧制计划、机架延伸率分配来控制带材表面粗糙度。但是,生产实践表明,如何实现在保证平整带材板形质量的同时又满足其机械性能及表面质量要求,则一直是现场所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以往,为保证带钢通过一定的延伸率获得要求的板形、机械性能和表面粗糙度,通常对金属模型参数,即轧制力和前中后张力进行相应设定,但这一过程并未考虑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因此,容易引起带材表面横向的粗糙度差异(色差缺陷),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同时,对于双机架平整机组,还需考虑两机架之间的耦合关系,合理设定金属模型参数。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是提 供一种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可实现带材板形、机械性能、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质量综合控制的优化。
[0004]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为:
[0005]步骤1:收集双机架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lw、D2w、Dlb、D2b,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lw、L2w、Llb、L2b,工作辊弯辊缸距
I1^ 12,压下螺丝中心距LS1、Ls2 ;最大正弯辊力4+max、^max,最大负弯辊力^lmax、^2max,最大
正倾辊量Wmax、"L.,最大负倾辊量Hnax,最大轧制力Plmax、P2max ;工作辊表面实际
硬度Kw,支撑辊表面实际硬度Kb ;S辊允许的最小与最大前张力T2min、T2max, S辊允许的最小与最大后张力Ttlmil^Ttlmax ; 1#工作辊原始粗糙度Rarttl和衰减系数Bu及轧制公里数LT1,2#工作辊原始粗糙度Rarftl和衰减系数B。及轧制公里数Lt2 ;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轧辊复印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线性影响系数ah和非线性影响系数a’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中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P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带材的材质影响系数ak和β,,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延伸率影响系数α ε和β ε,机组设备特性影响参数λ i和λ 2 ;
[0006]步骤2:收集带材来料和目标金属工艺参数,包括来料屈服极限σ s、来料厚度分布h0i及平均值h、来料宽度B、来料板形Shape1、来料粗糙度Rastl、出口板面标准粗糙度Ra’s、目标延伸率Stl、轧制速度V;
[0007]步骤3:设定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的弯辊力Sp S2,倾辊1、η2在基态,即
[0008]
【权利要求】
1.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为: 步骤1:收集双机架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lw、D2w、Dlb、D2b,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lw、L2w、Llb、L2b,工作辊弯辊缸距I1U2,压下螺丝中心矩LS1、LS2 ;最大正弯辊力和.、Kmax,最大负弯辊力&.、^inax,最大正倾辊量d,最大负倾辊量0.、^2max,最大轧制力PlMX、P2max ;工作辊表面实际硬度Kw,支撑辊表面实际硬度Kb ;S辊允许的最小与最大前张力T2min、T2max ;1#工作辊原始粗糙度Rarttl和衰减系数Bu及轧制公里数Ln,2#工作辊原始粗糙度Rarftl和衰减系数B。及轧制公里数Lt2 ;S辊所允许的最小与最大后张力ΤΜη、T0fflax ;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轧辊复印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线性影响系数ah和非线性影响系数a’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中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P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带材的材质影响系数ak和β, ,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延伸率影响系数α ε和β ε,机组设备特性影响参数λ i和λ 2 ; 步骤2:收集带材来料和目标金属工艺参数,包括来料屈服极限σ s、来料厚度分布hM及平均值K、来料宽度B、来料板形Shape1、来料粗糙度Rastl、出口板面标准粗糙度Ra’s、目标延伸率Stl、轧制速度V ;
【文档编号】B21B37/58GK103978043SQ201410198769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杜晓钟, 王晓晨, 赵聃, 张彦杰, 双远华, 白振华, 黄庆学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