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786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涉及各类机械及板材成形技术、广泛用于车身部件的成形,包括上刀口,在上刀口的下方设置V型块,V型块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块上的V形开口,在所述支撑块内设置两组成对布置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分别与V形开口相连通;每个安装槽内分别设置L形辅助定位块、弹性元件和固定座,每个L形辅助定位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在V形开口内,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相背向设置,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之间设置间距,每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相应的L形辅助定位块的下方,每个弹性元件分别设置在各L形辅助定位块与相应的固定座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超窄边折弯成形的难题,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模具投入低,节约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类机械及板材成形技术、广泛用于车身部件的成形。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折弯边过窄,现有折弯工艺无法满足,为满足产品要求,目前一般采取两种办法:1、开模具用压力机进行压制,缺点是模具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高;2、用宽边折弯后进行裁切,缺点是材料浪费和生广成本闻。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低成本、高效率的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包括上刀口,在上刀口的下方设置V型块,V型块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块上的V形开口,在所述支撑块内设置两组成对布置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分别与V形开口相连通;每个安装槽内分别设置L形辅助定位块、弹性元件和固定座,每个L形辅助定位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在V形开口内,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相背向设置,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之间设置间距,每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相应的L形辅助定位块的下方,每个弹性元件分别设置在各L形辅助定位块与相应的固定座之间。
[0005]折弯时,将超窄的加工板料放置在辅助定位快上,上刀口由设备提供动力的基础上,作下行动作,上刀口接触到待加工板料时,压住待加工板料和辅助定位块一起作下行动作,同时弹性元件进行收缩以满足辅助定位块的下行空间,当上刀口、待加工板料、辅助定位块下行到一定位置即板料与V型块接触时,上刀口与V型块对待加工板料进行成形,成形后上刀口上行,辅助定位块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将件顶出。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的折弯成形工艺基础上,利用增加辅助定位块,起到对超窄板料进行有效定位,从而解决了超窄边折弯成形的难题。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模具投入低,节约生产成本。
[0007]为了防止辅助定位块上下移动时不稳定,在所述L形辅助定位块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在每块固定座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每个弹性元件的上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内、下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11]图4为图1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 一 4所示,为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包括上刀口 I,在上刀口 I的下方设置V型块6,V型块6包括支撑块6-1和支撑块6-1上的V形开口 6-2,在支撑块6_1内设置两组成对布置的安装槽7,每个安装槽7分别与V形开口 6-2相连通。每个安装槽7内分别设置L形辅助定位块3、弹性元件4和固定座5,每个L形辅助定位块3的上端分别设置在V形开口 6-2内,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3相背向设置,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3之间设置间距,每个固定座5分别设置在相应的L形辅助定位块3的下方,每个弹性元件4分别设置在各L形辅助定位块3与相应的固定座5之间。在L形辅助定位块3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8,在每块固定座5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9,每个弹性元件4的上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8内、下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9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包括上刀口,在上刀口的下方设置V型块,V型块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块上的V形开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块内设置两组成对布置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分别与V形开口相连通;每个安装槽内分别设置L形辅助定位块、弹性元件和固定座,每个L形辅助定位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在V形开口内,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相背向设置,每组的两个L形辅助定位块之间设置间距,每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相应的L形辅助定位块的下方,每个弹性元件分别设置在各L形辅助定位块与相应的固定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折弯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形辅助定位块的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在每块固定座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每个弹性元件的上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弹性元件安装槽内、下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弹性元件安装槽内。
【文档编号】B21D43/00GK203764697SQ20142018362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6日
【发明者】戚雪东, 戴德安, 孙立明, 戴有军 申请人:江苏奔宇车身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