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611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解决现有技术中轧机测速容易失真,且存在张力不够的问题。轧机包括工作辊组,在工作辊组两侧对称设置有偏导辊,带钢穿过工作辊组并设置在偏导辊上,在偏导辊朝向工作辊组一侧由外至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位于带钢下部,在第一张力辊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一段延伸轴,延伸轴上安装有编码器,在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设置有压力辊,所述压力辊压在带钢上表面,在压力辊上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编码器设置在第一张力辊上,采集速度信号更真实,更不容易失真。设置张力调节机构,使得能够保持带钢上的张力,防止因失张而引起叠钢,影响卷钢的问题。
【专利说明】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速更不易失真、能调节张力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带钢轧制生产中,传统的速度检测是利用装在偏导辊一端的编码器,对偏导辊旋转时的角速度进行测量,根据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在偏导辊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偏导辊的辊面线速度,用这个线速度代表带钢进入轧辊辊缝或流出轧辊辊缝的速度。为了消除偏导辊的惯性和旋转阻力的影响,偏导辊上安装有直流电机,对偏导辊施加一个驱动力,但是,随着速度的不断变化,这一驱动力很难与速度的变化相匹配,偏导辊的轴承的润滑情况,直流电机本身的惯性,电压电流的波动,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获得的偏导辊的角速度有时就是失真的,失真度达到一定程度,轧机的速度控制失稳,断带事故由此发生。另外,即使轧机速度稳定,但由于摩擦力不同也有可能导致带钢前后张力存在些微差别,这时编码器并不能起到作用,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带钢卷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能够调节带钢张力的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轧机测速容易失真,且存在张力不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测速更不易失真、能调节张力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包括工作辊组,在工作辊组两侧对称设置有偏导辊,带钢穿过工作辊组并设置在偏导辊上,在偏导辊朝向工作辊组一侧由外至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位于带钢下部,在第一张力辊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一段延伸轴,延伸轴上安装有编码器,在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设置有压力辊,所述压力辊压在带钢上表面,在压力辊上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将编码器安装在了第一张力辊上,相比之前将编码器安装在偏导辊的结构,第一张力辊由于为了适应张力检测需要,其棍身直径小于偏导棍,重量也小于偏导棍,则第一张力棍的转动惯量小于偏导棍,另外第一张力辊为了获取准确的压力信号,第一张力辊设计的动平衡精度很高,旋转阻力也相对较小,又因为第一张力辊上的张力包角是不变的,不会随着钢卷直径变化而变化,不会影响辊面上的摩擦系数,所承受的来自带钢的压力相对平稳,因此第一张力辊的辊面线速度可以真实反映带钢的运行速度,这样设置在第一张力辊上的编码器采集速度信号要更真实,更不容易失真。另外设置第一张力辊、第二张力辊和压力辊,使得能够保持带钢上的张力,防止因失张而引起叠钢,影响卷钢的问题。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张力辊与第二张力辊直径一样且水平平行排列,所述偏导辊安装位置低于第一张力辊,使得带钢连接在第一张力辊和偏导辊的部分与水平面形成夹角。偏导辊设置位置低于第一张力辊,使得第一张力辊与带钢之间的包角更大,使得第一张力辊的辊面速度更能真实反映带钢运行速度。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压力辊两侧的导向杆,所述压力辊转动设置在升降杆上,升降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偶滑动套,滑动套分别套置在导向杆上,在滑动套与升降杆顶部之间的升降杆上设置有压簧。该压力辊压在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的带钢上,依靠重力和压簧的弹力,使得能够紧压在带钢上,防止了带钢失张的问题。该压力辊能在升降杆上转动,升降杆通过滑动套能导向杆上进行升降。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杆上还设置有托架,托架两端固定在升降杆两端处,在托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托盘,在托盘中间竖直设置有插杆,在插杆上套入有若干重力调节块。该结构能够调节压力辊的重力,使得压力辊能更好的压紧带钢,消除失张的问题。调节插杆上的重力调节块数量,调节压力辊上的重力,操作简单方便。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导向杆上部套置有调节套,压簧上端顶在调节套下端上,所述调节套上穿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前端顶在在导向杆上,固定螺栓将调节套固定在导向杆上。该调节套调节压簧的弹力,当两压簧的弹力不同是,通过调节调节套在导向杆上的位置,来调节压簧,使得两侧的压簧弹力一致,使得压力辊能更平稳的压在带钢上。需要调节时,松开固定螺栓,调整调节套的位置,调节好后拧紧固定螺栓,将调节套固定。
[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编码器设置在第一张力辊上,采集速度信号更真实,更不容易失真。设置张力调节机构,使得能够保持带钢上的张力,防止因失张而引起叠钢,影响卷钢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张力调节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1-工作辊组2-第一张力辊3-第二张力辊4-压力辊5-偏导辊6_导向杆7-升降杆8-滑动套9-压簧10-调节套11-固定螺栓12-托架13-插杆14-托盘15-延伸轴16-编码器17-重力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本实施例一种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工作辊组1、第一张力辊2、第二张力辊3、压力辊4、偏导辊5,该偏导辊对称设置在工作辊组两侧,在偏导辊面向工作辊组一侧,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由外到内平行排列设置,且偏导辊设置位置低于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带钢穿过工作辊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二张力辊、第一张力辊和偏导辊上,然后卷入钢卷,由于该偏导辊设置位置低于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使得带钢连接在第一张力辊和偏导辊的部分与水平面形成夹角。压力辊设置在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设,且压力辊位于带钢上部并压在带钢上表面上,在压力辊上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如图3所示,在第一张力辊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一段延伸轴15,延伸轴上安装有编码器16。
[0017]如图2所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压力辊4两侧的导向杆6,压力辊转动设置在升降杆7上,升降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偶滑动套8,滑动套分别套置在导向杆上,在滑动套与升降杆顶部之间的升降杆上设置有压簧9,并且在导向杆上部套置有调节套10,压簧9上端顶在调节套下端上,调节套上穿有固定螺栓11,固定螺栓前端顶在在导向杆上,固定螺栓将调节套固定在导向杆上。升降杆上还设置有托架12,托架两端固定在升降杆两端处,在托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托盘14,在托盘中间竖直设置有插杆13,在插杆上套入有若干重力调节块17。通过调整套入插杆上的重力调节块数目,调节压力辊的重力。在张力不够的情况下,依靠压力辊的重力,使得带钢始终保持绷紧状,当张力足够时,可以去掉一些重力调节块,使得带钢自动撑起压力辊。
[001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1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工作辊组、第一张力辊、第二张力辊、压力辊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包括工作辊组,在工作辊组两侧对称设置有偏导辊,带钢穿过工作辊组并设置在偏导辊上,其特征在于:在偏导辊朝向工作辊组一侧由外至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张力辊(2)和第二张力辊(3),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位于带钢下部,在第一张力辊(2)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一段延伸轴(15),延伸轴上安装有编码器(16),在第一张力辊和第二张力辊之间设置有压力辊(4),所述压力辊压在带钢上表面,在压力辊上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其特征是第一张力辊(2)与第二张力辊(3)直径一样且水平平行排列,所述偏导辊()安装位置低于第一张力辊,使得带钢连接在第一张力辊和偏导辊的部分与水平面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其特征是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压力辊(4)两侧的导向杆(6),所述压力辊(4)转动设置在升降杆(7)上,升降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套(8),滑动套分别套置在导向杆上,在滑动套与升降杆顶部之间的升降杆上设置有压簧(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杆(7)上还设置有托架(12),托架两端固定在升降杆两端处,在托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托盘(14),在托盘中间竖直设置有插杆(13),在插杆上套入有若干重力调节块(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测速调压结构的轧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导向杆(6)上部套置有调节套(10),压簧(9)上端顶在调节套下端上,所述调节套上穿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前端顶在在导向杆上,固定螺栓将调节套固定在导向杆上。
【文档编号】B21B37/48GK203972462SQ20142036294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梁勇, 张文其, 孙伍铨, 金叶华, 赵刚 申请人:浙江富春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